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常的小跟班

    又一個把三國演義當三國曆史的傢伙,歷史上真正的赤壁之戰,根本不是三國演義中的那麼一回事,我草船借箭呀,欲借東風呀,神呼其神啊。那些全部是假的。

    對歷史感興趣就多翻翻歷史書籍!

  • 2 # 非常61178435655

    古代水軍,顧名思義就是指精通水上作戰計程車兵組成的軍隊,首先得精通水性,善於水上作戰。古代交通工具的有限,陸路攻打,舟車勞頓,糧草問題,以及疾病,水土不服等的制約,就像赤壁之戰,曹操舟車勞頓去攻打以逸待勞的孫劉聯軍,顯然不符合陸路攻擊的做好條件,水路攻打更快更直接。所以曹操趕鴨子上架,發動了一場不擅長水軍作戰的旱鴨子,攻打善於水上作戰的水鴨子的赤壁之戰,但由於艦船用鐵鏈相連增加了穩定性的同時也給自己的全軍覆沒埋下了隱患。

  • 3 # 小鴻哥

    因為南方這地方江河湖泊眾多,適合水軍作戰。不是曹操不想到陸地決戰而是難。水路不順的,也會導致陸軍的失敗。但曹操也是有水陸並進的。但如果水軍一路戰事不利,那陸軍就會成為孤軍。歸路切斷軍心必亂,大軍後勤也無法保障。但是在南方江河湖泊眾多的地理環境,騎兵難以發揮最大戰力。就好比孫劉盟軍躲在江河湖泊,騎兵是打不了水軍的。就好像不能給大炮裝刺刀。但孫劉水軍卻能隨時上岸進攻曹軍。戰事一拖久,是對曹操不利的。當時曹操還沒有穩固佔據荊州,糧草器械還需從北方運輸過來。何況荊州糧草無法支援從北方過來的十五萬大軍的需要。一旦長江丟了,南北交通就會切斷。

    就像德英數次戰爭一樣,德國陸軍名揚天下。可是德國海軍卻遠不如英國海軍。在沒有幹掉英國海軍時,德國敢登陸英國由陸軍進攻英國本土嗎?就算德國拼死運幾十萬登陸英國,那麼後續彈藥糧食等補給如何保證。英國只要封鎖英吉利海峽,英國本土的德國就成為孤軍。只是一群待宰待的羔。二戰時德國以發動空軍為主的海獅計劃,德國集結四千架飛機空襲英國。最終以德國損失兩千架飛機,失敗告終。德國在1935年之前因一戰後條約只得擁有15000人的海軍,之後才開始計劃打造一支不弱於英國的海軍。可是航母巡洋艦戰列艦等成本太高。德國後其其本放棄了,集中修建潛艇。

    曹操一直都想對荊州下手的,但一直忙於平定北方。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春正月,公還鄴,作玄武池以肄舟師。曹操訓練水軍說明準備攻荊州。七月攻荊州,九月劉琮投降。事實上曹操是有動用步騎的,水陸並進的。三國志:1公進軍江陵2公自江陵徵備,至巴丘3曹公以江陵有軍實,恐先主據之,乃釋輜重,輕軍到襄陽。4聞先主已過,曹公將精騎五千急追之5曹洪:別徵劉表,破錶別將於舞陽、陰葉、堵陽、博望,有功6時荊州未定,復遣遼屯長社。(張遼)7後從平荊州,留屯襄陽,擊關羽、蘇非等,皆走之,南郡諸郡山谷蠻夷詣進降。又討劉備臨沮長杜普、旌陽長梁大,皆大破之。(樂禁)8與樂進討關羽於尋口,有功,進封延壽亭侯,加討逆將軍。又攻羽輜重於漢津,燒其船於荊城。(文聘)

    周瑜講:今操得荊州,奄有其地,劉表治水軍,蒙衝鬥艦,乃以千數,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陸俱下,此為長江之險,已與我共之矣。說明曹操是水陸並進打孫劉盟軍。但這場戰爭的水陸那一路失敗都會對戰事不利。就好像現代戰爭都是以陸空或海陸空諸兵結合。曹操雖然有用步騎進攻孫劉,但必竟是北方人。到了南方水土不服軍中很多將士生病。這也是曹操不得不依靠劉表降軍的原因,曹操如果讓生病的步騎軍傾巢而出打孫劉盟軍未必討得了便宜。所以曹操想用水軍為主步騎為輔,先用水軍打敗孫劉盟軍。三國志周瑜傳: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先主傳:時又疾疫,北軍多死。武帝紀: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

