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孚鑑

    至少在張飛心裡他是三姓家奴的。而呂布卻確實是反覆無常,見利忘義之人。

    首先說說三姓家奴,呂布本姓呂,後拜丁原為父,之後又為利益,殺丁原改投董卓為義父。所以呂布呂姓和丁姓董姓,剛好三姓。

    本來呂布拜兩個義父,也沒有什麼。只是呂布拜義父,全是為了自己的未來。以供丁董二人驅使。並且為了自己的利益,殺自己的義父。

    所以就有三姓家奴的說法。

    其次,呂布為人反覆無常,見利忘義!

    呂布本來拜丁原為父,後董卓很簡單的就把呂布收買了,並許以高官,收為義子。就這樣反過頭來,把丁原殺死。

    呂布跟董卓後,後又因為女子,受司徒王允的說辭,又一次見利忘義,把義父董卓殺了。

    因為呂布為人反覆,所以呂布雖然殺死董卓,卻被天下諸侯所不容。

    後來呂布被曹操打敗,沒有地方去,劉備在徐州收留他,不過沒多久,趁著劉備外出的時候,又把劉備的徐州搶了。

    所以呂布這個人雖然武藝超群,勇猛過人,但是為人太過於反覆無常,見利忘義。以至於那麼愛才的曹操,卻不放心把呂布收在帳下,而把呂布殺了。曹操可不想有丁原董卓一樣的結果!

  • 2 # 歷史長流中的魚兒

    歷史上對呂布評價不好無非就是這幾點:

    1、殺死上司丁原投奔亂國臣子董卓。2、又殺死義父董卓。3、後來反覆無常先後依附袁紹、張楊、劉備、最後還想依附曹操。一、首先我們說呂布殺丁原投董卓這件事。

    《三國志·呂布傳》中有介紹,“刺史丁原為騎都尉,屯河內,以布為主簿,大見親待。”正史上沒說呂布是丁原的義子,呂布只是丁原的下屬,任主簿一職,負責掌管軍中錢糧軍務等文職工作。

    “原字建陽。本出自寒家,為人粗略,有武勇,善騎射。為南縣吏,受死不辭難,有警急,追寇虜,輒在其前。裁知書,少有吏用。”

    由此可知丁原是一介武夫出身,少年時已有做官的才能,居然安排一介武夫的呂布去做文職工作,不管出於什麼目的,呂布做著肯定是不舒服的。而後呂布殺了丁原,丁原的老部下張遼、高順等名將並沒有反對呂布,反而是跟著呂布投靠董卓。由此可以判斷,這其中定然是有某方面的原因,導致呂布殺丁原的行為被多數人認可,可以說呂布殺丁原在當時人看來是正確的做法。

    至於為什麼要投靠臭名昭著的董卓,我們就要再次懷疑董卓這麼一個攪動風雲的人物真的是滿身缺點嗎?

    讀歷史就要用懷疑的態度去看,因為歷史是古時文人所寫,代表著廣大文人的價值觀,難免有時會扭曲事實。

    根據《三國志》對董卓的介紹,董卓靠自己的能力成為一方豪強,因為體恤士卒,管理有方,將士們都願意死心跟隨。後來董卓被何進邀請入京誅殺閹宦,由於計劃不周,何進被宦官所殺,袁紹等人立即派兵誅殺宦官,洛陽宮中大亂,皇帝不知所蹤,由此董卓借護駕為由把軍隊開進洛陽。事實上這時的東漢政權已經是搖搖欲墜了,各大豪強早就在蓄積實力,董卓只是其中一支罷了。

    而董卓有機會帶著軍隊接近朝堂,並且一來就以迅雷之勢收編洛陽群龍無首的武裝力量,穩定住局勢,讓其他豪強沒來得及反應,董卓如此作為可見其政治手腕和行事魄力。

    之後董卓要換立陳留王劉協為帝,也是為了進一步站穩腳跟,因為劉協是董太后撫養,董卓與董太后算是遠親,這樣董卓以外戚的身份輔政那就名正言順了。(曹操不也是挾天子令諸侯,而且漢獻帝的皇后和兩個嬪妃都是曹操的女兒,也是為了得到外戚的身份便於輔政)

    這時的董卓已經代表著大漢朝廷,至於他有沒有像歷史上記載的燒殺搶虐、殘暴不仁,不能斷言。而丁原作為反對董卓之人,名義上有反對大漢朝廷的嫌疑,呂布在丁原手下本來做得就不爽,估計其他部下也覺著不爽,丁原公開反對朝廷,而且實力還比董卓弱。這時呂布選擇投奔董卓也是有棄暗投明之意。有人說董卓擅自行駛廢立之事是為亂臣,但是歷史上伊尹、霍光廢舊帝立新帝卻被後人稱頌,只是因為董卓最終失敗了,失敗的人所做的一切都會被否定。二、接著說呂布殺死義父董卓。

