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廣西農業農村廳
-
2 # 毛驢講三農
棉花黃萎病是危害棉花生產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棉花產區均有發生,該病是由大麗輪枝菌侵染引起的一種病害,20世紀30年代在中國首見報道,然後病害逐漸蔓延發展,現已是中國棉花生產區長年流行發生,嚴重影響棉花生產的首要病害,2008至2009年,中國黃河流域棉植種植區黃萎病大面積發生,危害面積高達400至500萬公頃,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新疆棉區黃萎病發展趨勢日趨嚴重,部分地區已嚴重影響到棉花的可持續發生產;下面來了解一下棉花黃萎病發病症狀、發生規律以及防治方法:一、發病症狀;棉花黃萎病在棉花整個生長期間均可發病,在自然條件下,一般播種後一個月後就會出現病株;另外由於受棉花品種抗病性、病原菌致病力以及環境條件的影響,棉株受黃萎病侵染後呈現症狀也不同;1、幼苗期;在棚室內,棉株幼苗受害,長出2至3片真葉時即開始發病,受害的葉片邊緣開始褪綠、發軟、呈失水狀,葉脈間出現不規則淡黃色病斑,隨著病情的加重,葉片上的病斑逐漸擴大、由淡黃色變為褐色並乾枯;2、成株期;棉花成株期受害,在自然環境條件下,棉花現蕾以後才逐漸開始發病,7、8月份棉株結鈴期發病達到高峰;一般情況下受害病株由下部葉片開始發病,逐漸向上發展蔓延,受害葉片邊緣稍上向捲曲、葉脈間產生淡黃色不規則形病斑,葉脈附近仍保持綠色,呈掌狀花斑,類似西瓜皮狀;有時葉脈間還會出現紫紅色、失水狀、不規則形病斑,隨著病情的加重病斑逐漸擴大,變成褐色枯斑,嚴重時,葉片焦枯脫落,植株變成光桿;棉株受黃萎病侵害後,植株不會發生矮縮,還能結出少量棉桃,但早期發病的較重病株由於生長勢弱,棉株相對矮小;在棉花鈴期,夏天久旱後遭遇暴雨或大水漫灌後,田間病株發生急性型黃萎病症狀,棉花的葉片呈水燙狀,隨後快速萎蔫並脫落,拋開檢查莖杆、枝條甚至葉脈內部約束管全部顯黃褐色條紋。三、發生規律;棉花黃萎病是一種土傳、沿維束管管系統侵染的真菌性病害;黃萎病的病菌在土壤中以腐殖質為生或在病株殘體中休眠,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病菌孢子會萌發菌絲體,菌絲體接觸到棉花根系,既從根毛或傷口侵入根系內部,菌絲體先穿過根系的表皮細胞、在細胞間隙中生長、繼而穿過細胞壁、向木質部的導管擴充套件,並在導管內迅速繁殖,產生大量小孢子,這些小孢子隨著疏導系統的流動向上運送,從而擴充套件到棉株的各個部位,造成植株乾枯死亡;黃萎病病菌在土壤中的適應性很強,在土壤中可存活8至10年,遇到乾燥高溫等不利環境條件時,還能產生菌核等休眠體以抵抗惡劣環境,棉田發生黃萎病害,如果不能及時採取防治措施,病菌將以很快的速度蔓延至整個棉田,造成嚴重的經濟危害;棉花黃萎病傳播途徑繁多,主要靠種子帶菌、病株殘體、帶菌土壤、灌溉澆水、雨水和農事操作傳播發病,播種帶有病菌的種子造成棉花黃萎病遠距離傳播,棉花黃萎病的病菌可以存活在病株的各個部位,這些病株殘體可直接落在土壤裡或漚制堆肥,這也成為了傳播病害的重要途徑;黃瓜黃萎病病菌能長期潛存在土壤中存活,病情擴散多半是由於帶菌土壤傳播染病;黃萎病病菌可藉助水流擴散蔓延,下雨或灌溉能將病株殘體和病土中的細菌向四周傳播蔓延;另外,農事作業、農機器具以及牲畜等均能傳播病菌,這也是區域性地區黃萎病擴散的原因之一。黃萎病發病的適宜溫度在25至28℃,低於25℃或高於30℃發病緩慢,氣溫高於35℃時症狀暫時隱蔽;一般情況下,六月中旬當棉花幼苗長出4至5片真葉時開始發病,棉田出現零星病株;現蕾期進入發病是以階段,並且開始迅速發展;7、8月份棉花花鈴期病害發生達到高峰,病情嚴重來勢兇猛,往往造成棉株葉片大量枯落,如遇多雨年份,空氣溼度相對較高而溫度偏低,則黃萎病發展尤為迅速,病株發生率可成倍增長,如遇連續四年以上低於25℃的相對低溫天氣,易導致黃萎病落葉型菌系的大量繁殖侵染,是棉株在短時間內嚴重發病,葉片、蕾鈴全部脫落成光桿,導致棉株枯死。