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世界史圖鑑

    非洲本土不僅孕育了文明,而且文明的發展與亞歐大陸同時,也有農耕和遊牧之分。但是非洲的地理環境和自然資源有著獨特的特點,使非洲的文明體系一直沒有快速發展

    在人類文明的發源地非洲,雖然我們也可以看到遊牧文明和農耕文明的蹤跡,而且非洲自身都有適宜農耕和遊牧的地區。但是兩大文明的劃分卻不那麼明顯,也不曾建立自己強大的帝國。很多人說這是非洲土地並不富饒的原因,認為非洲有2/3的土地都是沙漠,並不適合人類文明的發展,但這種說法可能並不準確。

    非洲大陸適宜耕作糧食作物的面積碩大,且生產能力可觀,甚至是當今東亞的規模。如果加以利用不論是從事農耕也好,還是從事遊牧也好,都會發展起一個強大的國家。但是事實卻並非如此。雖然非洲的地理環境十分適於人類定居繁衍,但是非洲大陸也有些獨特的因素,而導致非洲文明多樣化,但卻不強。農耕遊牧民族同時存在,但卻無法聚集,從而也導致了強大的國家無法在非洲建立。

    一方面,非洲的草場十分豐富,給了野生食草動物與衝突的生活條件,也很適合放牧,尤其是撒拉沙漠以南是世界上哺乳動物最豐富的地區,而且在非洲西部地區馴化動物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一萬年,遊牧民族就是在此時形成的。比當時的歐亞大陸都早一些,但是非洲的遊牧民族並沒有發展起來,一方面是因為非洲大陸整體處於低緯度地帶,屬於熱帶草原氣候,所有的草場和沙漠都不會出現極端的天氣突變,四季溫度如常。

    這導致適合放牧的地點選擇性很多,不必要層規模的遷移,去尋找水源和草場,非洲各地的地理環境也有很大的相似性,放牧的規模不會成群結隊的去尋找資源,相反,維持一個較小的群體,分散有利於各個部落之間的發展和繁衍,非洲大陸的自然資源也足夠每一個部落獲取,所以非洲的遊牧文明在某種程度上並沒有激烈競爭的可能。

    對於亞歐大陸的遊牧民族來說,馬匹的利用是長期保證其在軍事領域和遷移方面優於農業文明的原因。而在非洲這一優勢似乎不復存在。在人類發展的歷程當中,馬和狗給人類社會生產力帶來了巨大的發展和躍升。在歐亞大陸的各個文明當中,這兩個動物也隨處可見,但是在非洲這兩個動物的數量雖然不少,只是在非洲這同樣有著自己獨特的一面。

    在歐亞大陸游牧世界進攻農耕文明時,他們經常會將馬作為自己的工具,其結合的軍事優勢使得他們長期以來都以一種強大的軍事力量存在。也形成了獨特而彪悍的民風,在歐亞大陸上馳騁疆場特徵顯著。

    非洲的遊牧文明缺少戰馬,非洲自己產馬,但是馬從來沒有被人們馴服過,非洲大陸上原有的Mustang和斑馬,它們的體型和身高與阿拉伯和蒙古的馬有很多相似之處,但並沒有馴服極特殊的特性,也有自然環境的影響,而且非洲沙漠中馬作為運輸工具的作用並沒有駱駝大,但是在非洲地區不產駱駝,馬,又無法訓化,所以遊牧民族既無法金戈鐵馬,也沒有辦法騎著駱駝進行大規模的商業貿易。

    遊牧民族的遷移,更多的是尋找合適的草場,以滿足自身發展需求而非掠奪,還有一點非洲的遊牧文明和農耕文明的發展程度都比較低,雙方之間不到促進融合的狀態,兩個文明並沒有走向極端,都不純正,農耕文明也會遊牧,遊牧文明也會種地,沒有明確的界限,這也意味著非洲大陸的糧食來源並不短缺。

    同時,非洲大陸的土地無法保證一個族群在一個地區長久生活,因為非洲土地有含氧化鐵的紅土壤硬殼,這是人口稠密的生活模式,受到限制,雖然非洲的土壤肥沃,但是如果沒有成熟的,保證土壤肥力的,農業技術很難維持土地高產,所以農耕文明也會像遊牧文明一樣到處遷移

    而在生產力和上層建築方面,非洲其實自身的鍊鐵技術早在前1000已經出現,雖然它是否是本土產生,還是外來影響,至少非洲的鐵器,技術發展很早,只是發展過程十分緩慢,並沒有成為人類社會勞動的社會生產力,這限制了非洲農業的進一步發展,導致非洲的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都沒能夠在生產力方面提高自己,而生產力又是社會和政治的基礎,由於兩大文明體系都不強大,政治環境也缺乏有效,雖然亞歐大陸2000年前就形成了穩定的政治體系,但是非洲與之相比,系統性建設十分落後。

