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竹子夏

    首先是窮,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工資普遍不高,打仗不是很賣力。

    其二,地處西南將才人才比中原地區少的多,無將可用。

    其三,道路不好,遠征路上都累的疲憊不堪,到達關中地區時已去其勢。氣場上就輸了。

    其五,劉禪打心底不願打仗。老大不支援,哪能打贏戰爭。

    其六,蜀地易守難攻,如果只守,還能多撐些年月。違背其地理知識,必然會盡快耗幹其國力,得不償失

  • 2 # 明離子

    後三國時期蜀漢未必是人才凋敝,而恰恰是聰明人太多,確切的說,是小聰明太多。

    而姜維能夠脫穎而出,才學未必最好,而是他的執著,復興漢室的執著。

    但留給姜維的是一個諸葛亮都收拾不了的爛攤子,好歹諸葛的權威在,朝廷內部還算齊心,至少表面上是。

    但姜維也不同,姜維作為隴西降將,先是受蔣琬約制,蔣死後,又受黃皓等人排擠,就連諸葛亮之子諸葛瞻,與姜維的關係都不好。

    但姜維作為一個理想主義者,依舊排除萬難,多次北伐。

    可是蜀漢在內鬥中衰落,直到魏軍西征大軍壓境,姜維突出重圍,到達劍閣抵禦鍾會大軍,若不是鄧艾走險路偷襲成都,直到劉禪投降,劍閣一直都未失守。

    蜀漢滅亡,姜維馬上籌劃復興,雖然計策未成,卻拉著鍾會鄧艾當墊背。

    姜維,也許未必是最優秀的人,但卻肯定是為蜀漢而戰的最後一個人。

  • 3 # 經霜紅葉Cbq

    當時統一已成為中國歷史的大趨勢,雖然司馬氏代魏的手段,及其所代表的世族閥閲勢力不太為人們,尤其史學家所稱許,甚至遭到詬病。但畢竟統一是當時歷史程序中的首要節點。一個割據政權的將領本事再大,最終也要“輸天半子”!因為你違背“分久必合”的歷史規律。當然作為封建倫理道德的楷模,姜維的忠心和為人還是值得肯定的。這與小說描寫蜀漢集團代表的君臣典範,朋友典範是並行不悖的。但是,說到底價值觀念和歷史規律、趨向是兩碼事。讚頌姜維品德才勇,不等於肯定其“北伐”策略。何況姜維的才勇,很大程度上只是《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的一種藝術塑造和描寫,與真實的歷史有很大的距離。

    《三國志》裡明確記載,在諸葛亮過世的蜀漢主政者蔣琬、費禕執政時代,對姜維的“北伐”宏願並不支援,每每“裁抑之”,尤其費禕“每次予兵不過萬人”。也就是說當時姜維的“伐魏”,不過是統領萬人上下的武裝,搞一些邊境騷擾而已!等到蔣琬、費禕相繼離世後……蜀國後期由陳衹執政,宦官黃皓弄權,譙周的《仇國論》幾乎成為朝野共識,姜維的話語權和活動空間更加窄小。因此,蜀漢諸葛亮的“……北定中原……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目標,一被蔣琬費禕的保境安民國策所變相取消,費禕就公開宣稱過:“丞相北伐尚且不能成功,何況我等!” 二“興復漢室”在中原已是一個過時很久的口號,中原士庶所面對的並非是魏代漢,而是司馬氏代魏的問題。所以,姜維北伐根本不具備成功的客觀條件,與姜維的個人才武能力關係不大。

    小說《三國演義》大體上也涉及到了這些內容,但因為揚漢抑魏的創作思想,只是未描寫充分而已!

    《三國演義》小說表現了蜀漢滅亡的遺憾,突出了姜維謀求復國,企圖使“日月幽而復明”的悲壯……作為小說人物,作者的塑造和刻畫富於感染力,描寫是成功的。

  • 4 # 饞嘴肥貓鏟史官

    看三國,品人生。今天咱們來聊聊姜維,也許很多時候,我們能從姜維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姜維最初是曹魏陣營中的一名低階將領。這個人非常有能力,能文能武,智勇雙全,被時人譽為“涼州上士”。能力只是一個人所需要具備的一個方面,無論什麼時候,你光有能力那是遠遠不夠的。

    像現在許許多多年輕的奮鬥者們一樣,不是說你是個優等生,你面前的未來就會是一片光明,想要成功,還需要機遇,更重要的是,需要有人“渡”你。有時候,這個“紅塵擺渡人”的作用非常大,往往能改變你的一生,他扶你一下,比你奮鬥十幾年都有效。

    在曹魏方面,姜維屬於涼州本地人,在天水關當一個守城的低階軍官,上進的機會非常之少。

    地方軍就是這樣,遇到打仗,首當其衝。如果仗打得好,功勞是皇親國戚曹真、夏侯懋率領的中央軍的。但要是打敗了,責任就要讓這些地方部隊的將士們來承擔。當時掌管地方部隊的最高軍官是韓德,他有五個兒子。韓德首先想到的是為自己的兒子們搞到些功勞,能夠提拔起來。

