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澡雪堂主談修心

    “黑洞”只是另一種存在,我們人類的認知能力是有限的,比如聲音,我們的聽覺能捕捉到的這部分,我們把它們稱為“聲波”,聽不到的,則稱為“超聲波”,還有色彩,我們視覺可以觸及到的範圍,我們自然可以用各種名稱來為它們命名,但視力捕捉不到的這部分,短波的,我們稱為“紫外線”,長波的,我們稱為“紅外線”,這個“外”,就是指超出我們視力極限之外的意思。

    其實宇宙中這類事物多不勝數,我記得前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先生曾說過,我們的認知能力所達到的範圍,只能佔到宇宙間所有存在的5%,這充分反映出了我們人類的渺小。

    但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我們有一個習慣,只承認我們能覺察到的事物是真實存在的,所謂“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幾乎已經成了我們認知事物的一個共識,這種共識經常讓我們非常武斷的否定那些超出我們認知能力之外的事物的存在,讓我們成了坐井觀天的青蛙,但透過這些年科學不斷的發展,不斷有新的事物被發現,這些擺在眼前的事實也在倒逼著我們不斷的改變著這個舊觀念。

    兩千多年前,中國的老子就在他的《道德經》中說“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天地間有很多東西是存在於我們的認知能力之外的,老子分別把那些超出我們視覺極限的東西叫做“夷”,超出我們聽覺極限的東西叫“希”,超出我們觸覺極限的叫“微”,我們視覺、聽覺和觸覺,是我們認知事物三個最為重要的感官,如果一個東西同時超出了我們的這三種感官極限,我們就無法覺察到它的存在,所以老子把這類無法用我們的感知能力加以追究的事物“混而為一”,也就是歸到一起的意思。

    後面老子又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返。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類被“混而為一”的事物中,就包括了天地造化的總根源,老子勉強為它起個名字叫“道”,並且又勉強用一個“大”字對它進行了描述,“大”做到什麼程度,“大”到“逝”的程度,“逝”也就是“遠”,就是無邊無際,那麼無邊無際到底是多大,就是“返”,整好是一個圓,大到沒有外面,意思就是無所不包,一切都在它的範圍之內。

    透過這些瞭解,我們知道,黑洞雖然比太陽大的多,但在宇宙中,它也只是滄海一粟,同樣渺小,所以我們可以說,黑洞也是宇宙間諸多存在的一個種類而已,只不過它以前是以我們無法捕捉到的方式存在著,但它也只是一個小世界,無數個我們知道或不知道的小世界,構成了一個大世界,無數個大世界,再構成一個更大的世界,宇宙也是一個存在,宇宙之外,肯定還有宇宙,要不然,宇宙爆炸前的奇點又該呆在哪裡呢?至於無數個宇宙構成什麼,目前我們還沒有對這種存在進行命名,相信隨著科學的發展,會有為它命名的一天。

  • 2 # 法度之家

    應該能!一切能量經過黑洞都會被改變!不然衛星就不會退役!其實科學所認知的生命觀於能量!而透過特殊空間!能量會發生改變!

  • 3 # 鴻哥iouyh福小鋪

    坍塌、收縮、往內坍塌,往內收縮,這就是我理解的黑洞。

    從平面圖來看黑洞,它如同一個旋渦,捲入了周邊的所有的物質;

    從立體圖來看,它就是一個黑點,黑乎乎的,黑到毫無光芒的存在,甚至是連光都無法照耀,也就是所謂其可吞噬光的由來。

    宇宙中就是有這麼一個存在,即是毀滅的過程,也同時孕育著誕生。

    如果可以這麼理解的話,我想將黑洞比喻做一個不斷摺疊的物品,一直摺疊,向內摺疊N次,密度變得越來越大,吸引了身邊所有能吸引的物質加入這樣的摺疊。

    黑洞世界除了被摺疊得密度越來越大的世界之外,似乎不該再有什麼可以叫人臆想的玩意,全是物質,沒有什麼所謂的精神這一東西。

    故此就無輪迴一說,更談不上什麼另外一個什麼世界。

    當然啦,我是唯物質論,在我眼中,宇宙就是物質構成,所謂的精神只能在生命體內產生,特別是在智慧生命體。

    在高密度,密度高到無法想象程度的環境,能否儲存啥東西?

