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流年錦時1988
-
2 # 69石材
宇宙有分大小,我們住的宇宙是小宇宙雖然小對於人類也是無窮大。形狀是什麼樣的?看的到的不會說,人類大審判前不會知道,我認為宇宙應該是圓的
-
3 # 知天命31034804539
要說起宇宙的形態真是不好講,因為宇宙的無限性而限制了人們的對宇宙的界限感知,如果一味的去求證其形態,那麼就認可了宇宙的有限性,而有限性的範圍又得用無限的尺度去定義,這就形成了矛盾,而矛盾正是宇宙存在的本質,因此,我們不比去求證宇宙的形態,你認為是方的就是方的、圓的就是圓的、其它任意形的只要你能想出來的或無形的都可以,誰都無法去驗證。所以說討論此題毫無意意。而我們討論宇宙的目的是什麼呢?是宇宙和人的關係,是瞭解自我的存在與宇宙的聯絡因素,生命與自然宇宙所存在的重重不解之迷的霧障和自然宇宙規律唯我所用的目的。
-
4 # 科學探秘頻道
宇宙的形狀,大家很容易想到是球形,但其實並非如此。
我們都知道,宇宙各個方向上的微波背景輻射以及哈勃常數都是一樣的,說明宇宙是各項同性的,就是三個維度方向上性質一樣,沒有區別。這說明宇宙是“平坦的”,這種平坦可以是像二維的平面一樣是“平直的”,也可以想地球的球面一樣是彎曲的,曲率為正,不過是超球面。也可以像馬鞍面一樣是曲率為負。
總之,宇宙就是漂浮在10維時空的的三維薄膜,這個薄膜可以是我們想象的任意形狀。
-
5 # 先生242470081
宇宙就是球形的。人類在宇宙之中,無法看到整個宇宙是什麼形的。人類也探測不到宇宙的邊緣,也只能認為是球形的了。
-
6 # 龍一歐
對於宇宙的假設,現在最完整的宇宙數學模型並得到實驗觀測資料證明最多的假設是宇宙大爆炸理論,這個理論建立起來的宇宙模型形狀是橢圓形。
-
7 # 原黃烈平
謝謝悟空,宇宙從無到有,從微觀到宏觀,這是世物宇宙發展規律,沒有規律就沒有宇宙萬物,兩種粒子在宇心匯合是宇宙開始,兩種粒子形成正負電性之正反作用力有宇宙空間,力從點,線,面均勻擴大,四周阻力一致,故必然是球形或橢圓形,再則粒子在不規則的範圍內亂竄,無法形成恆久的能量或電磁效應,所以說宇宙必須是球形或橢圓機,否則就沒有宇宙和一切。像大爆炸論的不規則擴大誕生宇宙根本就是一個天大笑話,不規則之不規律粒子運動無法形成引力,無引力何來星系和星球生成。
-
8 # 老楊66890026
謝邀。宇宙沒有形狀,沒有上下左右東西南北。宇宙也沒有壽命長短,更沒有顏色氣味。宇宙沒有邊界,沒有重量。如果你認為宇宙有形狀,那你認為是什麼形狀呢?是球形?那麼去掉這個球形來看球形外面周圍是什麼呢?你不能自圓其說。是正方體?那麼正方體外的六邊之外是什麼呢?你無法解釋。是三角體?那你說說填充在三角體外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認為宇宙有形狀,你就陷入了自相矛盾、無法解釋的境地。
-
9 # 華北五角楓
宇宙是變換多姿的,絢麗多彩的空間。不斷的發生磁場變化。對映反射吸引等反映,都是磁場元素的空間變化。所以美麗多芬,奧妙無窮。
-
10 # 清明的星空
談起宇宙,人們的第一感覺就是“無窮無盡,無始無終。”,不管是在各種宗教神創說的故事裡還是古往今來哲學家的思辨中,關於宇宙的思考一直都是一個終極的問題,給出的答案也是多種多樣,雖然都無法證實或證偽,但總歸算是有個說法。至於宇宙的形狀,直到隨著近代天文學的進展才能讓我們從能夠觀測的宇宙中窺得一絲可能,宇宙是圓是方?是扁平的?還是圓球狀的?是像瓶子?還是輪胎?目前還沒有定論。但依據現在普遍被大家所接受的宇宙大爆炸理論,宇宙有個開端,誕生於138億年前的一次被稱為“大爆炸”的事件,然後有了時間,有了空間,有了能量,有了物質,特別是有了空間,我們才可以去討論宇宙的形狀。
既然有了開始,那麼我們的這個宇宙就應該是個有限的世界,特別是在上個世紀初發現了“紅移現象”,進一步證明了宇宙從誕生開始就一直在膨脹,那麼這個膨脹的界限在哪裡?膨脹後變成了什麼樣子?
