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誰來分析一下?
8
回覆列表
  • 1 # 槐蔭樹下的老曹

    有一部電影,講關於“唐山大地震”的故事。

    故事中說,一個母親,面對兒女被埋。

    當時的救援人員對母親說,不能同時救出兩個。

    救出一個,必然導致廢墟進一步坍塌,另一個,就必須得死。

    救援人員問母親,選擇救哪一個。

    當時,母親就選擇了救兒子,捨棄女兒。

    隨後,兒子被救出,廢墟再次坍塌。

    因為其它地方還要救人,救援人員當時就撤離了。

    但是,母親的女兒並沒有死。

    在隨後的大批解放軍的進一步救援中,她被救了出來。

    當解放軍問她,家裡還有沒有親人時,她說沒有。

    她說她的親人都死了。

    於是,一對解放軍軍官夫婦,收養了她。

    後來,女兒長大,在汶川地震中,她成為了一名志願者。

    她遇到了同樣的情況,也是一個母親,面對被廢墟掩埋的兒女,只能選擇一個。

    可是,這位母親,苦苦不願選擇。

    而救援人員知道,不能等待,必須儘快作出決定。

    不管選擇哪一個,選擇,就是明智的;不選擇,就是愚蠢的。

    透過這個場面,當年被母親捨棄的女兒,終於明白了,當年母親的明智。

    她也明白,自己的母親,不是不愛自己,而是別無選擇。

    她終於原諒母親,回家去,看望自己的親生母親了。

    結果,她看到,家裡一直供奉著,她和父親的遺像。

    她已經從“唐山大地震”中走出來了,而她的母親,仍然生活在當年的“唐山大地震”之中。

    做父母的,沒有不愛自己的兒女的。

    只是,有的父母愚蠢,有的父母明智。

    而劉邦,作為一代帝王,他當然不會愚蠢,他是明智的。

    他知道,他活著,他的兒女就不一定會死。

    而如果他死了,則他的兒女們,就一定活不成。

    所以,他才會在被項羽追著跑路的時候,把親生的兒子和女兒,推下車。

  • 2 # 反觀歷史

    劉邦有一個“流氓皇帝”的稱號,意思就是他做人做事就和一個地痞無賴一樣。

    歷史上,劉邦貪戀戚夫人的美色屢次想要拋棄呂后;逃命時狠心將親生骨肉扔下車;在和項羽對峙時,親生父親即將被煮卻面不改色說出事後“分一杯羹”給他的話。

    這一樁樁一件件都表明了這個人的性格:自私自利。

    如果從一個帝王的角度來看劉邦的話他做的事還勉強可以解釋為身份所迫,但那時的劉邦不過一個普通人,所以他的所作所為實在是有違天理。

    因此,哪怕到現在,劉邦當初對妻子和兒女,乃至父親的所作所為都讓人所不齒,可是就是這麼一個冷血無情之人,卻在最後戰勝了項羽,成為漢朝開國皇帝,穩坐最高的位置。

    而在他和項羽的戰役中,能夠取勝的一部分原因也在於他的“流氓”。

    顯而易見,劉邦並不能被項羽所威脅,反而大大方方的讓項羽煮了他爹,屆時還要分給劉邦一杯肉羹,這簡直就是流氓行徑,在耍無賴。而偏偏項羽也吃他這一套。

    和地痞無賴出身的劉邦不同,項羽出身於名門望族,祖父更是楚國大將項燕,從小接受的便是貴族式的教育,對於劉邦的所作所為更為不恥。也許劉邦可以做到眼不動心不跳的讓敵人主殺自己的父親,但項羽卻做不出來這等大逆不道之事,他骨子裡的高傲對此等做法不恥也不屑。

    而劉邦正是拿捏了項羽這一點,才敢如此做聲,準確的來說,兩個人就是在用心理戰術逼迫對方,劉邦認為項羽不會煮其父親而項羽認為劉邦會退一步。

    有時候也不得不感謝劉邦的“流氓”,俗話說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劉邦就是一個在乎結局勝於過程之人,不管是地痞流氓才用的方式也好,還是古代認同的方式對劉邦來說都無所謂,能贏就都可以。

    推子女下車的劉邦,惦記的不過是自己的大業。

    《史記》裡記載:彭城之戰失敗後,劉邦倉皇逃竄,在逃亡途中為了避免被楚軍騎兵抓住曾三次推子女下車,多虧了馬伕夏侯嬰捨命相救。

    而劉邦將其子女推下車的理由卻很簡單:

