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薇爾莉特伊芙加噔
-
2 # 小劉飛刀82049127
你這個問題提得就不對,航母時代戰列艦?還是鉅艦大炮時代航母並不是主力艦,進入航母時代後戰列艦逐步被淘汰,日美的航母對決就是時代更迭的佐證。航母時代戰艦主炮對決的機會少之又少,擁有大量主炮的巡洋艦和戰列艦隻能作為對岸攻擊和運輸的工具
-
3 # 狗刨武備
二戰之前,戰列艦一直都是各國稱霸海洋的絕對主力,這時候大艦巨炮才是硬道理。航母主要作為掩護艦隊前進的任務,最終決定勝負還得由炮戰解決,因此二戰爆發前的航母在艦隊中壓根就沒有太大的地位,由於航母內部空間較大,還經常被徵召用作運輸艦,給各國海島運輸物資和飛機等等,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時候,美國三艘航母都碰巧不在,其實就是去給島嶼運物資去了。這時候各國給航母的定位要麼是艦隊保鏢,要麼就是偷襲敵國港口的利器,但誰也沒想到小小飛機居然能夠以小博大炸沉戰列艦。
二戰爆發後,經過實戰各國才發現,航母的艦載機作戰半徑達到了200~500公里左右,可艦隊大炮的射程最多也才30公里,這個距離的命中率更是低得驚人,而當艦隊遭遇靠近到10公里左右才具有最佳的命中率。可航母完全可以依賴艦載機在200公里外吊打敵方艦隊,即使戰列艦再強也經不住“群蜂”連續不斷地攻擊,厚重的裝甲雖然能夠抵擋一陣子,但也經不住連續不斷地死纏爛打,比如最強戰列艦日本的“大和”號、“武藏”號,那都是被200架左右的美國艦載機圍毆直到沉沒。
即將沉沒的大和號戰列艦
而美國海軍在中途島一戰後,慢慢地掌控了太平洋戰爭的主動權,再後來美國工業火力全開,大量的航母、戰列艦、巡洋艦和驅逐艦等等服役,依靠絕對的兵力優勢最終美國完全掌控了太平洋的制空權和制海權,而美國艦隊中自家的戰列艦也基本只能伴隨艦隊作戰,艦隊的核心也變成了航母,戰列艦更多的只能敲敲邊鼓,用小口徑的防空炮負責艦隊防空任務,大型巨炮完全沒有發揮的餘地。
經過二戰的洗禮,各國也都發現曾經的海上霸主“戰列艦”已經沒有了昔日的榮光,航母登基成為新霸主,更可怕的是導彈時代的來臨,戰列艦徹底沒有了市場,很快就被淘汰出局了。
-
4 # 軍武資料庫
將戰列艦開到海面上進行海面防空嗎?海水裡有啥重要設施或者資源需要戰列艦過去保護呢?想一下是不是不合理呢?
首先要知道的一個事實是,戰列艦在最早的設計中並沒有太多的考慮防空問題。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戰列艦僅僅需要對付飛行速度很慢的水上飛機,這些飛機僅僅依靠戰列艦上的大口徑機槍就可以打下來。而當年的水上飛機也基本上對戰列艦構不成主要威脅。
到了二戰的初期,戰列艦的防空其實也不是戰列艦的作戰重點。
例如美國的跨代戰列艦——南達科他級
在最初設計的時候,防空火力僅僅是有12座12.7mm機槍和12門27.9mm(1.1英寸)火炮。
到了建成的時候南達科他號戰列艦上已經改裝為8座12.7mm高射機槍、外加22座1.1英寸防空火炮以及16門20mm防空炮。
隨著二戰的程序,艦隊防空被越來越重視,到了二戰結束的時候南達科他號上面的防空火力已經加強到145門各種口徑的防空速射炮。
為此,南達科他戰列艦不斷地削減掉了船上的127mm海軍炮。
剛剛下水的時候密佈在側舷上的127毫米雙聯裝炮塔在二戰結束的時候漸漸減少了。
甚至衣阿華級戰列艦之後美國又設計了蒙大拿級戰列艦。
在保持衣阿華級戰列艦火力不變的情況下設定了四個主炮炮塔。但是蒙大拿級戰列艦由於後來美國認清了戰列艦和航母在交手的時候得不到絲毫優勢,停止了在建的兩艘蒙大拿級戰列艦,戰列艦也就草草的退出了歷史舞臺了。
要說題主在糾結的一件事,“戰列艦隻有防空作用”,這件事美國不是沒想過。衣阿華級戰列艦的最後一艘肯塔基號由於建造過程中專案延誤過久,在二次大戰結束的時候還沒有造完呢。但是飛機對艦隊的壓力美國自己也是看在眼裡了,於是就計劃著將肯塔基號戰列艦設計成一艘“防空戰列艦”。艦上安裝大量的127毫米遠端高射炮,替換掉了原來的127mm海軍炮,同時計劃新增80座40mm雙聯裝高炮,以及76門20mm速射高炮。按理論上來說這艘戰列艦可以打擊16公里以外的空中目標,對艦隊防空有極大的幫助。
但是——這樣依舊沒有航母上的艦載戰鬥有效,於是肯塔基號防空戰列艦也就停造了。更有意思的是,這艘船還改過“導彈戰列艦”,有點武庫艦的意思,但是效果不如驅逐艦。於是在1958年肯塔基號也就完全停建並且拆成廢鋼了。
-
5 # 十三哥喂
這……這個問題……不得不說,這個問題猶如天降五雷,把我劈的外焦裡嫩,活色生香!!