棉花連作年限越長、土壤中病菌就越多、病害發生就越嚴重;棉田地勢低窪、排水不良一般黃萎病發病較重,另外灌溉方式和灌水量都能影響發病,大水漫灌往往利於病菌傳播,並造成土壤含水量過高,不利於植株生長髮育,而這樣的環境有利於病害的發展;氮肥、磷肥是棉花生長不可缺少的營養,若偏施或重施氮肥,反而能助長病害的發生。棉花黃萎病的發病期和棉花生育期有密切關係;棉株幼苗期對黃萎病具有較好的抗病性,當棉花從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時,其抗病性區域性下降,黃萎病開始發生,棉株受害後葉片變黃、乾枯、脫落,嚴重時全部脫落植株枯死。三、防治方法; 1、保護無病區;保護無病區必須嚴格執行植物檢疫制度,嚴禁病區種子調入無病區,提倡建立供種基地或留種區,採取就地繁殖無病良種。2、消除零星病害;加強棉田管理,發現零星病株及時拔除就地燒燬,發病棉田的棉籽要進行高溫處理不作種用;棉花收穫後,及時拔除病田苗株,清理枯枝落葉集就地燒燬;發生過黃萎病的棉田,不要連茬種植棉花,可長期改種禾穀類作物,有條件的地方和進行土壤要急處理,即使消滅零星病害;使用藥劑消毒前要先拔除病株,並將病株四周2平方米內的枯枝落葉收集帶出田外銷燬,然後以並住為中心對其周圍的土壤灌藥消毒,可採取以下幾種用藥方法:(1)、溴甲烷;發生黃萎病的棉田深翻整地並覆蓋地膜,夏季高溫天氣時每畝用18000克溴甲烷燻蒸15天,燻蒸完後揭開地膜晾曬10天左右,使氣體完全釋放,否則對棉苗有一定的影響;(2)、二溴乙烷;每平方米病毒用70%二溴乙烷。90ml兌水稀釋500倍灌溉施藥,兩週後即可播種;(3)、治萎靈;在棉花黃萎病發病初期,用12.5%治萎靈液劑兌水配置200倍液,每株棉花灌藥液100ml,間隔15天后再灌根一次,防治效果可達到75%以上;(4)、高錳酸鉀;播種前,把種子放入65℃熱水加10g高錳酸鉀配製的藥液中,邊浸泡刨邊攪拌,水溫降至35℃時停止攪拌,再浸種24小時撈出後晾乾即可播種;棉花幼苗長出3至5片真葉時,每畝用高錳酸鉀30g加水30L配成藥液噴施一次;開花時用30g高錳酸鉀加水50L配成藥液噴施第二次;可以有效防止黃萎病發生。3、綜合防治;黃萎病發病重的區域應採取以種植抗病、高產優良品種為主,創造有利於棉花生長髮育而不利於病菌繁殖侵染的環境,逐步減輕或者消除棉花黃萎病發生造成的危害,從而達到提高產量的目的,綜合防治主要有以上幾種方法:(1)、種植抗病、耐病性強的品種;選用優質抗病、耐病性強的種子是防止黃萎病發生、提高棉花產量最為經濟有效的方法;推薦選用中植棉2號、6號、冀298、冀616、冀958、中棉所58號、63號等抗病、豐產、適應性強的品種;(2)、實行輪作;由於黃萎病病菌在土壤中存活時間長,合理的輪作換茬種植,特別是與禾穀類作物輪作可以減輕黃萎病的發生;(3)、加強田間管理;黃萎病病菌能透過病株殘體傳播病菌,因此要注意清潔棉田,可以減少土壤菌源和降低病菌危害的效果;結合深耕整地施足基肥、及時排除田間積水、合理灌溉澆水都能增強綿竹的抗病力,減輕黃萎病的危害;種植抗蟲棉前期抗蟲性強,而棉花生長中後期抗病能力下降,易誘發黃萎病和發生植株早衰,因此在現蕾後去除葉枝葉去除第一至第二果枝,將下步三個果汁的花蕾數控制在三個以內,減少養分消耗,滿足植株生長對養分的需求,增強棉株的抗病性;(4)、改良土壤;棉花黃萎病是一種土傳病害,記住範圍廣,防治難度大;實踐表明,增施有機肥土壤中的病原菌數量直線下降,而各種有益微生物大量增加,可以有效降低黃萎病的發病率;因此,結合深耕整每畝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4000kg、雙二胺20kg,鉀肥15kg,重視基肥,棉花生長後期增施鉀肥;適時噴施葉面誘導劑。
回覆列表
棉花黃萎病除幼苗期外整個生育期都可能發作的真菌病害,病原為大麗花輪枝孢和黑白輪枝孢(半知菌亞門),主要以病葉病殘體存在於土壤中傳播菌源,棉籽可遠距離傳播。一般在3~5片真葉期開始顯症,生長中後期棉花現蕾後田間大量發病,容易導致整個植株枯死或萎蔫。根據病症不同分為落葉型、枯斑型、黃斑型等。
防治方法:選用抗病品種;‚病株開始出現後及早拔除病株,帶出田外銷燬並施好蕾肥促進生長;ƒ混合施用殺菌劑和氨基酸、磷酸二氫鉀、復硝酚鈉等葉面肥或生長調節劑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