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實體店老王
-
2 # 軍迷小男孩
不請自來,印度“三哥”的問題必須參與一下。
談起印度機動運輸能力讓我想起印度的摩托車表演一輛摩托車可以搭載十幾個人,好了開個玩笑。
印軍主要分為海陸空三種模式,咱就拿印度往中印邊界運輸為例吧!印軍往中印運輸能力中最強的應該是其空軍運輸能力吧!印度同時擁有俄羅斯和美國兩國的運輸機!
美製運輸機:印度擁有10架的C-17“環球霸王”戰略運輸機擁有運載主戰坦克和大量士兵能力,最大運載能力達到75噸。同時,還擁有12左右的C-130戰術運輸機,最大運載能力40噸左右。主要為印軍運送山地作戰裝備,如印度裝備M-777榴彈炮,輕型裝甲車等裝備。另外印度還從美國購買了15架CH-47支奴幹運輸直升機,具備運送特戰隊員和吊裝輕型火炮的能力!
俄製運輸機:印度擁有14架俄製“伊爾-76”戰略運輸機,同樣擁有搭載坦克和直升機的能力,最大起飛重量60噸左右。同時也擁有俄製戰術運輸機“安-32”100架。最大載重也就7噸左右,搭載個50名士兵的能力,其次還有數百架的米系列的運輸直升機。
鐵路方面印度為了加強中印邊境兵力投送,打算在中印邊境修建四條鐵路至今也沒有訊息。公路就更不用說,中印邊境的印度一側大多都是斷頭路,橋樑質量也不行。這不上兩天印度一側的橋樑被挖掘機壓塌,質量令人擔憂。反觀印度不斷在中印建設野戰機場,未來印度運輸兵力主要依靠空軍。
-
3 # 指尖米音
大家好,印度的鐵路里程世界第二,為什麼機動能力還不及我們呢,
印度的鐵路機動能力不足有如下原因:
1。印度的鐵路也是非常的"印度"的。別的不說,光軌距就有四種:英國殖民時代鋪設的1676軌,印度當局鋪設的1000軌,各地藩王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又鋪了672和610兩種窄軌鐵路。
難道你希望火車通行的時候再遇到個不同軌距,還要變軌嗎? 當然,印度很早就認識到這個問題了,從70年代開始進行鐵路國有化和寬軌運動。 但是現在還因為資金問題和各地藩王見覆雜關係問題,難以解決。
2。其他運輸能力的缺失對鐵路系統的壓力非常大。 印度沒有一條像樣的高速公路,而且其公路網非常落後,導致在印度開車旅行並不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遠不如中國方便。
而且印度航空運輸能力不如中國。加上印度普通百姓大多生活極度貧困,火車是他們唯一可以選擇的交通工具,所以印度鐵路部門的壓力比我們要大許多。
實際上,印度的鐵路是非常便宜的,坐1000公里左右的里程大約只需要人民幣25元。 這相當於從北京到上海坐火車只需要30元左右!所以,在印度旅遊的人如果想省錢,可以坐火車試試。
3。鐵路管理秩序混亂 印度鐵路排程非常的落後,所以鐵路列車晚點現象常有,這就是排程的問題。而且印度軍隊缺乏一種強力手段,戰時難以徵集到足夠的軍列運輸部隊。
況且印度軍隊在全國的部署比較分散,也不便於使用鐵路進行集中運輸,而且印度也沒有突擊搶運的能力。 所以,印度的鐵路里程世界第二不假,但是其部隊鐵路機動能力確實不如中國。 這不是簡單比較鐵路里程就可以比出來的。
4。印度空軍的戰略投送能力一直屬於比較差水平,本身印度國土面積較小,主要衝突又是在緊挨著的巴基斯坦等,所以這方面需求並不迫切。
目前其主要運營有17架俄製伊爾-76運輸機,以及11架美製C-17運輸機。 印度軍隊戰略運輸能力如何?橫向對比,不比英國法兩國差多少 伊爾-76運輸機是印度在蘇聯解體前的1985年-1989年期間訂購的,當時印度一共引進了24架伊爾-76,現在還剩下17架(正常操作,勿驚)。而且這些運輸機情況相當糟糕,完好率只有38%,40%以上都處於停飛狀態。而且航電標準低,導航裝置落後,無法飛國際航線。所以印度在2015年,耗資422億盧比(6.5億美元)與俄羅斯籤合同對這些飛機進行翻修,更換髮動機,延長20年使用壽命,航電升級到伊爾-76MD-90A標準。
