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泳樂圈

    自由泳中關係到走水問題的有以下幾點:

    ①劃臂動作:劃臂動作可以說非常的關鍵,因為劃臂是自由泳中前進的最主要動力,劃臂的整個動作分為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抓水:手臂入水後積極前伸,這樣可以確保觸及到很遠的距離的水,提高划水距離。略微彎曲手腕,小臂開始主動下壓,同時肘部保持原來的位置,大臂內旋,手掌和小臂內側對準後方的水。

    第二階段抱水:保持高肘動作,這也是保持最大推水面積最好的方法,利用手掌和小臂迅速向後抱水。向後抱水時應該身體開始向划水一側轉動。

    第三階段:當抱水動作進行到肩部以下時,手臂開始進入向後推水的階段,推水動作的效果取決於劃臂速度,手臂和手掌的對水方向,以及划水路線。推水時從向後逐步進行到向後向上,但是最終儘可能不要將手臂貼著身體推直,最好在肘部還有些許彎曲時大臂帶動小臂將小臂和手掌從水中抽出。這樣即可以確保整個劃臂動作的流暢性,又可以有效的降低肩關節的壓力。

    最後階段:移臂動作,其實就我個人觀點,移臂動作雖然重要,但是對於走水的影響並不大,所以我們經常看到一些直臂移臂動作仍然可以有非常好的走水效果,這其實就是水中的劃臂動作做的充分。

    穩定的動作是能夠完成這一切的基礎,足夠的力量是保證這一切的先決條件。

    ②身體流線型:我們常說在自由泳中流線型是自由泳保持高速的命脈,因為良好的流線型不但能夠減少形狀阻力的影響還能減少波浪阻力的影響。

    打水時:打腿的幅度不宜過大,幅度太大不但會影響到身體的平衡性,還會增加阻力,所以在打腿時我們應該確保打腿幅度在30公分左右即可,髖部伸直,這樣才可以保持良好的流線型。

    劃臂時:注意手臂向前伸展,這一動作不僅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划水距離,還可以最大限度的拉長身型,細而長的身形即可以減少形狀阻力,又可以減少波浪阻力。手臂移臂入水時,注意從手指—小臂—大臂依次向前插入水中,注意入水角度不宜太大,確保不會造成額外的阻力。

    換氣時:換氣時頭部的動作也非常關鍵,因為抬高頭部,或者頭部太低都會影響身體的流線型,而且頭部不穩定會影響整體的身體平衡。所以建議大家在練習時,可以透過將劃手掌置於頭部來體會並檢驗頭部位置的穩定性。

    良好的流線型不但要依靠我們的肢體動作,也要依靠我們的核心肌肉群去維持,腹部下塌,腰腹晃動,抗旋轉能力差都會影響整個身體的流線型。

    ③打腿技巧:自由泳的打腿其實完全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簡單,最初練習打腿時我們往往會看到很多的水花,這最初的要求應該是為了追求更高的身體位置,防止腿部下沉,而隨著打腿能力的提升,應該儘可能的防止水花的出現,確保打腿動作高效完成,腳後跟出水後立馬進入下踢腿環節,這樣才能更有效率,不形成體能浪費。

    打腿時雙腳內扣,下踢腿時大腿略內旋,膝關節放鬆,腳背伸直,確保整個打腿動作能夠形成良好的鞭狀打水,自然而有節奏。這樣的打腿不僅輕鬆而且高效。

    當然,自由泳中能夠提升效率的點很多,而且越到最後越是精細,需要我們去水中不斷的體會,提升我們的感受,然後透過自身的感受來改善我們的技巧。如果你覺得你的某一個單一動作存在問題想辦法將其孤立出來,多加體會,同時多做練習去糾正動作,這樣才可以真正的做到提升走水效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紀曉嵐這個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