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害羞鬼鬼
-
2 # 搬不動的小強
蜀漢強大過嗎?諸葛亮的隆中對從頭到尾就是個火中取栗、沒什麼成算的冒險計劃而已……
劉備前半生潦倒,輾轉于徐州、豫州,甚至還屈尊在呂布、曹操手底下扛過活……直到赤壁之戰後才算否極泰來……
總算劉備運氣不差,在佔據了半個荊州之後,張松法正做內應,很快就很無恥滴從宗親劉璋手上搶到了益州,在佔據漢中之後,劉備的地盤達到了巔峰,也就是荊州一部+益州+漢中而已……
這些紙面實力,拿來自保有餘,要想逐鹿中原就遠遠不夠了吧……別說和曹操相比了,就算是跟孫權相比,也絲毫佔不到什麼優勢吧?除了地形確實佔優,長江中上游,如果對孫權開戰,水軍沿江而下,壓倒性的優勢。
但這又能如何?關羽北伐水淹七軍卻被呂蒙和陸遜抄了後路,劉備親率大軍東征又在夷陵被燒了個灰頭土臉……
連孫權都摁不住,拿什麼去對抗曹操?
劉備在赤壁之戰後擁有了荊州大部分地區,而不久之後,老天爺又給了他一個大大的餡餅,那就是益州,也就是今天的四川、重慶、雲南和貴州一帶。當時統治益州的是劉璋,由於曹操在赤壁之戰後轉移作戰方向,向西吞併了關中地區的馬超韓遂勢力。這讓劉璋很緊張,他怕曹操順勢南下,拿下漢中的張魯之後再拿下自己,於是劉璋主動邀請以仁義著稱的劉備入蜀,幫助他趕在曹操之前把漢中的張魯給拿下,以便做好防守,保護益州。劉備果然仁義地出了兵,但是這個兵去打張魯,而是走了一半就調轉槍頭,把劉璋給打了。劉璋的這一招引狼入室成功地斷送了自己的基業。就此,劉備手握益州與荊州兩州之地。
一、關羽敗走麥城,蜀漢由盛轉衰219年應該說是劉備政權最鼎盛的一年。這一年,他派關羽從荊州北上攻擊襄陽,自己則率軍從蜀地出發,北上拿下漢中,想給曹操來一個兩面夾擊。關羽前期的作戰其實是很順利的,水淹七軍,斬殺龐德,收降於禁,但可惜的是卻被人在背後捅了刀子。三國鼎立,重在平衡,這幾年劉備發展得實在是太好,東吳的孫權看不下去了,就在關羽圍攻襄陽的時候,東吳大將呂蒙率士兵裝做是商人藏在船艙裡,逆長江而上,靠著偽裝,奇襲江陵,史稱白衣渡江。江陵守將投降了,呂蒙順利地端掉了關羽的大本營,可以說這是古代版本的偷襲珍珠港。關羽手下圍攻襄陽計程車兵知道了這個訊息之後,因為牽掛江陵城中的親人和朋友,再也無心戀戰,撤退的途中就投降了一大半。之後,關羽敗走麥城被殺。
二、夷陵戰敗,劉備幾乎失去了統一北方的可能關羽死後的第三年,也就是公元222年,劉備率大軍向東吳發起了復仇之戰。此時,東吳方面的指揮官呂蒙已經死了,指揮權交給了年輕的陸遜。劉備率軍沿長江而下,出兵三峽。三峽西起今天的重慶奉節縣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市也就是古時的夷陵,途經巫山、巴東和秭歸三縣。劉備當年首先佔領了秭歸,然後繼續東進,在夷陵與東吳大軍形成對峙。這一戰,劉備和當年赤壁之戰的曹操一樣,給東吳留下了一個死穴,又是火幫了東吳的大忙。
劉備在秭歸到夷陵之間設立了大批的軍營,綿延七百里,又用木頭柵欄環繞,防止敵人偷襲。但是他沒有想到七百里連營就像一個巨大的火把,被陸遜抓住機會火燒連營,再將劉備的軍營一個一個地攻破,最後劉備倉皇地逃回了奉節的白帝城,向諸葛亮託孤之後死去。夷陵之戰的慘敗讓蜀漢徹底失去了爭奪南襄隘道的可能,也就失去了攻擊北方的一個重要的前線據點,統一北方實際上已經成為了極小機率事件。可以說諸葛亮的“隆中對”中,益州與荊州兩翼齊飛的構想已經失敗了。接下來,留給蜀漢忠臣諸葛亮的更多的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悲壯與無奈。
