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中的十個寓言故事
《列子》是戰國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後學所著,其中每篇文字各有主題,不僅蘊含哲理,而且淺顯易懂、饒有趣味,下面十個寓言故事帶你細細體會,說不定你會有新的感悟和發現。
愚公移山
【原文】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不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列子·湯問》(節選)
【大意】北山愚公長嘆一聲,回答說:“你太頑固了,頑固得一竅不通,你簡直還不如那個寡婦和不懂事的小孩。即便我死了,還有我的兒子在呀!兒子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孫子的兒子又有兒子,他的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盡;但是山不會再增加了,還怕挖不平它嗎?”
【寓意】比喻十分堅強的毅力和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精神。
夸父逐日
【原文】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於隅谷之際。渴欲得飲,赴飲河渭。河渭不足,將走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屍膏肉所浸,生鄧林。鄧林彌廣數千裡焉。
——《列子·湯問》
【大意】夸父不自量力,想要追上太陽的影子,一直趕到太陽落下的隅谷旁邊,他口渴極了,想得到水喝,就跑去飲黃河、渭河的水。黃河、渭河的水不夠喝,他又跑到北方去喝大湖裡的水。還沒有走到,半路上他就渴死了。他丟棄掉的手杖,為屍體的脂膏和肌肉所浸潤,生長成一片茂密的樹林,名叫鄧林。鄧林覆蓋面積方圓達幾千裡。
【寓意】表現了人們征服自然的強烈願望和堅強決心。也比喻自不量力。
兩小兒辯日
【原文】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大意】孔子到東方遊歷,看見路旁有兩個小孩在爭辯,孔子問他們爭論的原因,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最近,到了中午離人最遠。”另一個小孩認為太陽早上離人最遠,中午離人最近。”前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升的時候有車蓋那樣大,到了中午,卻只有盤子那樣大,這不是遠的看起來小近的看起來大嗎?”後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升起時,天氣還是涼絲絲的,中午就熱得像手伸到熱水裡,這不是近熱遠涼的道理嗎?”孔子無法判斷誰是誰非。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識淵博呢?”
【寓意】體現了兩小兒善於觀察、說話有理有據和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餘音繞樑
【原文】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樑欐,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大意】從前韓娥東去齊國,路上糧食吃完了,經過雍門時,就靠賣唱來換取食物。她走了以後,歌聲的餘音還在棟樑上久久縈繞,三天不斷,附近的居民還以為她沒有離開。
【寓意】形容歌聲優美動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比喻詩文意味深長。
高山流水
【原文】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大意】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欣賞彈琴。伯牙彈琴,內心向往登臨高山。鍾子期讚歎道:“好極了,巍巍峨峨就像泰山一樣!”伯牙又轉而心向滔滔流水,鍾子期又喝彩道:“絕妙啊!浩浩蕩蕩就像長江大河一樣!”凡是伯牙彈琴時心中所想的,鍾子期都能夠從琴聲中聽出來。
【寓意】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雅精妙。
紀昌學射
【原文】紀昌者,又學射于飛衛。飛衛曰:“爾先學不瞬,而後可言射矣。”紀昌歸,偃臥其妻之機下,以目承牽挺。二年之後,雖錐末倒眥,而不瞬也。以告飛衛。飛衛曰:“未也,必學視而後可。視小如大,視微如著,而後告我。”昌以氂懸蝨於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間,浸大也;三年之後,如車輪焉。以睹餘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貫蝨之心,而懸不絕。以告飛衛。飛衛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大意】有個人名叫紀昌,又來向飛衛學習射箭。飛衛對他說:“你先要學會盯住一個目標不眨眼睛的本領,然後才談得上學習射箭。”紀昌回到家裡,就仰面朝天躺在他妻子的織布機下,雙眼死死盯住織機的踏板。兩年以後,即使鋒利的錐尖刺到眼眶邊,他都不眨一眨眼。於是就去告訴飛衛。飛衛說:“還不行,你必須練好眼力才可以學射箭。當你能練到把極小的物體看得很大,將模糊的目標看得很顯著,那時候,你再來告訴我。”紀昌用牛尾巴毛拴住一隻蝨子,吊在視窗上,天天面朝南方目不轉睛地瞪著它。十多天之間,蝨子在眼中漸漸顯得大了起來;三年之後,竟顯得有車輪那麼大。再看看其它東西,都如山丘一樣。他便用燕國牛角加固的弓、楚國蓬杆製成的箭,朝蝨子射去,利箭穿透蝨心,而牛尾毛卻沒斷絕。於是,紀昌又跑去告訴飛衛,飛衛高興得跳將起來,拍著胸膛說:“射箭的奧妙你已經得到啦!”
