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靜夜思160519196

    呆灣當時叫“大員”,我看到的史料裡,呆灣是一個生番很屌的島嶼,元朝的時候派使者拿著忽必烈的詔書去招撫島上的生番,結果死了幾個人,不知道是不是被吃了,剩下的人嚇壞了,丟掉詔書趕緊跑路。最後元朝在漢人比較多的澎湖設治所,也就是澎湖巡檢司。荷蘭人登島的時候,比元朝人要聰明,他們沒有動用武力,而是拿出許多禮物收買生番的頭目,然後他們拿出一張牛皮,說,我們只要這樣大一塊地就行了。生番頭目以為他們是傻子就答應了。結果,荷蘭人把牛皮紙剪成碎碎的,圍出了很大一塊地盤。生番頭目這時候才醒悟上當了,但是已經晚了。荷蘭人以這塊地盤為據點,很快佔領了呆灣南部,但是北部他們卻不敢去。

  • 2 # 靜夜史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今天的海峽問題依然是我們偉大復興陸上的絆腳石,對岸的獨派分子小動作不斷,一再挑釁我們的忍耐程度。

    而越是這樣,我們就越感覺這個島給國家發展帶來的巨大負面影響。

    今天的我們,喜歡說寶島自古以來是中國領土云云。但是這個“自古”是多古呢?答案是清朝,準確的說,是1683年。

    雖然東周時期中國先民就知道海的那邊有個島,三國時期的東吳將領衛溫就曾浩浩蕩蕩前往流求,隋煬帝就派遣大軍三次攻打流求,元朝忽必烈就在澎湖地區設定澎湖巡檢司。但是關於對寶島的管理,卻從來沒有提到日程上來啊!

    澎湖巡檢司雖然距離寶島很近,但畢竟統治的只是澎湖地區,這寶島沒有直接的隸屬關係。

    到了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由於倭寇猖獗,加之朱元璋奉行“重農抑商”,導致明朝轉而內向,一度撤銷了澎湖巡檢司。直到1563年嘉靖年間才再次設立。

    所以說,前朝從來都沒有管理過寶島,也就沒有朱元璋放棄寶島這一說法。朱元璋做的,只是沒有在前朝基礎上再次開拓。

    真正將寶島納入版圖的是1683年施琅平定寶島,消滅寶島上的鄭氏政權後,清朝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至此寶島終於納入清朝版圖!

    2、海洋意識的缺失是罪魁禍首

    關於海洋意識的缺失問題,歷朝歷代都有體現,但是明清時期的表現是最差的。原因是此時的西方已經開始了大航海時代,殖民者紛至沓來,不斷挑釁著帝國的邊疆,在這麼明顯的提示下,明朝還在閉關鎖國。

    等到隆慶開關,已然是明朝的後半程,此時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早已經對世界的殖民地進行了瓜分。

    由於重農抑商政策的推進,小農經濟成為生產力的主力,大明帝國不需要和外界交流互通有無,導致帝國沒有了發展對外貿易的原動力。

    由於沒有對外開拓的需要,所以海軍成為帝國的減配,鄭和下西洋之後,大明王朝再也沒有能夠造出巨大的戰艦。

    沒有戰艦,統治孤懸海外的海島就困難得多,在成本上是合不來的!而此時西方殖民者還為大規模東來,所以不會借海島威脅大陸,因此對這塊地區的統治也就可有可無了。

    寶島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寶島成為可有可無的存在!

    所以朱無心經營此地,如果可以,朱元璋希望這裡和琉球國一樣,成為大明的屬國,即使不是也沒關係!只要不威脅大陸就好!

    所以,不存在朱元璋放棄寶島的說法,但是因為明朝內向型的國策,明朝也沒有在寶島的開拓上有所作為!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3 # 漢宣清乾麗水

    這個問題問的很荒謬,後人把某一地區納入版圖,就責問這之前的某個君主為什麼不將其納入版圖,即使遇到一個有作為的君主,將某一地區納入版圖也有一個發展過程,比如西藏是在元時歸屬中國版圖的,因此就問漢武帝和唐太宗為什麼不將其納入版圖這太苛求前人了。

    事實上唐朝的疆域也不包括臺灣島,甚至也不包括澎湖列島,但你能否認唐太宗有雄才大略嗎?每個有作為的皇帝都是根據當時的形勢來作出決策的,如唐太宗把外蒙古納入版圖,此前諸朝領有的安南地區在唐代一直沒丟,明鄭芝龍以前中國曆代的版圖是從來不包括臺灣島的,吉林和黑龍江是在唐代以後逐漸歸入中國版圖的,你就問之前的中國名君為什麼不將其納入版圖,後來版圖的變化前人怎麼知道,他只能根據本朝所面臨的形勢最大的底限是守住老祖宗傳下來的版圖,在適當時機把某一地區收入版圖。

