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滿樓書坊
-
2 # 那年花開YX月正圓
要麼從宗室裡擇優選取,比如說唐太宗時的文成公主,要麼是不受皇帝寵幸的宮女,比如說漢元帝時的王昭君,很少有皇帝的親生女兒來和親的。
-
3 # 立志成蟲
皇帝是不會捨得親骨肉去和親的,和親的大部分是宮女,突擊提拔成公主出塞和親,比方說王昭君。也有少部分是皇室宗親家的女兒封了公主去和親的,比方說文成公主。皇帝的女兒去和親的更少,只知道漢景帝的女兒漢武帝的姐姐南宮公主出塞和親了,給年幼的劉徹造成了巨大的悲痛和憤怒,刺激太重太大了,成為漢武帝堅決反擊匈奴的重要動機之一
-
4 # 國家人文歷史
在白登之圍之後,劉邦採納了婁敬的和親政策,準備把自己的女兒,也就是漢朝的公主嫁給匈奴單于,但是呂后堅決反對,才以宗室女代為出嫁,實際上這也成為了後來中原王朝經常使用的做法。和親的未必是公主,但是絕大多數都是宗室貴族的女子。但是為了和親時候的身份問題,也會將這些和親的宗室女提高身份。
此外關於和親公主的故事,還有一點與我們習以為常的理解有所不同。傳統的儒家和親敘事中,和親公主的生活往往被概括為悲慘的催淚故事。但是事實上,並不是每個待嫁公主都對異域抱恐慌的心態。中原族群與北方異族的雜居和互動自春秋以來即源遠流長,而像劉解憂與王昭君這樣的自願遠嫁者不乏其人。她們內心有對更遼遠的遠方開拓事業和不同生活的夢想,正像古人中男子在異域建功立業一樣的道理。
和親公主實際上不僅僅是嫁到遠方的媳婦,還是代表中原王朝的使節以及代表,很多人也會利用中原的經濟物資賞賜在當地建構自己的權力基礎。她們及其身邊人還構成中原王朝監視大漠,瞭解和掌握草原國家情況的網路,包括刺探敵國情報,甚至在關鍵時刻,設法干預當地政治權力結構的變動。並且值得一提的是,經常與和親制度相伴的,是北方異族的王子和貴族被他們的中原母親送到長安或中原都城去接受新的教育。這不僅是文化的交融,實際上也是學院以及族群之間加強交流的表現。
-
5 # 翻出歷史那一頁
古代歷史上的公主千千萬萬,她們的一生並沒有我們在影視劇裡看到的那麼美好,相反多多少少帶著王朝禮教賦予她們的不幸。歷史上的和親公主,又是公主圈裡一個特殊的群體,和親公主的真實身份多為宗室之女,真正的公主也很多,再次就是宮女充當的。
先秦時代,諸侯王之女結親嫁入別國,公主多為真實的王族之女,至於她們出嫁之後在夫國受到什麼待遇,多多少少也和母國的發展有關係。若是嫁入敵國,處境可想而知不會有多好,除非自己有過人的謀識和膽略,否則便會堙沒在歷史洪流中。先秦以後進入封建王朝,和親的公主便不僅僅限於帝女,而且還有宮女,宗室女。
西漢王朝自漢高祖開始,與匈奴和親的公主不在少數,但是真正的皇室公主除了漢景帝的公主,其他基本上是宗室女代嫁。宗室女代嫁出名有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她們為了大漢的安穩,不惜遠嫁,並且用自己的能力,換取兩國和平。到漢元帝的時候,他又選擇出身良好且沉魚落雁的家人子王昭君為公主出嫁匈奴,王昭君為漢匈和平所做的貢獻是千古留名的大壯舉。
西漢以後的歷朝歷代都有冊封宮女為公主代嫁的例子,但是唐朝的時候,宗室女出嫁又開始盛行。比如唐朝著名的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等,都是明耀千古的公主,為兩國和平做出了不朽貢獻。至今位於西藏的布達拉宮,都有人長記文成公主的恩德。
唐以後的朝代,公主和親的事依然常見,不過特別出名的缺少。清朝時期,滿蒙交好,經常通婚,但這個與之前朝代的和親又略有不同,更像是慣例。和親公主在封建王朝的恢宏交替下,始終以一種文明的姿態去掩飾戰爭的血腥,說到底都是很了不起的女性,她們所犧牲的,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
6 # 古風散人
