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蠍讀軍史
-
2 # 海洋機械研究
首先你得弄明白為什麼德國投降後立刻被美英法蘇四國佔領。實際上在歐洲戰事結束之前,冷戰的序幕就已經徐徐拉開,德國戰敗國的身份在戰爭結束前就已經無關緊要,它直接成為了東西方兩大陣營對抗的前沿陣地。這股力量有多強?強到足夠把一個主權國家撕成兩半,並且被完全不同的兩種意識形態影響半個世紀。有人說美蘇兩國爭相佔領德國是為了獲取火箭等黑科技,可實際上這是一個相對很次要的原因,如何能在一個廢墟之上扶持一個緊跟自己的小弟才是重中之重,因此駐軍就顯得十分必要。
其實那時候的德國真的很悲催,自己的國家一分為二,而且還被當成了政治、軍事博弈的籌碼。這種緊張激烈的對抗直接促成了50年代東西兩德分別再武裝,西德首先建立了聯邦國防軍,說白了就是美國希望漢斯的工業基礎、潛力與技術積累能夠壯大北約的軍事力量。另一邊東德一看你們都武裝了我們也不能置之不理,於是很快就將人民警察完全改組成了人民軍。這裡提醒一下,在整個冷戰期間西德的總兵力一直要大於德東。
所以德國被佔領背後的驅動因素實際上是兩個超級大國的終極對抗,根本不是什麼“害怕德國重新崛起”。時至今日美國仍在德國運轉著多個永久軍事基地和軍用機場,和俄羅斯對抗的需要沒有消失,這種以盟友身份光明正大駐紮軍隊的狀況自然也不會消失。
反觀日本這邊情況又比較特殊,首先日本在整個大戰期間死傷人數實際並不多,而且本土並沒有受到像中國、蘇聯、德國那樣毀滅性的毀壞(原子彈也只是毀了兩個城市而已)。一開始因為馬歇爾計劃的緣故,西德重建的速度很快,但是在60年代被起步條件、外部環境更好的日本所超越,不得不說美國在這方面的確很有遠見。美國沒有在日本駐紮軍隊?不存在的,直到今天美國依然在日本擁有多個軍事基地、機場、港口,橫須賀、嘉手納、普天間都是美軍基地,橫須賀曾是日本最大的航母港口,現如今也成了美國航母休整停靠的主要軍港。
但美國對日本的控制並非是軍事性質為主,而是透過條款、市場、技術和同盟協議來實現表面看似柔軟實際卻非常嚴苛的控制。打個比方,日本在二戰時期擁有成熟的航空研發體系,紫電改、疾風等戰鬥機的效能已經不輸於盟軍戰鬥機,但是卻在戰後被美國鎖死了科技樹,直到今天也無法搞出像樣的三代機,F-15上去飛一圈不是掉螺絲就是丟油箱,你想提高戰力?可以啊,F-35算個“優惠價”,2億美元怎麼樣?
讓日元和美元掛鉤以後,美國從日本榨取財富就變得更加方便和肆無忌憚,你可以查一查JPY/USD這組貨幣對在國際貨幣市場上的重要性,你就能知道美國對日本的控制已經深刻到什麼程度。
當初美國在選擇原子彈轟炸目標時第一時間就排除了東京,他們還需要一個自主、自我的日本在西太平洋牽制蘇聯,因此徹底毀掉日本人的社會結構、信仰習慣和經濟能力並不明智,給你好處你就得聽我的話,這就是美國對日本的政策。不聽話怎麼辦? Bow,動動手指頭玩玩匯率就讓你停滯20年。
但這裡面有一個非常關鍵的伏筆,那就是蘇聯與日本的舊賬沒機會算,在《雅爾塔協議》的規定下蘇聯通過出兵換來了“佔領即擁有”的權力,這也是北方四島問題遺留至今的根源,因為巨頭們定的規則就是隻要你向日本宣戰,打到哪裡都算你的。根據預想,戰爭最快也只能在1946年結束,在日本本土還要再打上半年,結果原子彈和關東軍的覆滅加速了日本投降的程序(日本的國策是寧可丟本州也不能丟滿洲),蘇聯只來得及拿下北方四島,很快就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到歐洲去了,所以防務上的壓力遠遠沒有德國那麼大。 -
3 # 陳悅漫步海邊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投降後,也一樣立即被盟國軍事佔領,只不過和德國的情況略有區別而已。
(1945年8月30日,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抵達日本,同盟國對日本的佔領由此開始)
