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0年代以前基本沒有殭屍電影,而90年代以後,殭屍電影開始走下坡路,這其中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33
回覆列表
  • 1 # 西奈山的火柱

    至少有三個原因吧。(1)當然是人性深處那些非理性情緒的安放問題;(2)是林正英的崛起與英年早逝;(3)我覺得是跟當時香港迴歸中國開始提上日程有關。

    (1)人性深處的非理性憂懼。

    人內心深處總有非理性的,無法用科學來說明和解釋的恐懼,這種東西可以是鬼,可以是魔,也可以是外星人入侵,等等。而鬼是華人用來表達和象徵未知的令人恐懼之物的一個符號。林正英的殭屍片裡面,科學手段很多時候都無效,而傳統的茅山道術卻是最為有效的解決辦法,他的殭屍片動作設計、演員的演技、傳統的道具,等等,都是非常好的賣點,所以八十年代能夠走紅,是有道理的。

    (2)林正英的成就和他的英年早逝。林正英為殭屍片確立了典範。1985年《殭屍先生》一炮走紅,獲得第五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之後一發不可收拾,拍了《殭屍家族》《一眉道人》《驅魔警察》和《殭屍道長》等殭屍片歷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影片。他的殭屍片當中的殭屍多是清朝官吏,加上茅山道士裝扮形象,激烈的打鬥、玄幻的架構、不失搞笑的場景,等等,獲得了觀眾的好評,成為殭屍片的典範之作,很難再有超越。

    但非常可惜的是,林正英因為肝癌去世,導致殭屍片後繼無人。

    (3)是香港迴歸提倡日程,香港人如何面對大陸,在當時引起廣泛的焦慮,被稱為97現象。

    殭屍片內容跟這個當然沒有任何關聯,但這種電影卻能夠釋放內心的焦慮。大家有沒有覺得,八十年代的恐怖片特別多?

    並不是說香港人肯定是把這種意象用來比附內地(但也不排除的確存在這樣的人),因為內地觀眾也喜歡看殭屍片,而是說林正英殭屍片當中一直在嘗試怎麼處理(電影當中基本上都是香港背景)與中國歷史的關係問題。這種處理,按照亞里士多德的詩學理論,可以說是在宣洩和淨化負面情緒。

    香港人,當然也包括內地觀眾,都會有不知道應該如何處理中國歷史深處的憂懼的時候,殭屍片當中茅山道士(代表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民間文化)卻是解決這種憂懼的有效方式,反而是科學手段很多時候無效,因為這不是科學和現代文明的問題,這是如何看待中國歷史還有人性深處黑暗的那一部分的問題。

    殭屍片中茅山道士的驅鬼是驅逐內心焦慮的儀式。殭屍片裡面的殭屍差不多都是清朝官吏,沒有任何生氣,但具有極大的破壞力,在大部分殭屍片裡面,它們都是中國歷史還有人性的對立面。傳統的、民間的驅鬼儀式好像在我們心裡深處確信不疑,而也只有驅鬼儀式才能讓香港觀眾(當然也包括內地觀眾)在觀影過程中去想象性地接續中國歷史,同時完成負面情緒的釋放和淨化。

  • 2 # 勇戰王聊歷史

    在此,向林正英致敬。

    香港的殭屍電影,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爆發,到90年代開始衰落。前後不過二十年,而80年代,的確是殭屍電影的鼎盛時期。也是因為英叔羽化歸天,殭屍電影后繼無人,這型別電影才會斷崖式衰敗。

    林正英是香港殭屍電影的靈魂人物。我們這代人只要提起殭屍電影,就會想起林正英的道長形象和身穿清朝官服的殭屍。從此,中國的殭屍就被定義為必須身穿“清朝官服”。而且,走路也要跳著走。

    首先,林正英在影片中,對於妖魔道術有詳細解釋。可以說,他在電影裡展現了他完整的“殭屍鬼怪理論”和“鬼怪好壞論”。我們現在所有對殭屍的概念,都是林正英在電影中向我們傳遞的。殭屍不怕刀疼,卻怕糯米和雞血;一道黃紙紅字的神符,貼到殭屍眉頭就能制服殭屍,所以,這個神符千萬不能揭掉;殭屍怕桃木劍,糯米可以除屍毒,尤其是林正英的畫符,絕對是影片中的經典。下面列舉幾個林正英電影的經典語錄,顯示下英叔的知識淵博。

