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看了舒怡的《我不是財神》的節目,我感觸頗深,現在的孩子年紀小小就報了好多的興趣班:有英語班、早教班、繪畫班、邏輯思維班、寒假班......
為了搞清楚現在開始培養女兒到大學畢業,究竟要花掉多少錢?她還特地算了一筆賬,算下來60萬已經是她能預估最基本的教育經費支出了,如果要提供更豐富的教育,教育的花銷也會跟著水漲船高,那麼孩子的教育金要怎麼如何累積?
舒怡說,雖然這是一些媽媽的疑問,但也代表了一部分人對理財的誤解。所以她給大家說了理財的誤區。
誤區一:“沒錢怎麼理財?等我存夠錢再說”
這樣想的人不在少數。首先理財不是有錢人的專利。當然投入的資金多,回報會多些,但是影響未來財務狀況的是投資報酬率的高低和時間的長短,跟投資多少錢關係不大。
其次,很多家庭的理財觀念是當儲蓄夠了再去理財,儲蓄從哪兒來呢?就是每月的收入減去支出,支出多,儲蓄就少些,支出少,儲蓄就多些。
還有幾乎所有的人都有信用卡,一部分人過著今天消費,明天還錢的瀟灑日子。但我覺得並不可取,因為抗風險係數太低了,就拿這次疫情來說,讓很多沒有儲蓄還負債的人吃了不少苦頭。
所以大家理財錢多錢少不重要,重要的是有理財的觀念,不要輕易花掉現有的錢,也不要透支未來的錢,更不浪費錢在大家手中的時間價值。
誤區二、“回報這麼高,那用所有的錢投資豈不是賺翻了!”
舒怡勸大家千萬不要有這種想法,而且一定要謹記一條一一投資有風險。特別是像今年這樣市場不穩定的情況,更不能把家中重要資金拿出來做投資。舒怡說,在今年這樣的大環境下,理財有兩個大原則。
一是不能把所有的錢都放在一類理財產品裡;二是投資只用家裡的閒錢。
大家別覺得不把錢放到一類理財產品很簡單,覺得就是把錢拆開多買幾樣。這裡的“一類”指的是大類的資產,像是股票、債券、理財、投資等等,像是一口氣買了幾十只股票,本質上還是把雞蛋放到了同一個籃子裡。
至於選擇哪幾種理財產品,要先考慮整個家庭的資金狀況、風險承受力、投資經驗等等之後再做選擇。如果實在搞不懂,可以去資詢專業機構,也是個好選擇。
說到家中閒錢,舒怡覺得家庭賺來的錢,一部分用來日常消費,一部分用來做足保障(保險、儲蓄、應急資金等)剩下的才是閒錢,這部分的錢才能拿來做投資理財。
誤區三、理財這麼賺錢,我馬上就買。
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雖然我們用的是閒錢也得慎重,不懂的東西千萬別輕易上手,像是之前很多人聽說P2P火,就把錢投進去了,結果爆雷後生活一團糟,這樣就失去理財的意義了。如果這樣,還不如直接把錢存到銀行更保險。
舒怡的建議是:決定理財後,先別心急,先搞定自己的目標是什麼。再去了解投資理財的方法,必要的時候找懂行的人問問也是可以的。
建立家庭三大賬戶
舒怡前面說了理財的三大誤區,下面又說了理財不是每個家庭都可以做的,她提供了每個家庭都能做的。
給自己家做理財,實際上就是把自家的財富屬性,和不同個性的金融產品匹配起來。
比如說有的家庭重視收益,那這個家庭就會選擇高風險。高回報的金融產品(股票的)。
消費賬戶
她說,消費賬戶對應的是家庭資金的流動性的需求,就是日常消費問題。
可能有的媽媽想問,是不是消費賬戶存的越多越好?不是的,消費賬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確保家庭短期的生活支出,不是用來做資產增長的,所以一般預留3一6個月就可以了。
防守賬戶
很多媽媽說:“千萬別有風險,我家沒有餘錢。”這句話也是很有道理的,不過,風險不會因為沒錢而消失,我們不能因為錢少就不給家庭做保障,而防守賬戶的意義就在這裡。
防守賬戶,主要是一些保障型保險,一樣是家庭的風險需求。比如,醫療險、重疾險、意外險、壽險、教育儲備金等等。
我們知道,孩子的教育是個特別大的花銷,不說別的,但是隨便補補課大幾萬就沒了。以後孩子上初中、高中、大學,都不是個小數目,所以這筆錢不能省。
而且這筆錢以後也不一定用於孩子的教育,只是對孩子教育的一個託底保障。要是家裡有突發狀況,有這筆錢,就不至於影響孩子的教育。如果孩子以後讀書用不到,那這筆錢就成了額外的一筆儲蓄,可以用作孩子別的投資。
至於存多少錢才夠教育儲備資金呢?我覺得,這個根據每個家庭的收支狀況,教育所在地等情況自己來決定,不能一刀切。但寧可高估,不能低估,而且不管存多少,越早規劃越好,因為越早壓力越小。
朋友們,1月26日晚22:30,上海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我不是財神》教你省錢,教你花錢,教你賺錢!我現在只能給大家說到這裡,因為我自己也不是太懂。朋友們需要有更深的瞭解,就看上海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的《我不是財神》吧!
