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鳥人說鳥事兒

    胡禿鷲主要以大型動物屍體為食,特別喜歡新鮮屍體和骨頭,也吃陳腐了的舊的屍體也吃其他小型哺乳動物,甚至人類嬰兒,或昆蟲,海龜,蜥蜴。它非常聰明除特別飢餓時它才趕走正在吃食的猛禽爭搶食物外,一般它不和其他猛禽爭搶食物,而是等在一邊,等其他猛禽吃完後,才去撿吃剩下的殘肉、內臟和骨頭,最後打掃戰場。為了更順利地發現屍體,它們也非常注意對烏鴉、鳶、豺、鬣狗等食屍動物的觀察,而且還特別善於利用高原上最大的烏鴉——渡鴉。每當渡鴉發現食物而高聲鳴叫時,胡兀鷲便飛過來爭食,並將渡鴉擠到一旁,使其只能拾取一些肉屑充飢;而當渡鴉發現危險,一邊鳴叫一邊飛走時,胡兀鷲也趕快隨之逃離。所以這個聰明的胡禿鷲有鳥中鬣狗之稱。

    同時他主要在海拔500~4000米左右的高原地區生存,在中國主要在雲貴高原、青藏高原以及新疆、內蒙等地。它的高空飛行也很厲害,可以飛越超過8000米的高峰。

  • 2 # 科普大世界

    禿鷲(也叫兀鷲)是一種不常見的鳥類,通常這種鳥類都飛得很高,非洲有種黑白禿鷲飛行高度可達11,300米(這種鳥於1973年被一架飛到這個高度的飛機吸入引擎之內,方有了這個鳥類飛行的高度記錄),這樣的高度上人在地面上都很難看清它是什麼了,而且這種鳥不在繁殖期也是居無定所,即便是繁殖期,也是把巢築在懸崖峭壁等人跡罕至的地方,所以想近距離觀察這種鳥類是很不容易的。

    禿鷲這種鳥雖然名字聽起來很可怕,樣子也很嚇人,個頭也比較大,但實際上並不善於打鬥,去年冬季,有人在新疆西天山峽谷的科克蘇河冰面上發現一隻金雕和胡兀鷲打架,結果胡兀鷲被打成了重傷,旁觀者認為它是一種珍稀鳥類,就將它救了下來。

    今年(2019)5月份,有攝影師在青海省三江源國家公園對野生動物影像資料進行收集時,在青海玉樹囊謙縣白扎林場發現了胡兀鷲,更在峭壁發現了胡兀鷲的繁殖地點,還用鏡頭記錄了這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繁殖和育雛行為。

    這是一種大型鳥類,體重3.5-5.6千克;體長1-1.4米,翼展可達2.5~3.3米,不過雌鳥比雄鳥要稍大一些,其全身羽色大致為黑褐色,嘴下有黑色鬍鬚,因而得名胡兀鷲, 又叫大鬍子雕、鬍子雕、髭兀鷲、胡禿鷲。其頭部灰白色,後頭、頸、胸和上腹紅褐色,後頭和前胸上有黑色斑點。

    攝影師發現其巢穴位於巖洞裡或懸崖的突出處,是用樹枝或者骨頭堆成的柴堆一樣的巢穴,看上去比較平整,但中間呈淺窩狀,比較簡陋,孵卵的地方有絨草和毛髮、毛皮等。

    胡禿鷲主要吃腐食,它們在幾千上萬米的高度上飛著,俯視下面的地面,發現有動物屍體就會落下來大快朵頤,如同非洲草原上愛吃腐肉的鬣狗一樣,因此又被叫做“鳥中鬣狗”,不過由於不擅戰鬥,常會在與其他動物爭食的過程中敗下陣來,等其他動物吃夠了它再去吃。

    包括胡兀鷲在內的禿鷲類鳥都是飛行的高手,也是所有鳥類中飛得最高的鳥類,而且這種鳥既不是候鳥也不是留鳥,而是旅鳥,它們滿世界地飛,飛到哪裡是哪裡,也可以說是在滿世界的找吃的,因此幾乎地球上的陸地區域都能看到它們的影子,不過主要分佈在北半球。

    它們的繁殖地點比較固定,選擇一個巢穴作為繁殖地點之後通常會使用多年,如果某個地方食物比較豐盛,它們也喜歡一直逗留在那個地方,並且晚上也喜歡棲息在一個地方,如果找不到吃的,那麼它們就會離開尋找新的落腳地點了,在中國,這種鳥類大多在青藏高原和中國西北地區活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推翻傳統影樓,解放門市化妝師攝影師解放客人全透明消費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