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微雨潤苗
-
2 # 教育之我見4430
現在的老師們在一塊聊天時經常說的一句話:“現在老師不好當!嚴一點學生舉報,松一點有家長罵。”這句話很好的反應了當下的教育現狀,那就是作為教師很難把控對學生的教育,以及和家長溝通之間的這個度。為什麼這麼多老師煩惱於如何“管”學生?現在教師又該怎樣管理教育孩子呢?下面結合我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談一下我的觀點:
一、老師管理孩子的煩惱
1、學生抗挫折能力差,掌上明珠碰不得
有老師反映,現在社會上不少學生遇到挫折就離家出走、自殺,也容易對其他一些心理不成熟的孩子產生暗示,所以不大敢“重”批評一些孩子。持有這樣觀點的老師並不少:“現在城市人家每家就一個寶貝,每天掌上明珠似的捧著、護著,生怕吃一點苦,受一點委屈,有的孩子養成了軟弱、依賴的心理,經不起困難和挫折。”農村孩子由於父母多在外地打工,奶奶爺爺隔代教育下,孩子的各種好習慣沒有養成。
2、現有考核制度下,嚴師不被理解支援
“老師和學生髮生衝突、口訣,家長會上門興師問罪,有的家長甚至會對老師大打出手。這樣的新聞也屢見於媒體。”一位老師說,“古語說:‘嚴師出高徒’‘教不嚴,師之惰’。但現在各項考核和學校安全責任, 很多‘嚴師’都不被理解和支援。”老師也是左右兩難,批評教育是天職,“但誰知道哪一次批評會成為壓垮孩子心理的‘最後一根稻草’,釀出問題來。
3、家長和社會對教育提出了過高的要求
家長對教育的期望值太高。計劃生育以來,好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望子成龍心切,當然希望他的孩子在學校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希望教師各個都是聖人,無私奉獻,最好能以他的孩子為中心,進行保姆式教育。當孩子有過失或者不足時,就把怨氣撒到教師身上。孩子一旦出現問題,不論問題出現在校期間還是在校外期間,但凡和學校、老師扯上關係,再加上帶著對教育偏見的媒體宣傳重壓之下,一些教育主管部門往往為了息事寧人以處理老師作為手段。
二、現在如何管理教育孩子
作為教育工作者,誰都明白賞識教育,但不是所有的教育問題都能靠賞識教育解決的。總是有一些特殊的孩子,家長管不了,老師管不了。老師來軟的,他以為老師怕了他,更加囂張;來硬的,老師又有所忌諱,孩子知道別人拿他沒辦法,更加肆無忌憚了。所以我非常贊同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曾經說過的話:“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孩子還必須管教、必須懲戒。我們要告訴孩子,犯了錯誤要付出代價。”
所以,我認為還是應該給與一些孩子適當的懲戒,
(一)恰當的實施懲戒
1、懲戒措施
結合自己在實施過程中一些經驗,我認為教師管教學生應依學生人格特質、身心健康、家庭因素、行為動機與平時表現等:採取下列措施;(1)勸導改過、口頭糾正。(2)取消參加課程表列以外之活動。(3)留置學生於課後輔導或矯正其行為。(4)調整座位。(5)適當增加額外作業或工作。(6)責令道歉或寫悔過書。(7)扣減學生操行成績。(8)讓家長到校協助管理等措施。
2、懲戒注意事項
(1)我認為教師行使教育懲戒權還應講究正當程式。用於懲戒的規則必須提前確定地讓每一個學生知曉,實施懲戒之前要給犯錯誤的學生足夠的提醒與告誡,要給學生辯解的機會與權利。
(2)給孩子選擇懲戒的權力,學生違紀可以自己選擇受懲戒的方式,但做錯事一定要處罰,這是我們學校約定俗成的慣例。學生自我選擇的懲罰方式也花樣百出,喜歡體育運動的做幾個俯臥撐,有唱歌天賦的給同學表演節目……只要選擇的懲罰方式可以被全班同學所接受,就能透過,至於如果懲罰太輕,則要重新選擇其它可以讓大家同意的方式。學生犯錯後,依然會扣掉集體的分。用這個辦法把學生所犯的小錯誤化解在班級中。
(3)控制情緒很重要,保持冷靜,切不可大發雷霆。儘可能做到人後批評。正面積極要求效果更好,用肯定、認可和引導代替指責、訓斥。不要把學生的錯誤與學生的人品人格混為一談。讓學生把話說完,如果老師武斷地阻止學生申辯,學生會認為老師不相信自己。
(二)調動家長的積極配合教育孩子
面對一些問題學生,單靠老師的力量效果微乎其微,如果家長不配合反而適得其反,所以老師就要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
首先,要建立團結有力的家委會。要選擇那些在單裡,特別是家長中有威信的學生家長組成家委會,平時有些難處理的問題可以透過家委會參與的方式來處理,往往比老師獨自處理效果要好得多。
