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玉米大隊長

    護士服務上門,給患者尤其長期臥床或者行動不便的人提供了很好的便利,好處多多,但是需從長計議,多方面問題需要考慮,最主要還是風險承擔,護士會操作一些診療,但畢竟不是醫生,還是存在一些問題。

  • 2 # 燕趙都市報

    對共享經濟的探索似乎沒有止境,多個領域都在搭乘“共享”快車。在醫療衛生領域,去年,不僅全國首個“共享醫生”平臺在廣州落地,還出現了多個“共享護士”平臺。這類“共享”醫療資源的模式無疑帶來多贏,既方便了很多患者,也能增加醫護人員的收入,還能緩解大醫院“看病難”等問題。

    老齡人口對“共享護士”需求巨大。據悉,預計到2020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增加到2.55億人左右,獨居和空巢老年人將增加到1.18億人左右。這麼多老人,特別是在家養老的老人,都將面臨醫療護理難題。

    雖說“共享護士”能很好地解決在家護理難題,但卻面臨不少掣肘因素,比如,上門護士自身的安全問題以及操作的安全問題;再如,上門護理的範圍究竟如何確定,有的病情其實並不適合上門護理;又如,共享平臺如何稽核兼職護士,缺乏統一的標準……

    對部分老人來說,由於擔心上門護士護理不規範,不敢輕易預約這種服務。於很多護士而言,由於擔心相關風險不敢兼職。所以“共享護士”並沒有像共享單車那樣發展神速。

    如果說共享單車等共享服務需要有效規範的話,“共享護士”似乎更需要有效規範,因為護士工作關乎到眾多患者的生命健康權。從這個角度來說,“共享護士”同樣需要國家有關方面進行規範,而且這種規範越早越好。

    顯然,“共享護士”只有制度化、規範化,才能給護士們信心,使他們願意兼職;才能打消部分患者的顧慮,使他們敢於預約護士上門服務;同時,也能給資本市場信心,使資本推動“共享護士”加快發展。另外,只有國家出臺規範性標準和制度,各地職能部門履行監管監督責任才會有依據。

    考慮到老齡化不斷加劇,“共享護士”是一種趨勢,所以,筆者期待國家為“共享護士”發展提供“護理”服務,即根據醫療護理特點、共享經濟特點等制定一套完整的行業服務標準和管理制度,讓“共享護士”規範而行。

  • 3 # 茶論道1

    所謂共享就是把社會閒散資源進行整合,然後提高利用率。個人感覺共享護士的前途不大,護士這個職業解決不了實質性的問題,人得了病,不舒服了,護士不是醫生,處置不了病患的現實情況,也不具備處方權。如果是共享醫生或者家庭醫生的話還會有很大的市場。當下醫療資源緊張,水平不錯的醫生本身就很忙,透過軟體平臺坐坐診還行,上門服務估計價格很高的。

  • 4 # 堯之根葉之茂

    護士,做為醫療的“付手",還是少單獨面對病人為好。其一、你是(大多是)女性,擔不起人生風險;其二、你是醫療行為的執行者,擔不起醫療風險。就以上兩條你還"上門"服務?膽不小!

  • 5 # 科技新發現

    大眾對共享經濟的感覺,已經從最初的興奮、期盼,變成了現在的質疑、不信任等。歸根結底,在於很多共享經濟專案服務只是“掛著羊頭賣狗肉”。它們披著“共享”的外衣,實際上卻沒有產生價值,只是白白浪費資源而已。甚至就連當下火爆的共享單車,也因退押金難、單車圍城等問題而飽受詬病。而“共享護士”作為一個新的專案,且與人們關係最為緊密的醫療服務牽扯起來,自然也難以避免人們用“有色眼鏡”去看待它。

    我們不能否定的是,“共享護士”還是有著很多好處的。在醫療資源緊張的當下,大大小小的醫院都人們為患。一些小病去醫院治療或在醫院輸液導尿、護理等,效率實在太低,也太過浪費時間。但即使是簡單的醫療行為,也不是普通人能夠掌握的,還是得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因此,“共享護士”的出現就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使用者就醫的痛點問題。從App上看,已經有近4萬人購買了“輸液”的服務,其他“留置針輸液”、“打針”等服務也都有上萬人購買。這也證明,人們還是需要這樣的服務。

    當然,我們也必須正視“共享護士”存在的潛在問題。如,護士的簽約標準是什麼?是否具備資格去受理相關醫療需求?平臺如何保證護士都是合格的,僅僅有護士證就行,還是必須有多少年正規醫院從業的經驗?

