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送你一朵語文花

    一、“歐·亨利式結尾”舉例

    歐·亨利,美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短篇小說家、美國現代短篇小說創始人,與契訶夫和莫泊桑並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曾被評論界譽為曼哈頓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他的作品有"美國生活的百科全書"之譽。主要作品有《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讚美詩》、《最後一片葉子》、《二十年後》等。

    所謂"歐·亨利式結尾",通常指短篇小說大師們常常在文章情節結尾時突然讓人物的心理情境發生出人意料的變化,或使主人公命運陡然逆轉,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給人以出乎意料的感覺,又不得不承認他的合情合理。這種結尾藝術,在歐·亨利的作品中有充分的體現,所以被稱為"歐·亨利式結尾"。

    像《麥琪的禮物》,講述一對窮困的年輕夫婦忍痛割愛互贈聖誕禮物的故事,反映美國下層勞動艱難困苦的人民生活,讚美了主人公善良的心地和純真愛情。故事是這樣的:男主人公吉姆是一位薪金僅夠維持生活的小職員,女主人公德拉是一位賢惠善良的主婦。他們的生活雖然很貧窮,但吉姆和德拉各自擁有一樣極珍貴的寶物——吉姆有祖傳的一塊金錶,德拉有一頭美麗的瀑布般的秀髮。為了能在聖誕節送給對方一件禮物,吉姆賣掉了他的金錶,為德拉買了一套“純玳瑁做的邊上鑲著珠寶”的梳子;德拉賣掉了自己的長髮,為吉姆買了一條白金錶鏈。他們都為對方捨棄了自己最寶貴的東西,而換來的禮物卻因此變得毫無作用了。這樣一個故事,作者是如何構思的呢?作者只詳寫德拉賣掉自己的頭髮買錶鏈的行為和心理過程,而對吉姆賣掉金錶買髮梳一事則直到結尾才一筆帶過。這種構思,造成強烈的懸念,在結尾卻形成令人驚愕、出人意料而又不違情理的精彩結局。

    二、中學生寫作文可以採用“歐·亨利式結尾”寫作的理由

    透過上面的解說,我們知道了“歐·亨利式結尾”的特點,根據這個特點,我認為中學生寫作文完全可以採用“歐·亨利式結尾”進行寫作。簡述理由如下:

    (一)採用“歐·亨利式結尾”進行寫作, 能讓學生更認真地觀察生活。

    1.直接觀察。觀察生活,積累材料,這是學生或者說是一個寫作者必須要做的工作。但是如果要求學生採用“歐·亨利式結尾”結尾進行寫作,學生就會比以前更為認真地觀察生活,因為這樣的作文結尾,往往比平時作文結尾要求高,那就是需要一定的巧合。而巧合不是事事都有的,即便是有,也需要細緻認真地觀察、需要留心才能發現,不然,這種巧合很快就消失了。

    2.間接觀察。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都有一些新鮮事還沒有被發現,作為學生,在學校時間長,學校裡的新鮮事要積極地去發現,家裡的,小區裡的,村裡的,要利用在家的時間,向家長或鄰里打聽,以便豐富寫作素材。這些素材裡很可能有你需要的“歐·亨利式結尾”。

    (二)採用“歐·亨利式結尾”進行寫作,能訓練學生的構思能力。

    太陽底下沒有那麼多新鮮事,所謂創新,從某種意義上講,有時候往往就是一些舊材料的重新組合而已。你不見那些電視劇,什麼戀愛、離婚、上學、走失、販毒、吸毒等等,很多電視劇中都有,只不過有的安排在第三集,有的安排在第八集罷了。為什麼會是這樣呢?因為編劇的構思不同。有了一個材料,如果沒有提什麼要求,讓學生隨便去寫,學生的構思方向就不明確,他們會按照已有的思維方式進行構思。如果明確要求採用“歐·亨利式結尾”進行寫作,他們就會考慮如何設定懸念,如何安排線索,如何使用巧合,如何結尾才能做到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這樣能夠促使學生認真地去構思,從而培養學生的構思能力。

    (三)採用“歐·亨利式結尾”進行寫作,能讓學生寫出與眾不同的作文。

    現在很多中學生的作文內容平淡,構思無奇,要求學生採用“歐·亨利式結尾”進行寫作,有了突然轉折,即使是平常的材料,在構思上下功夫,也能令人回味,難以忘懷,這無形之中就為作文增添了光彩。