【寓意】要練成一身真功夫,需要克服無數困難,付出無數心血和努力。
杞人憂天
【原文】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
——《列子·天瑞》(節選)
【大意】杞國有一個人擔憂會天崩地陷,自己無處安身,因而憋得茶飯不進,睡眠不安的人。
【寓意】比喻完全不必要的或沒有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歧路亡羊
【原文】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追之。楊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歧路。”既反,問:“獲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說符》(節選)
【大意】楊朱的鄰人丟失了一隻羊,他率領全家老小,又請楊朱派童僕幫助一齊追尋。楊朱說:“哈!丟失一隻羊,為什麼要這麼多人去追呢?”鄰人回答:“岔路太多了。”追的人返回後,楊子問:“羊找到了嗎?”鄰人回答:“跑掉啦!”楊子問:“怎麼會跑掉呢?”回答:“岔路上又有岔路,我不知道該往哪條路去找,所以只好回來了。”
【寓意】比喻事理複雜多變,沒有正確的方向,就會誤入歧途。
疑鄰盜斧
【原文】人有亡鈇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鈇也;顏色,竊鈇也;言語,竊鈇也;動作態度,無為而不竊鈇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復見其鄰人之子,動作態度無似竊鈇者。
——《列子·說符》
【大意】有一個人丟失一把斧子,他懷疑是鄰家的兒子偷走了,看他鄰居兒子走路的姿勢,像是偷斧子的;面部表情,像是偷斧子的;言談話語,像是偷斧子的;所有的動作態度,無不像是一個偷斧子的人。不久,這個人在山谷裡掘土,找到了自己丟失的斧子,第二天,他又看見鄰家的兒子,動作和態度再也沒有一點像偷斧子的人了。
【寓意】做人處事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不能憑空猜想。
齊人攫金
【原文】昔齊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適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問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對曰:“取金之時,不見人,徒見金。”
【大意】從前齊國有一個渴望得到金子的人,清早穿戴整齊來到市場上,走進一家賣金子的店鋪,抓起一塊金子就跑。官吏捉住了他,責問道:“這麼多人都在那裡,你為什麼還偷人家的金子?”他回答:“我拿金子的時候,沒有看見人,只看見金子。”
【寓意】比喻利慾薰心而不顧一切。
列子》中的十個寓言故事
《列子》是戰國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後學所著,其中每篇文字各有主題,不僅蘊含哲理,而且淺顯易懂、饒有趣味,下面十個寓言故事帶你細細體會,說不定你會有新的感悟和發現。
愚公移山
【原文】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不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列子·湯問》(節選)
【大意】北山愚公長嘆一聲,回答說:“你太頑固了,頑固得一竅不通,你簡直還不如那個寡婦和不懂事的小孩。即便我死了,還有我的兒子在呀!兒子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孫子的兒子又有兒子,他的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盡;但是山不會再增加了,還怕挖不平它嗎?”
【寓意】比喻十分堅強的毅力和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精神。
夸父逐日
【原文】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於隅谷之際。渴欲得飲,赴飲河渭。河渭不足,將走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屍膏肉所浸,生鄧林。鄧林彌廣數千裡焉。
——《列子·湯問》
【大意】夸父不自量力,想要追上太陽的影子,一直趕到太陽落下的隅谷旁邊,他口渴極了,想得到水喝,就跑去飲黃河、渭河的水。黃河、渭河的水不夠喝,他又跑到北方去喝大湖裡的水。還沒有走到,半路上他就渴死了。他丟棄掉的手杖,為屍體的脂膏和肌肉所浸潤,生長成一片茂密的樹林,名叫鄧林。鄧林覆蓋面積方圓達幾千裡。
【寓意】表現了人們征服自然的強烈願望和堅強決心。也比喻自不量力。
兩小兒辯日
【原文】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列子·湯問》
【大意】孔子到東方遊歷,看見路旁有兩個小孩在爭辯,孔子問他們爭論的原因,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最近,到了中午離人最遠。”另一個小孩認為太陽早上離人最遠,中午離人最近。”前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升的時候有車蓋那樣大,到了中午,卻只有盤子那樣大,這不是遠的看起來小近的看起來大嗎?”後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升起時,天氣還是涼絲絲的,中午就熱得像手伸到熱水裡,這不是近熱遠涼的道理嗎?”孔子無法判斷誰是誰非。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識淵博呢?”
