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8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744321246225

    DSP起源與歐美,英文全名叫 Demand-Side Platform,就是廣告需求方平臺的意思,為廣告主提供跨媒介、跨平臺、跨終端的廣告投放平臺,透過資料整合、分析實現基於受眾的精準投放,並且實時監控不斷最佳化。這是行業內對DSP的一個比較權威的定義。

    這一概念起源於網路廣告發達的歐美,是伴隨著網際網路和廣告業的飛速發展新興起的網路廣告領域。它與Ad Exchange和RTB一起迅速崛起於美國,已在全球快速發展,2011年已經覆蓋到了歐美、亞太以及澳洲。在世界網路展示廣告領域,DSP方興未艾。D是通SP傳入中國,迅速成為熱潮,成為推動中國網路展示廣告RTB市場快速發展的動力之一。其原理上就過一個統一的介面來管理多個競價和反饋方式。

    在DSP沒有出現以前,想要投放廣告主要是向媒體進行購買。由於當時媒體門戶相對集中,導致廣告投放密度也相對較大,投放效果自然不會太好。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網際網路媒體越來越多,使用者群體也相對開始集中化,這是DSP出現了。DSP透過收集廣告投放需求,放置於平臺,而平臺同時也吸納媒體平臺加入,如此建立的介面,統一管理各個媒體廣告平臺的投放。

    可以說DSP的投放方式優於傳統的廣告投放方式,更加方便了廣告投放者,符合了網際網路發展的趨勢。

    網際網路廣告 DSP的特點:

    區別於傳統的廣告網路(Ad Network),DSP不是從網路媒體那裡包買廣告位,也不是採用CPD(Cost Per Day)的方式獲得廣告位;而是從廣告交易平臺(AdExchange)來透過實時競價的方式獲得對廣告進行曝光的機會,DSP透過廣告交易平臺對每個曝光單獨購買,即採用CPM(Cost Per Mille)的方式獲得廣告位。

    移動廣告網路英文全稱“Mobile Ad Network”,簡稱Mobile ADN。買斷、聚合了大量App內的展示廣告資源,主要包含中長尾App流量,幫助廣告主實現媒體精準、靈活的投放。

    移動DSP與傳統DSP區別:

    第一,服務物件不同

    移動DSP服務於廣告主,搭建廣告主與目標受眾之間的橋樑,DSP透過對接流量交易平臺,形成海量資料,經過資料探勘及分析,找到符合廣告主營銷訴求的目標人群,競價採購目標受眾的曝光機會,實現對目標受眾的購買。

    移動廣告網路是同時服務於廣告主和開發者(媒體),是搭建廣告主與開發者(媒體)之間的橋樑,廣告主根據自身的營銷訴求及目標受眾,採購相應屬性的開發者(媒體)資源,從而實現對受眾的覆蓋,本質上是對開發者(媒體)的購買。

    第二,購買方式不同

    移動DSP實現的是受眾購買,利用RTB技術實時競價在數以百萬計的移動應用上針對每一個使用者展示行為在100ms內進行評估以及出價的競價技術。按照力美科技移動DSP負責人的說法:“展示行為的反應時間和競價技術才是真正考驗移動DSP平臺的優與劣,直接決定著該平臺能否脫穎而出拿到優質的廣告展示。”

    我們來看看受眾購買方式的優勢:第一,它把同一廣告位的流量根據受眾群體的不同售賣給不同的廣告主,從而使廣告位的整體價值得到提升;第二,可以精準地觸達目標受眾,避免將預算浪費在非目標受眾上;第三,由於廣告推送的物件均為目標受眾,點選率和轉化率相對較高,容易提升ROI。當然受眾購買方式也是存在一些侷限的比如:如何確保品牌安全問題?目前,瞭解到力美移動DSP 可以透過黑白名單來確保品牌安全問題。

    移動廣告網路並未採取開發者(媒體)購買的非程式化購買方式,更多的是依靠平臺中所佔有的資源來進行購買,這就不需要考驗平臺的競價技術和反應時間了,相對的考核廣告網路的很直接就是看該廣告網路平臺所覆蓋的APP的量,以及其中的優質APP的量,這兩個方面就基本決定了該平臺的廣告網路的優與劣。目前,力美、多盟、有米、安沃等都屬於該領域的第一梯隊,APP的質與量都有保證。

