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237634906850

    “人間大炮,一級準備!”

    “人間大炮,二級準備!”

    “人間大炮,放!!”

    這是國內許多80後大朋友們都耳熟能詳的一段經典臺詞,來自於1988年被引進國內的日本特攝連續劇《恐龍特急克塞號》。

    這部誕生於1978年的特攝劇,講述了在當時還屬於“未來”的2001年,地球遭到了來自不明空間的襲擊。透過超級計算機“時代之母”的推演,人們發現地球所遭受的攻擊來自於距今7000萬年的中生代白堊紀——那個地球還由恐龍統治的時代。藉助21世紀初新發現的“超光速粒子”,時空管理局派出了名為“時代戰士”的最強小隊克賽隊穿越時空來到了白堊紀,發現了一切的始作俑者——宇宙侵略者格德米斯星人正在侵略和破壞地球,同時還在追捕流落地球的特雷薩行星公主阿爾塔夏和她的隨從機器人吉伊。

    而“克賽隊的隊員格吾可以透過“人間大炮”裝置變身為能使用各種特技的戰士“克賽”,並從飛船裡被髮射出去,加入戰鬥。

    而文章開頭的那段臺詞便伴隨著這段變身片段深入人心。

    在那個國內娛樂資源還頗為匱乏的年代,這部集合了“穿越”“外星人”“恐龍”“變身”“超能力”等眾多科幻元素的劇集可說是令國內的小朋友們大開眼界,即便是那些如今看來堪稱“五毛特效”的場景,在當時也能讓大家看得嘖嘖稱奇,每晚守候在小小的電視熒幕前。“人間大炮,一級準備!人間大炮,二級準備!人間大炮,放!”這段幾乎每集都要出現的臺詞也隨之家喻戶曉。

    說到這裡就要提到,“人間大炮”只看字面可真是個讓人不明就裡的詞,尤其是小朋友們就更難明白它究竟是什麼意思了,大部分人是將其理解為“人世間(最厲害)的大炮”。實際上,這個詞是在翻譯過程中直接保留了日語原文,而日語中的“人間”其實是“人類”的意思。譬如太宰治的名作《人間失格》,其書名本意就是“不具備作為人類的資格”。

    所以若要準確地翻譯“人間大炮”,那大概就得是“人肉大炮”了。不得不說或許恰恰是因為沒有進行徹底的翻譯,反而讓“人間大炮”具備了一種時髦感,引得當時的小朋友們競相模仿。

    不光是模仿這段臺詞,甚至連型似摩托車頭盔的克賽帽也是當年最流行的玩具。

    不過在克塞號所誕生的日本,克賽號的聲名卻遠不如它在中國所企及的高度。

    《恐龍特急克塞號》是日本圓谷製作公司在1978年拍攝的作品。在此之前,由“特攝之神”圓谷英二所創立的這間工作室就早已憑藉奧特曼系列聲名大噪,從1966年開始接連拍攝了《奧特曼》《奧特賽文》《傑克奧特曼》《艾斯奧特曼》《泰羅奧特曼》《雷歐奧特曼》在內的多部作品。然而,1974年播出的《雷歐奧特曼》卻一改以往作品總體上輕鬆明快的氛圍,整體基調陰沉壓抑。這大膽的嘗試帶來的卻是收視率的嚴重滑坡,廣告贊助也因此大幅減少;此時爆發的第一次石油危機帶來的物價上漲提高了製作成本更是雪上加霜,劇集後期登場的“圓盤生物”怪獸皮套就時常透露出“缺經費”的氣息。

    因此在《雷歐奧特曼》完結之後,圓谷便暫停了奧特曼系列的製作,開始摸索其他題材和製作方向。

    這便是《恐龍特急克塞號》誕生的契機。

    實際上,《恐龍特級克塞號》是圓谷恐龍三部曲的尾篇,前兩部分別為《恐龍探險隊》和《恐龍大戰爭》。圓谷還在這兩部作品裡大膽嘗試了“立體動畫”這一拍攝手法,也就是將動畫與特攝相結合,用實景道具來構造場景,用動畫來表現人物。

    然而不論是使用了新技術的前兩部恐龍系列,還是迴歸了真人特攝劇形式的克塞號,所獲得收視和評價都並未能將圓谷從低谷中挽救出來,算不上是成功的嘗試,這個系列在之後也就被打入了冷宮,再沒有了後續作品。

    直到十年後,《恐龍特急克塞號》才輾轉來到了中國內地的電視熒幕上。當時被國內引進的甚至都不是日本原版,而是義大利版本,這也就是為什麼回答開頭的片頭截圖裡被中文標題所遮擋的是西文字母而不是日語。

