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多雲sky

    因為各國文化、經濟、宗教差異太巨大了。不是一家子。

    必烈所在的蒙古帝國中心與其他汗國有著巨大不同

    他執政的前期,也如同我們先前說過的蒙古情況一樣,任命了不少蒙古人、西域來的色目人擔任主要的官員。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幫助他斂財得力的穆斯林丞相--阿合馬(默罕默德)。

    但在他執政的中後期,越來越難以拒絕傳統中原文明的誘惑。漢族士大夫們已經沒有了金國和南宋可以投效,只能想辦法擠入大元朝的殿堂。在他們眼裡,色目人的那一套簡直就是意識形態與精神世界的大敵。如果阿合馬這樣的色目人長期主政,他們的抱負與世界觀有有何實現可能?

    忽必烈非常順應形勢的將自己的帝國逐步漢化。雖然在元朝一代,蒙古人和色目人一直對國家保持著非常多的異域因素,但漢族士大夫治國理念的反覆出頭,也足以讓元朝同西面的金帳、伊爾、察合臺等國,看上去截然不同。

  • 2 # 天長水秋

    題主不邀自來答

    大蒙古國並不是在1259年就直接解體,而是在忽必烈繼承大蒙古國汗位之後,蒙古國的國情發生了一系列變化,幾個附屬國才逐漸獨立的。

    第一,主要原因也稱為第一原因當然是蒙古國第四任大汗蒙哥汗死掉了。

    如果蒙哥大汗不是死的這麼早,大蒙古國的去向是保守還是繼續開放尚未可知。

    第二, 蒙哥大汗死於壯年,正是人生最美好的時段。臨死前沒有任何準備 ,所以接班人或者說汗位繼承人不論是誰都沒有任何依據。最後只能憑藉各自的身份和各自收手中所擁有的實力來決定。於是忽必烈和他的親弟弟阿里不哥爭了四年汗位。知道阿里不哥徹底被征服為止。

    第三,從窩闊臺的繼任者貴由開始,大蒙古國的汗位傳承出現了不規則現象,大家不在尊從先前的約定,而是看誰在蒙古貴族王公當中人緣好,手中的實力強大,誰就可能成為汗位的繼承人。所以大汗之位從窩闊臺一系轉移到拖雷一系。

    第四,遍行於東西方的嫡長子繼承製沒有在草原帝國得到傳承。

    1259年的確是蒙古帝國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到1260年的時候 忽必烈 漸漸地開始重用漢人靠近漢法,使得蒙古帝國走上了一條與原來不完全相同的道路。

  • 3 # 桃花石雜談

    分裂前的蒙古帝國,其中涵蓋了太多不同的地理文化區域

    有歷史記載表明,在蒙古第二次西征時,蒙哥的死訊傳到遠在中歐的蒙軍營中用了四到六個星期,而這也就是蒙古帝國難以維持的一個重要原因了,即資訊傳遞過慢,政令釋出後難以執行。此外,如此龐大的疆域還意味著蒙古帝國在當時所覆蓋的地理環境過於複雜,既有草原,又有沙漠,還有農耕地區和沿海地區。即有寒帶,又有溫帶和亞熱帶,各地環境差別過大,不可能採用統一的政治和經濟體制進行治理。即使保持一個統一的中央政府,也只能透過分封的方式讓各地藩王自治,可以說中央政府連提供建議供地方參考的作用都發揮不了,因為身在中央的大汗,甚至是他身邊的大臣都從來沒去過自己名下的許多領土,因此也根本不可能知道那些地區如何治理。

    家族權力紛爭以及文化的分化

    地理跨越過於巨大是蒙古帝國走向分裂的客觀原因,它雖然決定了蒙古帝國的必然分裂,但卻決定不了蒙古帝國在公元1259年分裂。那麼蒙古帝國究竟為什麼在這一年真正分裂了呢?

    蒙古帝國分裂之後,元朝和四大汗國可以說每個都代表了一個獨特的文化區域

    當然蒙古帝國在這一年分裂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政治鬥爭。在這一年的8月11日,最後一個真正的蒙古大汗蒙哥在南征重慶釣魚城的過程中突然死亡。這使得蒙古帝國的汗位繼承問題再次成為整個帝國的頭等大事。本來留守蒙古本部的蒙哥的弟弟阿里不哥基本上已經成為了大汗的唯一人選,但在漢地和大理南征多年的蒙哥的另一個弟弟忽必烈卻認為自己戰功卓著,不願將大汗的空座拱手讓給阿里不哥。因此忽必烈在次年三月,不顧蒙古傳統,自行在一些近臣和漢臣的擁護下,在位於今天內蒙古境內的開平城稱汗。

