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醫養生鄭芝環
-
2 # 使用者12345670wys888
一、氣虛證
1-以少氣、乏力、動則加劇、脈虛無力為辨證要點。
2-氣虛變證:
a、氣化功能試退,水溼瀦留(痰、飲、水、溼)
b、推動無力,氣血執行不暢(氣滯、血瘀)
c、易致外邪,食積,蟲積。
d、生化不足(營虧、血虛、陽虛)
3-鑑別:陽虛----是氣虛發展而來,還有畏寒、肢冷、舌淡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
二、氣陷證
1-以氣虛證伴內臟下垂。
2-氣虛發展氣虛下陷。
a、升舉無力、內臟下垂:(1)胃下垂--腹部墜脹。(2)肝下垂--右脅下重墜。(3)腎下重--少腹兩側重墜。(4)子宮脫垂。(5)脫肛。
b、清陽不升:頭暈眼花、久洩久痢。
C、全身氣虛:少氣倦怠、舌淡脈弱。
三、氣不固證
1-兼見自汗或二便、經、精等不固表現。
2-氣虛發展不固:
(1)氣虛:氣短,疲乏,面白,舌淡,脈虛無力
(2)不攝血:崩漏,各種慢性出血。
(3)不攝津:自汗,流誕不止。
(4)下元固攝失職:二便失禁,遺精,早洩,滑胎,小產,帶下,滑精。
四、氣脫證
1-病勢危重,以氣息微弱欲絕,汗出不止,脈微。
2-氣虛發展氣脫:
(1)真氣衰竭,形神失養----卒然昏倒,面蒼,口開,目閉,手撒身軟。
(2)宗氣大衰----呼吸微弱。
(3)津隨氣洩----汗出不止。
(4)心氣欲絕則運血無力----脈微欲絕或浮大無根
五、氣閉證
1-突發昏厥或絞痛,二便閉塞,息粗,脈實。
2-外感或內傷七情,中風,昏迷,驚風等致氣機閉塞(氣閉):
a、氣機閉寒:區域性劇痛或絞痛。
b、心竅閉阻:突然昏倒,神志不清。
c、九竅閉阻:牙關緊閉,二便不通。
d、邪實內阻:氣粗息高。
e、實邪內阻:脈弦或滑數或伏。
六、氣逆證
1-臨床表現----證侯分析:
a、受邪,痰阻--肺氣不得宣降致喘咳(肺氣上逆)
b、寒飲、痰濁、食積等停胃或外邪犯胃致胃失和降----呃逆或噯氣或噁心或嘔吐(胃氣上逆)
c、鬱怒傷肝肝升發太過:(1)氣火上逆致頭痛、眩暈、昏厥。(2)血隨氣逆致嘔血(肝氣上逆)
七、氣滯證
1-區域性脹悶痛。
2-變證:
(1)血行不暢致瘀血(氣滯血瘀)
(2)鬱久生熱化火
(3)影響水液輸布:
a、生痰(痰氣互結)
b、生溼(氣滯溼阻)
C、水停(氣滯水停)
3-氣滯致:
(1)不通則痛:脹悶疼痛。
(2)通則不痛:噯氣,腸鳴,矢氣使痛解。
(3)情志不舒加重氣滯:症隨情波動。
(4)氣機不利脈氣不舒:脈弦。
附:唯心懷天下,方寧靜致遠。
回覆列表
中醫非常強調氣在人體內的功能,氣的失常容易出現兩大類的問題,一個是氣不足氣虛的表現,這是因為臟腑功能衰退,或者耗氣過度,導致體內的氣不足,元氣虛衰,抵抗力下降,生化不足,氣血勞損導致的一系列臟腑功能失調的病症,容易出現的問題包括精神乏力疲勞、自汗出、容易感冒、身體消瘦、呼吸淺短、動則氣促等。
第二類是氣的升降出入失常,氣的運動失常,這是因為邪氣的干擾,或者本身臟腑功能失調,導致氣在體內升清降濁、宣發肅降、疏洩、固攝等功能不能正常執行所導致的問題;這一類的問題容易表現為氣滯、氣閉、氣陷、氣逆、氣脫等等。
氣滯是指氣的執行不暢,鬱結不暢所導致的病理狀態,比如我們通常所講的肝氣鬱結、胃腸氣滯,都是屬於這種型別,其中胃腸氣滯,很容易受到胃腸的痰溼或飲食停滯等病理狀態的影響,而體內陽氣不足,也容易導致血脈痺阻,氣血瘀滯,治療這一類的病症,比如我們通常所講的藿香正氣丸、逍遙丸等,就是屬於理氣類的方藥。
氣逆是指氣的升降功能失常,當降不降,而上升上逆的狀態,比如脾胃的運化失常,胃氣不降,容易出現胃脹、打嗝、噯氣、反酸等胃逆症狀;肺氣肅降功能失常,就容易出現咳嗽咳喘等肺氣上逆的現象;平常如果肝火亢盛,肝氣上升太過,就容易出現肝陽上亢、面紅目赤、頭昏腦脹、急躁易怒等肝氣上逆的現象;中醫常用的比如溫膽湯、鎮肝熄風湯、天麻鉤藤飲等,就是能夠治療上述氣逆的病症。
氣陷,是指氣的升降無力,氣機下陷導致的病症,尤其是中氣下陷最為常見,容易導致身體乏力、久瀉脫肛,小腹墜脹、內臟下垂等病症,我們常用的補中益氣丸,就是起到補中益氣、昇陽舉陷的作用。
氣閉、氣脫都是屬於臨床一些比較急重症,出現不省人事、呼吸困難、四肢冰冷、全身癱軟等氣血閉塞或消亡的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