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朱論談

    教育不僅是生產力,也是上層建築,教育是國家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基礎教育,更是國家政治穩定、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基礎。因此,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各類中小學學校和廣大教師必須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教育目的。   目前,有些人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為市場經濟條件下,基礎教育也要走向市場。市場化主要是反映在經濟領域,國家的政治主張、意識形態是不能市場化的。教育領域中,對資源的配置等與經濟有密切關係的,可以採取經濟手段,走市場化的路子,而國家的教育方針、教育目的是不能市場化的。   實際上,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有明確的教育的政治價值取向,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標準都有一定要求。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要求學生具有愛國主義的品德及社會公德,這不僅是中國對學生的政治要求,而且也是世界各國對學生的共同的政治要求。我們決不能認為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學生達到一定的思想素質和道德水準,就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相符,事實上恰恰相反,只有國民的思想素質、道德水準達到了要求,才能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順利執行。   基礎教育由國家控制,並不僅僅是教育經費由政府負擔,保證每一個適齡人員接受義務教育,並儘量滿足人們對高中教育的需求,而且從教育方針到培養目標、課程標準都應由國家制定,因此,對國家下發的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不能只停留在檔案上、口頭上,應是無條件地執行。有些市、縣只對重點中學大量投入,甚至投入上億元,而對其他學校投入甚少,兩類學校的辦學條件是天地之別;有些教師對學生的態度視考分高低而不同。這些做法,是在擴大教育的不公平,是與中國教育的政治價值取向背道而馳的。教育公平、素質教育是國家的教育政治價值取向,不管是教育部門還是教育工作者都必須堅決執行。

  • 2 # 起步109946446

    基礎教育如果走向市場化,整個教育系統將越來越混亂??道德、品質所向就是金錢和益?根基……………????太可怕????

  • 3 # 炒股小妖精

    中國自1998年實行高校擴招以來,全國高校招生人數從1990年的60.89萬增加到1998年的108萬,又到2009年的629萬,其後招生規模基本穩定在這一水平,高等教育已經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過渡。毋庸置疑,這一重大舉措對於提高全民素質和國家綜合競爭力產生了積極作用,對緩解就業壓力、穩定社會治安、提升個人就業競爭力也多有裨益。

    但因國力所限,在市場經濟大環境下,國家對大眾教育無力全部買單,也無力負責畢業生就業,必須按市場化機制運作。因此,市場經濟中出現的問題必然會在教育中湧現,有時出現的問題具有衝擊性,其影響深遠。

    一、高等教育市場化的利弊淺析高校擴招和教育市場化利弊共存。華人做事善於權衡利弊,利大於弊則為之,弊大於利則不為。有時須等待條件成熟而有利時為之,也可創造條件使利大於弊再為之。此均謂“徐圖之”。

    高校擴招和教育市場化之利,具體有五:一是避免遺漏人才,提高高中升學率。二是提升學歷,提高國民素質。三是推遲初次就業時間,緩解就業壓力。四是發展經濟,拉動內需。五是教育設施裝置投入可由收繳學費承擔,減輕國家財政壓力。

    二、高等教育市場化導致的一些問題及其解決對策

    (一)人才培養工廠化工廠是大規模生產同一化產品的地方,用的是規格化原料,靠的是標準化控制。作為教育物件的人則志向、心性迥異,智力高下不等,必須因材施教,對待學生不能像工廠對待原料那樣“統一處理、統一加工”。高校對入學新生還應細分班,對以專業為基礎的教育方法適時微調,授課教師更要結合實際,保持教學內容的先進性和實用性。

    (二)社會人才結構不合理目前,一方面社會在許多領域缺乏人才,另一方面每年約有三四成的畢業生找不到工作,人才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充分暴露出教育市場化的弊端。在國家尚不夠富強的今天,應該從產業佈局與發展角度對人才培養進行適度規劃,有步驟、有計劃地分層次培養人才。對於高考成績優異、有志於從事各類研究並在將來繼續深造的學生,可有計劃地培養為創造性人才;對於高考成績較好,或雖成績優異但不願從事第一類工作的學生,應有計劃地作為應用型人才培養;對於高考成績不佳,但渴望繼續深造的學生,可定位在高等職業或專科類教育層次,有計劃地培養為高階操作型人才。這樣使人才隊伍形成“金字塔”結構,這是最穩固,最合理的。目前人才隊伍並未形成這樣的結構,亟待國家宏觀調控,單靠市場格局下高校自身調控難以解決。

