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粵新農人

    生理性病害在黑木耳栽培生產過程中是較常發生的病害,病情種類多,有些栽培戶分不清黑木耳到底發生的是生理性病害還是非生理性病害,從而錯失防治時間,導致所栽培的黑木耳大幅減產,產品質量下降。

    黑木耳生理性病害是由於環境因素引起的各種生長異常的象,常見的有:菌絲徒長、菌絲稀疏、拮抗線、退菌現象、菌絲不吃料、死耳現象、發菌極慢。下面就給大家講解下各種的症狀、病因,以及防治措施。

    黑木耳生理性病害—菌絲徒長

    症狀:黑木耳菌棒發菌結束後至出耳前表現為氣生菌絲繁茂濃密,甚至長成厚厚的氣生菌絲層,而遲遲不出耳。

    發生原因:空氣相對溼度過高,氣溫過高,通風不良,黑木耳菌株生物學特性與栽培環境條件不匹配,基料碳氮比例失調等。

    防治措施:科學設計配方,加強通風,降低溼度,降溫,菌種生產時,連同其基質一起挖取後接入下級菌種。

    黑木耳生理性病害—菌絲稀疏

    症狀:菌絲體表現為稀疏纖弱、生長無力、生長速度慢等現象。

    發生原因:品種特性退化,菌種老化,菌種自身帶有病毒病菌,培養基料營養配比不合理,培養基料含水量過低,培養基料PH過高或過低,培養室溫度過高,溼度過大等。

    防治措施:選用優質菌種,科學合理地調配培養基料,注意培養基料PH的變化,調控培養室的溫度至適宜黑木耳菌絲生長的環境。

    黑木耳生理性病害—拮抗線

    症狀:菌棒菌絲生長的尖端不再繼續發展,菌絲積聚,由白變黃,形成一道明顯的菌絲線,或者菌絲接壤處形成道明顯突起的菌絲線條,如同兩軍對壘,互不相讓。

    發生原因:一是培養基料含水量過高,菌絲不能向含水量高的料內深入,形成拮抗線;二是菌種混雜,或者菌棒內接入了兩個不同型別的菌種;三是黑木耳菌絲與雜菌菌絲對壘形成的拮抗線。

    防治措施:培養基料內的含水量一定要適宜,防止菌種混雜,特別是在一個菌棒內只能接入同一品種。

    黑木耳生理性病害—退菌現象

    症狀:菌棒培養過程中菌絲體逐漸失白,繼而消失。

    發生原因:品種種性退化或老化,培養基料水分太高,悶熱不通風等造成菌絲體自溶。

    黑木耳生理性病害—菌絲不吃料

    症狀:菌絲體濃密、潔白,但菌絲體不向下伸展生長。開袋檢查發現有一道明顯的“斷線”,培養基料色澤變褐,並有腐酸味。

    發生原因:培養基料配方不合理,原料中混雜有不適宜黑木耳菌絲體生長的物質,培養基料水分過大,菌種老化或退化等。

    防治措施:黑木耳發生菌絲不吃料狀況時,可透過更換合適的基質原料,選擇優質的適齡菌種,合理地實行配方配製,加強水分管理。

    黑木耳生理性病害—死耳現象

    症狀:耳片尚未發育成熟時便萎縮、死亡,有時甚至成批出現,手觸控時表面乾爽無黏液。

    發生原因:黑木耳發生死耳現象的原因有多種,如:養分不足、黑木耳栽培密度過於密,天氣影響(高溫高溼),栽培地氧氣不足,水分不足、通風不好等情況都會導致幼耳無法生長;而採收木耳時如果操作不慎,或者木耳被機械損傷,都會導致出現死耳現象;因農藥使用不當發生藥害,也會導致死耳現象發生。

    防治措施:死耳現象只能預防,可透過對栽培中的黑木耳實施噴水降溫,改善栽培環境通風條件,採收木耳時別損傷到幼耳,農藥使用時嚴格按照用量使用。

    黑木耳生理性病害—發菌極慢

    症狀:菌棒培養過程中菌絲體生長慢,菌絲遲遲不能長滿菌棒。

    發生原因:培養基料水分過大,通透性差,菌絲無法深入內部;培養基料滅菌的起始溫度低或者裝料與滅菌間隔的時間偏長,高溫時培養基料酸敗;培養基料配方不合理,或者所用的某些化學物質對菌絲體發生抑制;品種的特性不適應或者性狀退化等。

    防治措施:調控培養基料配方,保持適宜的含水量,選擇適合本地區的優質適齡菌種,裝袋後應立即滅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NF玩家脫坑日益增多,工作室從不減少,遊戲B比例會突破1比70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