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生全精彩歷史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蒙古帝國從來沒有,因為打敗了,停止西征的情況。

    蒙古人因為打敗了而撤軍的情況,只在南宋遇到過。1235年,第一次南征,因為王儲闊出被打死了,蒙古人撤軍。1259年,第二次南征,因為大汗蒙哥被打死了,蒙古人撤軍。

    蒙古人發動的三次西征,三次都打勝了。那麼,打勝了為什麼還撤軍呢?

    第一次西征,蒙古人是針對花剌子模的挑釁,蒙古軍團由成吉思汗率領,浩浩蕩蕩西征。這次遠征,很快就戰勝了強大的花剌子模,並佔領花剌子模全境。那時候,花剌子模的蘇丹(國王)摩訶末被打死,太子札蘭丁逃到印度。

    (成吉思汗)

    這時候的成吉思汗,當然希望斬草除根。因為這個札蘭丁當初就逃跑過,並重新組織部隊反抗過成吉思汗。這次逃往印度是第二次逃跑。因此,成吉思汗決定整頓部隊,發動對印度的挑戰,消滅札蘭丁,滅亡印度。

    當時有人給成吉思汗提建議,讓他不用挑戰印度,只需要派人暗殺札蘭丁就可以了。但是,成吉思汗認為大丈夫行事需要堂堂正正,很鄙視暗暗殺行為,還是準備攻列印度。

    不過最終成吉思汗還是取消了行動。取消行動的原因,史料上記載是他遇見了一隻怪獸,怪獸說“汝主早還”,成吉思汗覺得這是上天的旨意,所以就撤軍了。

    其實,真實原因應該不是這樣。成吉思汗之所以撤軍,原因有三個:一是因為印度氣候炎熱,不適合蒙古人行軍打仗。二是當時耶律楚材及丘處機等人對成吉思汗的苦勸,希望他少殺戮。三是當時蒙古人已西征多年,有普遍的厭戰情緒。所以就撤軍了。

    第二次西征是針對歐洲。戰爭也打得非常順,歐洲人基本上無力抵抗。這次西征是蒙古帝國第三代指揮打的仗。當戰爭打到夏天的時候,蒙古人照例撤軍回欽察草原修整。

    (拔都)

    在修整的時候,蒙古第三代的兩個重要人物發生了矛盾。一個是整個軍隊的統帥拔都,另一個是窩闊臺大汗的長子貴由。因為貴由不服拔都,兩人當場鬧了起來,併發生肢體衝突。因為這個原因,窩闊臺大汗釋出了撤軍的命令。

    第三次西征是針對西亞,是由大汗蒙哥的弟弟旭烈兀指揮的。

    這次征戰照樣打得很順,整個西亞都不是蒙古人的對手。正當旭烈兀征服西亞,準備把兵鋒指向埃及的時候,蒙哥在南宋戰場戰死,旭烈兀為了回國競爭大汗之位,於是趕緊撤軍。

    (旭烈兀)

    不過旭烈兀走到一半的時候,聽說忽必烈已經和阿里不哥為了爭奪汗位打了起來。旭烈兀覺得爭奪汗位無望,便停止回撤。只是,從此他再也沒有繼續西征。原因有兩點:一是他必須儲存實力,應付國內會出現的任何情況。二是旭烈兀和他的堂弟別兒哥因為宗教信仰的問題,兩人起了摩擦,準備開戰。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蒙古人三次西征,最終停止了腳步。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蒙古人打仗的特點是秋天出發,第二年天熱時返回,這是生活在漠北的蒙古人身體原因決定的。二是蒙古內部出現不團結,鬧了矛盾,不得不停止繼續進軍的腳步。

  • 2 # 白馬嘯長安

    第一次主要目標是中亞的花刺子模,小插曲是哲別、速不臺進了高加索。滅了花刺子模,太子札蘭丁逃入印度。是炎熱的氣候促使成吉思汗結束這次行動。蒙古人習慣於草原並且並不炎熱的氣候,蒙古馬也是適應於寒帶、溫帶。像印度、越南,蒙古人不能適應地理環境。

    第二次是窩闊臺大汗的死,第三次是蒙哥大汗的死。汗位的空缺,迫使諸將無心戀戰,必須回師,抓緊開庫裡勒臺決定領導人。第二次斬獲最多,稱為長子之徵。太宗皇帝窩闊臺命令諸王派長子領隊。而各位親王長子都掌握了最強的部屬,最好的武器。成吉思汗長孫拔都統率,征服伏爾加河以西,兵鋒直到匈牙利。歐洲為之震動,認為黃禍來了。

    第三次目標是波斯。蒙哥的弟弟旭烈兀指揮已經完成任務,滅黑衣大食,攻下了塞普勒斯,逼近埃及。

    基本上可以認為蒙古征服已經到了冷兵器時代打仗的極限了。後勤供給都是自己解決的,沒有運輸線。出去幾年打到不能打了才班師。

  • 3 # 腦洞外星人

    在13世紀蒙古部落各地分散時,他們在周圍勢力的眼中,並不起眼。直到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部落,建立蒙古帝國後,一切開始發生變化。

