忽必烈。1271年建立。 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國,是元朝的雛形。 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統治者忽必烈(元世祖)於1271年所建,1279年滅南宋,定都於大都(現北京市),1368年八月由朱元璋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攻陷元大都,元順帝北逃,元朝失去對中原地區的統治。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稱帝,建立了明朝。之後,在漠北的元君臣仍沿用大元國號,史稱北元。北元於1388年天光帝被阿里不哥後裔也速迭爾襲殺後(一說1402年鬼力赤即位後)去國號。1635年末代蒙古帝國大汗林丹汗歸降皇太極徹底終止。 元朝建立之前的蒙古 蒙古高原地區的眾多蒙古部落原為金朝的臣屬少數民族,隨著金朝的逐漸衰落,蒙古的勢力也開始壯大起來,逐漸脫離金朝政權的統治。金泰和四年(1204年),蒙古族領袖鐵木真透過殘酷戰爭統一了蒙古高原各蒙古部落。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鐵木真被各部落推舉為“成吉思汗”,建立政權於漠北,國號“大蒙古國”(Yeke Mongghol Ulus),即大蒙古帝國。建立大蒙古國後,不斷髮動征服戰爭擴張其疆域,1217年滅亡西遼、1219年西征花剌子模,一直進攻到伏爾加河流域。於1225年東歸,1227年又滅西夏,成吉思汗也在對西夏的遠征中病逝。蒙古軍隊的對外戰爭具有徵服性質,為了減少蒙古軍隊的傷亡,加快戰爭的進度,蒙古軍隊在戰爭期間對敵人採取了殘酷而野蠻的政策。向蒙古軍隊投降的地區遭受的破壞相對較小,而大量敢於英勇反抗的地區破城之後人口被屠殺和奴役,無數財產被掠奪損毀。戰爭的結果是建立起了疆域空前廣闊、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一、影響力盛極一時的龐大帝國,基本實現了世界一統、天下大同的格局,對後世的影響很大。但是應該看到,這一系列的征服戰爭給包括中國在內的歐亞大陸眾多古老文明帶來了巨大的破壞,眾多民族受到了殘酷而不公正的民族壓迫,難以記數的人口和財產在戰火和隨後的瘟疫、饑荒及自然災害中損失,對戰火塗炭地區而言也是少有的黑暗時期。整個蒙古帝國的持續時間是從1206年到1635年。 元朝的建立 汗王蒙哥1259年在四川去世後,其弟忽必烈與阿里不哥開始爭奪汗位。1260年3月,阿里不哥在宗王阿速臺等大多數蒙古正統派的支援下於蒙古帝國首都哈拉和林透過“忽裡勒臺”大會即大汗位。與此同時,忽必烈與南宋議和後返回開平(今內蒙古多倫),在中原儒臣及部分蒙古宗王的支援下集會自稱大汗。1260年4月,忽必烈設立中書省,總管國家政務。1260年5月,忽必烈頒佈《即位詔》法令,並建元中統。由於忽必烈在中原漢地自行集會稱汗,並且推行漢法,明顯違背了蒙古傳統,引起了阿里不哥和蒙古正統派的強烈不滿,忽必烈與阿里不哥隨即展開了四年的汗位戰爭。直到1264年阿里不哥兵敗投降,忽必烈定為一尊,但他推行的“行漢法”主張卻造成許多蒙古貴族的不滿,拒絕歸附忽必烈汗國,結果導致其他幾個蒙古汗國紛紛敵對,忽必烈的政權遂只包括“中國”(並非完全今天意義上的中國)與蒙古高原地區,從此蒙古帝國不復存在。 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忽必烈公佈《建國號詔》法令,取《易經》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國號為“元”。這是蒙古政權由世界性大帝國轉為中原王朝的分水嶺,蒙古政權之前對中原地區推行的是極具遊牧性質的掠奪式統治,中原地區僅是其屬地的一部分,到忽必烈時才轉型為以中國為主體的王朝,且在這之前“元”之名尚未出現,故“元朝”的建立應由此算起。 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在劉秉忠規劃下,建都於中原的大都(今北京市)。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軍攻陷南宋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俘虜5歲的宋恭帝及謝太后。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元軍在崖山海戰消滅了南宋最後的抵抗,陸秀夫揹著8歲的小皇帝趙昺投海而死,南宋滅亡。 之後,元軍曾進攻過周邊一些地區,如越南和日本等,其中以試圖征服日本的戰爭最為著名,通常認為颱風(日本人稱之為“神風”)是造成元軍失敗的最大原因。