    (三)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目前,國家整體教育資源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有些地區高等教育發達,有些地區卻十分落後,呈現地域分佈不均;國家對“211”、“985”院校與地方普通院校的投入差別很大,地方所屬院校中,財政投入也分檔次。這些都制約高等教育的均衡發展。這種政策在精英教育時代尚可,在大眾教育階段,教育資源應該面向受教育的大眾,不應該再傾向於少數精英。否則,沒有足夠的教育資源,中國高等教育的整體水平發展將受限,在保量的同時難以保質。   

    (四)高等教育投資風險加大目前的高校生源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龍心切,為了孩子上大學不惜一切代價,有多少家長將半生積蓄(或東挪西湊的錢)全部押上,更不乏貸款者。但是,高校畢業生實際就業率並不高,找一份可心的工作更不容易,很多學子畢業就“失業”。使教育投資“打了水漂”,還有的因此而債臺高築,一貧如洗或一蹶不振。該問題要靠政府建立人才培養規劃、增加財政投入來解決。

    (五)人才資源浪費嚴重,供需矛盾突出國家每年的教育投資約佔GDP總值的3%,龐大的教育開支,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卻學所非用,人才培養與市場脫節,造成財力和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一方面,人才緊缺的行業求大於供,另一方面普遍存在供大於求的現象,再加上低需高配,構成了中國人才培養的盲目性和浪費。在中國目前市場經濟不夠健全、綜合國力仍較薄弱的情況下,百業待舉,基本設施和養老、醫療、住房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都需要大量資金之時,更應該注重教育投資的計劃性和實效性。

    (六)人才含金量下降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被稱為“人才搖籃、民主堡壘”的西南聯大,短短的八年時間,創造出中國高等教育的神話。目前高校畢業生的“含金量”較擴招前普遍下降已在全社會達成共識,這是教育市場化的必然結果,有其內在的精神原因。

    (七)教育理念媚俗市場化就是買方市場,如果嚴格按照市場規律行事,高校就像個飯店。老師是廚師和服務員,學生是顧客。顧客想吃什麼點什麼;廚師飯菜做得如何完全由顧客說了算。這有利於促進飯店不斷提高其經營管理水平和廚師、服務員的業務水平。飯店要想經營下去並且發展壯大,必須揣摩透顧客的心理,瞭解並迎合顧客的需要。但是,顧客眾口難調,對飯店和廚師的評價莫衷一是。因為顧客是上帝,他們總是對的,錯的也是對的。試想,如果教育如此市場化,學校該怎麼辦學?老師該怎樣上課?講什麼才能讓所有學生都滿意?須知,飯店的顧客在飲食方面也有很多盲區與誤區,也有不良飲食習慣。在沒有辦法的前提下,某些學校和老師只能從眾與迎合。學生畢竟不夠成熟,尤其是擴招後的普通院校的學生(不像精英教育時代的學生),對社會了解甚少,對人才培養問題理解不透,自我的東西多一些,也不乏厭學之人、憤青之士、玩世之輩,若一味媚俗,校將不校。學生究竟需要什麼樣的知識,學校該怎樣教書育人,是教育的永恆課題,也是師-生、師-校、生-校矛盾的多發地,在這方面學校應認真聽取學生意見,但也要有自己的主見。要對學生引導、教育,嚴格按照教育規律辦事。現實中也確有一些學校和老師,不去了解社會的人才需求,也不瞭解學生的想法,我行我素,這樣會誤人子弟。教育就是培養有思想、有理想、有學識、有技能的人才。

    【炒】指標免費分享;

    【小】每天下午2.30,準時更新獨家文章和尾盤精選!

    【妖】股市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盆栽月季為何花越開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