    孫劉盟軍揚長避短,先以盟軍水軍打敗曹操水軍。曹操水軍一部分是自已訓練的大部分是劉表降軍。劉表降軍雖然不少,但並不怎麼真正為曹操所用。三國志先主傳:權遣周瑜、程普等水軍數萬,與先主併力,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赤壁之戰曹操水軍已經近乎全軍覆沒。孫劉盟軍水陸並進繼續追擊曹軍。三國志先主傳:先主與吳軍水陸並進,追到南郡。水軍一跟敗了,陸軍獨木難支何況軍中普遍生病戰鬥力減弱。三國志武帝紀: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事後曹操寫信給孫權: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當時劉琮雖然投降了,但曹操並未真正控制整個荊州。曹操當時控制並派將領駐軍的也只有南陽郡、南郡、江夏郡一半。荊州南部四郡零陵郡、長沙郡、桂陽郡、武陵郡等都只是名義上投降了。就是南陽郡南郡也是有很多人不原意投降的。曹操一徵荊州劉琮馬上投降,在進軍荊州徒中還是遇到一些抵抗的。在劉琮投降後,很多不願意投降的人都跟劉備了。三國志先主傳: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三國志劉巴傳:先主奔江南,荊、楚群士從之如雲。劉巴卻北上見曹操,於是曹操派劉巴去招納荊州南部。三國志劉巴傳:曹公闢為掾,使招納長沙、零陵、桂陽。說明這些地方還未真正投降,曹操也沒派軍去佔領。在劉表死後荊州的一些豪傑率眾歸劉備。1表卒,峻率眾歸先主,先主以峻為中郎將。(霍峻)2表卒,歸先主。(向郎)3表卒,遂隨先主南渡江(伊籍)

    曹操大軍駐在長江北岸,孫劉盟軍在長江南岸。曹操水軍敗於赤壁,長江天險已為孫劉盟軍所有。孫劉之先打敗曹操水軍,就是為了切斷長江南北聯絡。這樣長江以南的曹軍將成為孤軍。那麼曹操陸軍就是再歷害也不能安然渡江從陸路支援或進攻。何況軍中已經疾病盛行。有人可能會說一開始就以陸軍為主力進攻孫劉就行了。就算是這樣,可是孫劉盟軍的主力還是在長江。孫劉也還是會先從水路進攻。因為攻打南方關鍵在於水軍,曹操只有佔據長江才能保證大軍的後勤。就如甲午戰爭時小日本就是海陸並進,用海軍運兵運糧登陸,如果甲午海戰是清朝勝利的話。那陸地上的小日本軍將成為孤軍,內無糧草彈藥外無救援?像日俄戰爭時小日本先殲滅俄海軍奪得制海權,以保證陸軍的登陸作戰。如果海戰中小日本丟了,制海權。小日本陸軍那就只是一群待宰的孤軍。所以長江的控制權對曹軍是非常重要的。

    公元208年至公元280北方政權經歷了七十多年才平定江南,很大的原因就是北方沒有一支強大水軍。北方人不習水性無論如何都打造不了一支強大水軍。公元263年魏國滅蜀,西晉代魏後。就在長江上游江州打造了一支強大水軍,終於成功滅吳。蜀吳都是憑其地理條件阻擋北方騎兵。蜀漢官員鄧芝講:蜀有重險之固,吳有三江之阻。

    所以在曹魏西晉多次伐吳中,原因都未能滅東吳水師據有長江天險。其步騎自然不敢過於深入吳境。因為東吳水師完全可以在長江阻擋魏晉軍登陸,就算讓魏晉軍成功打到南岸。魏晉軍也恐歸路和後勤給切斷了。特別是陸軍在江南之地水土不服,戰力減弱。魏晉伐吳都是水陸並進的,但一直未能消滅東吳水師。

    公元222年曹丕伐吳,三國志夏侯尚傳:尚夜多持油船,將步騎萬餘人,於下流潛渡,攻瑾諸軍,夾江燒其舟船,水陸並攻,破之。城未拔,會大疫,詔敕尚引諸軍還。就算一時的勝利,沒能攻佔城池加上生病也是後繼無力。做了浮橋,使南北相通。當時很多人都認為能攻佔江陵。董昭認為不能,董昭對曹丕講:現在把軍隊駐紮在洲渚中,已經很深入了。乘浮橋渡水,是非常危險的。只從一條道路行進,是十分狹窄的。這三種情況都屬於兵家所忌諱的,而現在竟然都實行了。如果賊兵頻繁攻擊浮橋,我們防守上有一點疏漏,那麼,洲渚中的一精一銳力量,就將不再為魏國所有,而將轉化為吳國的了。董昭提問題:1輕視對手2過於深入吳境,3渡江只靠浮橋一小跟路非常危險。東吳要是猛攻浮橋。我軍要是稍微出點問題,那麼伐吳的軍隊就會全軍覆沒。董昭還講何況江水經常會暴漲,一旦暴漲怎麼防禦?不用東吳動手,夏侯尚自己就完蛋了。曹丕聽從了建議,命令伐吳大軍退軍。十幾天後江水果然暴漲。如果魏國有強大水師殲滅東吳水師,那麼魏軍就沒有後顧之憂。

    公元219年襄樊戰爭時,漢水也暴漲。于禁數萬人全軍覆沒。三國志關羽于禁傳:秋,大霖雨,漢水汎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秋,大霖雨,漢水溢,平地水數丈,禁等七軍皆沒。禁與諸將登高望水,無所迴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

    公元213年曹操攻打東吳,孫權寫信給曹操說:春水方生,公宜速去。曹操果然退軍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人晚上如何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