    但就是這樣一部命運多舛的作品,卻在國內掀起了第一波的特攝熱潮。《恐龍特急克塞號》就此成為了眾多80後心中不可磨滅的一代情懷神作,即便是後來引進的《奧特曼》《恐龍戰隊》等系列作品也難以撼動其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

    可是終究沒有後續新作來維持熱度,隨著在電視上的播出頻率逐漸降低,紅極一時的“人間大炮”也就成了“年紀小一點都不知道”的梗。

    而還有一句同樣曾經家喻戶曉,如今卻成為時代眼淚的動畫臺詞,其幕後故事還要更加跌宕起伏,那就是出自《戰神金剛》的名句——“我來組成頭部”。

    《戰神金剛》是在90年代上旬被引入大陸的動畫,由國內知名的遼寧兒童藝術劇院譯配,劇情講述了……對不起,就算是小電視也不知該如何描述這部動畫的劇情脈絡,因為除了“五位主角駕駛五隻機械獅子在宇宙裡打擊敵人,還能合體成巨大機器人”這個設定以外,《戰神金剛》的故事可謂是一片混沌,讓人摸不著頭腦。直至今日也有很多當年的小觀眾想要找到完整版的故事補全童年的缺憾。

    然而真相是殘酷的。

    實際上,《戰神金剛》是一部虛構出來的動畫,它的畫面素材都來自於日本動畫《百獸王》,但當這部作品在被一家美國公司WEP購買版權後,正如當時美國所流行的做法,它並沒有經過正常的本地化後在美國播出,而是遭到了大刀闊斧的改編和剪輯,搖身一變成了由原作畫面拼貼而成的另一部“美國動畫”《Voltron》,也就是《戰神金剛》。無獨有偶,國內知名的老動畫《太空堡壘》也是如此而來的,改編自日本動畫《超時空要塞》、《超時空騎團》和《機甲創世記》,而國內引進的特攝劇《恐龍戰隊》則同樣是美國公司將美華人拍攝的片段與多部日本原版《超級戰隊》系列結合而成的作品。

    不過不同於《太空堡壘》《恐龍戰隊》在劇情上多少有些原作的影子,《戰神金剛》的改編尤為誇張,WEP甚至都沒有對原作進行過翻譯,直接以“看圖說話”的方式就把劇情給生編硬造了出來,又進行了各種剪接,劇情與原作可謂是風馬牛不相及,故事本身自然也是支離破碎。

    而原版中機甲合體時的口號““Let‘s GoLion”也經過了“接地氣”的改編成了“And I"ll form the head”,也就是後來引進版裡“我來組成頭部”的由來。

    就是這樣一部經歷了乾坤大挪移的動畫,卻在尚未被“合體機器人”風潮席捲過的美國市場獲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相關的衍生玩具賣得風生水起,WEP自然也動起了延續這個IP的腦筋來。

    然而,《百獸王》在日本本土市場的反響卻是平平無奇,動畫公司也沒有製作續作的計劃。於是WEP靈機一動,買來了另一部日本合體機器人題材的動畫《機甲艦隊》,接著又是一番移花積木,搖身一變就成了《戰神金剛》第二季。原本由五隻機甲獅子合體的戰神金剛也跟著升級成了由15架各式機甲組成,並且保留了招牌合體口號“我來組成頭部”。

    而國內的引進版則更是因為如今已不可考的緣故,將兩季美版《戰神金剛》分兩次先後播出,第一次播放的是由《百獸王》構成的第一季,但卻陰差陽錯地遺漏了前六集。而第二次播出時則又是先播出了《機甲艦隊》為主的第二季,再接著播出了第一季。

    但這並不妨礙《戰神金剛》和那句“我來組成頭部!”在中美兩國都成為了當年小觀眾的童年回憶。

    多年之後,在《魔獸世界》的團隊副本“奧杜爾”,如果在沒有任何守護者協助的情況下,在對抗尤格- 薩隆的戰鬥中獲得俗稱“飛機頭”的坐騎“米米爾隆的頭部”,就能同時取得成就“我來組成頭部!”,而這也是原汁原味地翻譯自英文版成就“And I"ll Form the Head i”,就是製作團隊對《戰神金剛》的致敬。

    而在B站,想必大家也見到過“我來組成彈幕!”這樣的彈幕從螢幕上飄過。

    儘管這也是一個年紀小一些就不知道出處的梗,但幸運的是,在跨越了二十餘年的歲月後,它依然煥發著生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生不可重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