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哈哈太優秀

    不好說,戰爭的勝負受到多種因素影響,不過單純評戰力而論,漢軍的實力能強一些,漢軍與匈奴大戰數次,最終將匈奴打成兩部分,西匈奴西遷搶佔蠻族的地盤,蠻族南下滅掉了羅馬,所以,大致來說是漢軍大於蠻族大於羅馬,不過當時已是羅馬帝國末期,實力大不如從前,

  • 2 # 超然視野

    這種不同時代或者地域的強大軍事集團的誰更強的問題的確很難回答,但這種問題提出的背後是很多有關乎民族優劣對比的問題,或者文化的強大與否的爭論,又或者樹立民族自信心的問題。

    尤其是滿清後起受到西方列強的輪番蹂躪或者組團群毆,積貧積弱,國格淪喪,貌似中華文明根本就不是域外文明的對手一樣,有甚者更是懷疑人種優劣,更被西方一些媒體灌輸幾乎算盤否定自己。

    這種問題不好回答的根本還是有很多人已經從最初的不信任,到了如今的固化不自信,過於遍地任何一方或者過於誇張另外一方都會遭受大量的抨擊。

    羅馬帝國和漢帝國一樣都是人類歷史上重要的國度,對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發展,溝通和相互學習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都是人類發展史上最為輝煌的一筆。

    那麼羅馬帝國與漢帝國這個幾乎同時代屹立在東西兩個方向的兩個高度文明的帝國之間到底誰強誰劣。

    事實上兩個帝國都有各自的優劣,而在軍事上更是不同風格的兩種冷兵器極限,當然兩個帝國都有極盛和衰敗期,重點的對比他們的極盛時期的對比。

    羅馬帝國是有名的奴隸制國度,在軍事上主要還是以奴隸主和貴族為主的人員組成軍隊的核心,另外由奴隸和平民等組成弓箭手或者投擲手,並負責軍團和主人的衣食住行。

    而羅馬帝國的貴族和奴隸主們從小就是培養成為一個優秀的戰士而訓練的,當然不算是他們,期間也有個別和小主子年齡相仿的奴隸作為主子的親兵一樣跟隨訓練。

    這樣的軍隊有一個致命的好處就是單兵作戰能力極強,而且組成配合方陣的軍團更是可以以少勝多,戰術熟練且衝擊威力巨大。

    所以羅馬帝國在開疆擴土方面戰績是非常豐偉的,可以輕鬆打敗高盧人,日耳曼人等身材比較高大的民族。

    奴隸制在春秋戰國時期因戰爭的殘酷性而逐步淘汰了這種精英戰士的模式,取代的是以貧民為主,大軍團機動決戰的方式,這無疑要比奴隸制能更好的動員兵力和發掘人材。

    例如漢武帝時期的大將軍大司馬衛青,就是漢武帝從一個騎奴發覺出的軍事人材,而衛青的鋒芒畢露更是帶出了另一個傳奇將軍霍去病,而漢武帝甚至把匈奴的俘虜都能利用起來,最終成為託孤重臣。

    奴隸制還有一個弊端就是不能大量的蓄養人口,當軍隊遭受重大損失後往往不能迅速補給,又或者當很多奴隸主擁有了足夠的奴隸就會放棄訓練拒絕成為戰士,參軍的熱情和動力極度降低。

    漢帝國的軍事制度幾乎是按照秦朝的爵位制度修正而來的,保留著嚴格的晉爵方式,李廣一生威名赫赫,然而最終還是落得個李廣難封的結果。

    另外羅馬帝國是長老院和皇帝共同管轄著國家,相互之間有著制衡和利益分歧,能進入長老院的基本上都是大貴族或者大的奴隸主,在調動資源上羅馬帝國的皇帝很難做到全國動員。

    而漢帝國到漢武帝親政以後,就進去了高度中央集權的時代,漢武帝為了解除匈奴對中原的威脅可以調動全國力量,持續的進行打擊。

    所以這樣的兩隻軍隊若真的遭遇,短期內誰輸誰贏很難預料,而只要進入糜戰,漢軍將明顯佔據優勢。

  • 3 # 煙雨醉逍遙

    很多外華人也時常拿西漢與羅馬做比較,得出的結論當然是羅馬更勝一籌,我不知道他們是否瞭解西漢的歷史,也不知道他們是如何得出這個結論的,既然羅馬更厲害一點,那麼為什麼被漢武帝打殘了的匈奴還是橫掃歐洲,上帝之鞭阿提拉攻陷西羅馬帝國首都拉文納,使其名存實亡的。

    匈奴是個歷史悠久的北方民族集團,一直是中原文明的巨大威脅,而且中原文明是農業文明,以防守為主,所以修築了長城,然而到了漢武帝時期,卻一反常態,漢朝軍隊開始主動攻擊匈奴,歷經河南之戰,漠南之戰,河西之戰,對匈奴以殲滅性打擊,許多王族成員被俘,吞併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大大擴充套件了疆域,漠北決戰之後,匈奴遠遁,漢軍實在不好惹呀,還是欺負歐洲去吧。

