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74056550451

    由於各國的歷史與文化底蘊不同,各華人民在進行禮尚交往時的習慣也有不少差異。特別是中西方之間,禮儀上的差別很大,若不瞭解,就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和損失。例如,在中國近代史上,由於中國閉關自守,對西方不瞭解,在一次希特勒舉行的宴會上,一位中國使節按照在中國的習慣用餐巾去揩拭刀叉,殊不知這種做法在國外是極不禮貌的,彷彿是在責備刀叉不乾淨。希特勒一見之下,立即命令侍者將全體客人的餐具一律重新換過,使那位中國使節窘迫難堪。再例如,李鴻章曾應俾斯麥之邀前往赴宴,由於不懂西餐禮儀,把一碗吃水果後洗手的水喝了。當時俾斯麥不瞭解中國的虛實,為了不使李鴻章丟醜,他也將洗手水一飲而盡,見此情景,其他文武百官只能忍笑奉陪。在文化方面就美國來講,華人讚賞推崇的愚公移山,令全拿搬家不當回事的美華人大惑不解,他們會用智叟的語調發問:“他為什麼不搬家?”華人以謙虛為美德,而美華人對華人“水平不高,能力有限”的自謙並不以為然,相反地他會認為你缺乏自信,不知有多少留學生在美國因為“謙虛”而推掉了飯碗。如此相反的結論,如此巨大的反差,是東西方存在的文化差異的顯現.下面,我們對美國的禮儀文化作點研究:美國成立時間不長,國內各類移民又不計其數,因此美國的禮儀文化可以說是多種文化的匯合,有不少都與華人的習慣截然相反。一、見面的禮儀。美華人見面時,不一定會握手,只要笑一笑,打個招呼就行了,即使是第一次見面,而華人則視握手為一個基本禮節。但在中國握手並沒有太多的限定,而美華人握手是有一定禮節的。例如男女之間,女方先伸出手,若女方無握手之意,男子就只能點頭鞠躬致意;長幼之間由長輩先伸出手;上下級之間,由上級先伸出手;賓主之間由主人先伸出手。而且握手時應注視對方,並摘下手套,否則會被視為不禮貌。在美國,人們見面時喜歡直呼其名,這是親切友好的表示,縱使交談之初可能互相用姓稱呼,但過一會兒就改稱名字。而在中國,人們很喜歡被稱為某某經理,某某Quattroporte,因為這是身份與地位的象徵。但在美國,人們很少用正式的頭銜稱呼別人,正式的頭銜只用於法官、高階政府官員,軍官,醫生,教授和高階宗教人士。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從來不用行政職務如局長、經理、校長等頭銜來稱呼別人。另外,在與人交談時,切不可談及個人的私事,諸如年齡、婚姻、收入、信仰等等。看到別人買的東西不可問其價格;如果看到別人回來,也不能問他去哪兒了或者從哪裡來,否則就會遭人厭惡,美華人常用“鼻子伸到人傢俬生活裡來了”這句話來表示對提問人的輕蔑。而在中國,人們對個人隱私的界限遠沒有這麼深刻,人們並不會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生活作一般瞭解。但在華人與美華人打交道時,在華人看來很普通地問對方一些家庭情況,美華人就很可能認為你侵犯了他的隱私,別有用心,一樁生意很可能就這樣泡湯了。二、送禮、約會、作客的禮儀。一般來說,美華人不隨便送禮,禮物通常不很貴重,只是些書籍、文具、巧克力糖之類的物品,在探病時則以送鮮花與盆景為主。與中國不同的是,美華人以為單數是吉利的,有時只送三隻梨也不感到菲薄,而中國則講究成雙成對。美華人在收到禮物時,一定要馬上開啟,當著送禮人的面欣賞或品嚐禮物,並立即道謝。另外,美華人的禮物重視包裝,很可能你收到一份裡三層外三層精美包裝的禮物,開啟卻只能是幾顆巧克力糖而已,你也不要因此覺得失望,或者認為美華人小氣,相對於禮物的價值,美華人更注重的是心意。美華人辦事重效率,往往每天都有嚴格的計劃,因此去美國家庭作客都要提前預約,否則打亂了別人的計劃,就會被認為是不速之客,吃閉門羹。所以應該提前一兩天寫信或打電話預約。一旦約定,就要準時到達,不能遲到,也不要太早到,因為客來之前,主婦都要佈置客廳準備茶點,如果去早了,主婦尚未準備好,又要接待你,就造成許多不便。而那些規模較大的正式場合,守時更為重要,萬一去早了,也應在外面等幾分鐘後再進去。在進門之前,應該把鞋上的泥土擦乾淨,以免弄髒地板。進門後要摘帽。並把雨衣雨傘留在室外。然後先向女主人問好,再向男主人問好。