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英武

    英國作為曾經的大英帝國、離岸帝國,在卡梅倫自認為有把握的情況下,本想透過公投來彰顯英國的民主,更為自己獲得政治資本,在歐盟中的地位能夠得到提高,沒想到就“一投成真”。至於說其他國家是否會學習?這也是歐盟提出“離婚加碼”的主要原因,防止潘多拉魔盒導致“跟投”出現!

    1.當初卡梅倫要搞“公投”按照他的解釋,根本沒想到會出現真的“脫”的後果票數,所以當結果出來後,卡梅倫只能引咎辭職。實事求是講:卡梅倫現在多次站出來,告訴約翰遜要謹慎,而頻頻站出來“道歉”,說每天都在思考英國退歐公投的後果,極度擔心接來下可能會發生什麼,並且直言“一些人永遠不會原諒我舉行了公投”......從9月中旬的公開談論,讓人感覺卡梅倫似乎在告知約翰遜:別針紮了,還是想著如何留在歐盟吧!

    2.至於說別人阻撓英國?大家可以想想當時英國要舉行脫歐公投的背景:英國在歐盟位於德國和法國之後,排名老三。而大英帝國曾經的輝煌,讓英國在歐盟很是憋屈。加上當時因為難民問題搞的歐盟正在忙著搞“攤派”,英國卡梅倫既想讓自己國家不接受難民,同時還想爭取更多的權利,包括繼續鞏固英鎊在歐盟的特殊存在......本來歐盟對於英國就關愛有加,但是卡梅倫面對要讓英國擔負更多的義務,自然心裡不樂意。於是,自1812年以來最年輕的首相(43歲)的卡梅倫“為了”國家利益,更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提出公投,誰能夠阻止?畢竟之前剛剛舉行的公投*(蘇格蘭)都沒有成功,所以當時卡梅倫信心滿滿!

    而站在國家層面上,舉行“公投”是大英帝國——以民主自居的資本主義國家榜樣的內部事務,任何別的國家也沒有權利干涉啊!

    3.卡梅倫始作俑者已經脫開,特蕾莎·梅首相也黯然傷神離開了,接下來的約翰遜估計難了!慢慢來!

    儘管約翰遜還在鼓吹必須在10月31日前脫歐,而實際上,約翰遜的硬脫歐夢想已經破滅,很可能走上卡梅倫和特蕾莎梅的老路。

  • 2 # 見腫消世界

    英國脫歐,頗有一些戲劇性,其他國家看到英國舉行公投,脫歐的那部分人佔了上風,的確有一些國家蠢蠢欲動,比如義大利。但凡那些想學習英國的國家,幾乎是國內的民族主義佔上風的,比如瑞典,極右翼勢力抬頭,該政黨在議會獲得了第三,差點兒奪魁,他們也是疑歐派脫歐派。今年,歐盟議會選舉時,大家都懸著一顆心,傳統黨派同樣遭受重創,極右翼的席位獲得大幅提升,還不至於太壞,總之,對於歐盟來說,用“山雨欲來風滿樓”形容他們一點也不為過,作為領頭雁的德國、法國日子也難,脫歐派、疑歐派成員擴大,馬克龍、默克爾的舵把子掌控起來變得難上加難。

    現在看,各國經濟發展緩慢或者停止是其主要原因,而大批的難民湧入則是催化劑。歐盟許多國家都是發達國家,有著我們及世界其他國家豔羨的各種福利,這樣就導致巨大的財政支出。而這些國家又是北約成員國,是美國的盟國,為了配合美國的戰略擴張,窮兵黷武,財政支出是逐步擴大,重要的是財政收入卻無法同步,本人認為,無論是美國還是歐盟,他們的經濟發展已經出現了“天花板效應”,再怎麼折騰都不會有起色,所以,降低生活水平,民眾不答應,不降低,政府扛不住,又不願和我們合作,跌跟頭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難民是催化加速脫歐的重要因素,且不說一切,他們抱著良好的願望,讓眾多的難民在這些國家安居樂業,但事與願違,單單治安惡化就讓本國國民怨聲載道,如今,土耳其依然把難民當做威脅歐盟的武器,不時放話說要把大門開啟,放300多萬的難民踏進歐盟,歐盟是一提“難民”就膽戰心驚,許多民眾更加傾向於築起籬笆,挖起壕溝,阻擋他華人員進入,就像美國那樣,這種理念,自然與歐盟的敞開胸懷擁抱世界格格不入,英國開了一個頭,後邊願跟進的國家不少。

    然而,英國的脫歐並沒有象大家想象的那樣“Sunny明媚”,光是首相就換了三個,這一個約翰遜還能不能完成任期,都在大家的臆猜之中,長時間的脫歐不能解決,拖累了英國的經濟發展,這讓那些想步其後塵的國家冷靜了許多,即使那些極右翼或者民族主義極端分子政黨也不得不考慮,脫歐是否值得?