    有人說,阿提拉是匈人,不是匈奴人,其實匈人就是匈奴人這一觀點是外國曆史學家提出的,自然也有外華人對此持反對意見,但匈奴人離開了世代居住的草原去了那裡?為何在漢朝軍隊擊敗匈奴人之後,歐洲出現了強大的匈人,二者沒有聯絡嗎?我認為匈人就是匈奴人,只是被漢軍對匈奴毀滅性打擊,致使其有了很大的改變,比如賢王制度等等。

    我知道匈奴這個試金石,肯定有人還是要反對的,那麼我們比較一下漢朝與同時期羅馬的實力資料。

    1,人口,這一點二者相差不多,羅馬整個帝華人口約5400萬,義大利約有人口600萬,只佔總數1/9。,漢平帝元始二年時華人口的總數5900萬,戰爭動員兵力大體相當。

    2,軍隊組成,漢武帝之所以能擊敗匈奴人,是因為建立了強大的騎兵部隊,而羅馬以步兵為主,騎兵數量有限,那麼之所以羅馬無法抵禦匈人的攻擊,是因為騎兵對步兵有著太大的衝擊力,對步兵心理的衝擊也是巨大的,騎兵實在打不過還是可以跑的,步兵一旦失敗只有被宰的份,所以漢武帝的騎兵能擊敗匈奴人的騎兵,那擊敗羅馬人的步兵也應該是可以的,甚至可以說毫無懸念,不要跟我提電影裡如何如何,方陣兵如何如何,那不是真正的戰爭。

    3,普通武器,秦始皇的軍隊能夠一統天下,在武器方面的表現是——使用制式武器,統一了標準,國家機器大規模製造,質量優秀,漢代同樣延續了秦代的做法。

    拿步兵舉例,

    羅馬軍隊使用的武器:羅馬短劍

    它的劍長兩英尺,寬兩英寸,重量不輕,劍頭十分尖利,這種武器必須短兵相接才能顯示出威力。與之相配合的是羅馬盾,堅實的長方形凸面體,高四英尺,寬兩英尺,可以將身體的大部分遮蓋住,外層蒙上牛皮,包上鐵邊,增加它的堅固,可以把各式投擲武器都擋到一邊去。

    漢軍近戰武器:矛、戈、戟

    矛為刺兵,戈為勾兵,有一種矛頭中部起脊,脊兩邊各有一道血槽,這些都屬於長柄兵器,與之配合的是漢盾,然而與羅馬不同,漢軍把盾牌單獨拿出來作為盾牌兵使用,他們的任務就是保護使用長柄武器計程車兵。

    顯而易見,如果羅馬步兵遇見的是漢朝步兵,他們將遭遇什麼?一般羅馬士兵會先拋擲一輪標槍,大多被漢朝盾牌兵擋住,之後兩軍接觸,使用短兵器的羅馬步,恐怕還未衝到盾牌兵前面就會遭遇長柄武器的先一輪打擊,至於傷亡要看羅馬步兵的勇敢程度了,往死地衝,即便有盾牌保護,也定然受損嚴重,這種戰鬥隊形是漢軍用來對付匈奴騎兵用的,羅馬步兵再兇猛也不可能達到匈奴騎兵的衝擊力。

    第四,戰爭的藝術

    中國春秋戰國時代,諸侯之間彼此征伐,大小戰爭無數,這一點不是羅馬能夠比擬的,《孫子兵法》已然把戰爭上升到藝術的高度,戰略高度、哲學高度。

    羅馬也有類似的兵書,諸如,《兵法簡述》《謀略》等,但我個人認為這只是一本戰爭手冊,雖然更加具體,但也十分僵化,打個比方,其中的一段描述,戰爭之初,第一排和第二排的隊伍要巋然不動,後備兵甚至要坐地佇候。而標槍投手、輕步兵、棒投手、弓箭手、投石手,也就是所有的輕裝兵則向前衝去,同敵人接戰。如果他們能使敵人潰退,便追擊之,這是謀略嗎?萬一敵人從後方跳出來怎麼辦?還是保持不動嗎?戰爭本就是千變萬化的,顯然羅馬的戰爭謀略還處於初級階段。

    今天就先說到這裡吧,我個人一些淺薄的觀點,希望大家指正,就羅馬與漢對決,我個人認為大漢必勝無疑,這不是我個人的民族自豪感作祟,我覺得我已經很客觀了,羅馬士兵無法與漢朝的騎兵對抗,即便是步兵對步兵,他們依舊處於劣勢,何況漢朝還配備了強大的漢弩,秦軍箭陣威力如何?比那個還厲害,以五千步兵,力敵前後十數萬的騎兵,斬殺數萬騎兵,這樣的戰績,漢李陵做到了,同時代羅馬人做得到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農民種植大豆的興致不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