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楊角風發作
-
2 # 吾不到的吾空
我來回答,我是瓦窯堡的碳。
這跟西遊記中有背景的都被帶走了,沒背景的都被打死了是一個道理。
高瀚文是誰舉薦的?是嚴世蕃!鄭泌昌是誰的人?是嚴世蕃的。
鄭泌昌敢把小閣老剛剛舉薦上任的人免職嗎?
他不敢。
海剛峰是誰舉薦的?是裕王!王用汲是誰舉薦的?也是裕王!
鄭泌昌如果是個傻子才會把未來的皇帝舉薦的免職。
那為什麼鄭泌昌、何茂才最後敢把髒水潑向嘉靖帝呢?
是因為他們知道不潑他們必死無疑。這叫魚死網破。
這也正是《大明王朝1566》這部電視劇的魅力所在,所有的事情都在一個規則下進行,符合實際情況。
也是為什麼喜歡《大明王朝1566》的人多是成年熟男的原因。
如果是《琅琊榜》中的梅先生,那他就直接把高瀚文、海瑞免職,然後改稻為桑順利進行。
或者一番翻雲覆雨的運作,高瀚文、海瑞被髮回原單位,新任命兩個自己人。
還是我楊角風來講一下吧:
大明王朝高翰文就任知府後的第一次較量,終於明白啥叫最終解釋權!
一、
大明王朝講到這裡,才真正進入到了正軌,我們的男一號海瑞也終於開始施展抱負了,那麼他的第一戰結局如何呢?
我們先分析一下現在的局勢:
浙江官員,以鄭泌昌和何茂才為主,他們是遵守朝廷下達的“以改兼賑,兩難自解”的方針同時進行兩項工作。一項是“賑濟災民”,一項是“改稻為桑”。其主要執行策略就是,不讓老百姓自救,讓他們必須賤價賣地,並同時撈一把。
胡宗憲,離京去江蘇借糧,半路截了高翰文,並透過跟他的對話,告訴他“改稻為桑”執行的實際困難,並暗示,如果浙江官員低價買地,最後百姓反了,高翰文第一個難辭其咎。
高翰文,半路本不想跟胡宗憲對話,結果聽了胡宗憲的話後,半信半疑地來到浙江。並在上堂之前跟海瑞和王用汲見了面,並最終達成了一致意見,堅決不能讓絲綢大戶賤價買地!
王用汲,其實比海瑞要樂觀一些,也知道浙江官場的難,跟海瑞的針鋒相對不同,他對高翰文要客氣的多。從另外一個側面也可以看出,王用汲此行確實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海瑞,擺明了就是來送死的。
海瑞,這次來浙江,本就知道問題的艱難,所以跟高翰文的第一次對話,還是採取的試探性方針。但最終透過海瑞的敲打和諷刺,高翰文的書生氣上來,說了一句:
“只望二位一片愛民之心,在堂上能堅持就好!”
至此,三位“背鍋俠”全部到齊,開始了他們的“背鍋”與“反背鍋”之戰……
二、
高翰文因為有了之前的鋪墊,心事重重的進了門,可以看出鄭泌昌還是站起來打了聲招呼並迎了迎的,可惜高翰文根本不鳥他,徑直走向了面對何茂才的座位。
氣氛就此凝固,作為浙江省的省委書記,主動給杭州市長打招呼,結果市長大人不理那套,直接就座,連讓一下的禮數都免了。當時鄭泌昌和何茂才的臉色相當不好看,若不是看在高翰文是嚴世藩舉薦的份上,估計就開罵了,由此也可以看出,今天這場會議,必然不會太順利。
既然海瑞和王用汲是“背鍋俠”,自然知道的越少越好,安安穩穩等著“背鍋”就是了,所以這次會議本就沒有淳安和建德兩個知縣的座位。說到底,在鄭泌昌和何茂才的心中,這次會議就是嚴黨內部會議,雜幹人等都得退下,何茂才發話:
“省裡議會從來沒有知縣與會的先例,定下來的事情讓他們幹就是了,你們下去吧……我說的話你們聽見沒有?下去!”
這時候的王用汲打算下去了,結果一看海瑞還在,立馬又停住了。
其實楊角風對王用汲頗具好感,這個人重義氣,有良知,雖然熟知官場道道,但並不隨波逐流。後來海瑞當欽差辦案時,王用汲也是緊跟他的步伐,以死相待,或許我們需要的正是像王用汲這樣的官員。
其實這種事,即使是敢於直言的海瑞,也沒辦法自己替自己求情的,只能寄希望於剛才與高翰文達成的一致,這也是考驗他們之間的友情的時候,果然高翰文給予了求情:
“事情要他們去做,就應該讓他們知道怎樣去做……”
這句話剛才王用汲對海瑞也講過,他是有執政經驗的,明白事情得靠我們去做,勸海瑞不用太著急。
正是高翰文的這句話,這才讓海瑞和王用汲有了參與會議旁聽的資格,記住,他們只有知情權,並沒有決策權!
