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軍武資料庫

    第一:洲際導彈一般都用核彈頭。

    第二:洲際導彈如果是試驗發射的話,會盡量用射高推算射程二不是直接射到10000公里以外。

    洲際導彈本身的成本主要是在發動機上,其核彈頭的成本並不佔絕對比例。勞師動眾的將一枚不帶核彈頭的的導彈發射到對方領土上本身就是一種自殺行為。導彈在飛行途中對方裝有核彈頭的導彈就也已經發射飛過來了。這不是鬧著玩的。

    如果真的使用洲際導彈的話,往往是事態已經發展到了及其惡略的地步。這時發射的洲際導彈也不會僅僅是一枚,抱著絕對毀滅的心理,那麼飛過來的可能是這個國家能調動的全部洲際導彈。

    因此:

    第三、導彈裡到底是不是核彈頭甚至說是不是一次導彈發射試驗,都可以透過國際態勢分析來判斷出來。

  • 2 # 大寶影片

    這個說實話,判斷不了。有能力研製和服役洲際導彈的國家,都是核大國,洲際導彈作為核武器的載體,成為了大國博弈之間的最後籌碼。

    如此重要的洲際導彈,在日常的存放上也是非常隱蔽的,從二戰後,中美俄的地下發射井,再到後來中俄的公路機動發射車。為的就是提高洲際導彈的生存能力。儲存自己的核打擊力量,對敵人形成戰略威懾。

    但洲際導彈裡到底裝的是核彈頭還是常規彈頭,這個就只有自己知道了。就算是反導方面最為強大的中美也只能是檢測到洲際導彈的發射地點,從而計算其軌跡,進行攔截,但想要判斷出裝沒裝核彈頭,真心做不到。

  • 3 # 國平軍史

    洲際導彈,全稱為“洲際彈道式導彈”,目前五常核大國的洲際導彈射程都在1萬公里以上,絕對是戰時的大殺器。

    當然,目前來看,在反導道導彈還沒有百分之百把握攔截洲際導彈的大前提下,我們人類居住的星球暫時還算安全的,儘管大小不等的恐怖襲擊不斷,小規模戰爭也經常有,但至少還沒有哪個國家發展到敢向別的國家扔核彈。

    倘若洲際導彈開始飛行,根據目前的情報或科學技術,還沒有哪個國家能判斷出飛來的洲際導彈,攜帶的常規還是核彈頭。

    但作為軍迷,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還沒有哪個國家在洲際導彈上,安裝常規彈頭的,所以一旦洲際導彈起飛,大機率將攜帶核彈頭。

    無論哪個國家探測到有洲際導彈或者類似飛行物,向本土飛來時,都會第一時間用防空導彈預以攔截,同時軍方會立即啟動對等的核報復反擊措施,己方的洲際導彈也會騰空而起。

    這不是鬧著玩的,已有現成的個案,能說明問題的嚴重性,據說90年代初,俄發現位於挪威一個美軍基地一枚戰略導彈正射向本土,當時俄總統葉利欽立即啟動了核設施。

    挪威運載火箭發射事件,應該是人類距離核大戰最接近的一次,幸好此事沒有發生,否則後果真的難以預料。

  • 4 # 一葉楓流

    這就跟母下了雞蛋,問你裡面能孵出小公雞還是小母雞一樣

    不過花那麼多錢射了一枚,不放個核彈頭,對得起觀音菩薩嗎?

  • 5 # 邵永靈

    根本無法判斷!

    不過,有洲際導彈的國家,使用的都是核彈頭。原因如下:

    第一,洲際導彈的火箭非常昂貴,如果用常規彈頭威力太小,無法重創對手,這樣一來就太不划算了。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都有戰略轟炸機,如果想用常規彈藥轟炸對方,用飛機自然更合適——準確度高,價效比高。當然,對於不擁有能跨洲飛行的轟炸機而只有洲際導彈的國家(比如北韓),情況就不一樣了。

    第二,早中期的洲際導彈精度較差,比如第一代洲際導彈的CEP都在幾公里的範圍內,這樣的精度無法進行精確打擊,只有用核彈頭才能彌補精度的不足。對於核彈巨大的毀傷力來說,準不準區別並不大,反正都是打擊城市類的面目標。

    第三,既然大家都給洲際導彈安裝核彈頭,那麼,就更加不能給它換常規彈頭了,因為這樣做將十分危險!軍事大國都有發達的戰略預警系統,都可以做到發現對方洲際導彈還在路上時就把自己的洲際導彈打出去,所謂“預警即發射”。這樣一來,哪怕對方打過來的是常規彈頭,但是因為按慣例洲際導彈一定是核彈,被攻擊的一方也很可能用核彈進行還擊,最後錯誤引發核戰爭。

    在冷戰時期,美蘇兩國的彈道導彈都是核彈,射程從洲際到近程都是如此。兩個軍事超級大國,不需要用昂貴且精度又差的彈道導彈執行常規轟炸任務。彈道導彈後來裝上常規彈頭是蘇聯向第三世界國家出口飛毛腿的產物。第三世界國家往往沒有制空權,彈道導彈的使用恰恰不需要以制空權為前提條件,可以成為弱國的撒手鐧、打狗棍。前些年美國曾經打算給部分洲際導彈裝常規彈頭,不過那是用來反恐而不是對付中俄的,洲際導彈速度快,半小時可以全球到達,恐怖分子反正也沒有核武器,不存在核常誤判引火燒身的問題。