    一,馬車負重太多跑起來會影響速度,而將兩個孩子扔下去正好可以減輕馬的壓力,讓馬車跑的更快;

    二,兒子劉盈和女兒劉樂的年紀很小,楚軍可能會因為年齡有所顧忌,從而不被敵軍殺害;

    三,敵軍如果對抓住的兩個孩子仔細盤問一番,反而會為劉邦的逃跑爭奪更多的時間。

    如此一來,劉邦便有更多的機會逃命。這完全就是拿孩子當擋箭牌。

    而對於劉樂和劉盈這兄妹兩個,因為從小就不在自己身邊的緣故,所以劉邦對他們也沒有什麼感情。況且劉邦又不止劉盈這一個兒子,加之自己還年輕,當務之急保住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秉著這樣的心理,劉邦做事也就不會心軟。

    總的來說,劉邦就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未來的事業

    可是,劉邦三次將孩子扔下車,馬伕夏侯嬰三次將孩子再抓上車,這來來回回的不是浪費了更多的時間嗎?而且,從夏侯嬰的角度來看,這兩個孩子他救也得救不救也得救。這麼一來,劉邦做一切都是徒勞為什麼還要繼續呢?

  • 3 # 胡說一段歷史

    我們來聊聊這個問題好吧?關於劉邦被項羽追著跑的時候,把自己的親生兒子和女兒推下車,這件事應該是歷史上真實有的,因為好多材料中和影視作品中都有這一件事情。 那麼劉邦為什麼把自己的孩子推下去車呢?說法不一,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吧!

    第一,有人說劉邦貪生怕死,他本來就是一個小流氓地痞出身,他什麼都可以捨棄額,唯我主義比較重,當時是這種情況,項羽的兵馬在後面追著她他的想吃的配重太多,車跑不快,所以說把自己的兒子和女兒都推下了車,想讓他的車跑的更快一點,這也是有這種可能的,劉邦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為了自己的利益,什麼都可以拋棄,不然的話他也坐不到最後的漢高祖,有人說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什麼事都可以捨棄,包括老婆和孩子,其實在古代,這種事情並不少見,就像有有些朝中的大臣,臨時叛變了自己的領導,跑到敵國去了,他們是隻身跑去,可想而知他們的父母子女老婆都在他原來的國家,你想一下它的領導者會不會把自己的家人去出事?他們往往不會想這麼多事,因為在那個封建的年代,只要有地位的人,就不愁沒有女人,有了女人自然就會有孩子,雖說現在看著是個很殘酷的事情,但是在當時的社會,那就是一件真實的事情。

    第二,劉邦曾經說過了一句話,他知道項羽的為人不會去傷害他的孩子和父母,如果孩子跟著我,哪怕不被亂軍殺死,也會被餓死,一旦落到項羽的手裡,最少他不會被餓死,不會被亂軍殺死,成活的機率比跟在我的身邊要高得多,其實我們看一下劉邦說的這句話也是很有道理的,但是我懷疑啊!如果劉邦真的能想得那麼遠他個人的智商和情商是不是天生就是做領導者的材料?劉邦沒有讀過書,沒有做過什麼大的官,社會閱歷只是一個小小的亭長,他真的能想的那麼遠。

    這也說不準,有些人天生就是做領導者的材料,他的人格魅力不是你能學過來的,有的人是將才,有的是帥才,有的人天生就是王者,

  • 4 # 陳氏孤身貴族

    關於這個問題的話應該是屬於那種這個劉邦這個人比較自私吧,應該是,要不然他也不可能在逃跑的過程當中把自己的親生女兒和兒子推下車劉邦雖然說是漢朝的開國皇帝,是吧?但是他的人品丙鑫好像不怎麼樣,要不然人家也不會稱他為叫地痞流氓應該是屬那種無賴,你看他在沒稱帝之前,在農村裡面都是屬於那種遊手好閒的植被,要不然有事。總會有市井之徒這麼一個概念是吧?其次的話應該是跟個人的那種事業。有限制的話就說這個人相對說為了自己的事業可以不擇手段。應該是屬於那種褒貶不一的一個態度。

  • 5 # 一個人的歷史

    這個問題怎麼說呢?很多人會罵劉邦六親不認是個冷血動物,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連兒子女兒都可以捨棄,那麼對於劉邦來說還有什麼是不能捨棄的呢?