    忽必烈像,從流傳至今同時代不同地區的蒙古大汗的畫像可以很容易看出他們已經歸屬於不同的文化

    而阿里不哥則在蒙古本部的和林在其它幾個汗國的擁戴下也稱了大汗,因此雙方爆發了爭奪汗位的大戰,最終不被其它幾個汗國承認的忽必烈勝利,蒙古帝國正式分裂。這件事表面上看是因為家族衝突導致離心離德,但實際上在這背後卻有著非常深刻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原因。

    阿里不哥

    首先在蒙古帝國擁有廣大疆域之後,原來文化單一的蒙古統治階層開始接觸到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比如鐵木真本人就和道士丘處機成了好朋友,接受了丘處機灌輸的大量漢地和道家文化。而到蒙哥時代,不同蒙古汗國之間的文化分歧已經大到很難調節。比如留守蒙古本部的阿里不哥和位於中亞地區的窩闊臺汗海都還基本在固守傳統的蒙古文化,但長期在漢地征戰的忽必烈卻已經深受身邊儒士的影響,出現了很多漢化的苗頭。而在位於東歐的金帳汗國,當時已經繼承金帳汗位的拔都的弟弟別兒哥則已經皈依了伊斯蘭教;而剛剛通過蒙古第三次西征建立的伊兒汗國,則有很深的基督教色彩,因為其建立者旭烈兀的妻子和大量將領都是基督教徒。

    別兒哥是第一個皈依伊斯蘭教的金帳大汗

    因此在蒙哥死後,表面上看是託雷家族內部爆發了內戰,但實際上卻是鐵木真的後裔在散居各地之後各自找到了不同的文化群體作為依託,開始了各自被不同地區同化的程序,成為了不同文化區域的代言人。所以蒙哥死後,忽必烈想從阿里不哥那裡搶汗位,就在漢地建都,並效仿漢地歷代君王,行漢法,立年號,完全將自己定位成了中原的君主。而他也正是憑藉在中原積累的實力,對蒙古本部進行封鎖,在蒙古本部造成嚴重饑荒,從而極大削弱了阿里不哥的實力,最終才贏得汗位爭奪戰的。

    旭烈兀則被西亞基督教會視為聖人

    如果說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戰爭還多少有點蒙古傳統色彩的話,那麼同一時期在西亞進行的金帳汗國與伊兒汗國之間的戰爭就已經完全和蒙古傳統無關了。因為金帳汗國的大汗別兒哥是穆斯林,因此在旭烈兀滅亡阿拉伯帝國,用亂馬踩死當時穆斯林的精神領袖哈里發之後,別兒哥已經將其視為世間最大仇敵。而旭烈兀家族的基督教背景又使雙方之間的仇恨進一步升級,所以在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開戰的同時,這兩家在高加索地區也爆發了全面戰爭。

    所以本質上,蒙古帝國的分裂,家族紛爭只是表象,更加根本的內在原因還是因為過於廣闊的領土,過於巨大的差異導致各地只能自治,進而導致各地自治的藩王又只能依靠當地的文化維持自身統治(軍事佔領永遠只能維持很短時間),最後導致統治者集團本身分化,矛盾不可調和,所以其分裂也就是必然的了。

  • 4 # 歷史縱橫帝

    既然說到1259年,那就得提到蒙哥汗!成吉思汗鐵木真西征西夏戰死,指定繼承人窩闊臺繼位立即登基,可蒙古的庫裡勒臺製(部落議會制度)仍然起作用!所以窩闊臺必須等待庫裡勒臺的最終決定。期間王位空缺,便由拖雷監國。1229年,舉行大會,爭議四十天,按照舊制可立幼子拖雷為汗,察合臺全力支援窩闊臺,又因成吉思汗遺命,最終窩闊臺上位!因此,蒙古汗位之爭由來已久!窩闊臺死後,根據庫裡勒臺決定汗位交給拖雷!蒙古繼承人由窩闊臺家族轉入拖雷家族。察合臺和窩闊臺家族非常不滿,由此蒙古的分崩離析埋下了伏筆!拖雷死後,蒙哥繼位,蒙哥是拖雷嫡長子,嫡次子元世祖忽必烈,嫡三子伊兒汗國創始人旭烈兀,嫡四子阿里不哥。拖雷命三弟旭烈兀西征。命忽必烈滅大理後大舉攻宋!1259年在四川釣魚城被宋軍射死!由於屬於暴斃,沒有留下遺詔確定繼承人,從而造成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位!蒙古帝國分崩離析!其實即使蒙哥汗不死,蒙古分裂的誘因也早就存在,遊牧帝國沒有中央集權的傳統。隨著領土的擴大,繼承人的問題早晚會爆發!這是政治體系矛盾使然,一方面是大汗遺命,一方面是庫裡勒臺製度!況且還有察合臺和窩闊臺等家族再旁邊虎視眈眈,所以3000多萬平方公里的大帝國即使沒有蒙哥汗暴斃,同樣也會崩潰!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輸入十個實數到一維陣列,將陣列中最大值最小值交換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