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葉飄刀
-
2 # 情懷與追求路過與風景
暴政秦王終不久,漢室王強盛幾時,得民心者得天下,居中原者方為正統,對外自稱漢人者皆為漢邦子民,犯我大漢子民者,雖遠必誅!哪怕和天上帝老懟著幹!
-
3 # 飛海
對不同時空,不同是朝代的軍事力量進行對抗比賽的話,我認為更大的因素應該就是,武器裝備。
不可否認秦始皇統治的秦朝,武器裝備非常先進。秦始皇時期青銅兵器的運用和鍛造,應該達到了空前的地步。全國的軍事工業相當發達耶,對青銅技術的掌握,趨於化境。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青銅兵器無法與鐵質武器進行對抗。這個不是說技術問題,而是說本質的區別。漢武大帝的軍隊應該全部裝備的都是鐵製武器。甚至說後期因為掌握了百鍊鋼技術,他應該有大部分的兵器是鋼。在軍隊的作戰能力上,兵器的升級換代起的很,重大的決定性作用。
再說戰術方面。從秦始皇兵馬俑出土的兵馬俑來看。秦軍主要採取,車步協同,或者步騎協同的方式。我幻武大帝的兵應該主要是步兵或者騎兵,對騎兵進行單獨編隊!因為漢朝和北方遊牧民族的對抗,漢武大帝應該主要是騎兵,騎兵的機動能力非常強。也就是說,漢武大帝的軍隊,從機動能力和戰術技術都有很大提高。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漢武大帝對秦始皇的軍隊應該會形成絕對的碾壓之勢。
-
4 # 寄暇學宮
秦始皇時期的秦朝和漢武帝時期的漢朝,都是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王朝。如果這兩個強大的王朝發生了戰爭,究竟誰會具有更大的優勢呢?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一下分析:
秦朝和漢朝這兩個時期都是處於歷史的節點上。秦朝是從軍國轉向治國,漢朝是從治國轉向軍國。秦國經過商鞅變法之後,把秦國徹底的變成了一個戰爭的機器。秦始皇在滅掉六國之後,建立了統一的秦朝。這時候秦朝依然保留了戰爭時期的體制。秦朝和漢朝發生戰爭,恰好使秦國擺脫了治國時的困境,再次激發了秦國這個戰爭機器的活力。
漢朝在經過文景之治休養生息之後,對於匈奴的策略從被動防禦轉向了主動出擊。隨著戰爭的規模不斷地擴大,漢朝也就從治國轉向了軍國。但是漢朝從治國轉向軍國,這種體制無疑還是弱於秦朝這個戰爭機器的!
漢武帝登基之後,經歷了統治理念的變遷,為了對抗黃老學說,把儒家思想提了起來。漢武帝為了加強自己的集權,設立了內朝與外朝抗衡。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內部權力的爭鬥。秦朝的軍國統治,內部矛盾便沒有那麼突出。如果雙方互相使用反間計和腐化拉攏對方官員,秦朝無疑會完勝漢朝。
秦朝的將領都是按照軍功逐步升遷,漢朝的將領則是全憑漢武帝的好惡任命。秦朝的將領是從底層逐步升遷,所以將領都有著豐富的戰爭經驗。這就會避免將領由於沒有作戰經驗而造成重大損失。
漢朝的將領是由漢武帝憑喜惡任命。如果任命了衛青、霍去病這樣的將領自然很好,但是也會出現像李廣利那樣將領。
秦朝很少有投降對方的將領,而漢武帝一朝主動和被動投降匈奴的不在少數。對於將領來說,秦朝的體制無疑更具有誘惑力。這必然會導致很多漢朝將領投到秦朝一方效力。
從將領這一點來說,秦朝無疑完勝漢朝。
秦朝施行以戰養戰,漢朝施行以國資戰。秦朝和漢朝發生戰爭,必然是曠日持久的消耗戰。
秦朝在和六國作戰時,本國自己的國力基本能夠保證戰爭的需求,同時還可以從六國獲取足夠的利益,用以資助秦國的長期戰爭。
