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花落無啼

    柔姓 姓氏源流

    一、róu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北京,山西之太原、大同、陽泉、臨汾、朔州,湖北之武漢等地均有分佈。《續通志·氏族略》亦收載。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云:“柔僕嬴土,帝嚳之末裔。《山海經》:‘柔僕之國,帝俊之生。’”俊,古夋字。帝嚳名夋,柔姓本此。以國為氏。

    2、《姓氏詞典》據《姓譜》注云:“源於姒姓,系夏禹之後。”

    3、歷史上党項人亦有柔姓。《續通志·氏族略》注云:“(西)夏有武節大夫柔思義。”

    4、《姓氏詞典》據《太平圖話姓氏綜》又注:“系達勃氏所改。”(按:達勃,後魏代北姓,後改為“裒”,一說改為“褒”。)

    二、

    柔姓分佈:山西臨縣、汾陽、代縣、介休、湖南湘潭、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柔姓起源:

    1、柔僕之國,帝俊之生,見《山海經》。俊,古夋字,帝嚳名夋,柔姓本此。亦見《姓苑》。

    2、西夏人姓。 

    柔姓名人:

    柔思義,西夏武節大夫。

    茹姓 起源

    茹姓主要源自:如姓、楊姓。

    茹姓起源一

    出自如姓。漢代有如淳,其後代子孫在“如”字上加草字頭為茹姓。

    茹姓起源二

    出自古代柔然部族。北魏時鬱久閭氏建立柔然國,稱受羅部真可汗。柔然國也稱做蠕蠕、茹茹,源出東胡,為遊牧部落,常居於陰山一帶。西魏時,柔然部族為突厥所破,遂並如突厥,其部族後人多以族名茹茹為姓。一部分入中原後,以茹為氏,稱茹氏。

    茹姓起源三

    出自鮮卑族。南北朝時,後魏時代北有三字姓普六茹氏(一作普陸茹氏或普陋茹氏),入中原後改為茹姓。

    茹姓起源四

    源於職業,出自古代茹人,屬於以職業稱謂為氏。茹人,亦稱茹者,是古代城池之間的一種職業人官稱,受領官家俸祿,但無官職,也就是專門收拾和處理生活垃圾的職業人。其職責是在每日寅時末刻前(凌晨5:00),將城鎮中的垃圾收集並運出城外,進行分類處理。

    茹姓起源五

    源於官位,出自秦、漢時期官吏如京使,屬於以官職稱謂加筆為氏。如京使,亦稱如京吏,是秦朝末期特有的官稱,沒有具體職務,是由功勳武將、武臣遷轉過程中的一種過渡性官稱,也就是武職散官之稱。朝廷視需要之時,從其中選拔任之。由於其皆在京城待命,等待朝廷隨時召喚使用,因此稱為“如京使”。因此,即有以其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如京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如氏、京氏等。

    茹姓起源六

    源於古氐族,出自唐朝時期白馬氐羌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在今四川省阿壩地區的茂縣、汶川縣、平武縣一帶,聚居著一支古老而獨特的民族,通常稱為“白馬藏族”。

    茹姓起源七

    茹姓為柔然(又稱蠕蠕)漢化後的姓氏。《通志·氏族略·外國大姓》載,蠕蠕入中國為茹氏。又云:“茹茹,其先蠕蠕類,為突厥所破,歸中國。”

    茹姓起源八

    出自楊姓。《周書》載,楊忠賜姓普六茹氏。其後代有支改為單姓茹。

    茹姓 分佈

    茹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三百三十一位門閥。北魏前身的遊牧鮮卑族中有普陋茹氏,其後人簡為“茹”氏,此為茹氏的最早起源。另外當時有部落為柔然族,也被稱為蠕蠕,芮芮,及茹茹族,北魏時,進入中原並建立柔然國。而族人就以前族名為姓,或為柔,或為茹,或為芮,茹氏也就隨之產生了。對於漢人,茹姓也有相對獨立的起源和發展,在漢朝,河內郡縣境內,出了一位姓名為如淳的人,他的後代就將他的姓氏上加了草字頭,變為茹字,源此漢族也產生了茹姓。