1月26日,看了舒怡的《我不是財神》的節目,我感觸頗深,現在的孩子年紀小小就報了好多的興趣班:有英語班、早教班、繪畫班、邏輯思維班、寒假班......
為了搞清楚現在開始培養女兒到大學畢業,究竟要花掉多少錢?她還特地算了一筆賬,算下來60萬已經是她能預估最基本的教育經費支出了,如果要提供更豐富的教育,教育的花銷也會跟著水漲船高,那麼孩子的教育金要怎麼如何累積?
舒怡說,雖然這是一些媽媽的疑問,但也代表了一部分人對理財的誤解。所以她給大家說了理財的誤區。
誤區一:“沒錢怎麼理財?等我存夠錢再說”
這樣想的人不在少數。首先理財不是有錢人的專利。當然投入的資金多,回報會多些,但是影響未來財務狀況的是投資報酬率的高低和時間的長短,跟投資多少錢關係不大。
其次,很多家庭的理財觀念是當儲蓄夠了再去理財,儲蓄從哪兒來呢?就是每月的收入減去支出,支出多,儲蓄就少些,支出少,儲蓄就多些。
還有幾乎所有的人都有信用卡,一部分人過著今天消費,明天還錢的瀟灑日子。但我覺得並不可取,因為抗風險係數太低了,就拿這次疫情來說,讓很多沒有儲蓄還負債的人吃了不少苦頭。
所以大家理財錢多錢少不重要,重要的是有理財的觀念,不要輕易花掉現有的錢,也不要透支未來的錢,更不浪費錢在大家手中的時間價值。
誤區二、“回報這麼高,那用所有的錢投資豈不是賺翻了!”
舒怡勸大家千萬不要有這種想法,而且一定要謹記一條一一投資有風險。特別是像今年這樣市場不穩定的情況,更不能把家中重要資金拿出來做投資。舒怡說,在今年這樣的大環境下,理財有兩個大原則。
一是不能把所有的錢都放在一類理財產品裡;二是投資只用家裡的閒錢。
大家別覺得不把錢放到一類理財產品很簡單,覺得就是把錢拆開多買幾樣。這裡的“一類”指的是大類的資產,像是股票、債券、理財、投資等等,像是一口氣買了幾十只股票,本質上還是把雞蛋放到了同一個籃子裡。
至於選擇哪幾種理財產品,要先考慮整個家庭的資金狀況、風險承受力、投資經驗等等之後再做選擇。如果實在搞不懂,可以去資詢專業機構,也是個好選擇。
說到家中閒錢,舒怡覺得家庭賺來的錢,一部分用來日常消費,一部分用來做足保障(保險、儲蓄、應急資金等)剩下的才是閒錢,這部分的錢才能拿來做投資理財。
誤區三、理財這麼賺錢,我馬上就買。
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雖然我們用的是閒錢也得慎重,不懂的東西千萬別輕易上手,像是之前很多人聽說P2P火,就把錢投進去了,結果爆雷後生活一團糟,這樣就失去理財的意義了。如果這樣,還不如直接把錢存到銀行更保險。
舒怡的建議是:決定理財後,先別心急,先搞定自己的目標是什麼。再去了解投資理財的方法,必要的時候找懂行的人問問也是可以的。
建立家庭三大賬戶
舒怡前面說了理財的三大誤區,下面又說了理財不是每個家庭都可以做的,她提供了每個家庭都能做的。
給自己家做理財,實際上就是把自家的財富屬性,和不同個性的金融產品匹配起來。
比如說有的家庭重視收益,那這個家庭就會選擇高風險。高回報的金融產品(股票的)。
消費賬戶
她說,消費賬戶對應的是家庭資金的流動性的需求,就是日常消費問題。
可能有的媽媽想問,是不是消費賬戶存的越多越好?不是的,消費賬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確保家庭短期的生活支出,不是用來做資產增長的,所以一般預留3一6個月就可以了。
防守賬戶
很多媽媽說:“千萬別有風險,我家沒有餘錢。”這句話也是很有道理的,不過,風險不會因為沒錢而消失,我們不能因為錢少就不給家庭做保障,而防守賬戶的意義就在這裡。
防守賬戶,主要是一些保障型保險,一樣是家庭的風險需求。比如,醫療險、重疾險、意外險、壽險、教育儲備金等等。
我們知道,孩子的教育是個特別大的花銷,不說別的,但是隨便補補課大幾萬就沒了。以後孩子上初中、高中、大學,都不是個小數目,所以這筆錢不能省。
而且這筆錢以後也不一定用於孩子的教育,只是對孩子教育的一個託底保障。要是家裡有突發狀況,有這筆錢,就不至於影響孩子的教育。如果孩子以後讀書用不到,那這筆錢就成了額外的一筆儲蓄,可以用作孩子別的投資。
至於存多少錢才夠教育儲備資金呢?我覺得,這個根據每個家庭的收支狀況,教育所在地等情況自己來決定,不能一刀切。但寧可高估,不能低估,而且不管存多少,越早規劃越好,因為越早壓力越小。
朋友們,1月26日晚22:30,上海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我不是財神》教你省錢,教你花錢,教你賺錢!我現在只能給大家說到這裡,因為我自己也不是太懂。朋友們需要有更深的瞭解,就看上海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的《我不是財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