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財經宋建文

    根據統計局公佈的資料,7月份CPI同比增長2.8%,比6月份有所上行,CPI的上行是否說明目前面臨通脹的壓力?雖然說7月CPI同比上行,看起來似乎通脹有抬頭跡象,但透過通脹表徵看內裡,實際上更應該擔憂通縮的風險,需要寬鬆的貨幣政策支撐。

    一、什麼是通脹與通縮

    簡單的說一下什麼是通脹與通縮,通脹即通貨膨脹,當市場上貨幣發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就會出現紙幣貶值,物價上漲,導致購買力下降,這就是通貨膨脹。通縮即通貨緊縮,市場上流通的貨幣減少,人們的貨幣所得減少,購買力下降,影響物價至下跌。

    通脹與通縮,是相對應的概念。溫和的通脹有利於經濟的增長,但如果通脹加劇,就會出現惡性通脹,惡性通貨膨脹是一種不能控制的通貨膨脹,惡性通脹會打亂進出口秩序和金融秩序,人們的生活水平急劇下降,國家競爭力大幅下滑。而通縮會造成產品價格大跌,企業批次破產,通縮會使債務人負擔加重,造成銀行破產,帶來經濟衰退。

    所以很多人都在探討通脹,害怕通脹,說得最多的都是如何通抗通脹,實際上通縮與通脹一樣會產生極大的危險,無論通脹還是通縮都需要做好預期管理。

    為了比較直觀和簡單的來看待通脹問題,我們引入了CPI資料,CPI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簡稱。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一個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購買的消費價格水平變動情況的宏觀經濟指標。指數越高,說明物價上行越快,有通脹風險,指數越低,則說明價格下行越快,有通縮風險。

    二、CPI上行是否意味通脹風險提升?

    從統計局公佈的資料來看,7月份CPI同比增長2.8%,環比增長0.4%,無論同比和環比都有上升,並且創了12個月的新高。

    如果僅從CPI資料來看,確實確在通脹的壓力,但是我們可以看另一個數據PPI指數,PPI指數即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指數處於CPI的前端,那麼PPI價格的變動會傳導給CPI,但是從資料可以看到,PPI指數一直在下行,在6月同比增幅為0%,7月份已降為負值。

    CPI指數與PPI指數出現了明顯的背離,原因有三個:

    第一,供給收縮造成,年初以來,因種種外在因素,豬肉和水果出現了供應端的大幅收縮,使得這兩類產品價格漲幅較明顯,推升了食品的價格。

    第二,非食品價格回落,雖然食品價格整體上漲明顯,但非食品價格走勢是回落的,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實際下降0.3個百分點。

    第二,需求滯後,因為供求關係的變化,使得生產端與需求端存在時間差,需求滯後,導致PPI端處於觀望和等待,弱需求支撐致其下行。

    因而,CPI的上行主要由豬肉和水果帶來的食品價格上漲推動,CPI呈現回落之勢,並且PPI指數出現了2017年來的首次負增長,價格的上漲不肯有普遍性。從過去幾輪通脹週期來看,PPI走勢都會領先於CPI,但目前PPI與CPI呈現背離,說明社會總需求下降,通脹風險只是表徵,驅動邏輯更應注意防通縮。

    三、未來影響通脹的幾個因素

    從當前的資料來看,其實現在沒有通脹的風險,反而更應該注意通縮的風險。那麼看未來,通脹的影響因素又是怎樣的呢?

    第一,貨幣投放量,根據央行的報告,7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91.94萬億元,同比增長8.1%,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均降低0.4個百分點。M2增速放緩,顯示了目前貨幣的超發情況得到了改善,較2015年之間的增速大幅下降,從貨幣供應角度來看,不存在明顯推升通脹的風險。

    第二,核心物價變化,CPI衡量的是一籃子商品價格變化,而其中30%的比重是食品價格,在食品中豬肉又佔了三分之一,所以豬肉價格變化對CPI影響很大,根據最新的報道,8月15日國生豬均價達22元/公斤,超2016年的高點,主要還是因為生豬供給不足,截至7月豬肉產量同比下降達25%。短期來看,供求難以平衡,下半年豬肉還會上漲,大機率還會推升CPI。

    (圖:瘦肉型白條豬價格走勢)

    另一個是水果,水果主要是供求關係帶來的漲價。但在由於時令水果大量集中上市,市場供應充足,水果價格整體出現了回落,而且回落幅度還比較大。據對36個大中城市監測資料顯示,7月下旬蘋果、橙子、梨、西瓜和香蕉5種水果平均零售價格與7月上旬相比下跌5.2%。其中,西瓜、梨的價格降幅較大,分別下降16.0%、15.1%。水果價格接下來有回落預期,這意味著CPI指數的最大推動力其實就是豬肉,預計全年CPI會在2.5%左右的水平。

