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大部份農村年青夫婦,很多都出門務工,以至形成隔代撫養,很多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顧著年幼的孩子,而代溝差異,產生很多問題,您怎麼理解呢?
3
回覆列表
  • 1 # 拈花一笑111

    其實吧!個人覺得這是整個社會的悲哀!現在農民光靠家裡幾畝地連個溫飽都解決不了!不出去打工拿來收入養活一家子?有人說在附近做做小生意能夠帶帶小孩,農村或者小城市能有多大市場?人人都去做小生意賣給誰?你不出去打工小孩上學吃飯都是問題。更不要談生病去醫院了,老人養老!哪樣不需要錢?孩子大點還要娶媳婦,當今房價是普通農民買的起的嗎?再說蓋房也要錢啊,而且大多數農村現在也允許自己建房!農村人不出去拼命掙點錢養家,能怎麼樣?

    誰不想在家陪著媳婦孩子,陪伴年邁父母!可是教育、醫療、養老、房價這些問題不解決!留守問題就不可能解決----

    那些沒經歷過農村生活,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就閉嘴吧……

  • 2 # 妖王的夢境

    留守兒童有些會早熟,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很早肩負起照顧爺爺奶奶,弟弟妹妹的重擔,會很懂事,有些會因長期被同學欺負嘲笑排擠,心裡對愛的缺失,不理解父母去外地打工,造成心裡疾病,埋怨父母,長大以後很害怕女友會離開自己,內心極其沒有安全感,有些會有戀母或戀父情節,內心孤僻,害怕孤獨,喜歡比自己大好多的物件。留守兒童和單親家庭的情況差不多,都會對孩子心裡或多或少造成創傷,賺錢的方式有千千萬萬,孩子一生的成長沒有父母好好的陪伴,錯過便是一生遺憾,養兒防老,一輩子父母都是為了孩子,孩子需要快樂的童年,需要父母的照顧,儘量不要讓他們和爺爺奶奶生活,給他完整的家,家裡的溫暖,父母的愛是誰也替代不了的,實在迫於生存,父母中一人可以在外打工維持生活,另一人在家附近工作,教育孩子,即使在外也要經常看望孩子和另一半,知道他的健康狀況,學習成績,性格本性,讓他感受滿滿的愛。孩子和老人是有代溝,很多知識她們不懂,父母相對好溝通,文化也多一些,孩子是自己的,不管賺多少錢都不能買到孩子天真的笑臉。

  • 3 # shuron邨寨

    隨著科學技術不斷提高,醫療技術發展,醫條件提升,人的壽命也在提高。農村老年人增多,大部分老人看守兒童,父母出外掙錢。我看是一種好的現象,因為人類也不斷進化,如今爺爺,奶奶,姥姥,外公的素質比過去高過幾倍,特別是文化素質,大部分都是初文化程度,所以對對兒童教育沒有大差別。

  • 4 # 好講俗話實話

    一個社會性的問題,有時很難回答,對於這一類問題,首先要看他們為什麼要去打工,用人單位的資金從哪裡來的,為什麼要把資金投放到那個地方,建設後用於什麼等等,來進行分析,他們背景離鄉,創造的財富最後又能得到什麼好處,誰得到了實惠,為什麼?估計人的一生,都想過上幸福生活,閤家歡樂

  • 5 # 最熱門短影片

    工作需要,最近剛去雲南山區裡面拍攝了一個關於留守兒童的紀錄片,可謂感慨良多,哎,,

    不親自己去看一看,跟他們好好聊一聊,你永遠無法深入理解留守兒童的問題。

    影片裡其實已經完美詮釋了題主的問題,,,心酸

  • 6 # 朱毅

    我有個叫劉新宇的朋友,是我在央廣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的搭檔。認識他的這些年,他一直任勞任怨地在做一個關愛留守兒童,叫“上學路上”的公益活動,錄製故事,放在MP3裡傳送給孩子們聽,還發布留守兒童狀況的白皮書。

    對留守兒童怎麼關愛,我的觀點和新宇有點不一樣,不過好朋友,能允許我和而不同,我對“上學路上”也可支援了,我和我的朋友們總會在這個活動中盡己所能獻愛心。

    我的觀點,和現在主流聲音不算一致,算是另外的聲音,姑且聽之,兼聽則明。

    首先,留守兒童並不是中國特色的個性問題,沒必要過於自我反省。亞洲、東歐、中美洲,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都是一個必然的共性問題,因為勞動力會奔著收入更高的地區和國家定向流動,留守兒童因此而生。

