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貺節、翻經節、姑姑節
農曆六月初六,除了是“姑姑節”外。在古代還是另外一個節日,名叫“天貺(賜贈的意思)節”。
天貺節起源於宋真宗趙恆。某年的六月六日,他聲稱上天賜給他天書,遂定是天為天貺節,還在泰山腳下的岱廟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貺殿。
天貺節的民俗活動,雖然已漸漸被人們遺忘,但有些地方還有殘餘。江蘇東臺縣人,在這一天早晨全家老少都要互道恭喜,並吃一種用麵粉攙和糖油製成的糕屑,有“六月六,吃了糕屑長了肉”的說法。還有“六月六,家家曬紅綠”的俗諺。“紅綠”指五顏六色的各樣衣服。此諺的後一句,又作“家家曬龍袍”,在揚州有個解釋,說乾隆皇帝在揚州巡遊的路上恰遭大雨,淋溼了外衣,又不好借百姓的衣服替換,只好等待雨過天晴,將溼衣曬乾再穿,這一天正好是六月六,因而有“曬龍袍”之說。江南地區,經過了黃梅天,藏在箱底的衣物容易上黴,取出來曬一曬,可免黴爛。此外還有給貓狗洗澡的趣事,叫做“六月六,貓兒狗兒同洗浴”。
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個節日,叫做“翻經節”。傳說唐僧到西天取經回來,不慎將所有經書丟落到海中,撈起來曬乾了,方才儲存下來。因此寺院藏經也在這一天翻檢曝曬。
“六月六,請姑姑”。過去,每逢農曆六月初六,農村的風俗都要請回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
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晉國有個宰相叫狐偃。他是保護和跟隨文公重耳流亡到列國的功臣,封相後勤理朝政,十分精明能幹,晉國上下對他都很敬重。每逢六月初六狐偃過生日的時候,總有無數的人給他拜壽送禮。就這樣狐偃慢慢地驕傲起來。時間一長,人們對他不滿了。但狐偃權高勢重,人們都對他敢怒不敢言。
狐偃的女兒親家是當時的功臣趙衰。他對狐偃的作為很反感,就直言相勸。但狐偃聽不進苦口良言,當眾責罵親家。趙衰年老體弱,不久因氣而死。他的兒子恨岳父不講仁義,決心為父報仇。
第二年,晉國夏糧遭災,狐偃出京放糧,臨走時說,六月初六一定趕回來過生日。狐偃的女婿得到這個訊息,決定六月初六大鬧壽筵,殺狐偃,報父仇。狐偃的女婿見到妻子。問她:“像我岳父那樣的人,天下的老百姓恨不恨?”狐偃的女兒對父親的作為也很生氣,順口答道:“連你我都恨他,還用說別人?”他丈夫就把計劃說出來。他妻子聽了,臉一紅一白,說:“我是你家的人,顧不得孃家了,你看著辦吧!”
從此以後,狐偃的女兒整天心驚肉跳,她恨父親狂妄自大,對親家絕情。但轉念想起父親的好,親生女兒不能見死不救。她最後在六月初五跑回孃家告訴母親丈夫的計劃。母親大驚,急忙連夜給狐偃送信。
狐偃的女婿見妻子逃跑了,知道機密敗露,悶在家裡等狐偃來收拾自己。
六月初六一早,狐偃親自來到親家府上,狐偃見了女婿就像沒事一樣,翁婿二人並馬回相府去了。那年拜壽筵上,狐偃說:“老夫今年放糧,親見百姓疾苦,深知我近年來做事有錯。今天賢婿設計害我,雖然過於狠毒,但事沒辦成,他是為民除害,為父報仇,老夫決不怪罪。女兒救父危機,盡了大孝,理當受我一拜。並望賢婿看在我面上,不計仇恨,兩相和好!”