另外,對於有些家長特別是一些奇葩家長,我覺得教師可以透過多聯絡、多提醒、早打“預防針”等主動出擊的方法,讓他們瞭解老師真正的關心他們的孩子,這樣可以把這些家長對我們的不滿、對我們工作的不理解消滅在萌芽狀態。讓他們積極的配合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
總之,在現在的新形勢下,老師要想管理教育好孩子必須學習新思路、運用新方法、嘗試新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老師管教學生是一個教師的責任和良心,可是為什麼現在的有些老師不敢管學生了。很多老師都有這樣的切身感受: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不好管,自己越來越不敢管。當前的社會老子管教孩子,老師管教學生,自古以來天經地義,初會學話的小兒都會念“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可現如今,老師批評學生,弄不好就會惹禍上身。
現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父母等親人的溺愛。導致老師做什麼都是原罪:打手心是老師體罰、罰抄寫是老師變態……日常的班級管理被輿論導向扭曲為體罰、專制,更何況,自媒體時代,一段掐頭去尾的影片、一張有圖無真相的圖片,就可以輕輕鬆鬆毀掉老師的職業生涯。更何況,青春期的孩子做事衝動、不計後果,花季少年因一點點小情緒,懷恨在心,毆打、傷害、甚至殺害老師的行為,也時見諸報端。老師不敢管學生,受害的首先是孩子本身。比如,面對孩子不寫作業,不好的習慣,老師如果及時批評制止,容易使孩子的不好習慣更大,學習成績更差,使其逐步走上歧途;這也是對雙方學生家庭及社會的不負責任。有些老師不敢管學生,絕非小事。對孩子的一些行為習慣,學習習慣不加以管教,任由發展,那麼孩子的未來堪憂啊,現在的教師應該怎樣管理教育學生?
回覆列表
“教不嚴,師之惰”演變為如今的“教一嚴,師之禍”,根源在哪裡?為什麼學生越來越難管?原因是多方面的:
①懲戒機制不明。教育法規定教師對學生具有懲戒權,但細則是什麼,沒有下文;
②家長認識存在誤區,家庭教育缺位。很多家長認為學生的成長完全是老師的事情,而完全忽略了家長自身的榜樣示範作用;
但是,作為人民教師,無論學生多麼難管,無論管下去是萬丈深淵還是懸崖絕壁,我們都要一如既往地堅持自己的本職工作,竭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學有所獲。對於學生的任性舉動,我們在可以補救的情況下,也不能聽之任之,放任自流。從教十六年來,我當了十六年的班主任,接下去把自己在班級管理方面的心得與各位同行分享,家長朋友也可以順便搬出小凳子過來聆聽一番:
我覺得,班級管理必須講究方面,最好能實現以學生管理學生。畢業分配後的第一年,我就當上了班主任。那個時候,我對專家的那一句“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奉為座右銘,於是,在那一年裡,我在班級管理方面是這樣蠻幹的:每天早上六點半我就來到學校,以微笑面對每一個孩子的到來。下課我和學生一起玩遊戲,課間我和孩子們一起做早操,中午時間,我放棄午休的時間看管班級紀律。一個學期下來,我心力交瘁,可是班級紀律一團糟,學生根本就不怕我,上課的時候都敢和我頂嘴;至於成績,更是讓我不寒而慄……
後來,我開始瘋狂學習其他老師的班級管理辦法,與此同時,我還在一些教育類雜誌上學習一些優秀班主任的工作經驗,其中有一篇題目大概是《校長最佩服的班主任是這樣的》這篇文章,裡面介紹了班級管理的絕招就是:讓學生管理學生。怎麼管?如何把握火候?這些都需要我在具體的班級管理中細細實踐。
漸漸的,我明白了:老師就是老師,學生就是學生,二者之間除非畢業之後,在學期間永遠不可能成為朋友。我開始和學生保持適當的距離,我開始培養班級中的班幹部,我開始嘗試各種各樣的懲戒機制。當然,懲戒機制的金點子來自於學生的集體討論,並針對懲戒機制的實施進行清淤排障,確保每一條獎懲措施落實到實處。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班幹部的逐漸成熟,我們班級的班風逐漸好轉,學風開始舊貌換新顏,學生成績自然不在話下。
那一年,我們班級被評為我們區的優秀班集體。這個榮譽雖然沒有為我帶來一毛錢的收益,但卻讓我懂得:班級管理也有規律可循。
當然,班級管理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中梗阻,比如一些奇葩家長,他們對班級管理的傷害值無異於核彈轟炸於廣島長崎,對於這類家長,我除了心平氣和和他們交流之外,甚至還找了他們的其他明事理的親人與他們說理。可能效果不咋滴,但聊勝於無。
教師和家長,是一條繩子上的蚱蜢,如果鬧不和,彼此積怨很深,受傷害的是最終是學生,最終是那位家長的孩子。如此粗淺的道理如果都不能懂得的家長,你又何必為他的孩子操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