三、諸葛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五次北伐,終敗從公元223年劉備白帝城託孤,到228年諸葛亮正式從漢中出發開始北伐,諸葛亮整整準備了五年時間。期間,他幹了兩件事,一是恢復和發展蜀國的農業生產,也就是攢糧食,二是向南平定孟獲,鍛鍊士兵山地作戰的能力,並且徵召了一批投降的羌族兵,這些兵擅長山地作戰,號稱飛軍。有糧有兵之後,諸葛亮寫下了出師表,開始北伐。
五次北伐中,有兩次是大型的全面戰爭,分別是第一次和第五次,而其餘三次都是小規模的區域性戰爭。在第一次北伐之初,蜀軍內部對於到底該走哪條路攻擊長安,就有著不同的爭論,爭論中有兩種意見最為主流。一種是魏延提出的,他認為魏國防守長安的是曹操的女婿夏候林,這個人是個關係戶,沒有什麼實際能力,魏延打算親率五千精兵經子午谷進軍,先對長安進行奇襲,再由諸葛亮率大軍,從相對平坦的褒斜道趕來,與魏延一起合兵長安,再劍指洛陽。這一路線按諸葛亮的說法就是太過冒險。
另一種就是諸葛亮主張的走祁山道,諸葛亮認為這裡地處偏遠,魏國的防禦並不充分,一旦佔領了隴右,就可以居高臨下,進攻關中。當然,走祁山道的劣勢就是出兵速度太過緩慢,給敵人充分的時間安排關中核心地區的防守。最終,諸葛亮在戰略上選擇了更為繞遠的祁山道,而具體戰術採用的便是當年韓信出蜀的策略——聲東擊西。
實際上,馬謖比張邵先到達了街亭,應該說在時機上是佔了優勢的,可是馬謖最終之所以失街亭,是因為他的一個錯誤的決策。歷史上,馬謖選擇了佔據至高點,也就是選擇在山腰處紮營,希望到時候可以居高臨下,打擊張邵。但是馬謖卻忽略了一個點,就是水源。張邵大軍趕到後,封死了蜀軍下山的通道,蜀軍很快就陷入了缺水的境地,最終被擊敗。街亭落入魏軍之手,便封死了蜀軍繼續前進的道路,蜀軍如果還想再戰,就不得不打持久戰,這樣一來糧草必然成為問題。所以諸葛亮被迫撤退,第一次北伐失敗。
六年以後,也就是公元234年,諸葛亮進行了第五次北伐,也是他人生中最後一次北伐。這次,他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蜀國這次為了徹底解決後勤糧草的問題,決定採用屯田的策略。而由於屯田的需要,蜀軍拋棄了不適合屯田的祁山道,選擇了更加直接的褒斜道。關中平原土地肥沃,如果大軍不在山區糾纏,而是快速躍進,進入關中平原,在渭河流域尋找一個前進基地,以這個基地為核心進行屯田,就可以較少地依賴翻越秦嶺的後勤系統,直接從當地獲得糧草。
這個戰略迅速地取得了成效,諸葛亮找到的這個前線基地就是五丈原。五丈原位於褒斜道的北出口,形勢很險要,是個理想的紮營屯田的地方。以五丈原為基地,還可以迅速將渭河上游與長安的聯絡給切斷,魏軍就很難再西進援助隴右的守軍,蜀軍卻可以分兵將隴右的城池各個擊破,再從隴山而下,佔領寶雞一帶。如果這個戰略構想能夠成功,那蜀軍北伐離成功就真的不遠了。這次決定成敗的因素不是別的,卻是最自然的因素,那就是人的壽命。由於操勞過度,54歲的諸葛亮於公元234年秋病逝五丈原。
結束語從一開始的佔據益州及荊州,再北伐的戰略構想,最後不得已由蜀漢一路出擊,諸葛亮不是不知道其不可為,但他對劉備的忠心,讓他選擇了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他既是傑出政治家,又是有情有義的真男人,這種人其實在歷史上並不多見,諸葛丞相算是一個,少時讀《出師表》,只覺一般,長大再讀《出師表》卻能讀出諸葛亮的悲壯。
其實在關羽敗走麥城後,蜀漢就走向了低谷,麥城就在今天的湖北當陽市附近,令人感嘆的是當陽是劉備當年從新野逃命,最低谷時走過的地方。趙雲和張飛拼死護駕,這才讓劉備僥倖逃脫,之後便與東吳結盟蒸蒸國上,可謂是從命運最低點走向鼎盛的轉折點。而此時,關羽卻殞命在此,這也是劉備政權,從最高點走向衰落的轉折點。一個波峰,一個波谷都在當陽,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