若主人家賓朋滿座,只需與主人和相識者握手,對其他人點頭致意即可。如果主人請你坐,你就應該馬上坐下,不要推託不坐下,也不要隨意翻動主人的用品,更不可問用品的價格。作客時,不要輕易吸菸,如想吸時應問在座的女士是否介意,並先向其他人敬菸。若主人向你敬菸,即使你自己有煙,也要接受主人的煙,這與華人的習慣不同,華人往往會因為客氣而有所推拒,但這在美華人眼裡,他就會認為你看不起他,而使朋友之間關係變壞。作客時間一般不宜過長,但飯後不要立即告辭,應再與主人攀談一會兒。若夫婦同去作客,應由妻子先起立告辭。如果你與主人不太熟,作客後應打電話或寫短柬以表謝意。這樣美華人會認為你很懂禮貌,從而留下一個好印象。三、餐桌上的禮節。在用餐時,應等到全體客人面前都上了菜,且女主人示意後才開始用餐。在女主人拿起她的勺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而華人往往習慣一邊上菜一邊用餐,女主人往往是最後開始坐下進餐的。在用餐時,始終保持沉默在美國是不太禮貌的,但咀嚼食物時也不要講話,講話時不應放下刀叉,但也不要拿著刀叉亂晃。在餐桌前不應擤鼻涕或打嗝,如果打噴嚏或咳嗽也應向周圍的人道歉。取菜時,最好每樣都取一點,這樣會使女主人愉快。用餐完畢後,女主人應先離座,客人再一起隨著離開,餐巾放在桌上,不要照原來的樣子折起,除非主人請你留下吃下頓飯。在席間,主人應使談話始終活潑而風趣,使每個客人都不受冷落。主人的吃飯速度不可太快,如果多數人已吃完,而少數人尚未吃完,更應放慢速度,以免使客人感到不安。席間,客人將刀叉掉在地上,應禮貌地為其換一把。若客人不慎將盤碗打碎,女主人應鎮靜地收拾乾淨,安慰客人,絕不能顯出不悅之色。最後,主人絕不能在客人面前計算請客的花費。四、服飾的禮儀美華人的服裝以體現個性為主,很難從穿著上看出他們是富有還是貧窮,他們的身份地位如何。如果是一位穿著時髦筆挺西裝的男士,看上去似某大公司的老闆,其實他可能是演藝界的藝員,甚至是一個美容美髮師。穿著牛仔褲運動鞋舊T恤的,看似流浪漢,其實卻可能是一位不修邊幅的教授。因此,在美國,萬萬不可先敬羅衣後敬人。曾經有美國外商來華,接待人員乍一見便以為那西裝筆挺的一定是老闆要員,而忽視了一行人中的大鬍子。雖然把熱情過多地傾瀉到了“西裝筆挺”上,還好,也沒冷落了“大鬍子”。稍後,一介紹身份,方知道誰是真正的老闆,而那個“西裝筆挺”不過是僱員。因此在美國,穿得好的不一定有錢,穿得不好的不一定沒錢。若簡單地以衣帽取人,不僅會主次不分,使自己陷入窘境,而且會讓美華人輕視。雖然美華人穿著隨便,不像歐洲人這麼講究,但在美國的穿著可謂“不怕穿破,不許穿錯。”有許多場合,服飾有很嚴格的規定。例如,美國許多公司上班有專門設計訂做的制服,在律師樓和銀行上班的老闆和職員們天天都是西裝筆挺,而且每日均需要換,若兩日相同,就容易被人誤會是個夜晚沒有回家更衣的人。再例如在美國舉辦各種宴會,往往在請柬上註明是否“黑領結”。如果註明了“黑領結”,男士則一定要穿無尾禮服,系黑色領結,女士必須穿晚禮服。這時,男士的長條領帶,女士的褲裝都上不了檯面。如果沒有註明“黑領結”,而表示是“正式穿著”,那麼西服就可以上場。如果寫的是“白領”,表示要穿燕尾服,系白色領帶。因此什麼宴會穿什麼樣的衣服,是很有講究的。試想,如果在一個不怎麼正式的場合,每個人都是一身短打扮,唯獨你一個人身著深黑筆挺的燕尾服;或者每一個都雲鬟高挽,長裙及地,唯獨你一人一襲T恤,這種巨大的不協調,你自己不覺得張狂,別人也會看著你在人堆裡悠悠晃晃不像個東西。而且在美國,這是對宴客的主人大不敬的明確表示,主人也會因此對你感到厭惡,從而與你斷絕來往,這會是你的一大損失。因此注意場合與服裝的搭配在美國尤為重要。總之,美國與中國之間有不少不同的交往習慣,同樣其它的西方國家,也有各自的文化習慣,因此在與外華人交往或者到別的國家去之前,瞭解對方國家的禮儀習慣是十分必要的,這不僅是對對方的尊重,也給自己帶來了便利,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煩與誤會,以便在多方競爭中爭取主動,並能取得良好的結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2016年屬猴和屬虎的人結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