    在沒有設身處地的考慮問題之前,很多問題都很主觀,因為沒發生在自己身上,所以說起來很輕鬆,做起來很容易,但真到了要具體來應對的時候,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定三秦,從擊項籍。至彭城,項羽大破漢軍。漢王敗,不利,馳去。見孝惠、魯元,載之。——《史記·樊酈滕灌列傳》

    劉邦推自己的兒女下車,這件事發生在彭城之戰中,劉邦被項羽擊敗,夏侯嬰駕駛著馬車載著劉邦逃命,在半路上遇到了劉邦的兒女劉盈和魯元公主。帶上兒女一起逃命,是劉邦最初的想法,夏侯嬰把兩個可憐的孩子抱到了馬車上,他不想拉下一個人。

    漢王急,馬罷,虜在後,常蹶兩兒欲棄之,嬰常收,竟載之,徐行面雍樹乃馳。——《史記·樊酈滕灌列傳》

    不久之後,馬車由於裝載的人太多,速度明顯降了下來,追兵越來越近了。劉邦知道只要楚軍追上自己,那麼自己和孩子就只有死路一條。於是劉邦把兩個孩子從車上扔了下去,在夏侯嬰看來,這麼做是不能接受的,因此夏侯嬰停下車,把兩個孩子有抱回了車上。

    漢王怒,行欲斬嬰者十餘,卒得脫,而致孝惠、魯元於豐。——《史記·樊酈滕灌列傳》

    劉邦很生氣,他差一點就拔出劍來殺死夏侯嬰,但是想到殺死夏侯嬰後,自己不會駕駛馬車很難脫身,就忍住沒有下手。最後在夏侯嬰的高超駕駛技術下,劉邦最後逃脫了楚軍的追擊。

    在我看來,劉邦把劉盈和魯元公主趕下車並不是無情,反而是有情。楚軍追擊的目標是劉邦,與其把兒女帶在身邊,還不如分開逃跑,這樣自己可以儘快擺脫楚軍的追擊,兒女也可以因為離開的劉邦,而獲得更多逃生的機會,這就是撤退時化整為零的好處。很多人因此事指責劉邦,那是沒有從劉邦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劉邦的做法才是當時情況下最明智的選擇。

  • 6 # 一粒沙Z

    這說明劉邦有過人的智慧,他不是與項羽結拜為異性兄弟了嗎?他深知自己這個兄弟的本性,不會對老弱婦孺動手的。情急之下把兒女推下去,實屬無奈之舉。

  • 7 # 燕子羽品歷史

    看了一些回答,但都是沒說到點子上,沒說到實質上。

    我們反過來思考一下,劉邦被楚軍追擊時,當時情況危險無比,如果不把劉盈和魯元推下車,會發生什麼事?

    只有兩個可能。一是足夠幸運的話,大家都逃出昇天,相安無事;二是不幸的話,大家一起被擒。被擒的機率要遠遠高於逃脫,因為推下去,劉邦才非常驚險地逃脫。馬車加了兩個孩子,也就是多了一百多斤重量,馬車絕對跑不太快。

    那麼,我們再來思考一下,把劉盈和魯元推下車去,會發生什麼事情?

    劉盈魯元被擒是肯定的。因為追兵和馬車距離很近,看見劉邦的馬車掉下人來,知道肯定是重要的人物,生擒獻給上級,可以邀功領賞。

    於是就有三種可能。一是劉盈魯元被追兵殺死或被馬撞死,劉邦逃脫;二是劉盈魯元被擒,劉邦逃脫;三是劉盈魯元被擒,劉邦也被擒。

    劉邦被擒,能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答案是否的。因為早在鴻門宴的時候,范增就想殺了他以絕後患,項羽只是不想落人話柄再加上當時劉邦還比較弱小,於是就放過了他。現在他率大軍平定三秦,更是攻佔了項羽的老巢彭城,公開與霸王為敵。項羽肯定不會容他。

    劉邦逃脫,劉盈魯元被擒,劉邦能不能保住兒女的性命?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劉盈魯元是小孩,對項羽對楚軍毫無威脅,只有抓住他倆來威脅劉邦,逼劉邦拿利益交換,這是項羽的最佳選擇。

    所以,考慮了這麼多可能性,劉邦在心急如焚、火燒火燎之際,想清楚了想通了,於是就做出了對他最有利的決定,狠心的把兒女推下車去。

    因為他知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他沒死,一切都有可能;一旦他死了或被項羽抓住,他的家人也都逃不過死亡的命運。