首先是,在盟國眼中戰敗時的日本是個“大日本”的概念,即不僅包括日本本土,還包括被日本殖民統治的北韓半島,以及日本在太平洋地區的各佔領地。
其次,盟國對日本的佔領較之對德國的佔領更有章法,是有商有量,根據分工而進行的。
盟國對日本的軍事佔領,大致上經歷了下面的歷程:
(1945年2月,美蘇在雅爾塔會議上拋開中國,就戰後瓜分日本控制區達成了約定。以蘇聯出兵作為交換條件,美國同意預設外蒙古獨立,承認中國東北劃為蘇聯佔領區,日本在日俄戰爭後所取得的在華的利益也全部分給蘇聯。)
1945年2月雅爾塔會議期間,羅斯福和斯大林達成了一項秘密協議,約定蘇聯在德國戰敗後3個月內即對日本開戰。為此,西方擬同意維持外蒙古現狀,同意蘇聯未來佔領日本的千島群島和薩哈林島南部等北方島嶼,同意蘇聯取得租借旅順的權利,同意蘇聯在大連獲得優先地位,同意蘇聯控制中國東北的中東鐵路。事實上等於是把中國從處置日本的決定國中剔除,以蘇聯取代了中國的位置。
1945年7月26日,盟國發布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並宣告未來要對日本實施佔領。
1945年8月11日,美國與蘇聯、英國、中國協商,決定未來對投降後的日本怎樣進行處置,將由盟軍最高統帥決定,而盟軍最高統帥一職由美國陸軍上將麥克阿瑟擔任。8月13日,中、英、蘇三國同意了美國的這一安排。
1945年8月17日,麥克阿瑟釋出命令,規定各盟國對日本的佔領區劃,其中日本本土由太平洋地區美軍總司令接管;日佔太平洋島嶼、小笠原群島等,由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接管;中國東北、38線以北的北韓半島、日本千島群島等,由蘇聯遠東軍接管等。這實際上就是盟國對日本的佔領分工。
(1945年8月26日,美國海軍第三艦隊出動1000架以上艦載機,在東京灣上空進行震懾飛行)
(1945年8月30日,美國第11空降師先頭部隊抵達日本厚木空軍基地)
(除空運部隊外,1945年8月30日美軍在橫須賀沿岸大舉登陸。照片是當天只千葉縣富崎半島登陸的美軍)
(日本東京附近的久裡濱,歷史上是美國黑船艦隊叩開日本國門的地方。圖為1945年9月1日久裡濱日本海軍基地指揮官向前來接收的美軍交出軍刀)
(日本軍港佐世保是美軍登陸人數最多的城市,1945年總計有超過3萬美軍在佐世保登陸)
由於分工上由美國對日本本土實施受降接管,因而對日本本土佔領軍的派出,完全由美國主導。具體是美國陸軍第六軍的一個步兵師佔領九州,第八軍的三個師以及英聯邦澳洲的一個旅佔領日本的本州、四國和北海道。日本的空域則由美國陸軍第五航空軍佔領,海域由美國遠東海軍司令部負責,同時在日本成立佔領軍政府,首任日本佔領軍政府主席為美國第八軍軍長Eichelberger中將。
(美軍佔領後,隨即開始了消除日本武裝的行動。圖為在橫濱拍攝到的收繳武器的情景)
(東京街頭的美國佔領軍)
此外,當時盟軍總部原有計劃讓英國、中國也象徵性參與到對日本本土的佔領中,計劃由英國派遣佔領軍進駐吳(軍港之外的區域),中國派遣一個師進駐名古屋,而蘇聯也積極向盟軍總部申請派軍進駐北海道。考慮到蘇聯軍隊一旦進駐,可能永遠不會撤出,麥克阿瑟始終持拒絕意見,受此影響,英國、中國派遣佔領軍進入日本的計劃也被擱置,日本本土遂由美國一家進駐(澳洲步兵旅原本是隨同美軍一起實施兩棲登陸的部隊,算在美軍進攻日本的序列內,不算是澳洲政府派出的佔領軍)。
回覆列表
1945年8月15號,日本政府宣佈無條件投降。所謂(無條件)投降是指戰敗國無任何附屬條件向戰勝國投降,也就是說對於戰敗國如何處置完全由戰勝國來處置。但是 日本卻得到了美、英二國的特殊照顧,沒有受到像德國一樣的待遇。就是因為美英二國對日本的特殊照顧, 使日本成為了美國獨屬控制區,日本在當初雖然沒有像其他國家一樣被大規模駐軍接管,但日本人的太上皇 麥克阿瑟在日本從下飛機那一刻起,又和駐軍有什麼區別呢?當時美國對日本的統治更甚於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