    哪怕是一個計算機晶片也可以,那也能夠解讀些資訊,也屬於精神產品的附屬。

    我想是不可能的吧。

    也就說黑洞除了物質再無其他。

  • 4 # 自然風57778401306

    人類以現有的科技手段,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拍攝到這張真實的黑洞照片。我們看到的僅僅是外觀影象,黑洞中心的一團黑影,裡面隱藏著什麼,好奇的人們當然要問,黑洞裡面是個什麼樣的世界,人可以輪迴嗎,是不是有另外一個宇宙。恐怕都不會是這些。黑洞中心應該是能量的聚焦點,有點像地球上搞科學實驗的大型強子對撞機,黑洞超強的引力連光子都不放過,進入黑洞事件的物體瞬間被撕扯分解蒸發,黑洞中心是能量粒子碰撞的地方,溫度非常高,已經不是鐵水溶化的概念,有點類似太上老君的煉丹爐,這些粒子被分割得很小,從黑洞的另一端消失在茫茫的宇宙中,或者加入了暗物質群體,在星系引力的作用下,會合成新的物質。宇宙的演化,物質的迴圈運動,就是這麼回事。

    黑洞裡面究竟是什麼?人的想像力也證明不了什麼,在未來科技更發達的某一天,會進一步揭開黑洞的謎底。

  • 5 # 賽先生科普

    黑洞不止一種,準確的說有四種,如果單純的從相對論出發,穿越時空的可能性並沒有被禁止,比如題目中所謂的輪迴(我理解為可以回到過去),但由此將會帶來一些難纏的麻煩,使得科學家們又提出一些相應的假設去阻止穿越時空的存在。

    實際上這個問題,如果只是為了科普,那麼上面的一段話就足夠了,再多言也是廢話,因為再解釋的話,將不可避免的出現多種學術名詞,而為了解釋這些名詞,很顯然一篇問答是不夠的,甚至於一篇文章都無法講清楚(這是對於基礎為零的讀者朋友而言,但做科普不就是面向基礎基本為零的讀者嗎)

    為此我將以概括性的語句來解釋這個問題:

    在黑洞方面,有一條所謂的無毛定理,說的是無毛只能知道黑洞的三條資訊,分別是:質量、電荷、角動量。

    因此絕大部分科普文章能夠略深入解釋的都是史瓦西黑洞,因為它是黑洞中最簡單的一種(指包含質量,而不關其餘兩種性質),因為以它為黑洞代表來科普是非常恰當的。

    但也因為這樣,使得黑洞的性質在大眾看來顯的非常單一,無非是光子無非逃逸、引力超強,能吸入任意量的物質,或者更加深入一些,可以談到霍金輻射,告訴我們黑洞也是有壽命的。

    但實際上,這個問題遠不止這麼簡單,我們常說的穿越時空實際上就與此有關,如果在史瓦西時空的最大延拓的環境下,會出現兩個宇宙、一個黑洞一個白洞,甚至於還能用一個蟲洞來連線兩個宇宙,但遺憾的是,物質資訊沒法在這種蟲洞穿越,因此這種蟲洞沒法完成我們想要的時空穿越任務。

    所以說在史瓦西黑洞內部,不存在什麼另一個宇宙、穿越時空之類的可能性。

    但史瓦西黑洞畢竟過於理想,一般而言,宇宙中的黑洞都是具備角動量的,這一點很容易理解,畢竟從大恆星演化為黑洞這個過程來看,角動量能夠殘留是很合理的事情。

    而一旦涉及到黑洞無毛定理中的其餘兩根毛,黑洞內部就變的精彩起來了,至於到底是怎樣的,這就不多言了,只從能否穿越時空的方面來說,比如旋轉黑洞,將會有兩個視界的出現,而物質在進入內視界後,有機會能穿越到另一個宇宙時空,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破壞時空因果性的麻煩,因此科學家們就提出了“宇宙監督假設”,禁止了穿越時空的可能性。

    然而這並沒有完全禁止蟲洞存在的可能性,如果不以真空為基礎,理論上可以存在一個被負能量物質撐開的蟲洞,而這樣的蟲洞甚至允許閉合類時曲線的存在,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利用它回到過去,好比於“我們可以回到出發前”。

    但這樣的事情似乎打破了我們固守的因果律,雖然也有學者提出了相應的緩解辦法,不過霍金卻提出了時序保護性猜想,認為這樣的事情不被自然定律允許存在,時間機器是不會存在的。

    期待您的點評和關注哦!

  • 6 # 古月鵬程

    黑洞就是太陽核,太陽核就是黑洞,能對地球發射紫外線,殺滅(撕裂)癌細胞(HCN)。

    2HCN+2〇2—紫外線—2C〇2+N2+H2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skilled和skillful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