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韶華傾夢

    呂蒙,少以膽氣著稱,早年依附於姊夫鄧當,同鄧當一起跟隨孫策征戰。在鄧當去世後,呂蒙接替鄧當的位置,統帥其部眾繼續追隨孫策,被孫策升為別部司馬。到了孫權為江東之主的時候,呂蒙被孫權所器重。

    期間,呂蒙破黃祖、敗曹仁和朱光、計擒郝普,被孫權遷為左護軍、虎威將軍。在大都督魯肅病逝後,呂蒙接替了魯肅的都督之位,屯守於陸口。

    在公元219年,關羽率領荊州軍發動襄樊之戰,敗曹仁、殺龐德、降於禁,水淹七軍,一度逼得曹操想要遷都。在這樣的情況下,曹操派人來使江東,和孫權結為聯盟。儘管孫劉之前早有聯盟的關係,但是孫權也不希望劉備勢力壯大。

    畢竟,劉備所在的荊南和孫權所掌控的江東距離較近,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面對關羽在襄樊之戰所取得的戰績,令孫權感到心驚膽戰。所以,當曹操派人前來聯盟時,孫權思索一番後便答應了。

    而曹操和孫權聯盟,最為關係的莫過於呂蒙。呂蒙雖然官居大都督一職,但相對於前任周瑜和魯肅而言,呂蒙的都督之位有些名不副實,難以服眾。所以,呂蒙一直都在渴求著建功立業。而且,對於攻滅荊州關羽的建議,呂蒙不僅是最早的提及者,也是最忠實的擁立者。

    所以,在呂蒙接替魯肅的位置,屯守於陸口時,便在公元215年奪取荊南三郡;而到了公元219年,更是趁著關羽孤軍深入魏境的時候,再奪荊西三郡,實現了“全據長江,以作天險”的宿願。

    那麼,呂蒙這一位擊敗關羽,為東吳全據長江,而且受勳殊隆的大都督,為何僅在一年後便病死了呢?

    實際上,關於大都督呂蒙去世的說法,總共有三個。其一,呂蒙是病死的。在公元219年,當時天下發生了一場大規模的疾病,百姓感染者甚眾。雖然當時有華佗、張仲景,以及董奉等神醫,但是他們的並沒有廣授徒,個人力量難以拯救如此大規模的疾病。

    而且,他們平時蹤跡難尋,再加上交通不便利,難以在短時間內到達指定的地點。所以,呂蒙當時染病身重,最後病死了。同時,東吳的重臣蔣欽和孫皎等人也是病死的。

    其二,孫權為了集權而暗中處死呂蒙。孫家在江東站穩跟腳,是經過孫策和孫權二人的苦心經營的結果。當時江東世家大族勢大,孫策在攻略江東的時候採取的鐵血的手段,而孫權掌權的時候,開始恩威並施,拉攏一批,打壓一批。這樣一來,孫家才逐漸執掌江東。

    其中,大都督一職實在是位高權重,對孫權這位執掌者較為不利。而且在孫權派遣呂蒙去攻打荊州的時候,就曾多次勸諫呂蒙不要殺死關羽,而是把關羽往曹操的勢力範圍去趕,讓曹軍去追殺關羽。

    只要關羽死在曹魏的手中,那曹魏和蜀漢雙方的矛盾就更加的劇烈,從而讓江東坐收漁翁之利。但可惜的是,呂蒙並沒有聽從孫權的建議,而是想要攻滅關羽。這麼一來,呂蒙的想法就和孫權的背道而馳,這也是孫權要殺呂蒙的原因之一。因為都督的存在,使得君權難以集中。

    但是,因為呂蒙奪取荊西三郡,使得東吳能夠全據長江,有這麼大的功勞在,孫權也不能明面上的殺死呂蒙。所以,便有了暗中下藥,使得呂蒙喝下毒藥後,又一邊讓醫者來為呂蒙治病,並且還封呂蒙為南郡太守,賞賜千金等舉動,名利雙收。

    其三,便是較為神秘的玄學因素。卻說關羽被殺於臨沮後,其一魂不散,盪盪悠悠地飄到了玉泉山。在意識混沌之間,幸得神僧普淨將其點醒。關羽在意識清醒之後,為了了卻因果,直接來到了江東。