    無論是遊牧民族還是農耕民族,都處於散居狀態,沒有形成成強大而統一的國家,更沒有形成帝國最多地區的王國統治者,依然以部落狀態沒有沒有長期的行政管理體制,使得部落鬆散,流動性強,難以保證一個長久而穩定的同盟,社會發展的長期停滯,使非洲傳統社會的政治處於一種村社國家狀態,雖然也出現過國家,但是它的發展程度並不穩定。

    總之,非洲的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但是都受制於非洲大陸的自然環境影響,雖然作為人類文明的發源地,有獨特的地理環境可以保證土地肥美,資源豐富,但是無法保證人類文明發展,充足的自然資源供應,而動物資源也沒能夠馴化,沒法解放人類的雙手和雙腿,所以在生產力發展落後的情況之下,逐漸落後。當然,在農業時代,這種落後的差距並不大,但是新航路開闢,近代史開啟,殖民地開始西方開拓的時候,這種差距就顯得無法彌補,在強大而發達的文明衝擊之下,非洲文明沒落自成體系的發展模式也隨之崩潰。

  • 2 # 仁己及人

    非洲歷史為什麼沒有遊牧民族農耕民族的劃分?因為這種劃分方式本來就是人想當然的。

    類似的還有什麼工業文明,商業文明,農業文明。落後,先進。都是想當然的說法。要說農業文明,沒有誰比日本更濃厚,你去看看日本從前一樣是佃農-大名-將軍-天皇,發的餉一樣是什麼爵位幾萬石米。甚至日本軍人,武士頭盔上的那兩塊布,都是從農民斗笠的布得到的啟發。和遊牧民族“不要家”的打法不一樣的是,日本無論是近代還是現代,什麼時候的“打法”都是要家的,你看,日本的軍隊動不動設定“大本營”,“彙報東京大本營”。那麼問題來了,日本的工業和商業不發達嗎?

    那麼所謂的農耕民族保守。遊牧民族創新這樣的說法怎麼來的呢?當然是牽強附會黑出來的。中國歷史上的宋就是商業極端發達的朝代。

    那麼來就講一講為何表面上看起來遊牧民族喜歡商業,農耕民族喜歡製造業呢?其實是福報的來源不同。所謂的“遊牧民族喜歡商業”有個前提:這個民族喜歡佈施。比如基督教的佈施文化。佈施得什麼?得財富!對了。所以你是農耕民族也好,遊牧民族也罷,只要尚佈施,便會天然喜歡財富,你看看中國歷史上的宋朝,喜歡救濟孤寡,放生(屬於佈施),是不是商業極端發達?這就是佈施福報的表現形式。

    而“農耕民族”喜歡製造業是因為,善法主要屬於戒法的地區喜歡製造業(儒家實質為人乘宗教,就是五條戒律),戒就是靈感和乾淨。所以喜歡工巧製造,並且投入大量的經力去工巧製造。看看中國歷史上是不是匠人何其多,日本也是以工匠著名,甚至本身處於歐洲的德國,由於分為傳統,注重戒律,所以你看是不是同樣注重工巧製造。美國的超級天才可以發明晶片,但是將晶片造的精細無比的卻是日本(上世紀80年代,後來工匠被美國打包帶走了)。

  • 3 # 伍伯儀

    北非也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就是農耕文明的代表,其影響波及整個地中海圈的文明發展。北非西部另一個強國伽太極也曾強盛一時,入侵過古羅馬帝國,可能是屬遊牧文明吧。至於撒哈拉沙漠以南,氣候炎熱,森林茂密,動植物生長繁盛,當地原住民狩獵就足以養家餬口,無需奮鬥向大自然索取,所以社會始終保持原始狀態,不求發展,就是沒有多難興邦的要求唄!

  • 4 # 當代曹植

    因為非洲大陸不會出現極端的天氣突變,四季溫度如常。土地肥沃,生存壓力不大,因此,人變得懶惰,不思進取,不愛學習,與美洲的印第安人情況相似,導致發展緩慢。

    非洲適合放牧的地點很多,不必要大規模的遷移,去尋找水源和草場。

    非洲地區不產駱駝。而馬與象,又無法訓化,所以遊牧民族既無法金戈鐵馬,也沒有辦法騎著駱駝進行大規模的商業貿易。

    非洲的農牧不分,多是農牧相結合的生產方式,因此,沒有明顯的農耕與遊牧劃分。

    非洲大部分處於熱帶,氣候炎熱,導致人們無法靜下心來工作與學習,故而發展緩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麻花鑽的主要角度分別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