    劉邦看似狠心無情的舉動,其實是他能做出的最優選擇了!最後結局也是如此。

  • 8 # 南街村夫

    劉邦把兒女推下車的故事,在《史記·樊酈滕灌列傳》、《資治通鑑·漢紀一》以及漢書中都有記錄。當時,劉邦趁著項羽攻打齊國的空隙,攻佔了項羽的都城彭城,以為大功即將告成,開始召集美女,飲酒作樂。結果項羽以西楚霸王的勇猛,率領三萬精兵將劉邦五十萬大軍打的一敗塗地。劉邦倉皇逃跑,本打算去沛縣帶走家人,可惜項羽也派人去抓捕劉邦家人。家人都走散了,後來劉邦的父親和呂后都被項羽捉住。劉邦在逃命的路上碰到了走散的兩個孩子,帶著他們一塊逃。隨著追兵越來越近,劉邦才把孩子推下車,車伕夏侯嬰不顧劉邦勸阻,又把孩子救回來,氣得劉邦好幾次都想殺掉夏侯嬰。

    劉邦或許以這種方式來儲存兒女的性命

    從劉邦先去營救家人的行動上來看,劉邦並非完全置家人生命於不顧。那為何三番五次把兒女推下車?難道僅僅是為了減輕車的重量嗎?劉邦明白,一旦被項羽的人馬追上恐怕是在劫難逃,此時在車上的兒女肯定會被斬草除根。把兒女推下車,或許是出於無奈,以這種極端的方式來保留子女的性命。

    這是發生後的一個月,劉邦的兒子劉盈就被立為王太子。這說明,此時劉邦對兒子的感情還是很深厚的。至於鍾愛趙王如意,覺得劉盈不像自己,那是以後的事情了。

    作為一個懂得取捨的人物,劉邦知道在這種危機時刻,不能有太多兒女情長,把孩子推下車雖然殘酷,但好歹生存的機率較大。但是作為屬下的夏侯嬰在危機時刻可能沒有想那麼多,只是單純從感情角度出發不能拋棄孩子,因此才有了劉邦想多次想殺掉夏侯嬰的舉動。

    司馬遷對劉邦有著複雜的感情。

    作為漢朝的臣子,司馬遷一方面要尊重史實來記錄劉邦的歷史,同時又對劉邦的對手項羽充滿了同情。因此,在寫劉邦本紀時可能內心比較複雜,讚揚劉邦“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的同時,也毫不避諱地突出了劉邦的“無所不狎侮,好酒及色。”

    因此,在司馬遷的筆下,劉邦有雄才大略,但又痞性十足,比如面對項羽威脅要烹了劉太公時,劉邦毫不示弱地要求分一杯羹。還有劉邦動不動就喜歡罵人,羞辱儒生,都是在給人們製造一種流氓痞性的印象。回頭再思考推兒女下車的事情,不也是在有意無意突出劉邦的絕情自私嗎?當時劉邦是否真的就這麼自私,是不是也有藉此保全兒女的想法,太史公沒有說,只是用看似公正的白描手法忠實紀錄,實際上似乎也藏著點個人情感。你覺得有沒有這種可能?

    另外,似乎開國帝王的傳記中大都是對其人格人品讚揚,對其執政路線不足進行批判,但對個人人品評價似乎不多吧。

  • 9 # 歷史的天空絢麗多彩

    彭城戰敗後,劉邦逃跑途中把兒子和女兒推下車,看似無情,確是明智之舉。

    彭城之戰,是項羽打得又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項羽用三萬騎兵,出其不意的繞道蕭縣,從西面對劉邦的司令部發動進攻,劉邦的五十六萬大軍瞬間崩潰,劉邦靠司機夏侯嬰熟練的駕車技術,玩命逃跑,眼看追兵被甩掉了,這時候遇到了劉邦的兩個孩子,夏侯嬰趕緊停車,把兩個孩子抱到車上。

    項羽恨透了劉邦,派騎兵緊追不捨,一定要捉住劉邦。夏侯嬰這一耽擱,楚軍的騎兵越來越近,而且多了兩個孩子,車速明顯減慢了,這時候就出現了令人氣憤的一幕,劉邦把兩個孩子推下車去,史記記載:

    楚騎追漢王,漢王急,推墜孝惠,魯元車下,滕公常下收載之。如是者三。

    劉邦三次把孩子推下車,夏侯嬰三次把孩子抱上車,劉邦急了,怒斥夏侯嬰:“你要在這麼做,就把你殺了。”看到這裡,人們都忍不住大罵劉邦,禽獸不如的東西,虎毒尚且不食子,但細想一下,劉邦這樣做卻是最明智的。

