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維基工作法

    因為企業的不同,核心競爭力也不相同,所以適合所有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不存在的,並沒有一招鮮吃遍天的核心競爭力。

    但是透過這場疫情來看,那些成功“突圍”的企業如何適應了疫情重壓的下環境?細看這場進化,不難發現這些“開了掛”的企業無不是在向管理要效益,疫情伊始迅速決策、行動——觸點數字化、業務線上化、使用者資料化、內容智慧化等方面加速企業數字化程序。

    實際上,數字化是這個時代下企業發展的根本方向,只不過“疫情”讓大家深刻意識到了這個現實。而“疫情”終將過去,但「數字化」卻成了時代進化的DNA,也是新時代企業無法迴避的必備基因。

    那麼,這場疫情成功“突圍”的企業都存在什麼樣的共同點呢?

    1.唯快不破,持續建立並利用多個瞬時優勢

    可以觀察一下身邊那些運轉良好的公司,無一不是具備持續迭代、快速更新這一特性;反之,逐漸沒落甚至倒閉。

    以上世紀90年代初,數碼技術興起,柯達和富士同時遭遇了新興數碼影像技術帶來的巨大挑戰,這兩家企業同時轉型,但是不同戰略卻直接產生了不同結果:

    柯達早就倒下,富士依然堅挺-活成了千億營收的巨頭!

    對比二者,柯達在數碼技術興起之時,迅速投資高達數十億美元開發了系列數碼相機,數碼專利方面不斷攻城略地,甚至在2012年宣佈破產之時,仍然擁有1000多件專利。但是,他們並沒有真正接受市場顛覆性變化所開闢的新商業模式。

    反觀富士,在二次創業中立即投身至企業產品創新之中,不僅在數碼攝影技術領域佔有一席之地,還將業務拓展到電子產品和醫療保健等領域,同時,不斷地精簡業務流程、進行公司結構重組,從而華麗轉身。

    可持續競爭優勢的時代已經遠去,充滿瞬時競爭的快經濟時代已然到來。企業要想在多變的環境中制勝,就必須同時建立並利用多個瞬時優勢。儘管單個優勢的持續時間短暫,但多個瞬時優勢組合在一起,就能夠保證公司在較長的週期內保持領先。

    2.在穩定與敏捷之間尋求平衡

    在《瞬時競爭力》一書中,哥倫比亞大學管理學教授,“管理思想界的奧斯卡”Thinkers50戰略獎獲得者麗塔·麥克格蘭斯指出,企業衰落的原因是其根深蒂固的組織結構和組織系統不適應當今環境,並明確指出重組是保持瞬時競爭優勢的秘訣。

    商業模式重構的前提是發現顛覆性新機會,而企業首要的工作,則是始終掃描環境,去發現以有趣的方式湧現的那些機會。一旦發現了環境變化,就要更早地洞悉變革需求,透過重組,公司的資產、人員、職能完成了從一種優勢到另一種優勢的轉變。

    而這個過程中就要找到維護內部穩定和提高外部便捷性的方法,我們可以向轉型成功的超凡增長企業學習:

    首先,這些超凡增長企業管理十分完善,表現出極大的穩定性。即無論遇到任何情況都有明確的戰略方向,企業上下價值觀、文化準則、核心戰略、能力、客戶關係以及領導力都非常一致。企業也很重視投資人才的培養,例如員工技能培訓和企業價值觀的強化,企業領導者則透過有意義的象徵性行動予以支援;

    另外,在穩定的基礎上,超凡增長企業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和創新。它們正在開發、實施新技術,進軍新市場,探索新的商業模式,甚至要開創新產業。超凡增長企業能夠迅速調整資源,且願意對高管和員工進行人事調動。

    持續重組並非大規模裁員或者結構重組,而是持續轉型,如果沒有數字化工具的buff加成,這些企業恐怕根本無法觸網上線、智慧上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宋官窯是什麼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