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街味道

    問題:請問: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是絕句還是古詩?

    前言

    題主這個問題的意思我能猜出來,是問這首詩是近體詩(格律詩)還是古體詩?但是題主的提問方式並不太準確。

    一、絕句既有近體詩也有古體詩

    絕句的出現早於近體詩,所以早期的絕句都是古體詩,後來近體詩出現以後,絕句才有近體和古體之分,因此不能簡單地把絕句定義為近體詩的一種。

    例如唐朝人李白的《靜夜思》就是一首古體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而南北朝·蕭綱的《夜望浮圖上相輪絕句詩》雖然寫於南北朝,卻是一首近體絕句:

    光中辯垂鳳,霧裡見飛鸞。定用方諸水,持添承露盤 。

    蕭綱即梁太宗、梁簡文帝,是梁武帝蕭衍第三子,蕭衍是竟陵八友之一,永明體詩人之一。

    這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罕見的近體絕句:平起仄收式樣。

    齊梁永明體是早期的近體詩,但是他們多數失黏,偶爾有完全符合後來格律的近體詩,多是巧合。

    二、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是近體絕句還是古體絕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四句的詩,就是絕句。這首詩是仄起平收的近體絕句,之所以題主會問這個問題,是因為第二句的”看“字讀音:

    遙看瀑布掛前川

    其句式是【中平中仄仄平平】。如果大家讀作kàn,就出律了。所以這裡應該讀作 kān。

    看,讀作kān,在今天也有這種讀法,例如~護,~押,~門,有守護監視的意思。不過在古代,看見,探看,看望,也可以讀作kān。例如李商隱《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又如《書憤》[宋] 陸游

    鏡裡流年兩鬢殘,寸心自許尚如丹。衰遲罷試戎衣窄,悲憤猶爭寶劍寒。遠戍十年臨的博,壯圖萬里戰皋蘭。關河自古無窮事,誰料如今袖手【看】!

    當然也有很多讀作kàn,例如《秋夕》,[唐] 杜牧

    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kàn牽牛織女星。

    又如押仄韻的《蝶戀花·移得綠楊栽後院》,[宋] 張先

    移得綠楊栽後院。學舞宮腰,二月青猶短。不比灞陵多送遠。殘絲亂絮東西岸。 幾葉小眉寒不展。莫唱陽關,真個腸先斷。分付與春休細【看】。條條盡是離人怨。結束語

    古詩詞中平仄兩讀的字有很多,其中也有區別。

    有的字平仄兩讀意義不同,所以不可亂用。例如中,中箭的中是仄聲,念做zhòng;中間的中是平聲,念做zhōng。

    看、過、聽等這一類平仄兩讀的字意義相同 ,是可以隨便用的。例如:

  • 2 # 梧桐樹邊羽

    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是絕句還是古詩?

    首先,這個提問有問題。絕句也是古詩,這是從屬關係。絕句是四句格式的古詩,有遵守格律的律絕,而不遵守格律的我們稱之為古絕。那麼題主很有可能想問的是:《望廬山瀑布》是七絕還是七古?

    再說明白點,這首詩是否合近體詩的平仄格律規則?

    合則為律句,不合則為古絕。反正肯定是絕句,也肯定是古詩。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我們來具體分析該詩平仄,看是否合律。

    平仄格律有四種基本形式:仄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仄收,平起平收。

    一首詩的平仄格式是從首句來看,先分析出首句的平仄關係,“日照香爐生紫煙”平仄為“仄仄平平平仄平”,這是哪一種平仄關係呢?首聯第二字為“照”,仄音,所以這是仄起,同時我們看到“煙”字結尾,所以這是一個仄起平收的律句。