    在孫權大宴群臣的時候,關羽突然附身到呂蒙的身上。呂蒙原本就是病重之軀,關羽的陰魂突然附身,直接導致陰陽失調。再加上呂蒙被關羽的這一頓嚇唬,最後七竅流血而亡。

    總而言之,關於呂蒙死亡的原因有很多,但因為經傳不見記載,後人便不得而知。但不管怎樣,呂蒙在都督一職上,的確為東吳全據長江天險立下了赫赫戰功。

  • 2 # 浪蕩騷年風流叟

    這個故事,出現在《三國演義》小說中,雖然是足夠,卻和正史記載暗暗相合,在正史中,呂蒙的確是在攻下荊州後,暴斃而亡。

    古代史學家,很講究避諱,尤其是為長者諱,為尊者諱,因此,很多死亡細節,不會特別詳細。史官用春秋筆法,透過一些極為特殊的詞,表現特殊情況,比如暴斃。

    大部分非正常死亡,或者是死亡原因不明,都會說暴斃。

    歷史上記載了呂蒙暴斃,所以,羅貫中發揮想象力,把呂蒙之死更加細緻得描寫。就有了關羽索命,呂蒙七竅流血的故事。

    (呂蒙劇照)

    關羽索命符合民眾情感

    關羽在中國民間,甚至是南韓,日本,越南,都是神一樣的存在,被後世敬仰。

    這種敬仰,會讓人們不願意接受關羽慘死的結局,雖然結局很真實。尤其不願意關羽敗在呂蒙這樣的小人物手中。

    這樣的情感,讓民間出現了關二爺顯聖的橋段。邏輯非常清楚,關二爺本來就是神,他的死是神仙歸位。一定會顯聖為自己報仇。

    羅貫中本人,也極力塑造關羽的忠義,將關羽神話,因此,羅貫中雖然不得不正視關羽的死,同時,在史料基礎上,發揮想象力,讓讀者覺得爽,覺得解氣。也是合情合理的。

    因此,羅貫中才炮製出呂蒙被關羽索命,七竅流血而死。

    (武聖人關羽)

    呂蒙的真實死因分析

    呂蒙的死,在三國志有這一段話,

    “封爵未下,會蒙疾發,權時在公安,迎置內殿,所以治護者萬方,募封內有能愈蒙疾者,賜千金。時有針加,權為之慘慽”

    這是打下荊州後,呂蒙突然得病。時間不會超過半年,而在這之前,呂蒙是詐病。對於對呂蒙的醫治,從史料細節中我們看到。“時有針加”四個字。

    也就是說,在對呂蒙的醫治中,醫生才用了很多方法,自然也包括針灸。

    針灸的風險很大,尤其在當時,醫生水平不濟,針灸穴位深度不同,很可能產生很大的副作用。

    後來,呂蒙在治療中,可以說非常痛苦,時而清醒。時而糊塗,最終病死,年42歲。

    呂蒙的病,應該是一種比較嚴重的急症,孫權過於擔心,尋找太多醫生,但醫生水平不一,方式不同,反而讓呂蒙病越來越重,而最終,呂蒙可能死於針灸。被庸醫扎錯穴位。這才暴斃而亡。至於是不是七竅出血,也有一定可能。

    (孫權劇照)

  • 3 # DARKNESSKNIGHT

    正史可不是在宴會上七竅流血而死!

    江陵一戰後,呂蒙立功至巨,滿心歡喜的孫權任命他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賜錢一億,黃金五百斤。面對海量錢財,清廉勤儉的呂蒙推辭再三,不肯接受,但孫權不許。封爵還未頒佈,呂蒙就突然發作疾病(後世人猜測是因為建安二十四年發生的一場瘟疫,因為史書記載呂蒙、孫皎、蔣欽死於同年,也有猜測說是呂蒙年輕時在戰場上吃苦受累導致積勞成疾。)。孫權當時正在公安,聽聞愛將呂蒙病倒了,急忙派人把呂蒙接來安置在自己的內殿,讓手下的侍從、醫官們千方百計地診治護理,並且在全國範圍內下令,有能治好呂蒙病的醫者,即賞賜千金。

    孫權盡心為呂蒙治療,每當醫者給呂蒙針灸,孫權就為之難過。孫權想多看看呂蒙,又怕他太過勞碌,打擾到他的休息。於是命人鑿通牆壁,自個兒暗中觀看。一發現呂蒙有了胃口,吃下去點東西,孫權就對手下人有說有笑,十分高興;一但發現呂蒙不進飲食,孫權就長吁短嘆,夜不能寐。呂蒙病情略有好轉後,孫權就下達赦令,讓群臣都來慶賀。後來,呂蒙病情加重,孫權又親自到床前探視,悲傷地跟呂蒙說:“假如你不能再起來為我效力,誰可以代替你鎮守江陵呢?”呂蒙回答說:“朱然膽略、守業都充足有餘,我認為他可以代替我接受任命。”孫權聞其忠言,極為心痛。

    呂蒙最終在孫權內殿中去世,死時年僅四十二歲。悲痛的孫權,縮食減眠以示哀悼。呂蒙在生前,自己所得的金銀財寶和各種賞賜都交到府庫中予人收藏。他又命令主管人員,待其死後,把這些全部還給朝廷。他還留下遺言,喪事務求儉約,不得奢侈。孫權知後,愈益悲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烘乾塔烘玉米!怎樣才能沒有焦糊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