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忠與小忠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最好的教育莫過於言傳身教。

    有的父母還沒有做好準備就為人父母,以前養成的習慣很難說會因為做了父母發生改變。當然,如果是有責任心的人,為人夫為人父或者為人妻為人母會因為孩子改變很多。但是我行我素的依舊很多,所以也就不奇怪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大道理都懂,自己卻做不到。

    其實,大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這是很多人的通病。懶是人類的通病,我們都習慣躲在自己的舒適區。明知道運動可以減肥,但是就是怕苦怕累。明知道用功成績就會進步,但是還是寧願坐著發呆,也不願意好好複習。

    我們能做的就是培養自己的責任心,為人父母,用自己的責任心驅動自己改變自己的壞習慣,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 2 # 愛子思考

    關於明白道理和行動之間的距離,就是所謂的知易行難吧。其實不光孩子,就是我們大人有時候也做不到。

    今天呢,我想就這個問題來說說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家長應該怎麼做。

    1.放平心態,少些嘮叨。既然孩子什麼道理都懂但是做不到。這是一個意志力的問題。需要我們去引導孩子去做,而不是說,每個人都不喜歡嘮叨的家長。關於孩子的事情,點到為止,讓孩子自己去思考,他自己思考後的行動力比大人苦口婆心的說教更重要。

    2.給孩子足夠的愛、耐心和寬容。孩子所有的問題都是曾經的教育遺留問題,一些行為習慣形成了,不可能一下子改掉,家長不要著急,那樣只會把焦慮傳給孩子。孩子懂道理了,該怎麼做,他心裡是有數的。這時候我們給他們一個寬鬆的環境,讓他們得到尊重、認可、鼓勵,還有滿滿的愛。孩子自己就會向上發展了。

    3.來一次促膝長談。我想第一次聊天要正式一點,開個家庭會議,每個人都發言,把孩子某些行為的自主權還給孩子,讓他為自己承擔責任。家長和孩子可以互相誇獎喜歡的地方,不少於3點,然後說說渴望對方對自己的方式,這有助於彼此的溝通和了解。

    4.自己去做到,身體力行、與其俱進。很多家長都有這種經驗,一個給你講大道理的人,自己卻做不到,你從心裡是不信服的。而一個身體力行的人,他的建議被採納就會容易的多。所以說和孩子一起成長與其俱進,這是一個不錯的方法,提升孩子和自己。

    5.如果孩子已經中學左右了,我建議讓孩子讀讀名人傳記,當然是孩子喜歡的名人或者榜樣,讓他去看看那些名人的經歷、抉擇,以此為榜樣可以鍛鍊孩子的判斷能力,激發孩子的意志力和行動力。

    6.夢想的力量,正能量鼓勵。如果孩子有明確的夢想,那麼就引導孩子去做。給孩子鼓勵,記住不要把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而要和孩子自己的過去比,只誇孩子可取的地方,少批評。因為心理學上有一點,“你關注哪裡,哪裡就會增長”,所以對孩子要多關注那些好的方面。

  • 3 # 樂與金

    做不到的原因有兩個:情緒的控制和體力的消耗。

    一個場景:當工作了一天,疲憊的回到家中。晚飯時孩子開始不吃完飯就要下桌,你耐心的講道理,成功的讓他回到桌子上吃飯。吃完晚飯後,陪孩子下樓玩滑板車,期間你不僅要跟著孩子跑,還要在休息時面對別的小孩也想玩滑板車而孩子不同意時教給他分享的道理。一個小時後你帶著孩子回家,給他洗澡,期間制止了諸多會造成溢水的行為。上面做的還不錯,是吧。然後你拿出歪歪兔、邏輯狗,希望提早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邏輯思維,你繼續保持耐心的講解,可孩子只想看汪汪隊,你說看完一頁才給看,而他依然不肯。你知道你要有耐心,要有溫和的堅持。但是現在你今天已沒有精力體力去消耗。最後,你心裡想,愛咋咋地吧。於是,你同意了孩子看汪汪隊的請求,自己也掏出手機往沙發一靠。

    所以,不是我們家長不懂道理啊!是我們實在,沒那個勁兒了!