    朱元璋的政績是成功地把蒙古驅逐,但他始終沒有解決蒙古割據的問題,蒙古依然有南下的威脅,他的歷史使命就是防止蒙元復辟,連安南都列為不徵之國不想收復,哪有閒暇去打蠻荒之地臺灣島的主意。

  • 4 # 高宗1986

    最近看了一本書叫《龍床,大明王朝的六位皇帝》,該書是著名學者李潔非所著,李潔非是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的專家,他的這本書確實寫的好。大明王朝當然不止六位皇帝,他的書寫了大明王朝最有代表性六位皇帝,其中就有朱元璋。

    我們一直都在好奇,為什麼明朝版圖比不上他之前的元朝,也比不上他之後的清朝,這是為啥?李潔非書中就有了說明,李潔非找到歷史檔案有朱元璋告誡後代繼任者的,原文我也不知道在哪裡找,但是我記得大概意思。

    朱元璋的領土觀念就是我們漢人活躍的這一片區域是最好的地方,其他那些少數民族地區你佔領了也沒多大意義。原因有二,他們的人民你不好管理,你不好治理這些地區,因為文化觀念不同遲早會有叛亂。第二,少數民族聚居區一般都是環境惡劣的地區,你費那麼大勁得到這些地區你又得不到什麼好處,因為這些地區不是乾旱就是高海拔,不是寒冷就是缺氧,不是風沙就是大草原...

    這些地區對於我們農耕民族來說有什麼用?你就算拿下這些地區你還得不償失,還要花大力氣去整治,在當時我們又沒有開採技術,所以這些地區在朱元璋眼裡就是不毛之地。事實上我們漢人王朝往往都是這種領土觀念,要不然就不會不停的修築長城,我只想守住我的一畝三分地,外面的窮鬼你也不要打我主意

  • 5 # 瀟湘夜雨l

    “雄才大略”凸顯的是應該是“才略”兩字。難道擁有“才略”的人一定要開疆擴土嗎?

    朱元璋時期正是建國初期,國家百廢待興,哪有時間開疆擴土啊。

    明朝的建設

    元朝綱常廢弛,明朝建設第一步就是體制。國家需要法律,也需要制度。

    洪武一朝明代的刑法基本制定完成,朝政體制也基本上完成,剩下的也就是完善了。另外科舉制,明故宮的建設等,洪武帝在位需要的是百廢待興。

    《明史》:懲元政廢弛,治尚嚴峻。而能禮致耆儒,考禮定樂,昭揭經義,尊崇正學,加恩勝國,澄清吏治,修人紀,崇鳳都,正後宮名義,內治肅清,禁宦豎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職相維,置衛屯田,兵食俱足。明朝的敵人

    明朝雖然推翻了蒙古人的統治,但是蒙古人在草原上依然強大。對於蒙古人而言,無時無刻不想重返中原。

    故此,對於這麼一個威脅,明朝絕對不會坐視不理。朱元璋在位曾經組織了八次北伐,尤其在捕魚海一戰,徹底摧毀了北元的勢力。

    明朝的經濟危機

    宋元以來,中國社會白銀化的趨勢愈加明顯。元朝企圖建立一個橫跨歐亞的白銀體系的國家,但是當時的白銀儲備並不足。

    元朝利用商社加快白銀流通,但是一旦政治出現停滯,那麼經濟就會崩潰。元朝因此而滅亡!

    明朝是在14世紀白銀體系崩潰後建立的國家,對於明王朝而言,經濟建設至關重要,因為這是國家危急存亡的大事,至於開疆擴土那根本就是小事。

    《講談社·中國歷史》:對於14世紀的東部亞歐社會,白銀絕對是一種極難操作的貨幣。 朱元璋試圖創造的帝國,是在這樣一種貨幣經濟體制不振的前提下設計出來的。

    所以朱元璋在位做了很多預防白銀流通的事,明朝的海禁政策因此而來。而預防白銀流通,需要很嚴格的社會秩序,明朝的戶籍制度故此異常森嚴。

    對於如同洪荒猛獸一般的白銀,洪武朝已經應接不暇,哪裡還有時間去開疆擴土!

    總結

    任何一個朝代首先是生存問題,其次是開疆擴土的戰略考慮。而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麻煩,這些問題有大有小。

    故此,每個朝代都有不同的朝政,也就形成了不同的版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攀爬珠峰,怎麼從珠穆朗瑪峰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