【寓意】體現了兩小兒善於觀察、說話有理有據和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餘音繞樑
【原文】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樑欐,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列子·湯問》(節選)
【大意】從前韓娥東去齊國,路上糧食吃完了,經過雍門時,就靠賣唱來換取食物。她走了以後,歌聲的餘音還在棟樑上久久縈繞,三天不斷,附近的居民還以為她沒有離開。
【寓意】形容歌聲優美動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比喻詩文意味深長。
高山流水
【原文】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列子·湯問》(節選)
【大意】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欣賞彈琴。伯牙彈琴,內心向往登臨高山。鍾子期讚歎道:“好極了,巍巍峨峨就像泰山一樣!”伯牙又轉而心向滔滔流水,鍾子期又喝彩道:“絕妙啊!浩浩蕩蕩就像長江大河一樣!”凡是伯牙彈琴時心中所想的,鍾子期都能夠從琴聲中聽出來。
【寓意】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雅精妙。
紀昌學射
【原文】紀昌者,又學射于飛衛。飛衛曰:“爾先學不瞬,而後可言射矣。”紀昌歸,偃臥其妻之機下,以目承牽挺。二年之後,雖錐末倒眥,而不瞬也。以告飛衛。飛衛曰:“未也,必學視而後可。視小如大,視微如著,而後告我。”昌以氂懸蝨於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間,浸大也;三年之後,如車輪焉。以睹餘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貫蝨之心,而懸不絕。以告飛衛。飛衛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列子·湯問》(節選)
【大意】有個人名叫紀昌,又來向飛衛學習射箭。飛衛對他說:“你先要學會盯住一個目標不眨眼睛的本領,然後才談得上學習射箭。”紀昌回到家裡,就仰面朝天躺在他妻子的織布機下,雙眼死死盯住織機的踏板。兩年以後,即使鋒利的錐尖刺到眼眶邊,他都不眨一眨眼。於是就去告訴飛衛。飛衛說:“還不行,你必須練好眼力才可以學射箭。當你能練到把極小的物體看得很大,將模糊的目標看得很顯著,那時候,你再來告訴我。”紀昌用牛尾巴毛拴住一隻蝨子,吊在視窗上,天天面朝南方目不轉睛地瞪著它。十多天之間,蝨子在眼中漸漸顯得大了起來;三年之後,竟顯得有車輪那麼大。再看看其它東西,都如山丘一樣。他便用燕國牛角加固的弓、楚國蓬杆製成的箭,朝蝨子射去,利箭穿透蝨心,而牛尾毛卻沒斷絕。於是,紀昌又跑去告訴飛衛,飛衛高興得跳將起來,拍著胸膛說:“射箭的奧妙你已經得到啦!”
【寓意】要練成一身真功夫,需要克服無數困難,付出無數心血和努力。
杞人憂天
【原文】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
——《列子·天瑞》(節選)
【大意】杞國有一個人擔憂會天崩地陷,自己無處安身,因而憋得茶飯不進,睡眠不安的人。
【寓意】比喻完全不必要的或沒有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歧路亡羊
【原文】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追之。楊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歧路。”既反,問:“獲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說符》(節選)
【大意】楊朱的鄰人丟失了一隻羊,他率領全家老小,又請楊朱派童僕幫助一齊追尋。楊朱說:“哈!丟失一隻羊,為什麼要這麼多人去追呢?”鄰人回答:“岔路太多了。”追的人返回後,楊子問:“羊找到了嗎?”鄰人回答:“跑掉啦!”楊子問:“怎麼會跑掉呢?”回答:“岔路上又有岔路,我不知道該往哪條路去找,所以只好回來了。”
【寓意】比喻事理複雜多變,沒有正確的方向,就會誤入歧途。
疑鄰盜斧
【原文】人有亡鈇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鈇也;顏色,竊鈇也;言語,竊鈇也;動作態度,無為而不竊鈇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復見其鄰人之子,動作態度無似竊鈇者。
——《列子·說符》
【大意】有一個人丟失一把斧子,他懷疑是鄰家的兒子偷走了,看他鄰居兒子走路的姿勢,像是偷斧子的;面部表情,像是偷斧子的;言談話語,像是偷斧子的;所有的動作態度,無不像是一個偷斧子的人。不久,這個人在山谷裡掘土,找到了自己丟失的斧子,第二天,他又看見鄰家的兒子,動作和態度再也沒有一點像偷斧子的人了。
【寓意】做人處事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不能憑空猜想。
齊人攫金
【原文】昔齊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適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問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對曰:“取金之時,不見人,徒見金。”
——《列子·說符》
【大意】從前齊國有一個渴望得到金子的人,清早穿戴整齊來到市場上,走進一家賣金子的店鋪,抓起一塊金子就跑。官吏捉住了他,責問道:“這麼多人都在那裡,你為什麼還偷人家的金子?”他回答:“我拿金子的時候,沒有看見人,只看見金子。”
【寓意】比喻利慾薰心而不顧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