5。印度軍隊戰略運輸能力如何?橫向對比,不比英國法兩國差多少 但其實印度並不虧,美國為了開啟印度市場,犧牲讓利了很多,比如稅費方面只收印度3.8%,正常情況下武器貿易美國可是要收18%。
之所以價格高,最主要原因是印度包含的附加內容多,除了維修備件、保養裝置、飛行員和維護人員訓練、飛行模擬器等之外,還附帶一份20年的維修保養服務。
6。印度的戰略運輸能力跟英國、法國差不多。英國是8架C-17運輸機和14架A-400M運輸機組成,法國是19架A-400M(不過總訂購數量是35架)和4架空客A340貨機。看上去英國和法國要略小,但是英國還有C-130J中型運輸機編隊相當龐大,而法國更是無賴,空客開他們家裡面,經常租用空客的A340貨機來跑運輸。
-
4 # 魂舞大漠
印度陸軍,倒不缺卡車,還不是飛行化陸軍,直升機握在空軍手中。1999年卡吉爾衝突,陸軍呼喚空軍支援,空軍上來了牛脾氣,一時不理不睬。空軍才是印軍建設的重點,雖說113萬陸軍數量龐大,但是空軍卻有著優渥的軍費,長期可以優先對外買武器。
如今手中擁有200架運輸機的規模,計有100多架安-32中型運輸機,5架C-130,37架伊爾-76,11架C-17,以及Do.228等輕型運輸機30多架,另有各類運輸直升機等200多架,因而自恃是除美俄軍之外的第三大運輸力量。
沒錯,印度靠其有利的國際地位,日久天長買裝備,的確積累出一支龐大的航空運輸機隊伍,論其水平規模不算其小,有資格得意一下下,因為可以足以支撐一次中等衝突運輸的需要。然而也並非沒有問題,Do.228、安-32和伊爾-76已老,自個又造不了,只能再次掏出一大筆銀子來外購,可能俄羅斯伊爾-476會成為必然選擇,目前看還沒有心儀的物件。
早年有過一些努力,生產過英國二戰的HS748運輸機50多架,也與德國合造過Do.228,可惜至今受制於人,不能大批次生產,因技術落後也無心再生產。
時間進入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找來自己的老東家俄羅斯,為自己設計出兩款運輸機。
一款是輕型的“娑羅什”,在原米亞舍夫廢棄的一個專案M101基礎上,經過大膽刪改,印度滿意,定名為Saras,音譯為“娑羅什”,梵語的意思“赤頸鶴”。只是飛了幾次,連原型機也墜毀了,所以決定放棄。
一個是伊留申無力自研的專案,伊爾214,印度名為MTA,達到了中型運輸機的標準。說合研,印度只是不停地向外掏銀子,掏得不耐煩,也就不了了之。
造,造不了,只靠買,買不了現代化,真心想說一句,印度的第三的位置大約保不住。
回覆列表
任何國家的機動運輸能力都存在優缺點,而各國在運輸能力上的體現也是不同的。早些年,中國根本沒有機動運輸能力,當年抗戰時還靠馬車、牛車、小推車這種交通工具來完成物資的供給。
就拿咱們國家來說,由於中國的基建設施比較完備,機動運輸方面也有了長足的進步,基本上可以覆蓋海、陸、空三方面,並且研發了適合在各個環境下使用的交通工具。比如卡車、浮橋、運輸機等等。而近幾年,隨著基建設施的完成,陸運方面更加依賴鐵路和公路運輸,甚至還動用了民間的物流渠道,跨國作戰能力尚未可知,但要說國內的機動運輸能力,那肯定是可圈可點的。
沒有對比就沒有差距,反觀印度的運輸能力,那就不好說了。要知道印度的國防武器是“萬國大雜燴”,這句話可不是空穴來風。最近印度還在催促俄羅斯趕緊交付訂購的武器,以便備戰邊境。雖然印度這些年來並沒有爆發什麼大規模的戰爭,拿這些萬國造的武器除了演戲之外,也沒真正的投入到戰鬥中,那他們的機動運輸能力也就沒有經歷過考驗。
但從根本上思考,咱們國家的武器大多數都是自主研發的,雖然技術不一定是世界一流的,但要從實用性上考慮,那肯定比印度採購其他國家的強上很多。畢竟咱們國家研發的武器是會根據本土實際情況來調整武器、工具種類的,那從運輸能力上講,肯定比印度強。至於印度方面的運輸能力是怎樣的,根本不用去考慮,知道咱們國家比他們強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