    患者的權益能否得到保障?面對緊急情況,一旦發生意外,醫療有風險,應該如何應對醫患糾紛?護士的人身安全又如何保證?在“醫鬧”問題頻發的當下,稍有不慎就會引發出惡性負面事件。如果平臺只為了從中抽成而忽視患者和護士的安全、權益等,那麼這個平臺就是不合格的。

    不過,我們也要用發展眼光看問題。事實上,美國的非盈利慈善組織從1895年開始,就組織護士上門給病人提供醫護服務。目前,美國有將近提供上門醫護的一萬三千名專業醫務人員——註冊護士、康復治療師、社工、註冊營養師、執照護理員。而且,美國的“上門護士”不止能提供輸液注射,服務專案從傷後理療到孕前護理到艾滋醫療簡直無所不包。

    因此,“共享護士”只要能夠成長起來,將是一件造福於民的事。在發展過程中或許會遇到挫折,但只要針對性地去解決問題,就能夠迎來快速發展階段。

  • 6 # Mr幫您策劃

    應該說共享護士確實是在解決一個社會的問題:老年化人的就醫問題。

    很多老年人生病了不方便去醫院,而且他們的兒女吧,多數是獨生女,很多時候都要上班沒空照理生病的老人。

    這樣的情況下,共享護士確實能解決這樣的尷尬問題。

    可是就是這樣的共享經濟,會不會又只是一個資源的浪費還是考驗呢?測試一把,就完事了呢?

    共享資料一大把的,共享單車到處都是,共享經濟似乎落地不到實處。

    我們透過一些資料知道,目前中國2.22億老年人中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近4000萬,完全失能老年人近1000萬人,預計2050年失能老人將達到9750萬。

    這樣的失能資料,導致的後果是,必須要有一套自動化人性的服務機制產生。所以無論是現在的緊急事件,還是將來的社會服務體系的完善。

    “共享護士”滿足了社會的需求,可能成為醫療改革的一項重要措施。儘管共享護士的費用太高,但北京等地已經將上門護士的費用納入了醫保體系,能降低一些費用,也算是人性化的舉措。

    同時對我們辛苦工作的醫護人員來說,對平均收入本身不高的護士,也算多了個收入渠道。

    濟南首位註冊認證的“共享護士”已經賺了兩萬多塊錢,僅僅只是在業餘時間接單百餘次。

  • 7 # 評論員呂國舜

    近年來很多行業都誕生了一些新專案,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消費升級。

    對於醫療行業來說,“共享護士”也是消費升級的一種體現。醫患定製化的需求越來越高,陪護、康復、復健等醫療護理,已經不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打個針、吃個藥、住個院。基於一些患者對於個人隱私的需求,醫護行業產生新的模式也是一種必然。

    共享經濟促使剩餘價值的最大化利用,但是醫療類的共享專案一直沒有獨角獸出現。一方面是醫療行業具備較高的行業門檻,另一方面是醫療行業具有較高的安全風險。

    在中國,醫療資源跟教育資源一樣都屬於稀缺資源,共享護士專案能將零散的護理需求和多餘的護士資源做精準對接,具有一定創新性,但於實際應用應當還處於實驗階段。

    一、從患者角度來看。對於網約護士如何進行能力資質稽核;在醫療過程中產生的事故由誰負責需要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二、從醫療人員的角度來看。護士職業其實分得很細,有內科、外科、婦產、兒科、社群等多個類別。臨床護士、門診護士等不同類別、級別的護士如何進行管理,針對不同需求,提供精準的醫療護理,需要一個具體的標準。

    除此之外,護士多為年輕女性,上門服務,其人身安全如何保障?這也是一個大問題。

    三、 從市場角度來看。 共享護士專案具有一定的行業前景。上半年醫藥板塊行情亮麗,醫療主題的基金基本“一枝獨秀”,大機率包攬偏股基金榜單前10名的位置。

    中國醫療服務供給端嚴重不足,也使得醫療服務被普遍看好。一旦從事醫療服務的企業找到合適的模式,將會獲得長時間的高增長,從而帶來顯著的回報。

    目前共享護士,尚未有明確的法律規範,也有人提出以引入保險的方式,降低患者和醫療人員的風險。但是究其根本,“共享護士”若想走得更遠,首要解決的還是安全保障問題。在不影響公共醫療資源的前提之前,儘可能以最低風險實現醫療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才是方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是絕句還是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