    社會就是這樣,各方各面的上進機會都被那些親親戚戚們壟斷了,留給奮力打拼的年輕人的機遇很少很少。

    但韓家父子不爭氣,能力太差,年近的老趙雲滅了韓氏滿門。

    地方的親戚網被撕碎了,中央的親戚網也好不到哪裡去,夏侯懋被諸葛亮揍得落花流水,抱頭鼠竄。

    機會屬於有能力、有準備的人。姜維把握住了,他識破了諸葛亮的計謀,天水關一戰,力退趙雲;一場夜襲,又打得諸葛亮倉皇敗退。姜維識破諸葛亮的計謀,靠的是對細節的敏銳觀察和推敲;夜襲蜀軍大營成功,靠的精妙的計算和對進攻時機的準確把握;而能獲取勝利,是姜維對手下部隊嚴格的訓練組織。

    這就是成功的三要素:關注細節、把握機會、嚴密執行。

    為什麼諸葛亮千方百計地要將姜維收為已用呢?這就是原因,姜維具備團隊領導者的基本素質,這是個帥才!

    如果姜維留在曹魏陣營中,充其量靠軍功積累,官至一城守將,然後和郝昭一樣,戰死沙場,當個烈士。但投歸西蜀,姜維頓時為自己的人生打開了一扇光明大道。

    西蜀在這方面有優點,像魏延這種地位卑微的人有機會,像王平這種降將也有機會,重在才能,不在乎出身。

    能栽培你,給你指引道路,為你搬梯子,為你創造機會,讓你盡情發揮自己的才華,這就你的“紅塵擺渡人”。

    諸葛亮就是這樣的人。所以,姜維一生都感激不盡,為了諸葛亮的遺志,姜維付出了自己所有的心血和忠誠,甚至青春和生命。其實,諸葛亮並沒有指定要讓姜維做自己的接班人,繼承自己的衣缽和理想。諸葛亮五丈原病逝時,姜維的地位並不高。姜維後來的地位,全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奮鬥獲得的。

    姜維完全可以憑著自己的實力過上一種安穩、豐裕而舒適的生活,對他來說,這太容易了。如同現在網上一些人所認為的,蜀國應該罷兵棄戈,休養生息,悠哉遊哉地過一段美好的日子。但姜維沒有選擇安逸,而是選擇繼承,選擇了戰鬥。

    有些朝代就是在和平的美夢中喪失了鬥志,在豐裕的生活中把自己圈養成一頭肥豬,還美其曰:崖山之後無中華。

    中華文化就是教你不思進取,無恥地坐而待斃嗎?

    劉備在荊州曾經為“髀下肉生”而感嘆落淚,諸葛亮曾經因“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奮起出師。現代人計算精明,一說就是比較實力,算盤打得嘩啦響。要論實力,曹操應該一輩子去盜墓,劉備應該一輩子編草鞋,成吉思汗應該一輩子放羊,朱元璋應該一輩子要飯。

    功業,永遠都不是算盤珠子拔拉出來的,而是走出去,動起來,奮鬥得來的。你不去努力,不去爭取,怎麼就斷定自己就是個窩囊廢?

    姜維繼承的不僅是諸葛亮的理想,也是劉備的理想啊,這是幾代人追求的理想。

    其實,姜維多次北伐,始終都沒有得到真正的支援。他通常都是在以弱擊強,以小搏大,全靠自己優秀的軍事素養,精心計算著手頭那點微薄的兵力,使戰果儘量擴大,損失儘量減小,

    打仗打出一個精算師的水平,我們能責怪姜維嗎?做任何事情都有成功,都有挫折,都有失敗,但因為有失敗的存在,我們就能以此為藉口放棄追求和奮鬥嗎?

    現實生活就是這樣,在我們追求的道路上,有些人始終都在堅持,有些人因挫折而放棄。

    什麼算是成功者呢?成功不是讓你比別人創造出更宏偉的事業,而是讓你成為最好的自己,無論怎樣的坎坷和挫折,都不能阻止你的追求。

    什麼算是失敗者呢?面對困難和挫折,選擇畏縮和放棄,不敢戰鬥,不敢為信仰拼搏,而是等待著別人來裁決自己的命運。

    姜維,他是一個有信念,併為了堅持信念而努力奮鬥,勇於付出犧牲的人,這樣的人,我們對照自己,有臉把他稱之為失敗者嗎?曹操、劉備、諸葛亮、姜維他們都是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的英雄人物,他們都有著宏偉的理想,都有著堅執的信念,他們都為此付出了一生的心血,雖然在他們的手中沒有完成三分歸一,但他們沒有一個是失敗者。

    因為他們都成為了人生中最優秀的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得了動脈硬化,應該怎麼辦?動脈硬化是絕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