    仄起平收的七絕律句格式為“仄仄平平仄仄平”,而這句詩的第五字“生”為平,根據“一三五不論”,只要不造成整句“孤平”,這裡是可以用平聲的。

    首句是仄起平收的律句,再根據“對”、“粘”的平仄推導規則,我們可以推匯出整首七絕的平仄關係: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我們標出《望廬山瀑布》的實際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這其中有幾個問題要注意下。

    第一點,在平水韻中,“日、瀑、直、尺、落”都是入聲字,劃入仄音,其他的倒是沒問題,主要是有朋友可能以為“直”發二聲,按現代發音是平。

    第二點,第一句第五字“生”,第四句首字“疑”都是處於可平可仄的位置,發音是可以靈活變通的,所以沒有問題。

    第三點,“遙看瀑布掛前川”中的“看”處於關鍵位置,為什麼是平?因為“看”是個多音字,在古詩中一般用其平聲入律,像這種情況還多,比如“草色遙看近卻無”也是“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個是多音字,並非古今發音異同。

    《望廬山瀑布》是合平仄格律的。

    但是我們看一首詩是否近體律絕,還要看押韻。格律詩的押韻要求是平聲,一韻到底,不能出韻,竄韻。因為這首詩是仄起平收,所以第一、二、四句都要押韻。

    “煙”、“川”、“天”同屬於平水韻“一先”部。

    由以上幾點可以得出,《望廬山瀑布》是一首符合平仄格律的七言律絕。

  • 3 # 古典詩詞

    《望廬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你提的這個問題本身就有矛盾,這首詩既是古詩,也是絕句。

    那什麼是絕句呢?

    絕句,又稱截句、斷句、短句、絕詩,屬於近體詩的一種形式。各家對其解釋並不一致,有人以為“擷取律之半”以便入樂傳唱。絕句由四句組成,分為律絕和古絕,其中律絕有嚴格的格律要求。常見的絕句有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六言絕句較為少見。

    那什麼叫古詩呢?

    古詩又叫近體詩亦稱“今體詩”、“格律詩”。詩體名。唐代形成的律詩和絕句的通稱,同古體詩相對而言。句數、字數和平仄、押韻等都有嚴格規定。

    下面一起賞析一下這首詩:

    這是詩人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的一首風景詩。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首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香爐”是指廬山的香爐峰。此峰在廬山西北,形狀尖圓,像座香爐。由於瀑布飛瀉,水氣蒸騰而上,在麗日照耀下,彷彿有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升起了團團紫煙。一個“生”字把煙雲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此句為瀑布設定了雄奇的背景,也為下文直接描寫瀑布渲染了氣氛。

    次句“遙看瀑布掛前川”。“遙看瀑布”四字照應了題目《望廬山瀑布》。“掛前川” 是說瀑布像一條巨大的白練從懸崖直掛到前面的河流上。“掛”字化動為靜,維紗維肖地寫出遙望中的瀑布。

    詩的前兩句從大處著筆,概寫望中全景:山頂紫煙繚繞,山間白練懸掛,山下激流奔騰,構成一幅絢麗壯美的圖景。

    第三句“飛流直下三千尺”,一筆揮灑,字字鏗鏘有力。“飛”字,把瀑布噴湧而出的景象描繪得極為生動;“直下”,既寫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見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在眼前。

    詩人猶嫌未足,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驚人魂魄。“疑是”值得細味,詩人明明說得恍恍惚惚,而讀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覺得只有這樣寫,才更為生動、逼真,其奧妙就在於詩人前面的描寫中已經孕育了這一形象。巍巍香爐峰藏在雲煙霧靄之中,遙望瀑布就如從雲端飛流直下,臨空而落,這就自然地聯想到像是一條銀河從天而降。可見,“疑是銀河落九天”這一比喻,雖是奇特,但在詩中並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在形象的刻畫中自然地生髮出來的。

    這首詩極其成功地運用了比喻、誇張和想象,構思奇特,語言生動形象、洗煉明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孫楊、張一山觀戰CBA引熱議,像他們這樣的明星到現場看球需要買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