    這種針對媒體購買方式的也具備一些優勢:第一,針對的是媒體,使得媒體品牌溢價較高;第二,有利於媒體之間的競爭,提高媒體的改進及創新。第三,品牌保護,廣告主可以指定與之匹配的開發者(媒體)共同參與來確保品牌安全。當然媒體購買方式也存在一些侷限:其一是對非目標受眾的覆蓋,會造成預算的浪費;其二是在目標受眾跨媒體的使用過程中存在重複投放的可能,這不僅會造成預算的浪費還會引起受眾的厭煩情緒。而程式化購買從根本上解決了對非目標受眾的無效投放問題,也能夠基於具體受眾進行跨媒體的頻次控制。

    第三,投放方式不同

    移動DSP技術出現後,推動了網路廣告投放方式的轉變。DSP的廣告投放方式既包含了傳統的廣告投放方式,又聯結了SSP丶廣告交易平臺等產業鏈上新出現的角色,實現了新的投放方式。

    移動DSP廣告的投放模式主要是機器投放(即通常所說的程式化購買),透過利用第三方技術在數以百萬計的網站和移動應用上針對每一個使用者展示行為在100ms內進行評估,快速出價進行競價,從而獲得廣告位實現廣告投放,其中完全由機器自主完成出價、競價、投放等過程,不涉及人工干預手段。

    然而,移動廣告網路由於投放只是針對媒體實現的是人工投放,廣告主透過兩種方式購買媒體,其一直接購買媒體:廣告主直接在媒體上購買廣告位進行自助投放。其二,廣告主透過代理公司購買媒體:代理公司為廣告主進行代理投放,並進行人工預算分配。

    第四,投放行為不同

    移動DSP投放標杆的是精準定向,這是移動DSP區別與移動廣告網路的一個最大的特點,移動DSP的精準可以按照不同的維度細分為:人群定向、行為定向、LBS定向、運營商定向、wifi定向、裝置型號、作業系統、使用時間等進行精準的定向,這種定向方式可以進行組合,多重疊加之後在精準性上就有更大的保證。

    移動廣告網路在投放方式上主要是針對的媒體,因此它的投放策略上被歸為盲投,盲投並非說它不好,畢竟存在既有價值,廣告網路的盲投只是相對於DSP的精準而言的,它不直接針對人群,而是透過媒體間接的來覆蓋人群,因此在覆蓋目標受眾上要較弱於DSP的精準定向上,這也是現在很多廣告主多追求的投放策略,誰也不願意把錢浪費在非潛在人群身上

    相似之處——共有特性長相依

    說完二者的區別,我們不能武斷的下結論是移動DSP更好還是移動廣告網路更好,每種投放方式的出現總是在一定的行業發展和歷史環境下出現,隨著技術的發展總是會有新的事物出現來代替舊的事物。接下來我們來說說二者的共性,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二者還將在這種共性之下長期存在一段時期。

    第一,廣告形式相近

    目前,常見的移動廣告形式,按照力美科技的劃分方式大致分為五大類:圖片類廣告(banner、插屏、全屏)、富媒體廣告(縮小、擦除、搖一搖等)、影片廣告(角標、貼片)、原生廣告(資訊流、激勵類等)、積分牆廣告,這些廣告形式無論是在DSP平臺還是ADN平臺基本都能運用的到,只是積分牆在ADN運用的更為多一點,而原生廣告在DSP運用更常見些,二者大致保持廣告形式的一致性。

    第二,平臺作用相近

    這個也很好理解,廣告平臺都是為了營銷而生,也都服務於廣告主的,也都依賴於廣告主,它們之所以產生都是基於讓移動營銷這個根本目的,就像炒股軟體,有股票炒了,炒股軟體也有了產生的意義和作用,無論是DSP還是AND都是為廣告主實現廣告投放,進行移動營銷所孕育的。最終目的都是讓廣告主透過這些平臺來實現品牌推廣、營銷活動。

    希望以上的分享對你有幫助!

    1.如果你是職場小白想學網際網路運營知識

    2.如果你想在入職道路上打下好的基礎

    3.如果你想借鑑我成功轉行網際網路運營的經驗可以和我一起交流,

    【作者介紹】

    90後,愛旅遊、愛美食的大齡可愛哆運營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能不能分享一下你們家鄉過端午節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