    得姓始祖

    蠕蠕。據考證,茹氏一姓傳自古代北狄蠕蠕族。《通志·氏族略》記載,北狄蠕蠕族人遷入中國,自稱為為茹氏,望出河南。中國的茹氏家族除了源自蠕蠕的一支之外,同時期另有一支外來的種族即普陋茹氏改姓茹,《河南官氏志》也有“普陋茹氏必變茹。”的記載。這支茹氏也是以河南為他們的開基之地。望族居河內郡(今河南省武陟縣西南)。茹氏後人尊蠕蠕為茹姓的始祖。

    茹姓 郡望

    河內郡:古代,人們以黃河以北為河內,以南、以西為河外。春秋末期楚、漢之際,約在公元前三世紀末置郡,治所在懷縣(今河南武陟),當時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黃河以北、京漢鐵路以西一帶地區,包括汲縣。魏文帝黃初年中,河內郡析置朝歌郡(今河南淇縣)改屬冀州(今河北冀縣),四縣隨之改屬、後又迴歸河內郡。屬司州河南尹的有卷(今河南原陽)、原武、陽武三縣。屬兗州(州治廩丘,今山東鄄縣)陳留國的有封丘、酸棗、平丘、長垣四縣,屬兗州東郡的有燕。西晉時期移治野王(今河南沁陽)。隋朝時期於野王為河內縣,隋、唐兩朝的河內郡即懷州。元朝時期設為懷慶路。明、清兩朝為懷慶府,河內縣之名不變,常為治所。民國政府時,改河內縣為沁陽縣。

    河南郡:秦朝時期名為三川郡。漢高祖二年(前205年)改為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南黃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雙洎河、賈魯河上游地區及黃河北部原陽縣一帶地區,轄二十二縣,大致相當於今河南省孟津、偃師、鞏義、滎陽、原陽、中牟、鄭州、新鄭、新密、臨汝、汝陽、伊川、洛陽等縣市。東漢時期既都洛陽,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長吏不稱太守而稱尹。隋朝初年被廢黜,後又復為豫州河南郡。唐朝時期為洛州河南府,其轄境都遠小於漢朝時期的河南郡。元朝時期為河南路,明、清兩朝時期均為河南府。民國時期建為河南省,一直延續至今。

    茹姓 堂號

    河內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終養堂:唐朝時有茹榮,自幼死了父親,事母至孝。他開始在縣裡當小官德時候,縣官送給他一支瓜。他拿回家給母親吃,一會兒又回到衙門。縣官問他幹什麼去了?他如實回答了縣官。縣官到他家看了看,果然如此,就叫他回家侍奉母親,每月工資照發。

    茹姓 姓氏源流

    一、

    現行較常見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義、辛集,遼寧之清原,山西之太原,陝西之韓城,甘肅之酒泉,河南之盧氏,湖北之老河口,安徽之涇縣,廣東之吳川、新會等地均有分佈。漢族、彝族有此姓。《鄭通志·氏族略》亦收載。其源不一:

    1、鄭樵注云:“音‘如’,《官氏志》蠕蠕入中國為茹氏。”“蠕蠕”,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名,亦即柔然,或譯作芮芮、茹茹。

    2、又注:“普陋茹氏改為茹氏。望出河內。”

    3、《姓氏考略》注引胡三省之語云:“南齊有茹泫亮,蓋南國自有茹氏。”

    4、《姓氏詞典》據《新纂氏族箋釋》注云:“系改姓,原為如姓,加草為茹氏。”北魏有茹皓;唐代有茹榮。

    二、

    綜合:源出不詳。大陸北方有此姓。

    三、

    茹姓分佈:分佈較廣,但人數不多。

    茹姓起源:

    1、北魏時改代北普陋茹氏為茹氏,見《魏書·官氏志》。

    2、蠕蠕族,古代北狄之一支,入中國者為茹茹氏,亦單姓茹氏。

    3、滿族姓。

    茹姓名人:

    茹法亮,南齊時吳興武康人,武帝時封為望蔡縣男,轉給事中。

    郡望:河內、河南。

    變化:

    1、後有改為如氏者。

    2、唐時朔方副將茹常,靺鞨人,以戰功賜姓名為李嘉慶。

    茹姓 相關姓氏

    茹埃、茹羅 (茹羅)、茹茹、茹蓮 (茹蓮)、茹連 (茹連)、茹拉夫廖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08將中,武松的武藝到底多高?為何能超過楊志、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