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我去查了一些資料,來嘗試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大概從元代開始,一種重心很高的“高足碗”忽然開始流行開來,這種碗的結構類似於現在我們常見的“高腳杯”,上半部分跟我們日常中所使用的普通瓷碗差不多,都是口大底小,但是下半部分卻異常細小,整個碗呈現出來一種頭重腳輕的不平衡感。

    這種碗多見於西藏的宗教場合,比如說下圖的唐卡中,就描繪了供桌上用來盛放貢品的高腳碗。而這種碗的風行也跟藏傳佛教的文化進入中原地區有關。

    這種瓷碗相比較於我們平時使用的碗肯定相對來說穩定性更加差一些,但是隻要工藝足夠精巧,放在桌子上立住還是沒有問題的,只是人們要更加小心一些——這符合宗教場合使用,而且高而細的碗身也更加漂亮、更加有儀式感。

    另外,除了用於宗教場合之外,很多遊牧民族的貴族甚至於會隨身攜帶這種碗,比如說下圖中描繪的就是遊牧民族首領隨身把高足碗放在馬背上。

    當然了,這些人不是直接拿著高足碗到處跑,那樣碗很容易損壞,而是要用皮套裝起來。如下圖所示,就是用來裝高足碗的皮套。

    根據我自己的推測,這些遊牧民族之所以對於高足碗也情有獨鍾,是因為這是一種方便的進食工具。

    因為遊牧民族沒有固定的居所,經常要席地而坐,所以這個時候連桌子都沒有,根本就沒有地方放碗,所以大家的做法就可能是手裡拿一個碗不放下,碗盛菜盛飯之後直接張口就吃。

    而普通的碗一直抓在手裡太費力,但是這種高足碗就很方便,你只要用一隻手抓著碗下面較細的部分,可以穩穩地拿住整個碗,吃飯會非常迅速,而且盛飯、盛湯也非常方便,遠比普通的碗吃起來帶勁兒。

    所以說,這種高足碗是有其獨特的使用場景,一方面是用在宗教場合,十分有儀式感,另一方面是供遊牧民族席地而坐吃飯用的。普通人家還是會用正常的碗,那些碗放的更穩,也不佔地方。

  • 2 # 核先生科普

    高足碗有一個高高的中空封閉底印或者不封底的足,上面是一個微撇的敞口碗,古代的工藝已經可以將碗的四周釉質做的很均勻,正常擺放時重心不會發生偏移,會恰好處於足的上方,因此並不會傾倒。

    實用和美觀的哪個更重要

    《中國陶瓷史》中記載高足碗開始於宋朝,盛行於元明清,尤其是藏族地區,由於底部足的支撐作用,在側面可以很方便的看到碗周邊的花紋,高足碗比普通碗看上去更美觀。

    當碗內盛裝食物時,因為食物密度不均勻,就有可能使得重心落在足的外側而發生傾倒,古代食物那麼珍貴,可想而知,這種碗並不是日常實用的器皿,而是作為成列件或者祭祀物品來擺放的。

    高足杯由於杯口更小,且內部多盛裝酒類等液體物質,盛滿物質後重心仍落在底部足的上方,因此目前流傳了下來發展成高腳杯,並且為了增加穩定性底部的足比之前的更大,目前還在廣泛使用。圖釋:古代的高足杯

    圖釋:現在的高腳杯,底部足更大。

    結論:物種的繁衍受到自然選擇,器物的流行受到人名的選擇,對於廣大勞動人民,實用比美觀更重要,這也是目前高足碗之前無法走進人們生活,以後也無法走進人們生活的原因。

    今天的科普就到這裡了,讀者可以想想歷史上還有哪些美觀而不實用的物品目前被擺在了博物館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運輸淡水基圍蝦為什麼要加鹽,怎麼拉存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