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186625023542

      熱帶魚的種類不同,產子時間也不同,下面介紹幾個常見的  瑪麗魚類食性較雜,除喜歡動物性餌料外,還特別愛吃植物性餌料,它們會不停地啃食水草和缸壁上的青苔,所以又有魚缸清潔夫的美稱。   飼養容易,對水質要求不高,喜歡弱鹼性的硬水,適宜水溫為20℃~24℃,水溫低於18℃易患水黴病和白點病。性情溫和,從不攻擊其他魚,是混養的好品種。雜食性,可常喂些開水燙過的碎菠菜葉。跟胎鱂科家族的其它成員相比,瑪麗魚類有2點較特別:一是喜歡硬水,在大多數熱帶 帆鰭瑪麗(珍珠瑪麗)  魚喜歡的微痠軟水中雖然能成活,但會不安地躁動,一旦換成硬水,跳躍次數明顯減少;二是它們比別的胎鱂魚更愛吃素,一定程度上說明它們比較膽小,不適合與別的快游魚混養。飼養管理時要勤換水,在水中加入少量的食鹽可以使它們的體質更強健。不少人都注意到黑瑪麗喜歡啄食藻類,於是在它們生活的水族箱中密植水草,想法固然可取,但常常忘記大多數水草在黑瑪麗喜歡的微鹹硬水中生長不良,而且種草的水族箱換水次數都比較少,致使水中酸度增加,水質變軟,於是種草和養魚成了難以調和的矛盾:草養好了魚卻不喜歡,魚養好了草又長不好。我的經驗是,如果要養好黑瑪麗,在養水藻的同時不一定非要養好水草。(實際上,水草多的水體藻類不一定好。)水族箱可以鋪底砂並加強光照,勤換水,略加鹽。如果要種草,也要挑選耐弱鹼性硬水的品種;如果要混養,建議試著跟小型的東非慈鯛類混養。飼料可喂商品顆粒料和燙過的菜葉,少喂活餌。水藻較多時依然要補充少量其它飼料。  孔雀魚  孔雀魚適應性很強,最適宜生長溫度為22—24℃,喜微鹼性水質,pH7.2—7.4,食性廣,性情溫和,活潑好動,能和其他熱帶魚混養。孔雀魚易養,但要獲得體色豔麗,體形優美的魚則從魚苗期就需要寬大的水體,較多的水草,鮮活的餌料,適宜的水質等環境。孔雀魚4~5月齡性腺發育成熟,但是繁殖能力很弱,在水溫24℃,硬度8度左右的水中,每月能繁殖1次,每次產魚苗數視魚體大小而異,少則5餘尾,多則70~80尾。當雌魚腹部膨大鼓出,近肛門處出現一塊明顯的黑色胎斑時,是臨產的徵兆。  斑馬魚,又名藍條魚、花條魚、斑馬擔尼魚(Brachydanio rerio),原產於印度、孟加拉國。  1、特徵  體長4~6釐米。體呈紡錘形。背部橄欖色,體側從鰓蓋後直伸到尾未有數條銀藍色縱紋,臀鰭部也有與體色相似的縱紋,尾鰭長而呈叉形。雄魚檸檬色縱紋;雌魚的藍色縱紋加銀灰色縱紋。  2、飼養觀賞  性情溫和,小巧玲瓏,幾乎終日在水族箱中不停地遊動。易飼養,可與其他品種魚混養。飼養水溫20~23℃,在水溫11~15℃時仍能生存,對水質的要求不高。日常飼養時,在水族箱底部放些鵝卵石,使水質清澈。  3、科學利用  由於斑馬魚基因與人類基因的相似度達到87%,這意味著在其身上做藥物實驗所得到的結果在多數情況下也適用於人體,因此它受到生物學家的重視。因為斑馬魚的胚胎是透明的,所以生物學家很容易觀察到藥物對其體內器官的影響。此外,雌性斑馬魚可產卵200枚,胚胎在24小時內就可發育成形,這使得生物學家可以在同一代魚身上進行不同的實驗,進而研究病理演化過程並找到病因。  4、繁殖  斑馬魚的雌雄不難區分:雄斑馬魚魚體修長,鰭大,體色偏黃,臀鰭呈棕黃色,條紋顯著;雌魚魚體較肥大,體色較淡,偏藍,臀鰭呈淡黃色,懷卵期魚腹膨大明顯。斑馬魚屬卵生魚類,4月齡進入性成熟期,一般用5月齡魚繁殖較好。繁殖用水要求pH6.5-7.5,硬度6-8,水溫25-26攝氏度。喜在水族箱底部產卵,斑馬魚最喜歡自食其卵,一般可選6月齡的親魚,在25釐米X25釐米X25釐米的方形缸底鋪一層尼龍網板,或鋪些鵝卵石,繁殖時產出後即落入網板下面或散落在小卵石的空隙中。 選取2~3對親魚,同時放入繁殖缸中,一般在黎明到第二天上午10時左右產卵結束,將親魚撈出。其卵無粘性,直接落入缸底,到晚上10時左右,沒有受精的魚卵發白,可用吸管吸出。繁殖水溫24℃時,受精卵經2~3天孵出仔魚;水溫28℃時,受精卵經36小時孵出仔魚。 雌魚每次產卵300餘枚,最多可達上千枚。水溫25℃時,7~8天的仔魚開食,此時投餵蛋黃灰水,以後再投餵小魚蟲。