三、
其實很多人看到這裡時,並不理解,為什麼鄭泌昌和何茂才會聽高翰文的意見呢?
這正是高翰文抓到的他們倆的軟肋,那就是事情必須還得由海瑞和王用汲去做,這也再次點出我們的主題,什麼叫“背鍋俠”?
假如鄭泌昌和何茂才在這時直接罷免了,高翰文和海瑞以及王用汲的職務,那麼災區馬上斷糧,人民馬上餓死,或者逼反,那麼這個鍋誰去背?
所以,鄭泌昌和何茂才,雖然對這三個人不怎麼滿意,但是絕不能給他們免職,免了他們的職,背鍋的就成了自己了,他們才不會這樣傻!
如果,他們倆知道後來自己的小命就是死在海瑞手上的話,估計腸子都悔青了……
解決了縣一級的“背鍋俠”,那麼怎麼讓市一級的“背鍋俠”背起鍋來呢?
這就是鄭泌昌和何茂才的聰明之處,雖然他說了很多話,其實最重要的就是在強調一點,那就是省裡面關於賑濟災民的大體方案都是:
“你給朝廷提的那個“以改兼賑,兩難自解”的方略……根據高府臺的這個方略,我們謀劃了好些日子,總算拿出了一個方案……”
看了沒有,每句話都緊扣高翰文提出的“以改兼賑,兩難自解”的方案說事。也就是說,最後由於低價買地,老百姓餓死或者反了的話,要麼是高翰文提出的方略有問題,要麼就是海瑞和王用汲這兩個知縣執行方略有問題。
這是一個坑,如果沒有之前胡宗憲的友情提示,高翰文很可能就栽在了第一道坎上……
四、
看完提案,海瑞是挨個看了一遍眾官員,擔心高翰文一口應允了,那時候就麻煩了,馬上站了起來要反對。
說到底,雖然之前在門房三個人達成了一致意見,但是海瑞並不放心這個嚴世藩的門人,直到高翰文提出了反對意見,他這才再次坐下。
這時候的高翰文之所以敢反對,就是因為他現在手握兩張牌:
第一張牌就是剛才提到的“背鍋俠”理論,要想這項政策落地,必須要有“背鍋”的人,也就是說,不管他怎麼制定政策,只要落地,就繞不開淳安知縣海瑞和建德知縣王用汲,也就繞不開杭州知府高翰文。
只要這三個人不同意執行,或者堅決不執行,他們這個“鍋”就扔不下去,所以他們也只能想方設法在不讓對方撂挑子的前提下,讓他們同意這項政策。
第二張牌就是高翰文的另一層身份,那就是“以改兼賑,兩難自解”政策的提出者,也就是最終解釋權也在他手上,所以他才敢反對:
“這個議案只有方略的前四個字,沒有後四個字……”
高翰文隨後巴拉巴拉說了一大通,總體意思就是說,這個方略的初衷絕對沒有問題,出問題的地方就在於執行上面。如果絲綢大戶可以壓低地價,那麼老百姓是賣還是不賣?朝廷是管還是不管?
鄭泌昌、何茂才你倆弱爆了,敢跟翰林院的知識分子玩文字遊戲,知道我高翰文就是所謂的專家、教授不?
最後政變一番後,何茂才徹底怒了,要參高翰文,高翰文更絕:
“不用參,你們現在就可以免我的職!”
這時候就彰顯團隊的重要性了,海瑞和王用汲趕緊跟上,要免職,就把我們三個都免了吧!
這下子徹底將了他們一軍,真的免職了怎麼解釋,如果只有一個高翰文,可以以他頂撞上級的理由,一個海瑞,可以以他沒有執政經驗的理由,再加上一個幹了好多年知縣的王用汲,怎麼解釋?
恐怕是你浙江省的方略出了問題吧?
更何況,他們還需要“背鍋俠”……
更何況,這項政策的最終解釋權在高翰文手中啊……
那麼,面對手握兩張牌的高翰文,鄭泌昌和何茂才又該怎麼對付呢?為什麼芸孃的一首《廣陵散》就讓高翰文中了“美人計”?關於這些問題,我們下回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