忽必烈。1271年建立。 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國,是元朝的雛形。 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統治者忽必烈(元世祖)於1271年所建,1279年滅南宋,定都於大都(現北京市),1368年八月由朱元璋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攻陷元大都,元順帝北逃,元朝失去對中原地區的統治。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稱帝,建立了明朝。之後,在漠北的元君臣仍沿用大元國號,史稱北元。北元於1388年天光帝被阿里不哥後裔也速迭爾襲殺後(一說1402年鬼力赤即位後)去國號。1635年末代蒙古帝國大汗林丹汗歸降皇太極徹底終止。 元朝建立之前的蒙古 蒙古高原地區的眾多蒙古部落原為金朝的臣屬少數民族,隨著金朝的逐漸衰落,蒙古的勢力也開始壯大起來,逐漸脫離金朝政權的統治。金泰和四年(1204年),蒙古族領袖鐵木真透過殘酷戰爭統一了蒙古高原各蒙古部落。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鐵木真被各部落推舉為“成吉思汗”,建立政權於漠北,國號“大蒙古國”(Yeke Mongghol Ulus),即大蒙古帝國。建立大蒙古國後,不斷髮動征服戰爭擴張其疆域,1217年滅亡西遼、1219年西征花剌子模,一直進攻到伏爾加河流域。於1225年東歸,1227年又滅西夏,成吉思汗也在對西夏的遠征中病逝。蒙古軍隊的對外戰爭具有徵服性質,為了減少蒙古軍隊的傷亡,加快戰爭的進度,蒙古軍隊在戰爭期間對敵人採取了殘酷而野蠻的政策。向蒙古軍隊投降的地區遭受的破壞相對較小,而大量敢於英勇反抗的地區破城之後人口被屠殺和奴役,無數財產被掠奪損毀。戰爭的結果是建立起了疆域空前廣闊、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一、影響力盛極一時的龐大帝國,基本實現了世界一統、天下大同的格局,對後世的影響很大。但是應該看到,這一系列的征服戰爭給包括中國在內的歐亞大陸眾多古老文明帶來了巨大的破壞,眾多民族受到了殘酷而不公正的民族壓迫,難以記數的人口和財產在戰火和隨後的瘟疫、饑荒及自然災害中損失,對戰火塗炭地區而言也是少有的黑暗時期。整個蒙古帝國的持續時間是從1206年到1635年。 元朝的建立 汗王蒙哥1259年在四川去世後,其弟忽必烈與阿里不哥開始爭奪汗位。1260年3月,阿里不哥在宗王阿速臺等大多數蒙古正統派的支援下於蒙古帝國首都哈拉和林透過“忽裡勒臺”大會即大汗位。與此同時,忽必烈與南宋議和後返回開平(今內蒙古多倫),在中原儒臣及部分蒙古宗王的支援下集會自稱大汗。1260年4月,忽必烈設立中書省,總管國家政務。1260年5月,忽必烈頒佈《即位詔》法令,並建元中統。由於忽必烈在中原漢地自行集會稱汗,並且推行漢法,明顯違背了蒙古傳統,引起了阿里不哥和蒙古正統派的強烈不滿,忽必烈與阿里不哥隨即展開了四年的汗位戰爭。直到1264年阿里不哥兵敗投降,忽必烈定為一尊,但他推行的“行漢法”主張卻造成許多蒙古貴族的不滿,拒絕歸附忽必烈汗國,結果導致其他幾個蒙古汗國紛紛敵對,忽必烈的政權遂只包括“中國”(並非完全今天意義上的中國)與蒙古高原地區,從此蒙古帝國不復存在。 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忽必烈公佈《建國號詔》法令,取《易經》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國號為“元”。這是蒙古政權由世界性大帝國轉為中原王朝的分水嶺,蒙古政權之前對中原地區推行的是極具遊牧性質的掠奪式統治,中原地區僅是其屬地的一部分,到忽必烈時才轉型為以中國為主體的王朝,且在這之前“元”之名尚未出現,故“元朝”的建立應由此算起。 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在劉秉忠規劃下,建都於中原的大都(今北京市)。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軍攻陷南宋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俘虜5歲的宋恭帝及謝太后。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元軍在崖山海戰消滅了南宋最後的抵抗,陸秀夫揹著8歲的小皇帝趙昺投海而死,南宋滅亡。 之後,元軍曾進攻過周邊一些地區,如越南和日本等,其中以試圖征服日本的戰爭最為著名,通常認為颱風(日本人稱之為“神風”)是造成元軍失敗的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