和親作為一種政治外交策略,它的成功與否主要不取決於一位公主的聰明才智;而是由雙方的國力對比與政治、軍事形勢變化,統治集團及守邊將帥的決策、舉措等等多方面因素所決定的。和親公主,有時候也被殺,有時候也作為人質。
開元中,唐為安撫屢叛屢降的奚族,以宜芳公主和親,不久奚王李延寵便殺死公主,又叛唐而去。這其中原因複雜,很難說是公主無能而致。
如果說唐朝前期的公主下嫁是中原朝廷對少數民族示以恩寵,更多地是為了增進友好的話,那麼唐朝後期的和親,政治交易的味道就濃厚得多了。因為唐朝國勢已衰、皇權不穩,而回紇等少數民族政權則對唐朝形成巨大威脅,不僅雙方力量對比與前期迥然不同,而且唐朝中央政權還要藉助回紇等的力量鎮壓、遏制中原內部的割據叛亂。
先前公主下嫁是“天可汗”對外藩首領的恩寵,所以他們十分尊重公主;而現在公主差不多成了人質和禮物,也就很難受到禮遇,獲得很高地位。她們往往處境艱難甚至危險,自然難以有很大作為,發揮更大作用。
乾元元年(758年),為了藉助回紇之力平定安史之亂,唐肅宗以幼女寧國公主遠嫁回紇可汗,並親自送到咸陽。公主行前泣別親人說:“國家事重,死且無恨!”完全是抱著為國犧牲的決心而去,父親悲慼流涕而返。唐朝使臣將公主送到可汗牙帳,回紇可汗卻坐於榻上,十分倨傲。使臣告訴他,以往唐與諸國和親,都是以宗室女為公主;今日公主卻是天子親生女,又有德行才貌。可汗才改變態度,起身接受冊命。這種情景與當年吐蕃迎娶文成公主已不可同日而語。可以想見,在這種情勢下,公主也不會獲得很高地位。
次年可汗去世,寧國公主更面臨危難,回紇大臣要以寧國公主殉葬,公主據理力爭:我中國禮法,夫死應服孝三年,朝夕哭臨。回紇慕中國之俗,故娶中國女為婦;若欲依從本來習俗,何必結婚萬里之外!因為她的勇敢力爭,總算免於一死,但也不得不依照回紇禮法,以刀割面,血淚交流,哭泣送葬,最後被送回國。
回覆列表
在大多數人眼裡,和親肯定是公主,其實這一理解偏差挺大。
事實上,在漢朝、隋朝、唐朝和親的公主多達十幾二十個,但真正貨真價實的皇帝親生女兒很少,多數是宗室之女,欺騙各方蠻王們的。
更有一些,如著名的“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連公主都不是,只是普通宮女而已。
譬如最著名的文成公主,其父親是李道宗,也就是唐高祖李淵的堂侄,後者因戰功被封為任城王(即山東濟寧)。
唐朝貞觀年間,吐蕃贊普松贊干布遣使大唐,並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但最初遭到唐太宗的拒絕。之後,吐蕃出兵擊敗吐谷渾、党項、白蘭羌,唐軍出擊後才達成均勢。
在此情況下,松贊干布再次請婚,唐太宗考慮再三,認為和親是上策,但他如何捨得將自己的親生女兒嫁人苦寒之地呢?於是便從宗室中選了一位,這就是文成公主。
再如名氣稍次的金城公主,她是唐中宗李顯養女,生父為邠王李守禮,後嫁予吐蕃贊普赤德祖贊。
當然,也有貨真價實的皇帝親生女兒被用於和親的。比如唐肅宗的親生女兒寧國公主。
當時,由於“安史之亂”,唐朝勢力衰微,為了擊敗叛兵,唐肅宗向回紇借兵,其條件是: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皆歸回紇。
不僅如此,唐肅宗自己也是以身作賊,其安排寧國公主嫁給回紇英武可汗。
說起來,寧國公主之前其實已經兩次出嫁,但或許因為命硬的緣故,兩個駙馬都很快死了。
這樣說來,寧國公主雖然是皇帝的親生女兒,但實際已經是第三回出嫁了,作為和親的公主,無疑是有瑕疵的。
結果,英武可汗大概也聽說了,在寧國公主到後,其大咧咧地坐在中帳中並不出迎,並且也不受詔命。一番爭執後,才從護送使節中接受了詔書。
當然,寧國公主也不是好惹的,不到一年,英武可汗就同樣被剋死了。
事後,回紇貴臣要求寧國公主為英武可汗殉葬,寧國公主堅決不從,最終被臉上割上幾刀,這才返回長安。
所以說,寧國公主命硬,也命苦啊。
~~~~~~~~~~~~~~~~~~~~~~~~~
歷史無限精彩,持續更新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