    再則,留守兒童是否出現心理問題,這不是“留守”一個單因子一錘定音的,留守不是導致“問題兒童”的充分條件,也不是必要條件,“問題兒童”是多種因素互動作用的結果。

    事實上,不少留守兒童,在心理和行為表現上,表現得比留守之前還要棒,也就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但這些優點並沒得到廣泛宣傳。總之,對留守兒童最大的傷害,不是窮困,甚至不是父母不在身邊,而是親密感的缺失。這種缺失,城市裡那些小小年紀,就出國留學的孩子,還有父母都在家,但一天沒說上兩句話的孩子,一樣存在。所以,依我看來,應該關注留守兒童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防患於未然,但不必過度渲染,標籤化本身,會給留守兒童心理負擔和暗示。

    不是所有的童年都芳草鮮美、桃紅柳綠,留守不留守的,城裡的農村的,都有成長的煩惱。父母不在,有問題,父母在,問題也不會少,這是客觀存在。

    積極面對,樂觀成長,對於哪一種狀態都是有意義的。

    當然,減少留守兒童絕對數量,加大城市容納能力,改變農村生存環境,都是應該的,但都需要時間。

    目前狀況下,透過教育和處罰,來避免父母對孩子的遺棄心態是最重要的。一年都沒打一個電話,三年都沒見過一面,這樣心態的父母,就算沒出來打工,留在家裡就天然會愛孩子麼?有愛,遠在天邊一樣心有靈犀,沒愛,近在咫尺也話不投機半句多。

    父母對孩子責無旁貸的責任心,父母對孩子全心全意的愛和關注,這才是最值得強調的。

    怨政府,怪學校,那是推卸自己的養育責任,輿論也不該用悲情主義來助長遺棄心態父母的不聞不問。

    站在風口上的三大電訊巨頭,弄個外出務工聯絡平臺,讓父母和孩子影片通話、語音通話常態化,也算積善成德。

    旁觀者的愛心,莫過於尊重善待身邊農民工,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集中培訓農民工家長,讓他們的世界多一點溫暖和愛,讓他們生活得有尊嚴,鼓勵他們更多地利用通訊工具表達愛和關注,和遠方的孩子保持親密關係,親密交流足以消滅留守兒童的疏離感,很大程度上解決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

  • 7 # 箴言47

    社會每發展一步,都會在產生新的文明的同時,也會扼殺掉某一種原始的文明。從反個方向看。如果社會具有較高的教育及文明程度,這些留守孩子長大後自主能力會強些。從這一點上看,未必不是好事。

  • 8 # 愛學生愛老師

    留守兒童問題存在於廣大農村,山區分佈較為廣泛。爸爸媽媽迫於經濟壓力外出工作掙錢補貼家用,供孩子學習和生活。 留守兒童問題不可避免和不可忽視,隔代教育造成嚴重的後果應該是怎樣的?這點值得我們深思和思考。

    記得我剛接觸留守兒童時候,一個叫大海的孩子,讀小學二年級,爸爸外出在北京工作,媽媽一人照顧他。平時總是開朗活潑的。當有一天我問到他,爸爸多久回來呢?你想不想爸爸回來??他這時候眼淚在眼中打轉兒,然後小心翼翼的說到我不想爸爸回來。我又接著問?為什麼不想爸爸回來?他卻說不出口?我不知道他家庭之中發生了怎樣的事情,但是我明白他眼淚都快就出來了。肯定是想爸爸回來但由於有什麼又偏要說不想讓才回來。這點我沒在過問。

    這孩子學習成績還是比較好,喜歡跟著我在一起。留守兒童問題是當今教育界一大難題?除了父母的關懷還需要老師同學的幫助?當然最為重要的就是家庭的溫暖?我以前也是個留守兒童!

  • 9 # 鴨梨心理

    這個問題很大,同時也很難解決。留守兒童自從有這個名詞以來,國家在不斷對這方面進行物質和精神上的資助,比如撥款、建學校等,一些個人或企業慈善機構也對此進行各種方式的援助,以儘可能減輕留守兒童的身體和心靈的傷害。但是儘管如此,在留守兒童的問題上,我們還是存在很多缺陷。

    留守兒童一般生活條件相對來說比較貧困,接受教育的條件相對較差,所以在親情方面或多或少都會有所缺失。留守兒童跟爺爺奶奶或者除父母以外的其他親人生活,本身缺少父愛或者母愛,這個現實問題就很難解決。一般留守兒童都會在很長時間不能見到父母,這種情感的缺失容易造成很多心理問題。

    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最好的辦法是沒有留守兒童的出現,但是這在現階段是不可能實現的。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儘可能採取必要的措施減少留守兒童的各種問題,尤其是心理問題。第一,儘量在留守兒童所在的學校設立心理諮詢室,定期對兒童進行談話和交流,及時發現他們的問題,同時做好預防工作。第二,在平時的教育上,老師儘量多的對學生進行關懷,照顧學生的情緒,避免出現激烈的言語衝突。第三,多在學校組織一些課外活動,組織學生集體參加,培養學生的集體感和參與意願,這樣對他們良好性格的養成有很好的作用。

    最後希望留守兒童能夠健康成長,因為他們和別的兒童一樣,都是祖國的未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