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的常見病蟲害及防治方法如下:
炭疽病
主要危害梅樹的葉片,也侵染嫩梢。葉片上的病斑為圓形或橢圓形,葉緣或葉尖上的病斑為半圓形或橢圓形,顏色為黑褐色,後期變為灰色或灰白色,病斑邊緣為紅褐色。病斑上有輪狀排列的黑色小粒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盤,在潮溼條件下可溢位膠質物。病斑可形成穿孔,病葉易脫落。
嫩梢上的病斑多為橢圓形的潰瘍斑,邊緣稍隆起。病原為梅炭疽菌,以菌絲塊和分生孢子在嫩枝的潰瘍斑及病落葉中越冬。成為次年的侵染源,分生孢子藉助風力傳播。發病期由4月下旬開始,7~8月份為發病盛期。早春寒潮會推遲炭疽病發生,分生孢子只有在高溼條件下才能萌發,因而在春季多雨,尤其是梅雨季節裡,發病嚴重。
因盆栽梅花植株矮化,易被病殘體上的分生孢子侵染。另外,由於雨滴把土表的分生孢子滴濺到植株下部的葉片上,因此盆栽梅花下部葉片往往先發病,而且分佈著更多更大的病斑。
防治方法:及時清除梅花植株上和周圍的病殘葉和落葉,剪除有病枝條,集中銷燬,減少病菌的侵染來源;加強日常栽培管理,注意給植株通風透光,降低溼度,多施磷、鉀肥,適量施入氮肥,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能力;休眠期噴灑3~5波美度石硫合劑,可殺死越冬菌;發病初期開始噴藥,1年噴3次可控制危害;常用藥劑有6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70%炭疽福美500倍液,75%百菌清500~800倍液,也可用1%波爾多液進行防治。
毛氈病
此病發生普遍,各地均有發生。毛氈病嚴重破壞梅花葉片的光和作用,使植株生長衰弱,病葉枯黃早落。發病初期,在梅花葉片上會產生白色不規則的病斑,隨後病部隆起,病斑上密生灰白色的毛氈狀物,這些毛氈狀物最後會變為紅褐色或暗褐色,有的為紫紅色,其顏色會因寄主及病原物的種類不同而有所差異。病斑主要分佈在葉脈附近,能相互連線,直至覆蓋整個葉片。
病葉上那些毛氈狀物是植物表皮細胞受到病原物的刺激後伸長和變型的結果。發病嚴重時葉片多發生皺縮或捲曲,質地變硬,落葉早。引起毛氈病的病原是四足蟎。該蟲以成蟲在植物葉芽的鱗片內或病葉內及枝條的皮孔內越冬。
次年春天,當葉片抽出時,四足蟎就隨著葉片的展開爬到其背面進行危害、繁殖。危害不斷擴大,但不會深入到葉肉組織內。四足蟎在葉片茸毛叢中隱居。高溫乾燥條件下繁殖速度快,夏秋兩季為發病高峰期。
穿孔病
此病主要致使梅花葉片受害,偶爾枝條也會受害。受害植株葉片表面病斑散生,呈圓形或近圓形,後期病斑上出現灰褐色的細小黴點。病斑組織易乾枯脫落,從而在葉片上形成許多小圓形的穿孔。病害嚴重時,病葉早落,影響植株生長髮育。
防治方法:發病期噴灑50%多菌靈500~800倍液或70%託布津1000倍液防治。
縮葉病