    英國和歐盟其他國家是面和心不和,對於英國的脫歐公投,歐盟其他國家沒當一回事,因此大家都是估計不足,阻攔已來不及,只好接受現實!

  • 3 # 超然視野

    英國脫歐行為,幾乎是英國註定的行為,同時也是歐盟結構性矛盾無法調解的結果,但英國脫歐不會順風順水,這即使英國當今社會結構的問題,也是歐盟結構的問題。

    英國雖然是歐洲傳統大國,但英國從來都不是大歐洲的支持者,相反的英國一直是大歐洲的反對者,這也是為什麼英國雖是歐盟成員,但卻不是歐盟的創始成員國,甚至歐盟成立的歐洲三大組織,英國都不是最早的創始成員國。

    英國對歐盟的態度,更像是機會主義者,在歐盟成立之初,面對超級大國美國及實力尚存的俄羅斯,歐盟是英國可以依靠的地區支撐,也是英國可以利用的機會,但這種情況只限於歐盟成立初期,還不足以與美國形成戰略衝突。

    歐盟雖然是多個國家組成的地區組織,但體量上還是比較龐大的,尤其是西歐傳統大國,在經濟、文化和科技等領域,具備與美國競爭的實力,雖然歐盟內部問題重重,但俄羅斯國力孱弱之下,歐盟的威脅就成了美國無法忽視的對手。

    歐盟的核心問題,就是決策機制過於分散,雖然德法作為歐盟的核心力量,但很多時候也無法左右歐盟的整體戰略,英國更加無法在歐盟中獲得想要的話語權。

    英國脫離歐盟,對歐盟也是一次重要的戰略契機,英國的脫離歐盟會讓歐盟的核心國家考慮歐盟的結構性問題,像一些類似英國的國家,也就沒有繼續留在歐盟內部的需要,例如:近些年絲毫不掩飾對美國親近的波蘭,向東対憨俄羅斯,向西刺激挑釁德國。此類國家在歐盟內部不會少,歐盟若要繼續有所發展,必須考慮更為高效的決策體制。

  • 4 # 天太2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英國為什麼脫歐?

    有一個形象的比喻是:歐盟就是一個朋友群,開始幾個富人,如法德英意在群裡玩,經常發紅包,大家玩的不亦樂乎。後來這個群不斷擴大,可是後來進的某些人光搶紅包,不發紅包。英國感覺吃虧,不幹了,決定退群。故事雖然沒把事情說透,卻也有一定道理。所以,問題就回答了一半,英國脫歐後會有人跟著學嗎?肯定有人會跟著學,那些發紅包多的富國會因為覺得吃虧而退。那些光搶紅包,不發紅包的國家肯定不會退出,因為退出後去哪裡找這種好事?至於其它國家對英國脫歐的阻攔措施不是沒有,特蕾莎·梅脫了三年沒脫掉,約翰遜接著脫也是阻力重重,很大程度上就是來自歐盟。

    英國1973年加入歐共體,1993年歐共體改為歐盟,這時的歐盟已經不光是以經濟發展,而是有了歐洲一體化的目標了。既然目標是歐洲一體,就要面臨“扶貧”問題。所以,英國從2008年支付給歐盟的費用由27億,到2013年就達到了113億英鎊。出錢就是割肉,英國覺得很疼。除了“割肉”,英國也有其它方面的不滿意:英國是世界大國,過去領導歐洲。但現在入盟較遲,經濟也落後於德國。“財大氣粗”,英國經濟上趕不上德國,話語權自然就差。再者,英國的長處在金融業和服務業,英國對自己的產業需要更多的主導權,而歐盟卻實行的是統一的對外經貿政策。還有一個就是歐盟的移民政策,2002年英國有43%的人不滿,到2013年,這一比例就上升到了75%,英華人對接受大量的東歐移民是反感的。緊接著來了箇中東“難民潮”,把這一不滿推向了高潮。

    其實,英國的脫歐有一定的偶然性,就是卡梅倫錯誤地估計了形勢。素來有理性和冷靜著稱的英華人當時也有點頭腦發熱,過後要頂真時,才發現它們並沒準備好。在歐盟內部也不是僅有義務沒有利益的,一脫歐,這個問題就顯示出來了。歐盟是一個世界級的大市場,窮國的人口不僅是勞動力,也是消費市場,這就是人口紅利。對如今發達國家普遍生產能力大於消費能力來講,也是一種機遇。但英國一但退出歐盟,歐盟就不會給它提供關稅優惠政策了。雙方再進行關稅貿易談判,不說結果,僅過程,沒有10年下不來。僅這一點,就會把英國“肥的拖瘦,瘦的拖死”。至於攔截英國脫歐,歐盟反反覆覆與英國談判,也是希望它留下。歐盟升高脫歐門檻是肯定的,不然,人人都來撈一把,然後拍屁股走人怎麼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教師崗位職責及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