    透過有目的的訓練,學生掌握了“歐·亨利式結尾”的方法,一旦用於考場作文,很可能就有奇蹟出現。

    三、我採用“歐·亨利式結尾”結尾寫作的下水作文

    驚人的進步

    這是十年前的事了。

    賈大智是八年級五班的學生,因為種種原因,每次學習質量檢測總是全班第53名,班裡只有53人,數學、英語、生物等幾科成績都是個位數。他經常遲到,上課好睡覺,睡足了和周圍的同學聊天兒。平時常犯錯誤,三天一小錯,五天一大錯。老師們都傷透了腦筋,不斷找他交流,與他家長溝通,試圖提高他的學習成績,讓他好好做人,可就是不見效果。他把老師的提醒和勸告當成了耳旁風,久而久之,老師們也就感到他不可救藥懶得管他了。

    曾經有幾次,他被學校停課回家反省。

    七年級上學期,那是初冬的一個晚自習,王老師從他宿舍前面經過,聞到一股燃燒的棉花味兒。宿舍裡亮著燈,但不明亮。幾扇窗沒有關,淡淡的煙霧從窗戶裡吐出來。王老師快步走進宿舍,但見最裡邊的床上閃著火光。他不顧煙燻,大跑過去,把燃燒的被子用褥子蓋了,掐到外面的水管下。

    班主任和政教處的老師們馬上組成“聯合專案組”展開工作,也就一支菸的功夫,真相大白。

    原來賈大智晚飯後在宿舍裡逗留之後,“煙癮”突發,他從房樑上取下煙盒和打火機,抽出來一支點燃,又把煙盒和打火機放回原處,關了宿舍門,躺在別人床上,享受“飯後一袋煙,勝似活神仙”的快樂。煙沒有吸完,上課鈴響了,他匆忙掐了一下沒有吸完的半截煙,隨手一丟就飛向教室。看似麻利的動作,卻留下了隱患。那半截煙並沒有完全熄滅,留在被子的褶皺裡。在軟綿綿的被子上,它就像《一千零一夜》中漁夫開啟的魔瓶,不一會兒冒出了一縷青煙。

    政教處的“法官”對此“案”做出公正的判決:包賠別人的子,回家反省三天。

    他向家長表示,一定改過自新,爭取驚人的進步。

    這件事在學校可謂驚天動地,學校再一次召開學生大會講安全問題。

    七年級下學期,暑假前夕一個美麗的夜晚,同學們都睡熟了,他和幾個鐵哥們溜出宿舍,把晚飯後藏在花叢下的兩箱啤酒,裝在方便袋裡的六個菜(一隻燒雞、一隻肘子、一條糖醋魚、一盤驢肉、一盤獅子頭、一盤涼拌藕)拿到宿舍裡,大吃大喝,後來又大嚷••••••這等事兒哪能逃得過政教處值班的馬主任的法眼法耳?

    學校又一次召開學生大會,講紀律問題、安全問題。

    八年級下學期,初春開學第一週星期四那個月色如水的夜晚,他和一個網友翻牆外出上網,因為一個位置,竟與人大打出手。那人覺得委屈,先是到學校“投案自首”,隨後就舉報了他。

    學校又一次召開學生大會講紀律問題、安全問題。

    他讀書“心切”,一再保證好好學習,爭取驚人的進步。

    但老師們尤其班主任已經很不待見他,儘管沒有說他臉上,他早已心知肚明。

    這學期很快要結束了,又到了期末質量檢測的時候。他把試卷寫的密密麻麻。

    兩天後,他把成績通知單展在爸爸面前,爸爸大喜:上面清清楚楚地——全班第26名。“26”是紅色字,手寫的,很是打眼。

    “好孩子,真棒!”

    “那當然,厲害吧?”

    “你進步太驚人啦!今天中午咱們下飯店去,慶賀慶賀!”

    “是劉老師嗎?今天上午咱們飯店坐坐,••••••以前總是沒有機會,今天抽個空兒嘛••••••什麼?怎麼回事••••••”賈大智的爸爸給班主任劉老師打著電話,不一會兒臉上的Sunny被陰雲遮蓋。

    “老實說,到底怎麼回事?!”

    賈大智吞吞吐吐地說明了原委。原來,他從八五班自願留級去了七六班。七六班是七年級的特“慢”班,只有25人,賈大智進班以後共26人。

    對賈大智這樣的同學如何進行教育呢?這應該是全社會關心的大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藝術分類的依據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