多在早春梅花萌發時發病,其嫩葉和新葉易受病菌的侵染,被害嫩梢變粗、短縮,葉片密生,病葉葉片皺縮,厚而肉質化,並向葉背捲曲,葉色先為紫紅,後逐漸變成灰白色,嚴重時致使病梢枯死。在早春連續陰雨多霧的氣候條件下,有利於病菌的侵入和蔓延,發病較重。
防治方法:該病只危害梅樹幼嫩的組織,在梅花葉芽剛剛膨大還未展開時,可噴灑1%波爾多液或6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400~600倍液防治,每7~10天噴1次,連續噴2~3次即可見效
梅花主要蟲害有桃粉大蚜 ,可用10%的吡蟲啉可溼性粉劑2500液噴殺;黃褐天幕毛蟲 :用10%的吡蟲啉可溼性粉劑2500液;桃紅頸天牛 :用2.5%的功夫乳油3000倍液噴殺;此外,還有蚧殼蟲、紅蜘蛛、袋蛾以及刺蛾。
梅花主要蟲害的識別與防治
桃粉大蚜
即“膩蟲”之一種,主要在嫩梢和幼葉上刺吸汁液。該蟲以卵在梅花的枝、芽上越冬,來年3—4月梅花抽梢展葉時,孵化出的無翅若蚜危害最甚,雨水多的年份發生嚴重,並能誘發煤汙病。
防治方法:
用10%的吡蟲啉可溼性粉劑2500液噴殺;家庭少量梅株出現蚜蟲,可用苦楝葉揉汁稀釋噴殺,也可用草木灰灑在有蚜蟲的枝葉上,過1—2個小時後用清水沖洗枝葉即可。
黃褐天幕毛蟲
以幼蟲啃食嫩芽、新葉及葉片,並在枝杈處吐絲結成天幕狀網,群居於白色天幕上,老熟幼蟲離開天幕分散暴食,嚴重時可將整株葉片吃光。
防止方法:
發現幼蟲群集在天幕上時,可清除網幕、燒死幼蟲;用10%的蟲啉可溼性粉劑2500液或2.5%的功夫乳油3000倍液噴殺。
桃紅頸天牛
桃紅頸天牛是危害梅樁主幹的主要害蟲。遭其危害的梅樁基部地面上,常堆存有紅褐色的蟲糞。
5—6月在雨後晴天的中午,尋找在枝幹上歇息的成蟲,將其殺死,或用2.5%的功夫乳油3000倍液噴殺;在樹幹上發現排糞蟲孔後,用毒籤插入蟲孔燻殺,或用藥棉蘸敵敵畏堵塞蟲孔;秋末冬初,進行樹幹塗白。
蚧殼蟲
危害梅花的蚧殼蟲種類較多,主要有桑白盾蚧、糠片盾蚧、梨圓盾蚧、北韓球堅蚧、龜蠟蚧、褐軟蠟蚧等,其中尤以北韓球堅蚧危害最為嚴重。主要以若蟲和雌成蟲密集在枝幹上汲取汁液,嚴重時使樹勢減弱,造成枝條枯死或全株死亡。它還是膏藥病的主要傳播蟲媒。該蟲嚴重發生時,蟲株率達90%,梅株死亡數佔死亡總數的85%。
5月上中旬卵孵化盛期,用50%的殺螟松1000倍液,或50%的馬拉硫磷500倍液,或40%的乙醯甲胺磷500倍液+除蟲菊脂2000倍液,進行噴灑,對若蟲殺滅效果都很好;用75%的撲蝨靈可溼性粉劑2000倍液噴灑,對北韓球堅蚧防治也有一定的效果。
紅蜘蛛
即葉蟎。梅花普遍受其危害,且比較嚴重。它以成蟲、若蟲在葉片背面危害,初為受害葉片正面出現黃白色失綠小點,後失綠面積擴大,葉片失去光澤,嚴重時一片蒼白,造成提前落葉。成蟎卵圓形,初脫皮時為紅色,取食後變為暗紅色,大小在0.5毫米左右,若蟎、幼蟎略小。該蟲一年發生10代以上,以卵和成蟎在枝幹的粗皮裂縫和落葉層間越冬,5-7月乾旱時最為嚴重。
用25%的倍樂霸可溼性粉劑2000倍液噴殺;或用20%的滅掃利乳油2500倍液噴殺,或用5%的尼索朗乳劑1500倍液噴殺。因其蟲體較小,且藏匿於葉背面,噴藥時一定要仔細均勻,並輪換使用不同的殺蟎劑。