從此以後,狐偃真心改過,翁婿比以前更加親近。為了永遠記取這個教訓,狐偃每年六月六都要請回閨女、女婿團聚一番。這件事情張揚出去,老百姓各個仿效,也都在六月六接回閨女,應個消仇解怨、免災去難的吉利。年長日久,相沿成習,流傳至今,人們稱為“姑姑節”。
天貺節、翻經節、姑姑節
農曆六月初六,除了是“姑姑節”外。在古代還是另外一個節日,名叫“天貺(賜贈的意思)節”。
天貺節起源於宋真宗趙恆。某年的六月六日,他聲稱上天賜給他天書,遂定是天為天貺節,還在泰山腳下的岱廟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貺殿。
天貺節的民俗活動,雖然已漸漸被人們遺忘,但有些地方還有殘餘。江蘇東臺縣人,在這一天早晨全家老少都要互道恭喜,並吃一種用麵粉攙和糖油製成的糕屑,有“六月六,吃了糕屑長了肉”的說法。還有“六月六,家家曬紅綠”的俗諺。“紅綠”指五顏六色的各樣衣服。此諺的後一句,又作“家家曬龍袍”,在揚州有個解釋,說乾隆皇帝在揚州巡遊的路上恰遭大雨,淋溼了外衣,又不好借百姓的衣服替換,只好等待雨過天晴,將溼衣曬乾再穿,這一天正好是六月六,因而有“曬龍袍”之說。江南地區,經過了黃梅天,藏在箱底的衣物容易上黴,取出來曬一曬,可免黴爛。此外還有給貓狗洗澡的趣事,叫做“六月六,貓兒狗兒同洗浴”。
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個節日,叫做“翻經節”。傳說唐僧到西天取經回來,不慎將所有經書丟落到海中,撈起來曬乾了,方才儲存下來。因此寺院藏經也在這一天翻檢曝曬。
“六月六,請姑姑”。過去,每逢農曆六月初六,農村的風俗都要請回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
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晉國有個宰相叫狐偃。他是保護和跟隨文公重耳流亡到列國的功臣,封相後勤理朝政,十分精明能幹,晉國上下對他都很敬重。每逢六月初六狐偃過生日的時候,總有無數的人給他拜壽送禮。就這樣狐偃慢慢地驕傲起來。時間一長,人們對他不滿了。但狐偃權高勢重,人們都對他敢怒不敢言。
狐偃的女兒親家是當時的功臣趙衰。他對狐偃的作為很反感,就直言相勸。但狐偃聽不進苦口良言,當眾責罵親家。趙衰年老體弱,不久因氣而死。他的兒子恨岳父不講仁義,決心為父報仇。
第二年,晉國夏糧遭災,狐偃出京放糧,臨走時說,六月初六一定趕回來過生日。狐偃的女婿得到這個訊息,決定六月初六大鬧壽筵,殺狐偃,報父仇。狐偃的女婿見到妻子。問她:“像我岳父那樣的人,天下的老百姓恨不恨?”狐偃的女兒對父親的作為也很生氣,順口答道:“連你我都恨他,還用說別人?”他丈夫就把計劃說出來。他妻子聽了,臉一紅一白,說:“我是你家的人,顧不得孃家了,你看著辦吧!”
從此以後,狐偃的女兒整天心驚肉跳,她恨父親狂妄自大,對親家絕情。但轉念想起父親的好,親生女兒不能見死不救。她最後在六月初五跑回孃家告訴母親丈夫的計劃。母親大驚,急忙連夜給狐偃送信。
狐偃的女婿見妻子逃跑了,知道機密敗露,悶在家裡等狐偃來收拾自己。
六月初六一早,狐偃親自來到親家府上,狐偃見了女婿就像沒事一樣,翁婿二人並馬回相府去了。那年拜壽筵上,狐偃說:“老夫今年放糧,親見百姓疾苦,深知我近年來做事有錯。今天賢婿設計害我,雖然過於狠毒,但事沒辦成,他是為民除害,為父報仇,老夫決不怪罪。女兒救父危機,盡了大孝,理當受我一拜。並望賢婿看在我面上,不計仇恨,兩相和好!”
從此以後,狐偃真心改過,翁婿比以前更加親近。為了永遠記取這個教訓,狐偃每年六月六都要請回閨女、女婿團聚一番。這件事情張揚出去,老百姓各個仿效,也都在六月六接回閨女,應個消仇解怨、免災去難的吉利。年長日久,相沿成習,流傳至今,人們稱為“姑姑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