    蒙古帝國的軍隊不斷對外征服,縱橫歐亞,最強盛時期,他們的領土甚至到達非洲北部。整個征服過程中,西征是蒙古帝國的重要路線。

    從1217年到1258年,前後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蒙古軍隊曾發動三次西征。帶來的效果很明顯,帝國的疆域延伸至裡海以西鹹海以北,遠至伏爾加河流域、兩河流域。

    昔日這些土地上的國家被擊敗。蒙古帝國佔領了這裡,並建立起四大汗國。而在三次西征中,蒙古帝國一共經歷了三位軍事統帥。

    第一任蒙古帝國的西征統帥是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似乎天生為戰爭而生。雖然沒有讀過兵書,他卻比任何人更懂得作戰。

    自西征的過程中,成吉思汗確立了“摧其堅、奪其魁,以解其體”的戰略。在這個戰略的指引下,蒙古帝國的軍隊,並非只是單純的軍事戰爭,而是迫使對方上層統治階層投降。

    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的主要對手,便是花剌子模。花剌子模曾是中亞地區非常強大的國家,它控制著中國與西域貿易的重要通道,曾將絲綢之路上鉅額財富,攬入懷中。

    他們與蒙古帝國的交惡,也是源於貿易摩擦。花剌子模不僅劫掠蒙古帝國的商品物資,還公開殺害並羞辱了蒙古帝國的使臣,導致兩國關係破裂。

    成吉思汗決意出兵進攻花剌子模。當時蒙古帝國已經征服西遼,開通連線西域的通道,跟花剌子模有直接的領土接觸。成吉思汗揮動大軍,攻打花剌子模。蒙古帝國軍隊採用的作戰策略,極為務實。

    他們一方面利用自己騎兵機動性強的優勢,一面根據花剌子模分點駐防的特徵,採用迂迴作戰和突襲的方式,不斷消耗花剌子模的力量。從1219年開始,僅5年時間,成吉思汗便率軍消滅了這個昔日的中亞強國。

    在擊敗花剌子模,完成第一次西征後的第二年,成吉思汗回到蒙古草原。但回到草原後,成吉思汗並非要卸甲休息,而是要為木華黎報仇。木華黎追隨成吉思汗四十多年,成吉思汗西征時,木華黎為蒙古帝國征討金國。

    但是,因為西夏背誓盟約,木華黎去世。成吉思汗親自率兵攻打西夏,迫使西夏投降。途中不幸受傷,最終在六盤山去世。

    第二次西征是在十二年後。當時蒙古帝國的大汗,由窩闊臺擔任。不過,窩闊臺並未參與親征,而是由拔都擔任統帥。這次出征率領軍隊的主力,都是窩闊臺的子侄輩的將領。

    第二次西征時,蒙古部落集結了15萬大軍,在伏爾加河集中。雖然有拔都擔任統帥,但實際作戰時,卻是分頭行動。蒙古帝國軍隊作戰,常常分頭行動,並給予作戰軍隊足夠的權力,讓他們可以應對各種突發情況。

    窩闊臺能在蒙古部落較為分散的情況下,集結那麼多軍隊,可見當時蒙古帝國還是比較團結,大汗仍有足夠的號召力。這場戰爭持續了七年,蒙古帝國的疆域擴張到伏爾加河以東,打通高加索,擊敗歐洲著名的條頓騎士團。

    其實,這次蒙古帝國的出征,還是佔據一個有利態勢。歐洲人正忙著打十字軍東征戰爭,鬧得一塌糊塗。其餘國家,也分裂成鬆散的小公國,各地為政。即便蒙古大軍已經壓陣眼前,仍忙著互相拆臺,給了拔都等人很多機會。

    但是,這次西征因為窩闊臺的去世,而提前告終。蒙古帝國自成吉思汗開始,就沒有一個很好的大汗繼承製度。窩闊臺當年繼承大汗位置,也費盡周折。窩闊臺去世後,很多成吉思汗的子孫,都躍躍欲試。

    蒙哥就想著爭奪大汗的位置。拔都讓前線軍隊撤回東遷。當拔都遷到伏爾加河下流時,其餘幾路軍隊回遷,拔都則留在當地,後來建立了金帳汗國。

    第三次西征,則要等到蒙哥繼位大汗。蒙哥讓自己的弟弟旭烈兀率十萬軍隊,進攻波斯。這次西征從1252年開始,歷時八年結束。旭烈兀對蒙哥而言,不僅有血脈關係,更有擁戴的功勞。

    所以,他敢放手讓旭烈兀西征,自己率軍進攻南宋。這次西征也取得很多勝利,旭烈兀甚至準備率軍進攻埃及。如果計劃成功,蒙哥帝國的征服版圖,將會再次擴大。只是,這次西征,因為蒙哥可汗在進攻南宋時去世而告終。

    旭烈兀令人駐守當地,自己率軍西歸。後來忽必烈繼位,元朝建立,旭烈兀接受冊封,留在敘利亞稱汗,並建立伊兒汗國,一度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像80後有許多做衣服的,為何現在做衣服的人在減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