袋蛾
即“吊死鬼”。危害梅花、果梅的有大袋蛾、小袋蛾、茶袋蛾、白囊袋蛾等。幼蟲為絲質袋囊所包裹,囊外附有較大的碎葉片或少數排列零亂的枝梗。一年發生1代,以老熟幼蟲在袋囊內越冬;4-5月化蛹,5月底羽化,6月上旬為幼蟲孵化高峰,到11月復以老熟幼蟲在囊內越冬。初孵幼蟲在晴天中午爬出母囊,吐絲下垂,隨風傳播,在適宜的梅株或其他植物上吐絲綴葉成囊。幼蟲藏匿於囊內,取食遷移時負囊而行,初時取食葉肉,剩下上表皮,使葉片呈透明斑點,長大後食葉成孔洞或缺刻,甚至啃食莖幹表皮、嚼食果肉;高溫乾旱持續時間長時,危害特別嚴重。
秋冬季結合修剪,人工摘除袋囊,消滅越冬老熟幼蟲;利用黑光燈誘殺成蟲;用25%的滅幼脲3號1500倍液噴殺幼蟲;在低齡幼蟲盛期,用50%的馬拉硫磷1000倍液噴殺幼蟲;於產卵高峰期,用20億/克的棉鈴蟲核多角體病毒懸浮劑1000倍液噴灑。
刺蛾
即“洋辣子”。危害梅花的刺蛾有黃刺蛾、麗綠刺蛾、綠刺蛾、扁刺蛾、扁黃刺蛾、褐邊綠刺蛾等。夏季以幼蟲取食葉片,嚴重時可將葉片啃光,僅剩下粗葉脈和葉柄,影響梅株的正常生長和孕蕾開花。幼蟲體上長有較多的毒毛,對人體面板有嚴重的刺激性,一旦接觸人的面板會產生強烈的灼痛感。
刺蛾幼蟲
秋冬季人工剝去枝幹上的越冬蟲繭;成蟲羽化期利用其具有較強的趨光性特點進行燈光誘殺;盆栽用0.3%的印楝素500倍液,或25%的滅幼脲3號2000倍液,或5%的抑太保乳劑1500倍液噴殺
梅花的常見病蟲害及防治方法如下:
炭疽病
主要危害梅樹的葉片,也侵染嫩梢。葉片上的病斑為圓形或橢圓形,葉緣或葉尖上的病斑為半圓形或橢圓形,顏色為黑褐色,後期變為灰色或灰白色,病斑邊緣為紅褐色。病斑上有輪狀排列的黑色小粒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盤,在潮溼條件下可溢位膠質物。病斑可形成穿孔,病葉易脫落。
嫩梢上的病斑多為橢圓形的潰瘍斑,邊緣稍隆起。病原為梅炭疽菌,以菌絲塊和分生孢子在嫩枝的潰瘍斑及病落葉中越冬。成為次年的侵染源,分生孢子藉助風力傳播。發病期由4月下旬開始,7~8月份為發病盛期。早春寒潮會推遲炭疽病發生,分生孢子只有在高溼條件下才能萌發,因而在春季多雨,尤其是梅雨季節裡,發病嚴重。
因盆栽梅花植株矮化,易被病殘體上的分生孢子侵染。另外,由於雨滴把土表的分生孢子滴濺到植株下部的葉片上,因此盆栽梅花下部葉片往往先發病,而且分佈著更多更大的病斑。
防治方法:及時清除梅花植株上和周圍的病殘葉和落葉,剪除有病枝條,集中銷燬,減少病菌的侵染來源;加強日常栽培管理,注意給植株通風透光,降低溼度,多施磷、鉀肥,適量施入氮肥,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能力;休眠期噴灑3~5波美度石硫合劑,可殺死越冬菌;發病初期開始噴藥,1年噴3次可控制危害;常用藥劑有6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70%炭疽福美500倍液,75%百菌清500~800倍液,也可用1%波爾多液進行防治。