漢朝由於是和匈奴作戰,只能依靠自己的國力來支撐,基本上無法從匈奴獲得利益。所以與匈奴開戰沒有多少年,財政便無力支撐戰爭的需求。漢武帝對於商賈進行財產登記,徵收財產稅。對於對於那些抗拒不交或者隱匿財產、偷稅漏稅者,去戍邊一年,並且沒收全部財產。元鼎三年的時候,漢武帝便頒佈了“告緡令”,獎勵告發那些違法的商賈。但凡一經核實,立即沒收被告發者全部財產,獎勵告發者被沒收的財產一半。沒有多長時間,漢朝的商賈中產以上的基本都被告發了。
在“告緡令”的施行下,一部分商人會將資產轉移到秦朝,被沒收家產的商人也會帶著對漢朝的仇恨投奔到秦朝效力。剩下的商人們便與官僚地主勾結起來,加劇土地的兼併,最終必將導致了西漢的滅亡。
這是漢朝和匈奴作戰,引起的財政危機。如果是和秦朝作戰,如果打贏也許也會從秦朝獲得利益。如果僵持不下,漢朝的征戰體制則明顯不如秦朝。
秦朝的作戰經驗是與六國作戰得來的,漢朝的作戰經驗主要是與匈奴作戰得來的。秦朝在與六國作戰過程中,殲滅戰打過,突襲也搞過,各種計策都用過,也和匈奴幹過。所以秦朝對於戰爭的各個方面,尤其是在中原漢地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
漢朝除了幾個叛亂,主要是和匈奴作戰。漢朝軍隊的建設主要還是以對付匈奴的騎兵而設計的。
從作戰經驗和軍隊建設來看,秦朝完勝漢朝。
秦朝的武器採用青銅,漢朝的武器採用了鋼鐵。雖然在質地上青銅武器不如鐵質武器,但是青銅武器是採用十分成熟的技術。秦朝的標準化生產,青銅的便於冶煉,能夠保證秦朝的武器生產具有最高的生產效率。青銅的便於冶煉,也能夠降低生產週期和生產成本,從而降低了軍費的開支。
鋼鐵武器雖然效能優於青銅武器,但是冶煉困難,生產週期長。這無疑又增加了武器的生產成本,從而提高了軍費的開支。
漢朝有一種武器叫做勾鑲,據說是專門剋制戟的。從實際效果來看,勾鑲的實戰效能並不是很理想。一是勾鑲不能有效的防禦弓弩,二是勾鑲對於戟並沒有明顯的剋制效果。
從武器這方面來看,漢朝也是沒有什麼優勢。
秦朝與漢朝一旦開戰,隨著戰爭的持續,漢朝的許多將領被動或主動的投到秦朝,大量的商人把資產轉移到秦朝,勝負天平將斷不地向秦朝傾斜。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回覆列表
很顯然,漢武帝的時候,漢王朝的勝算更大。
1.國力,秦王朝雖然一路走來,橫掃六合,可以說是天下一統,但畢竟才是剛剛奪得天下,甚至可以這麼說,是經歷了數百年的連續大戰,大大的消耗了元氣。再加上六國才剛剛收復,秦國還來不及消化,其在六國所在區域內的動員能力,各方面的管控能力都無法達到頂峰,這還不算六國餘孽的反抗。
而漢朝是建立在秦朝的基礎上,坐擁秦的基礎,同時在漢武帝前,又有了文景之治的休養生息,也就是說漢朝不論是在國家的掌控力,國家的內在積蓄或者說國家的底蘊上,都要強過當時的秦朝。在國力方面漢朝是完勝的。
2.軍力,由於秦朝與漢朝相隔的時間較短,雙方在武器裝備以及其他方面應該不會存在太大的差距。但有一點秦兵應該比不過,那就是漢朝的騎兵。大漢鐵騎,向來是中華強軍,漢武帝憑藉其掃蕩匈奴,其之所以強大,在於漢武帝孜孜不倦的對於汗血寶馬等西域良馬,而這一點是秦所沒有的。
3.將領,秦始皇擁有王翦父子與蒙恬,漢武帝擁有衛青霍去病以及李廣,在名將上可以算是各領風騷,但無疑漢武帝的軍隊更善於騎兵,而從秦軍在與擁有強大騎兵的趙國李牧交戰的情況看,秦軍顯然並沒有佔到太大的便宜。
而不論是軍隊數量,馬匹質量,還是綜合戰鬥力,大漢鐵騎都要勝過戰國後期的趙國騎兵,所以秦國很難戰而勝之。
如果真是這兩個鼎盛的王朝遭遇,那麼很可能就是一場持久戰,誰也無法輕易的吞下誰,雙方從野戰,會戰,城市關口攻防戰估計會一一上演,雙方計程車氣與戰鬥力都不用懷疑。
所以在這樣的大戰中,最後比拼的還是綜合國力和動員力。長平之戰,秦國可以動員15歲以上男子全部參戰,但秦始皇時期,秦國恐怕很難以這樣的規模動員六國的男丁,雙方一旦形成最終拉鋸,漢朝國力更強的優勢會慢慢展現,很可能出現最終如同秦國在長平拖死趙國一樣的局面,秦國被漢朝整個拖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