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喜悅瑪瑞娜Marina

    首先從家長角度不要把孩子的行為定義為"偷"

    對於孩子來說,他的認知是家裡的我都可以拿,爸爸媽媽是我的,他們包裡錢也是我的!

    家長要在這方面給與恰當的解釋: 例如媽媽要計劃整個家庭的開支,你我本來預備買xxx的錢你拿了就影響了媽媽的計劃,所以希望以後需要錢告訴媽媽。。。。等等根據自家的情況和孩子交流!

  • 2 # 笨笨噠兔子

    看拿多少吧,幾塊可以忽略不計,小孩子都貪吃,我敢說百分之九十的小孩都拿過,我小學的時候也拿過,上了初中就沒拿了。

  • 3 # 木蓮媽媽

    父母如果發現孩子從自己的錢包裡拿錢,第一反應一定是非常震驚,隨後會很憤怒。可是,這件事情可大可小,全要看家長是如何處理的。

    首先,要判斷孩子拿錢的行為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

    一般來說,孩子年紀小,界限感、所有權意識並不明確,認為身邊的一切都是自己的,所以有時候會出現孩子直接拿走超市的東西這種情況。這種行為是無意識的,家長無需擔心,只要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向孩子滲透“物品都有各自的主人,並不都屬於自己”這種觀念。而如果發現孩子是在故意避開家長去拿錢的時候,就應該敲起警鐘了。

    其次,就是找到孩子拿錢的原因。

    無意識拿錢的原因比較簡單,很可能是孩子想要買什麼東西,就模仿大人的行為,用錢進行交易。也可能是,孩子還不懂金錢的意義,看它和其他玩具沒有兩樣,只是在玩耍。

    而有意識拿錢的原因會比較複雜,家長找出原因的過程也會比較困難。孩子有意識避開家長,說明他了解這個行為是不好的、見不得人的,所以家長很難直接詢問孩子。若是方法不得當,可能會傷及自尊心,對未來的成長百害而無一利。最好是先從側面瞭解孩子的近況,比如在幼兒園的生活、交朋友的情況等等。看看最近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情?再或者孩子的金錢觀是否出現了什麼偏差?

    最後,就是要直面這件事情,積極解決。

    1、培養孩子物品所有權、金錢的概念

    隨著孩子的成長,他的活動範圍也在不斷變大。以前在家裡,一切東西都是屬於他自己的,尤其是獨生子女。在多子女家庭,為了防止孩子之間爭搶東西、發生矛盾,父母會較早地教孩子分清“你的”“我的”這種概念。而家裡只有一個孩子的話,這種教育會稍晚一些。所以,在發生這樣的情況之後,家長要意識到自己的教育內容應該增加了。

    通常情況下,孩子是不會直接使用金錢的,也對金錢沒什麼概念。家長常認為,小孩子也不能花錢,知道這個幹什麼。其實這是一種誤區。教孩子認識金錢、瞭解金錢的來源和價值,可以讓孩子知道父母賺錢的不易,培養勤儉節約的習慣。等到孩子再大一點,有了自己的零花錢,還可以培養他的理財能力。

    2、明確“不問自取,是為賊也”

    在明確物權之後,就應該告訴孩子,別人的東西是不能夠隨意拿取或處理的,這個別人,包括父母。孩子長大後,不能再像以前一樣與父母親密無間,要告訴孩子什麼是私人物品、私人空間,個人的隱私是不容侵犯的。家長不能隨意翻動孩子的東西,孩子同樣不可以隨便開啟家長的包包。家長自己也要做到這一點,否則原則不一會使孩子混亂、降低父母的信用度。

    父母還要嚴肅地告訴孩子什麼是“偷”。不經過別人的同意,就拿走別人的東西,這種行為是“偷竊”。如果你是小孩子,大家可能會原諒你,但是對你的看法和態度會變壞。如果你是成年人,這種行為是要被警察叔叔帶走的。

    告訴孩子行為的邊界,同時也要告訴孩子,你知道這次他是無意的,爸爸媽媽不會計較,但是以後絕對不能再這樣做。

    3、可以感到憤怒,但不能表達憤怒;可以感到失望,但不能表達失望

    家長遇見這種事的第一反應,一定是震驚、憤怒,甚至會感到羞恥,而後又會覺得十分失望。但是這些負面情緒是絕對不可以當著孩子的面直接表達的。

    小時候,父母就是孩子的天,父母失望了,那天就塌了。尖酸刻薄的語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失望嘆息的聲音會使孩子更加自責。