斑馬魚的繁殖週期約7天左右,一年可連續繁殖6-7次,而且產卵量高。其繁殖力很強,是初學飼養熱帶魚的首選品種  珍珠魚  【別名】馬山甲魚 珍珠馬甲魚  【科屬】攀鱸科  【原產地】亞洲的泰國 馬來西亞 印度尼西亞  珍珠魚體呈長橢園形,側扁,尾鰭呈淺叉形,體長可達12釐米。魚體顏色為銀灰色,全身和各鰭均佈滿珍珠型斑點,故稱其珍珠魚。嘴的下部及胸部為閃亮的金黃色,從嘴到尾柄基部,沿體側線,在身體兩側各有一條由賀斑點組成的黑公縱向條紡。臀鰭前部為金黃色,腹鰭已演化為絲狀觸鬚,呈金黃色。  珍珠魚是美麗的、最受歡迎的大型熱帶魚之一,它那閃著珠光寶氣的身軀遊動起來,顯得雍容華貴、端莊高雅,尤如穿著珍珠馬甲的水中皇后。更有趣的是它的兩根金光閃閃的,長長的,已演化為觸鬚的腹鰭,慧常靈敏,在遊動時,會前後左右擺動,象探路的手杖;在不遊 動時,也會輕輕擺動,象皇后在梳理那兩根金色的長辮子。  珍珠魚容電報飼養,在16℃以上的水溫中,它們能很好地生長。它們喜歡生洗在弱酸性的哽水中。珍珠魚性情溫和適宜混養,它們不擇食,吃動物性餌料。  珍珠魚雌雄鑑別比較容易,其鑑別方法是:雄魚背鰭,臀鰭均較長,末端呈尖形;雌魚背鰭、臀鰭相對較短,末端吾圓形,性成熟的雌魚腹部較膨脹。  珍珠魚是卵生魚類,繁殖比較容易。繁殖缸尺寸應為60*36*30釐米,繁殖水溫以25℃左右為宜,水的硬度為6-8,酸鹼度為6.5-7.5。珍珠魚也是築泡巢進得繁殖的,繁殖前應在缸時放一株大一些的菊花草,主其浮在水面,然後將經過仔細挑選的親魚按雌雄1:1的比例入進缸時,雄魚入缸後即選擇們軒進行吐沫築泡巢,偶然性巢築在水面,與菊花草的葉子邊中一起,泡巢與珍珠魚體差不多一樣大。雄魚築泡巢時,雌魚則在角落耐心等竺。泡巢築好手,雄魚便開始向雌魚求愛,將雌魚引誘、驅巢下面,雄魚彎曲很大體扔抱雌魚,雌魚爺臣將卵排到泡巢時;雄魚同時身精,使卵受精,同時將掉出泡巢的卵用嘴送回泡巢。產卵要經過數小時才能完成。每對親魚每次可產卵600粒左右,多者可過1,000粒以上。產卵結鼓掌後,應將雌魚撈出另養,以免受雄魚的攻擊。雄魚則留下看護魚卵。  雄魚撲克護魚卵非常認真,它會將掉出泡巢的魚卵用嘴送回泡巢,如果泡巢有損壞,它會及時吐沫另以修復,並不斷地用鰭記水,增另水中的溶氧量。  受精卵在雄魚的精心護理下,經過36小時左右便可孵化出仔魚,這時應將雄魚撈出,仔魚再經過36小時左右便可發育成遊動攝食的幼魚,這時應喂以“回水”。若幼魚過多,可分缸養,分缸方法與麗麗魚相同。7天后可改喂小型魚蟲。珍珠魚10個月性成熟,一年可繁殖10次經上。  珍珠魚的繁殖...  一、珍珠魚的命名與產地  珍珠魚的學名為珍珠毛足鱸(Trichogaster leeri)隸屬於攀鱸科(Anabantidae)。來源於熱帶魚三大發源地之一的東南亞,以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尼的蘇門答臘和加里曼丹為最多。他全身銀灰色,體腹乃至各鰭邊都鑲嵌了珍珠狀的灰色圓斑,緩緩遊動時全身閃爍著五光十色的珠光寶氣,顯得格外雍容華貴,柔和迷人,因而被贊為珍珠魚。其他中文名尚有珍珠馬甲魚、馬山克魚、馬三甲魚、彩石線鰭魚等。其英文名為Pearl gourami(珍珠哥拉美)或Mosaic gourami(馬賽克哥拉美)。  二、形態特徵  珍珠魚體呈橢圓形,側扁,頭大,微尖。口亞上位,眼大。背鰭高而短,胸鰭圓扇形。從吻端下部及胸部一直到尾柄的基部,沿著身體兩側的側線,各有一條由黑色圓斑組成的縱向條紋。珍珠魚腹鰭胸位,而且已經演化成為一對細長而柔軟的觸鬚,可向各個方向自由轉動,有觸覺功能,能探測周圍有無障礙物和辨別食物,平時隨著身體的遊動,時而在前方搖晃,時而轉至兩側擺動,或上或下,猶如盲者探路的手杖,十分靈活敏銳;在不遊動時,觸鬚也會輕輕飄動,好像女孩在梳理自己長長的辮子,異常美麗。臀鰭長而寬,佔到體長的2/3,始於腹鰭後,越向後越寬,直至尾鰭處。尾鰭後緣稍稍內凹,近似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各地釣魚禁令越來越嚴,釣魚愛好者們該怎麼辦呢?怎麼解決釣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