    中國的東風21丙和東風26都是核常兼備。但是,中國實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核政策和自衛防禦的核戰略,既然我們不會先用核武器,那麼,對於潛在對手來說,也就不存在對中國誤判的問題。只要我們沒有遭到核打擊,我們就不會使用核武器。

  • 6 # 兵工科技

    以現有的技術無法判斷,因為洲際導彈採用常規彈頭還是核彈頭,外形上是無法區分的,因為它們的機構完全一樣,除了彈頭的差異,而核武器小型化之後,彈頭尺寸重量可以做到很小,放在導彈整流罩中,根本看不出區別。

    理論上透過核彈頭的輻射場,可以檢測出,不過這個輻射場相當微弱,只能是在核裁軍時,使用特殊的一起當場近距離檢測的,導彈上天后,要利用飛機或者地面裝置遠距離檢測,現在的科技還沒達到這個程度。

    洲際導彈原來是隻有核彈頭的,冷戰後期,美國率先發展帶常規彈頭的洲際導彈,蘇聯積極跟進,其實這是一種特殊的“核威懾手段”,虛者實之實者虛之。核武器不敢隨便使用,但常規導彈限制就少多了,把核彈頭偽裝成是常規導彈,迷惑對方。所以,現在各國的戰略導彈部隊都提出“核常兼備”的口號,實際上,裝備洲際導彈裡不會有幾枚常規彈頭,傻子才相信,用一枚造價幾千萬的洲際導彈去打常規戰爭。

    為了產生足夠的迷惑性,戰略導彈部隊是不分“核常的”,導彈基地的日常訓練,發射車、發射井什麼的,也都完全一樣,就是要讓對方摸不清我的洲際導彈是核彈頭還是常規彈頭,才能發揮出“威懾”的作用。

    另一方面,能不能判斷其實也不重要,各國的策略就是,寧枉勿縱,既然分不清,我就把洲際導彈當成核武器,只要監測到你朝我發射了洲際導彈,我就啟動核反擊。

  • 7 # 區域拒止

    圖為民兵系列洲際導彈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目前洲際導彈加裝的基本都為熱核彈頭,雖然美國在10年前便衍生出在“三叉戟-2”以及“民兵-3”洲際導彈上加裝常規彈頭的計劃,但是時至今日還沒有見到具體的方案。

    洲際導彈的射程一般都在8000公里至12000公里,彈體的絕大部分基本都被推進系統所佔,以俄羅斯的“白楊M”為例,47.2噸的發射重量中彈頭有效載荷僅為1.2噸,如果用來填裝高能炸藥豈不是得不償失。並且洲際導彈的精度一般都在百米級別,“白楊M”的圓機率誤差在260米左右,這與搭載常規彈頭的精確打擊武器(巡航導彈)也無法相提並論。因此來說洲際導彈加裝常規彈頭之後,雖射程得到極大的提升,但是用於戰術打擊時精度較差。

    圖為導彈預警衛星概念圖

    並且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際上基本都將洲際導彈預設為戰略核打擊武器,即使加裝的是常規彈頭,其他國家也會按遭受核打擊預案給予報復行動。當然對彈頭的檢測手段肯定也是存在的,目前較為可靠的是情報分析。透過間諜衛星(美國“鎖眼-12”、法國“太陽神-2B”等)以及間諜對其他國家的陸基發射井以及相關部隊的日常訓練、防護措施、甚至人員編制等進行常年偵察並進行大資料分析,區別核彈頭和常規彈頭的發射井。

    在洲際導彈升空之後,導彈預警衛星會透過紅外探測器對導彈發動機尾部高溫進行捕捉,從而推算出導彈的發射位置、飛行速度、甚至飛行軌跡。通常來說戰術打擊和戰略打擊所針對的目標截然不同,透過對落地點的分析推測出對方彈頭型別。

    圖為溫壓彈

    綜合來說目前對洲際導彈彈頭類別的甄別還較為困難,因為除傳統陸基發射之外還有潛射、車載等方式。無論情報系統多麼強大,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況且常規彈頭也不僅僅是高能炸藥而已,如果是溫壓彈等亞核武器,後果都是不堪想象的,因此預設洲際導彈為搭載了核彈頭十分必要。

  • 8 # 白髮老鳥

    判斷不了,現在的核大國通常發射的洲際導彈都是一箭多彈,一顆導彈攜帶7~16枚彈頭,每枚彈頭都可以獨自制導,重返大氣層後,就分開來分別打各自的目標。這些彈頭中,通常有一枚到一半兒是真核彈頭,其餘的是假彈頭,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迷惑對方的反導系統,增加反導的難度。當對方反導資源(反導導彈)有限的時候,他就會猶豫,不知道攔截哪個好。由於速度快,所以提供對方猶豫的時間很少,(重返大氣層後,只有幾秒或幾十秒鐘的時間,彈頭就落地了)往往就錯過了攔截的機會,或者錯誤地攔截了假彈頭。所以,可以說,即將落地的彈頭,有一半以上是假的核彈。但是不知道哪個是真的,哪個是假的。所以,不論真假,都要攔截下來!

  • 9 # l行走天下

    不用判斷,直接就認定是核導彈。直接核反擊!!!

    所以現在沒人敢隨便直接用洲際導彈打。

    因為有資格成為洲際導彈的目標就那麼幾個。打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不需要洲際導彈!!!比如美國打阿富汗,巡航導彈就夠了。用不著洲際導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0年老書蟲求小說,有哪些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