    楚軍拼命追擊,目的是要捉住或者殺死劉邦,只要除掉劉邦,楚漢戰爭就徹底結束了,孩子跟在劉邦身邊,危險性更大,如果被楚軍追上,有可能一頓亂箭,連孩子一塊射死。而且帶上兩個孩子逃跑,速度慢,被楚軍追上的機率要大很多,

    把孩子扔下,劉邦逃命的機會就更大,只要劉邦成功脫險,無論什麼結果,孩子反而更安全,

    1:楚軍為了追劉邦,不去捉孩子,因為他們也不知道這兩個是劉邦的孩子,而且對於楚軍來說,劉邦的誘惑力比兩個孩子更大。

    2:楚軍知道這是劉邦的孩子,也會捉活的,孩子沒有反抗能力,容易捉住,然後用孩子當人質要挾劉邦,比把孩子殺了更有價值。項羽捉到劉邦的父親和妻子,用來當人質沒有殺害,就證明了這一點,所以孩子即使被捉住也是安全的。

    劉邦能夠這樣做,顯示出劉邦在危急時刻,頭腦清醒異於常人,在這方面,劉邦還有一次突出的表現,

    廣武山之戰,項羽對劉邦的龜縮戰術實在沒有辦法,一怒之下使出了項羽不願意使用的招數,他把劉邦的父親劉太公綁在兩軍陣前,用鼎燒好滾燙的熱水,揚言劉邦在不出戰,就把劉邦的父親扔到鍋裡烹了,劉邦軍中將士義憤填膺,紛紛表示要和項羽拼個魚死網破,

    此時劉邦心裡最清楚,率軍拼命是中了項羽的計策,拼命的結果只有一個,漢軍徹底失敗,自己被項羽斬殺或者活捉,一切就都結束了,自己被殺了,還會被滅九族,拼命的結果反而把父親和一家人都害了,想要父親有一線生機,就是自己好好活著。

    劉邦用他的智慧救了父親,他對項羽說:“我們兩個是結拜兄弟,你烹我的父親,就是烹你的父親,你把父親烹熟了,別忘了給我一杯湯喝,”

    項羽聽了劉邦的話,氣得七竅生煙,計策宣告失敗了,再烹劉太公也沒什麼意義,在項伯的勸說下,項羽命令把劉太公押回軍營,留著以後在用。劉邦用看似流氓的招數,破解了項羽的計策,在當時那種情況下,誰還能有更好的辦法解決這個難題呢?難道去拼命,把自己和老爹的命都送了,是最好的結果嗎?所以不要罵劉邦禽獸不如了。

    總結:劉邦在逃跑的路上把孩子推下車,是因為劉邦考慮到,孩子跟在自己身邊更危險,孩子下車自己逃生反而更安全,而且孩子下車了,劉邦也容易甩掉追兵,劉邦安全了,兩個孩子和家人們也更安全。

  • 10 # 棲鴻看紅樓

    我想,劉邦是這樣想的:項羽追的是我,殺的也是我。如果兩個孩子跟著我,多半會受到株連;如果他們離開我,他們就不是項羽的目標,也許能得以保全。

    你不能說他沒道理——雖然是一種很流氓、太不負責任的道理。

    真的,如果把這件事的背景,只看成“楚漢之爭”,世界上只有劉邦與項羽兩股勢力的話,劉邦的做法是沒錯的。兩軍相爭,以項羽的為人,也不會殺兩個無辜孩子洩憤——他倒是曾經以劉邦的父親來威脅劉邦,說要把老頭煮了喝湯。結果劉邦耍流氓:“你把我爹煮成湯,記得要分給我一碗喲”,項羽也就下不了手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兩個孩子離開劉邦,反而是安全的。

    既然如此,我為什麼又要說這是很流氓、太不負責任呢?

    因為世界上,除了劉邦項羽,還有別人。比如說亂軍。比如說流民。比如說人販子。比如說人以外的其他因素:野獸,飢餓,寒冷,危險……

    劉邦把年幼的孩子,扔到不可知的危險之中,就是很流氓、太不負責任了。

  • 11 # 真扯淡的系統

    其實很簡單。他嫌帶著兩個孩子是累贅。拖慢了車速。作為一個極端自私的人,扔下兩個孩子會讓自己活命的機率增大。而且別說什麼是親生孩子。只要自己還活著,以後有的是女人,有的是孩子。還在乎這兩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永新話是客家語改變來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