早期的科學家認為空間是平坦的,直到愛伊斯坦的相對論高速我們,空間是可以彎曲的,也有曲率,
但宇宙的空間是三維的,三維空間的曲率比較難以演示,一般用一個二維的平面去輔助理解關於空間曲率的問題,一般分為三種可能的情況(我們用Ω0表示空間的曲率):
正曲率,Ω0>1,宇宙是個封閉的球體(二維球體也是有限無界的),只不過是一個擁有更高維度的球體。這種情況下,一束光在足夠長的時間內是會回到原點的,不過我們還沒有發現那“同一束光”。
負曲率,Ω0<1,宇宙空間猶如“波浪”,或者說是更高維度的馬鞍形狀。
零曲率,Ω0=1,宇宙是“平坦”的,二維表示就是一個平面,從三維空間看就猶如一個個網格。
其實,從大爆炸理論中,我們可能會以為,大爆炸應該會產生一個“球體”,因為按照現在的觀測結果,我們望向宇宙每一個方向看起來都是相同的,但天文學家告訴我們,宇宙的所有地方(同質性)和所有方向(同向性)看起來都相同是因為宇宙有一個統一的起源,這也是宇宙大爆炸理論的一個重要依據,但卻與宇宙的曲率無關。
但人類還是想出辦法去測量宇宙的曲率,就是透過觀察宇宙微波背景圖中的微小起伏,這些起伏在非常特別尺度上,有著它們的“峰值”點(就是溫度最高的熱點,或溫度最低的冷點),如果我們的宇宙曲率是正的(球形),那麼這些尺度就會偏大,如果宇宙的曲率是負的(馬鞍形),那麼這些尺度就會偏小,所以,我們只需測量宇宙微波背景中的那些“起伏”,就可直接測量我們可觀測宇宙的曲率。
測量結果,如上圖藍圈內所示,最高約為0.5%,這個結果可信度還是很高的,這也意味著,我這個宇宙“幾乎”是平坦的。隨著宇宙的膨脹,這種“平坦”也許會改變,很可能宇宙是多種曲率互相連線的,在某一部分,宇宙的曲率既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負的,未來的星際旅行,我們可能會從一種曲率進入另一種,目前我們無法得出明確的答案,但隨著觀測技術的進步與理論的完善,未來也許會給出一份答案。
-
11 # 宇宙小塵埃2
宇宙是什麼形狀的,根據我的《張氏高寒論宇宙天體演化》分兩個方面給大家解讀:1、空間的幾何。2、天體物質的分佈形狀。目前它們應該都趨於橢圓。但是又分宇宙演化的早期、中期、晚期,它們的形狀是不一樣的。
-
12 # 自然風57778401306
或許是物理運動的原因,科學家一致認可的宇宙是一個橢圓形的模式。橢圓形跟圓球形體積有很大區別,有縱向拉伸的態式,並略帶扁平,那麼宇宙的直徑有縱橫的差異。現在公認的宇宙直經是930億光年,這個尺度是縱向還是橫向?如果是橫向尺度,宇宙的尺度還不止930億光年;如果是縱向尺度,那麼在橫向切面小於這個數,能看到宇宙的邊緣。實際上,人類尚未發現宇宙的邊緣,只好用沒有邊際來形容。看來這個橢圓形宇宙模式前後矛盾,應該重新設計,宇宙更像一個原子的球型模式,上下前後左右六邊尺寸相等,更符合邏輯。
-
13 # caoxiaopeng
老子在道德經裡講,無,名天地之始。說明,無也是一種東西。否則怎麼可以成為天地之始?所以,這裡的無一定不什麼都沒有概念,換句話說,天地開始於無這種東西,並且肉眼看不見。既然看不見,如何測量?再者無這種東西,也一定不會有形狀。因此,宇宙不會有形狀。
回覆列表
宇宙形態有多種說法,知識點觀點不同導致,不論何種說法都可以接受。世事無對錯。
宇宙 “出無本,入無竅”。世間萬物都為原子組合。有自己的法則。
把一顆原子放大億萬倍,或許就能看到其內部和宇宙是一樣的,有無數星辰黑洞。 首先圍繞提問者的話題先做一些知識鋪墊。
愛因斯坦相對論裡講到,世間萬物都需要一個參照物。
從人類的角度來看宇宙是以長寬高加時間為轉軸形成的四維空間。人類一切行為都是以時間為參照物在空間內完成。
在宇宙中時間是以光年來計算,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每秒30萬公里。光速在宇宙中是絕對速度。 任何物體相對光速都是靜止的。
愛因斯坦:當一個物體速度接近光速時相對於外界時間就會變慢,達到光速時間就會靜止。
質能方程E=MC² ,物體加速需要能量,物體速度越快質量引力就會越大,質量和引力越大需要的能量也就越多。達到光速就需要無窮大的能量。 結論:光速無法超越
為什麼速度越快物體質量和引力也就會越大?
物體在加速過程中,質量和引力變大的同時,物體的體積會隨之變小,周圍物體受引力影響也會隨之變小,空間變大(宇宙膨理論)。
例:加速物體(A)與參照物(B)之間不受引力影響的前提來做個設想會發生什麼?
會發現(A)在接近光速時,(B)看到(A)的運動變慢了,(A)到達光速那一刻(B)觀察到(A)是停止不動的。
根據以上說法回到主題,宇宙是什麼形狀?
我們的宇宙是一顆不斷吸收外界能量的原子。這顆原子假設只能存在10秒鐘,但是內部的黑洞透過這顆原子不斷吸收能源加速自身旋轉速度,黑洞內的時空會以光的速度無限擴張,在那裡的事物就會覺得時間沒有盡頭。當我們掌握了曲速引擎此類技術時,到達宇宙的邊緣將會看到宇宙離滅亡不足10秒。
由此產生一個假設。我們這個宇宙是由高等生命所創造。它們不存在於宇宙的法則中,可以隨意變大變小進出原子。它們需要得到很多實驗成果。在實驗室裡只需要花10秒鐘,就能從原子內帶回幾百億年甚至更久的研究成果。
它們指引著實驗物件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發展,必要時給出一些提示。當實驗物件即將失控或沒有按照想要的方向發展時等待實驗者的將是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