毛氈病
此病發生普遍,各地均有發生。毛氈病嚴重破壞梅花葉片的光和作用,使植株生長衰弱,病葉枯黃早落。發病初期,在梅花葉片上會產生白色不規則的病斑,隨後病部隆起,病斑上密生灰白色的毛氈狀物,這些毛氈狀物最後會變為紅褐色或暗褐色,有的為紫紅色,其顏色會因寄主及病原物的種類不同而有所差異。病斑主要分佈在葉脈附近,能相互連線,直至覆蓋整個葉片。
病葉上那些毛氈狀物是植物表皮細胞受到病原物的刺激後伸長和變型的結果。發病嚴重時葉片多發生皺縮或捲曲,質地變硬,落葉早。引起毛氈病的病原是四足蟎。該蟲以成蟲在植物葉芽的鱗片內或病葉內及枝條的皮孔內越冬。
次年春天,當葉片抽出時,四足蟎就隨著葉片的展開爬到其背面進行危害、繁殖。危害不斷擴大,但不會深入到葉肉組織內。四足蟎在葉片茸毛叢中隱居。高溫乾燥條件下繁殖速度快,夏秋兩季為發病高峰期。
穿孔病
此病主要致使梅花葉片受害,偶爾枝條也會受害。受害植株葉片表面病斑散生,呈圓形或近圓形,後期病斑上出現灰褐色的細小黴點。病斑組織易乾枯脫落,從而在葉片上形成許多小圓形的穿孔。病害嚴重時,病葉早落,影響植株生長髮育。
防治方法:發病期噴灑50%多菌靈500~800倍液或70%託布津1000倍液防治。
縮葉病
多在早春梅花萌發時發病,其嫩葉和新葉易受病菌的侵染,被害嫩梢變粗、短縮,葉片密生,病葉葉片皺縮,厚而肉質化,並向葉背捲曲,葉色先為紫紅,後逐漸變成灰白色,嚴重時致使病梢枯死。在早春連續陰雨多霧的氣候條件下,有利於病菌的侵入和蔓延,發病較重。
防治方法:該病只危害梅樹幼嫩的組織,在梅花葉芽剛剛膨大還未展開時,可噴灑1%波爾多液或6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400~600倍液防治,每7~10天噴1次,連續噴2~3次即可見效
梅花主要蟲害有桃粉大蚜 ,可用10%的吡蟲啉可溼性粉劑2500液噴殺;黃褐天幕毛蟲 :用10%的吡蟲啉可溼性粉劑2500液;桃紅頸天牛 :用2.5%的功夫乳油3000倍液噴殺;此外,還有蚧殼蟲、紅蜘蛛、袋蛾以及刺蛾。
梅花主要蟲害的識別與防治
桃粉大蚜
即“膩蟲”之一種,主要在嫩梢和幼葉上刺吸汁液。該蟲以卵在梅花的枝、芽上越冬,來年3—4月梅花抽梢展葉時,孵化出的無翅若蚜危害最甚,雨水多的年份發生嚴重,並能誘發煤汙病。
桃粉大蚜
防治方法:
用10%的吡蟲啉可溼性粉劑2500液噴殺;家庭少量梅株出現蚜蟲,可用苦楝葉揉汁稀釋噴殺,也可用草木灰灑在有蚜蟲的枝葉上,過1—2個小時後用清水沖洗枝葉即可。
黃褐天幕毛蟲
以幼蟲啃食嫩芽、新葉及葉片,並在枝杈處吐絲結成天幕狀網,群居於白色天幕上,老熟幼蟲離開天幕分散暴食,嚴重時可將整株葉片吃光。
防止方法:
發現幼蟲群集在天幕上時,可清除網幕、燒死幼蟲;用10%的蟲啉可溼性粉劑2500液或2.5%的功夫乳油3000倍液噴殺。
桃紅頸天牛
桃紅頸天牛是危害梅樁主幹的主要害蟲。遭其危害的梅樁基部地面上,常堆存有紅褐色的蟲糞。
桃紅頸天牛
防治方法:
5—6月在雨後晴天的中午,尋找在枝幹上歇息的成蟲,將其殺死,或用2.5%的功夫乳油3000倍液噴殺;在樹幹上發現排糞蟲孔後,用毒籤插入蟲孔燻殺,或用藥棉蘸敵敵畏堵塞蟲孔;秋末冬初,進行樹幹塗白。
蚧殼蟲
危害梅花的蚧殼蟲種類較多,主要有桑白盾蚧、糠片盾蚧、梨圓盾蚧、北韓球堅蚧、龜蠟蚧、褐軟蠟蚧等,其中尤以北韓球堅蚧危害最為嚴重。主要以若蟲和雌成蟲密集在枝幹上汲取汁液,嚴重時使樹勢減弱,造成枝條枯死或全株死亡。它還是膏藥病的主要傳播蟲媒。該蟲嚴重發生時,蟲株率達90%,梅株死亡數佔死亡總數的85%。
蚧殼蟲
防治方法:
5月上中旬卵孵化盛期,用50%的殺螟松1000倍液,或50%的馬拉硫磷500倍液,或40%的乙醯甲胺磷500倍液+除蟲菊脂2000倍液,進行噴灑,對若蟲殺滅效果都很好;用75%的撲蝨靈可溼性粉劑2000倍液噴灑,對北韓球堅蚧防治也有一定的效果。
紅蜘蛛
即葉蟎。梅花普遍受其危害,且比較嚴重。它以成蟲、若蟲在葉片背面危害,初為受害葉片正面出現黃白色失綠小點,後失綠面積擴大,葉片失去光澤,嚴重時一片蒼白,造成提前落葉。成蟎卵圓形,初脫皮時為紅色,取食後變為暗紅色,大小在0.5毫米左右,若蟎、幼蟎略小。該蟲一年發生10代以上,以卵和成蟎在枝幹的粗皮裂縫和落葉層間越冬,5-7月乾旱時最為嚴重。
紅蜘蛛
防治方法:
用25%的倍樂霸可溼性粉劑2000倍液噴殺;或用20%的滅掃利乳油2500倍液噴殺,或用5%的尼索朗乳劑1500倍液噴殺。因其蟲體較小,且藏匿於葉背面,噴藥時一定要仔細均勻,並輪換使用不同的殺蟎劑。
袋蛾
即“吊死鬼”。危害梅花、果梅的有大袋蛾、小袋蛾、茶袋蛾、白囊袋蛾等。幼蟲為絲質袋囊所包裹,囊外附有較大的碎葉片或少數排列零亂的枝梗。一年發生1代,以老熟幼蟲在袋囊內越冬;4-5月化蛹,5月底羽化,6月上旬為幼蟲孵化高峰,到11月復以老熟幼蟲在囊內越冬。初孵幼蟲在晴天中午爬出母囊,吐絲下垂,隨風傳播,在適宜的梅株或其他植物上吐絲綴葉成囊。幼蟲藏匿於囊內,取食遷移時負囊而行,初時取食葉肉,剩下上表皮,使葉片呈透明斑點,長大後食葉成孔洞或缺刻,甚至啃食莖幹表皮、嚼食果肉;高溫乾旱持續時間長時,危害特別嚴重。
袋蛾
防治方法:
秋冬季結合修剪,人工摘除袋囊,消滅越冬老熟幼蟲;利用黑光燈誘殺成蟲;用25%的滅幼脲3號1500倍液噴殺幼蟲;在低齡幼蟲盛期,用50%的馬拉硫磷1000倍液噴殺幼蟲;於產卵高峰期,用20億/克的棉鈴蟲核多角體病毒懸浮劑1000倍液噴灑。
刺蛾
即“洋辣子”。危害梅花的刺蛾有黃刺蛾、麗綠刺蛾、綠刺蛾、扁刺蛾、扁黃刺蛾、褐邊綠刺蛾等。夏季以幼蟲取食葉片,嚴重時可將葉片啃光,僅剩下粗葉脈和葉柄,影響梅株的正常生長和孕蕾開花。幼蟲體上長有較多的毒毛,對人體面板有嚴重的刺激性,一旦接觸人的面板會產生強烈的灼痛感。
刺蛾幼蟲
防治方法:
秋冬季人工剝去枝幹上的越冬蟲繭;成蟲羽化期利用其具有較強的趨光性特點進行燈光誘殺;盆栽用0.3%的印楝素500倍液,或25%的滅幼脲3號2000倍液,或5%的抑太保乳劑1500倍液噴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