  • 4 # 水若幽蘭水無痕

    因為有時候父母越是覺得重要的事,她們認為對的事,那她們就會總是重複的提醒孩子,那樣會造成反感的情緒,很多時候說一遍就可以了,有時候就是有叛逆的心裡,這時候反而不如不說。

    現在的小孩大道理比父母都懂的多,父母在適當的時候給個提醒就好了,反正他早晚有一天會經歷父母以為的那些不容易,其實經歷了挫折也沒什麼不好,只要不幹壞事就可以了,孩子們的人生總要她們自己度過,沒有人能代替別人生活哪怕是父母也不能,倒不如放手,讓他們自己去闖。

  • 5 # 李梅6613

    謝悟空邀請。道理都懂,那就是心知肚明。做不到可能是不做或不想做,也可能是做了做不好,就不再繼續做。自從有了孩子,男女雙方的愛就全部或大部轉移到孩子身上,從而在精力體力、物質生活、教育成長等各方面投入巨大,難免心力焦脆疲憊。雖然很多父母都知道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但骨子裡還是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財產。由此衍生出:一、生活上嬌生慣養。不管孩子是否需要,都想把最好的吃的、穿的、用的、玩的給孩子。秉承的是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古訓"。二、行動上放縱任性。以孩子為中心,滿足孩子的要求,甚至不合理的要求。有時開始雖不同意,但經不住孩子的哭鬧撒嬌,最終心軟滿足。三、教育上望子成龍。對孩子的教育不是因人施數,因材施教,而是以父母的愛好或周圍鄰居家孩子為樣本選擇。批評多,表揚鼓勵少,缺乏耐心,一說二罵三動手。四、不注意個人的言談舉止,為人表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父母的舉止無不對孩子的脾性、品德、行為產生影響。古人說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這個道理。總之,凡事都是動嘴容易實幹難,而管好自己則是難上加難。孩子是我們生養的,但孩子不是我們的私有財產,不良和無知的愛,其實是對孩子的害。願我們每一個父母,在處理和孩子的關係時,除了父母子女間的關係外,能以平等的朋友關係,和他們真誠勾通,關心他們,理解他們,愛護他們。

  • 6 # 寒石冷月

    道理懂,但是做不到,實際上相當於你還不懂嘛。真正的懂,是你知道該怎樣具體去做,去落實。當然這裡一提到做的問題,就涉及到育兒目標、計劃、方法、實踐、總結等內容。下面我分別談談。

    第一,階段性育兒目標必不可少。道理是泛泛而空洞的東西,不具操作性,因此,必須要找到具體的點狀目標。如果培養孩子晚上按時睡覺,早晨按時起床,這就是你的一個目標。如培養孩子獨立寫作業的好習慣,這是學習習慣培養的目標。如每天早晨相互問候早上好,晚睡前道晚安,這是禮貌習慣養成的目標。

    第二,圍繞目標要考慮實施的有計劃性。如你一個月內重點培養孩子哪幾項好習慣,必須要做出選擇,而後根據選擇的目標專案做好實施計劃,如誰去做具體的監督人,如果監督人有事不家,誰負責接力繼續負責。如把培養目標列成一份清單或放入表格之內做好量化統計。凡此種種,你都得考慮到,因為好習慣培養目標一啟動,你就不能停下來。

    第三,教給孩子做事的方法。圍繞目標和計劃,還要手把手教孩子做事的方法,可以分步教,教一步讓孩子模仿一步,也可以讓孩子觀摩你完整做一遍,而後讓孩子模仿練習。不管是連貫還是分解動作,都要有步驟完整去做。孩子練習次數多了,自然就熟練了。而後再撒開手,鼓勵孩子獨立去做,這些其實都是育兒實踐的一部分。

    第四,引導、鼓勵和欣賞要適時記在心裡。很多家長總是愛挑剔孩子這做不好,那做不好,甚至乾脆在孩子犯錯後就批評,你這樣很容易打擊孩子做事的積極性。因此,韓老師建議你不妨養成一個好習慣,即事前引導和鼓勵,事中欣賞和讚美孩子的努力,事後幫孩子做總結,進一步肯定孩子努力的過程和結果,這會極大地激發孩子自覺做事的熱情。

    第五,家長要完整抓孩子做好一件事。很多時候,你看孩子做事缺乏耐心,一件事還沒有完,就扔不下管去玩兒,或做其他事去了。這恰是孩子慢慢養成磨蹭拖拉,丟三落四,或做事缺乏耐心等不良習慣自然養成的表現。因此,理性的家長要學會就一件事一抓到底的好習慣。力求讓孩子把每一件事完整做完,堅持次數多了,孩子就養成完整和有耐心做事的好習慣了。

    以上幾點建議,不知道家長是否感覺我說的有道理呢?育兒絕不能只止於空口說教,而應像庖丁解牛一樣,直到完全達到讓孩子熟練做事,自覺做事的程度。至於好品質的培養,亦應結合具體的事教給孩子正確的認知,讓孩子學會分辨,再給孩子一個標準參考,即怎樣做才是大家都喜歡的好孩子。有了好孩子意識和參考標準,孩子的行為就有了明確的目標和依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真人眼睛怎麼繪畫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