    董卓如果說前期還算是有所作為想幹一番事業的話,到了一段時間後,在權力的中心漸漸迷失了自己,慾望膨脹、目中無君,這點他比曹操差了不少。於是董卓之前還佔一點名義上的優勢,現在卻已經失去了很多人心,也包括呂布,這時誅殺董賊也就變得名正言順了,呂布大義滅親殺死自己的義父也是無可厚非的。

    三、呂布接連幾次投奔其他人。

    呂布在前兩次反水中沒有好好的包裝好自己,沒能讓自己站在正義的道德制高點上,於是呂布在接連投奔了袁紹、張楊、劉備,都沒有一個好結果後,又想投奔曹操,卻被劉備提醒曹操說:“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呼?”於是呂布至此以失敗終結了一生。

    這裡看似呂布投奔了很多人,似乎像個反覆無常的小人,可是在當時的亂世,只有隨機應變才能生存,要是比換主子誰更多,呂布是比不過害死他的劉備的。劉備先後投奔過劉焉、盧植、朱雋、劉恢、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只是因為劉備太會做人,太會拉攏世道人心,而且最終還建立了蜀國,算是一個成功者,所以之前的作為都被洗白了。而呂布作為一個失敗者已無力為自己申辯,只能揹負一世罵名。總之,呂布的所作所為在當時並不算過錯,也沒有犯過大錯,屠城坑卒,親信小人,屈殺賢良,目無君上等罪名一個沒有,只是在適當的時候做了該做的事,而由於沒有事先做好包裝,披上正義的外衣,被世人認為是背信棄義、反覆無常的小人。呂布的部下高順就評說過呂布,說他舉動隨意性太強,沒有主見且不善斷。所以在我覺得呂布並不是一個小人,應該是一個不善於偽裝的直性子的人,性格上有些缺陷,由於能力太出眾,而被推上歷史的舞臺,結果身敗名裂,難免受人非議。

    (本文原創,喜歡的話請點選關注,更多精彩為您奉獻;僅代表一家之言,歡迎不同觀點來碰撞。)

  • 3 # 劉一千五

    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可惱張飛,每次碰到呂布,不管呂布招沒招惹他或者是別人。他總是一句話"三姓家奴休走″云云。呂布又最忌諱別人這樣叫,所以,碰上必定吹鬍子瞪眼睛,不在戰場上鬥,就在嘴巴上鬥。沒辦法,一個嫉惡如仇,一個不忠不義。不打鬧才不正常。

    呂布這人錯就錯在見異思遷,靠新棄故。這在漢朝絕對是"不孝不忠"的版本,是人人得而誅之的目標嘛。漢朝的皇室,以"孝"治天下,皇號以"孝"名,如孝惠帝劉盈,孝武帝劉徹……普天之下,莫不如此。在這種大環境下,名聲一壞,人就跟著玩完。所以,招人看不起,招人痛罵就不足為奇了。

    呂布投丁原,在丁原手下幹得好,認丁原為義父,關係非同一般,怎奈李肅一番誘說外加財物高官厚祿,他認賊作父,殺丁原為進階之禮,投入董卓懷裡做了董卓乾兒子。又經不起王允的美人計,殺董卓為信,依靠王允在朝廷走動。這一路投丁原,投董卓,投王允,就成了"三投"而三姓了。所以,別人怒罵他為"三姓家奴″,並不是無中生有,而實在是呂布他自己為人不謹自找的。

    先人在做事之前,心先修身立德,然後才做事情。呂布在王允死後,東奔西突,單打獨鬥,人莫屑與之為伍,落得白門樓之危亡關頭,無人垂手一救。在當時的人的心目中,他呂布為反覆無常做人,不為過。如果不是劉備一句話,他又投在曹操手下,成了"四姓家奴″了,張飛若是撞見,必罵個臭死。

  • 4 # 知常容三國

    更正一個觀點,王允不是呂布的乾爹,他們是合作關係。呂布是三姓家奴是對的,沒有一點說錯。他是一個唯利是圖的人,奉行的是有奶的便是娘。所以曹操對他的評價就是狼子野心。

    背叛丁原的理由非常簡單,那就是董卓許諾他,跟他結成父子,因為董卓的兒子可能早就死掉了,呂布一看有利可圖,就把丁原殺掉了。殺董卓則更加簡單,董卓脾氣暴躁,自己又跟他的婢女私通,王允跟他說,你殺了他,自然董卓的位置是你的。然後董卓就被殺。

    後來他被曹操擊敗掉了,跑到劉備那裡去,袁術跟呂布說,你把劉備的徐州奪了,我們倆結成親家。呂布就勾結丹陽兵,把整個徐州拿下來了。他的反覆無常還體現在袁術的關係上。一會兒同意嫁女兒,一會兒不同意,一會兒合作,一會兒對抗等等。

    而且他對待部下也是如此,高順對他忠心耿耿,但是對他依舊不信任,只有作戰的時候才把兵權交給他,平時剝奪他的兵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是88年5月7日陰曆早7點出生是什麼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