    孩子還小,還有無限的未來。家長要引導孩子、循循善誘,而不是過早地放棄。

  • 4 # 和你一起育兒

    你好,看到你這個問題我特別有感觸,因為我小時候就拿過我家裡的錢,現在的我非常感謝我媽媽當時的處理方式。以下建議供你參考。

    1.孩子還比較小,沒有偷的概念,家長要用心引導。

    我當時二年級,我向正在午休的爸媽要錢,他們告訴我哪裡有錢,叫我自己去拿。於是我每天都去拿一些,拿了很長一段時間。當時也怕被發現,但是依舊不覺得自己是在偷錢,正在做著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 因此家長在發現的時候不要用那種偷錢罪大惡極的思想來處理這件事情,一定要用心引導,告訴孩子這件事情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讓孩子從根本上認識到偷錢是不對的。

    2.小孩子是有非常強大的榮譽感的,可以透過一點來教育孩子。記住別給孩子貼小偷的標籤。

    我媽媽在知道我拿錢後並沒有發脾氣,至少我沒感覺到。她叫我跟她一起去農田裡拔草,然後問我是不是拿了家裡的錢,告訴我這種行為其實很不好。說上學期的我表現很好,在學校也得到了學習積極分子的獎勵。但是,如果我還會拿錢的話就沒不符合得獎要求了,啥獎也沒了。

    跟我同一年拿過爸媽錢的那個女生被發現拿錢後雙手被她媽媽綁起來了,拴在窗戶上。

    雖然我們都沒再拿過別人的錢了,但是她一直覺得這件事情非常羞恥,但是我沒覺得。我覺得我媽對我挺好。

    3.不要太過於聲張,自己和孩子私下處理就好。

    我爸爸媽媽都知道我拿錢了,但是他們沒有當著全家人的面教育我,而是由我媽媽出面私下跟我聊的。

    相反另一個女生的媽媽是把她拴在家門口的窗戶上,所以我們周圍的人都知道這件事情了,因此對她的個人影響非常大。總而言之就是要教育孩子,但是也要顧及到孩子的面子。

  • 5 # 家庭教育孫麗

    我是家庭教育指導師,這個問題在我們工作中算是高頻問題。

    首先,家長自己調整對待這件事情的認知,神經需要放鬆一點,降低焦慮

    孩子從父母包包裡拿錢,無論出於什麼樣的原因,家長不要先入為主,特別尤其是不要把這樣的行為動不動就定義為偷或者上升到道的品質問題。

    不管您的孩子是否遇到這一種情況,我們做家長都應該有的一個態度是:

    承認孩子的正常需求。

    對於金錢的需求,對於想要用錢買他喜歡的東西的需求都是正常的,只有在這個認知的基礎上才能夠跟孩子好好溝通。

    我們曾經有一位家長學員,給我打電話很焦急的說,

    “怎麼辦呀老師,我的孩子我發現他星期天拿了我錢包裡的錢去小賣部,而且還在那裡賒賬,我一定得趁這個機會好好教訓教訓他!”

    你看這個基調就錯了,有了這樣一個認知跟溝通的基調,幾乎不可能跟孩子有持續良性的溝通了。

    其次,犯錯誤是學習的絕好好機會

    發現孩子自己拿錢,這個恰好是一個孩子成長的機會,也是家長成長的機會。更是一個家長了解孩子的好機會,建議在您的孩子有類似行為的時候,家長做以下的工作:

    跟孩子心平氣和的聊一聊,他為什麼需要錢的,需要用錢來做什麼。注意這裡一定是在家長情緒穩定,孩子也沒有情緒狀態的時候的溝通,而不是一種教訓或者批評指責!剛好這是一個機會,讓家長藉機反思一下自己家裡面關於金錢跟物質的態度。這方面對孩子的教育是怎樣的?家裡是否有零用錢制度?如果有是執行的如何?如果沒有,是否剛好藉機來建立一個零用錢制度呢?反思一下自己跟孩子的溝通,風格和家庭養育風格,為什麼孩子會自己拿錢,而不是主動告訴父母我需要錢?孩子在害怕什麼?害怕家長的批評和不給嗎?不過孩子把真實的想法告訴家長,家長會支援他嗎?還是會受到家長的批評指責?

    以上三個方向都是父母可以看待和思考的,往往當我們找到了這些問題的答案或者經過了反思,我們就已經能夠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位世界冠軍組隊參加男子4×200自由泳接力,獲得獎牌的可能性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