    “門前雙蛇盤踞,面對雙柱擎天,Sunny難入。霧氣聚集難散,陰氣凝聚成灘。陰氣加溼氣,又陰又溼,形成了吉地兇葬格。”“人有三把火,只要將它們會聚天靈,然後逼進血管。使血液沸騰,從而產生熱量,到時寒氣自然會消解。”“人怕三長兩短,香忌兩短一長,偏偏燒成這樣。家中出此香,肯定有人喪。”

    林正英在殭屍片中,始終在強調,人死就該進入輪迴超生,而不應作為留在陽間害人。他一直反對人和鬼接觸,鬼必須被收服。而且,他還認為道士也不該養鬼,鬼會影響人的運勢。

    林正英的殭屍電影,人物塑造很有性格,而且善於使用恐怖幽默。英叔自己雖然一臉正氣,但是徒弟都是搞笑高手。就連裡面的殭屍,都有自己幽默的性格。例如:

    倒黴搞笑的徒弟。

    調皮可愛的小殭屍。

    恐怖的殭屍夫妻,而且這個女殭屍怕老公,還很愛乾淨!1997年11月8日,林正英因肝癌晚期,在香港與世長辭,終年45歲。

    最後,我總結下林正英的八大殭屍電影,至今無人超越:《新殭屍先生》 《殭屍家族》 《鬼咬鬼》 《驅魔道長》 《靈幻先生》 《殭屍至尊》《一眉道長》《殭屍先生》。

  • 3 # 經典瞎看

    20世紀80年代是香港殭屍電影發展的鼎盛時期。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就當時香港殭屍電影的票房和這一型別影片數量來說,足以說明這一時期殭屍電影的重要性。

    1980年上映的這部由洪金寶導演,洪金寶、林正英、午馬、鍾發主演的《鬼打鬼》是80年代香港鬼怪類電影的開山之作,劇情想法大膽,融入很多創新元素,比如:影片結尾在客棧鬥法,孫悟空大戰哪吒,紅孩兒大戰呂洞賓,這些都為影片增加了不少趣味性。影片中殭屍只出現了短短几分鐘,雖然引起了觀眾的注意,但是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力。而且整部電影打鬥場面居多,林正英在劇中表現的還很怕鬼,所以就有網友戲稱這部影片是武打電影的一個分支,算不上真正的殭屍電影,並且當時的林正英可能還沒有上茅山。

    要說能極大引起觀眾注意力並開啟殭屍片市場的真正殭屍電影那得是是1985年拍攝的劉觀偉導演,林正英,錢小豪,許冠英,樓南光主演的《殭屍先生》,這部影片幾乎橫掃了香港金像獎各大獎項,在當年票房排行榜上排名第七,如此高的票房所體現出的商業價值是巨大的。因此各大電影製作公司爭先恐後的來創作殭屍題材的電影。根據資料顯示,從1985年到1989年,這短短四年,香港一共上映了12部殭屍電影!平均每年三部電影的產率,這足以說明《殭屍先生》在當時香港的影響力以及對整個80年代殭屍電影拍攝行業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雖然香港殭屍電影在20世紀30年代就已經萌芽發展,但是這類電影始終沒能得到有效的發展,直到70年代末期,這一情形才大有改觀。殭屍題材電影之所以能在香港盛行,是因為在當時香港電影界興起了新浪潮運動,這一運動掀起了香港電影節改革創新的浪潮,形成了多元化的新局面。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香港殭屍電影不再刻板複製模仿西方同類型電影,而是大膽的將中國傳統的趕屍文化融入其中,大膽創新,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新的電影型別,風靡全球。殭屍題材類電影的重要性還體現在,《殭屍先生》作為香港電影代表之一在美國的香港電影周進行放映,殭屍電影成為繼功夫電影之後另一種影響廣泛的重要型別電影,這一新浪潮使得香港鬼怪電影在20世紀80年代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受這一浪潮影響的許多青年導演,勇於開拓創新,融入新元素新想法,有個性,給香港電影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

    同時在80年代,不同型別電影間進行融合也是這一時期香港電影最突出的特點,比如殭屍電影中人鬼情未了情節蘊含著社會正統思想,動作設計中加入很多喜劇元素,很難再說說某個電影是某一型別電影。這也就使香港電影型別的界限變模糊。但也許正是因為這種模糊不清的界限,讓香港電影既有觀賞性有保住了高票房。

    因此,殭屍電影在80年代的香港風風雨雨經歷數十年經久不衰。直到90年代初才日漸衰落,這也是中國電影史上的悲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