戰列艦自打誕生以來,就只有兩個主要任務:
一、艦隊決戰;
二、炮擊敵人重要近岸目標;
德軍的袖珍戰列艦的主要任務是作為襲擊艦攻擊敵方運輸船隊和小型艦隊。
但無論是哪一種任務,哪一個國家,戰列艦都不承擔艦隊防空作用,一戰之前的老款戰列艦甚至沒有防空炮,因為飛機是在一戰才投入軍事行動的,在此之前,整個軍隊的序列中,也只有少量的“反氣球炮”而已,因為氣球可以為炮兵部隊指示射擊目標,觀測射擊效果。
後來的戰列艦因為飛機的投入作戰,加裝了防空炮,但是隻作為本艦的防空,和艦隊的聯合防空使用。
所以,戰列艦的主炮是主戰武器,也是進攻武器;防空炮是輔助武器,也是自衛武器。
不過在海軍序列中,確實出現過專職防空的重型戰艦“防空巡洋艦”,但是在火炮時代,專職的防空艦隻的防空效果也是差強人意的。不過這種設計思路卻從二戰一直延續了下來,並且延續了很長一段時間。
一般的說,歐美的設計師側重協同,所以在艦隊裡,各種戰艦的配屬和設計都有側重,也有專門負責防空的艦隻設計。
但前蘇聯的設計思路是大而全,要把能找到的好東西最好都放到同一艘艦上去,所以前蘇聯設計的航母都有反艦導彈的設計。
但無論如何,題主提出的戰列艦防空這點,怎麼看都是個笑話。
回覆列表
航母在二戰中雖然已經成為了絕對主力,但是大大小小的炮戰依然很多,比如丹麥海峽戰役,北角海戰,第一次和第三次所羅門海戰等等。由於飛機的使用受限比較多,比如海況不好,或是天氣不好都無法起飛執行任務,所以仍然需要戰列艦來擔負航母無法行動時執行部分任務。比如對岸炮轟。
再者就是一國海軍政策的慣性,在二戰開始之前,誰都沒有想到航母會如此之快的奪取海軍主力戰艦的位置,因此在開戰之前的各國造艦計劃中,戰列艦依然佔有相當大的比例,而且在開戰前也開工建造了很多,因此突然停止建造戰列艦而轉去全部建造航空母艦是不現實的,就算是開戰後也是如此,誰能斷言在戰爭中戰列艦徹底無用了?各國海軍高層的決策者不會如此武斷的突然放棄所有戰列艦的製造來承擔未知的風險。
而且後來的實戰證明,戰列艦在很多方面還是比較好用的,比如對地支援。從二戰的實際情況來看,類似於喬治五世級,北卡羅來納級,南達科他級這種高速戰列艦,不論是參與艦隊炮戰還是進行對地支援,還是編入特混艦隊擔任航母護衛都是非常好用的,直到衣阿華級退役前,同型艦四艘一直都是被編入航母編隊隨行作戰。
1987年的中途島號航母戰鬥群,前方的領艦就是衣阿華號。
倒是美國國會對於戰列艦也挺執著的,威斯康辛號退役除籍之後,國會憂慮海軍將在四艘衣阿華級退役後喪失艦炮火力支援能力,故透過法案,限令海軍至少保留兩艘衣阿華級於船籍之內。威斯康辛號因此在1996年重新列入船籍。在2001年威斯康辛號變成博物館後,海軍仍然擁有艦體的控制權。2006年,當時美國海軍部長以行政權力將威斯康辛號除籍,使其可用作捐贈。然而國會仍欲保留戰列艦,限令海軍必須繼續保養威斯康辛號,並在必要時將其迅速復修,重返現役。這件事一直拖到2009年,才被正式捐獻成為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