    第三,輸入性通脹,輸入性通脹主要是資源端價格的上升,層層傳導,最終會引起消費端價格的大幅上升,主要集中在礦產價格和原油價格,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全球經濟均有放緩預期。根據IMF7月更新的報告,今年全球增長依舊疲軟,明年增速有所回升,IMF繼續調低預測值,其中對今明兩年的全球經濟增長預測分別調低了0.1個百分點。

    這使得大宗商品價格和原油價格走勢都比較低迷,輸入性通脹產生的機率較小。

    第四,匯率變化,最近匯率變化比較大,人民幣美元匯率呈現快速貶值的走勢,可能很多人會認為,貨幣貶值,那麼就沒有以前值錢,不就是通脹膨脹嗎?實際上不是這樣。匯率貶值,是對外貶值,並不直接影響國內消費物價,不能據此說通貨膨脹。如果貨幣對外升值,對吸引熱錢流入,推升資產價格,有通脹風險。而如果匯率貶值,則會引起資金外流,對支撐經濟的總資金形成影響。

    自去年以來,國內開放金融市場,引導了大量的海外資金流入,完全可以有效對沖貨幣貶值帶來的資本外流,同時匯率的貶值對有利於出口型企業應對貿易困難。不過,匯率貶值雖然不直接產生通脹,但會間接影響通脹水平,因匯率變化,外幣升值,進口商品(包括原材料)成本上升,會進行傳導。

    分析匯率對通脹的影響,不光看匯率變化,還需要看美元指數變化導致的美元計價商品價格變化。因為美元升值導致的美元計價商品價格下降,會抵消人民幣對美元貶值的影響,並且從匯率變化通脹賬的影響主要在PPI增速上(因為中國的進口主要在原材料而非最終消費品),因此匯率短期的變化對通脹的影響比較小,長期來說匯率肯定會保持一個平穩的水平。

    從以上四個因素來看,未來由於食品價格的因素,在下半年供給因素可能還會推高CPI,但總需求並不強勁,PPI指數低然會保持低迷,兩者之間的背離進一步加劇,剔除核心CPI影響因素後,不存在整體通脹風險。

    四、貨幣政需仍需偏向寬鬆

    今年全球各國央行相繼下調利率,美聯儲亦在7月底進行了十年來首次降息。這使得國內的利率政策有了一定的寬鬆預期,但目前整體來說,國記憶體款利率並不高,如果下調利存款率,不利於穩定資本流向。

    根據統計局的資料,今年2季度GDP增速放緩至6.2%,疊加PPI指標下行,未來貨幣政策仍會偏向寬鬆,但更多會從存款存備金率及貸款端進行調節。

    根據央行釋出7月金融資料,中國7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0600億元,預期12423億元,前值16600億元,低於市場預期,也顯示了目前實體經濟的需求並不充足。未來貨幣政策仍需要寬鬆支援。

    從最近的政策走向來看,對房地產貸款端進行嚴監管,對未來社融資金會有影響,需要引轉投向精準的需求端,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資金支援,同時可能會透過定向降準的方式釋放流動性,既需要對實體經濟流動性支撐,也需要對資本市場(主要是股市)進行流動性支撐,透過更加高效的和有針對性的調節,穩定宏觀經濟的增長。

    總結:

    雖然7月份CPI上行,但結合各項指標來看,生產擴張、需求收縮、庫存收縮、價格上升的組合存在一定矛盾,需要做好通脹和通脹預期的管理。在總需求不振的情況下,更需要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方面給予積極支援,現在核心問題並不是防通脹,而是注意防通縮。

  • 2 # 平凡即至雅

    CPI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是衡量通貨價格水平的最直接的指標。CPI數值為正值表示膨脹,負值表示緊縮。一般而言,CPI為正值且數值小於3%認為是經濟發展的良好狀態。

  • 3 # 期海股指

    通貨膨脹(inflation),指在貨幣流通條件下,因貨幣供給大於貨幣實際需求,也即現實購買力大於產出供給,導致貨幣貶值,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而普遍地上漲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求遠大於供。

    通貨緊縮(deflation) 是指當市場上流通貨幣減少,人民的貨幣所得減少,購買力下降,影響物價至下跌,造成通貨緊縮。長期的貨幣緊縮會抑制投資與生產,導致失業率升高及經濟衰退。通貨緊縮就是產能過剩或需求不足導致物價、工資、利率、糧食、能源等各類價格持續下跌。

    擴充套件資料

    通貨膨脹本質上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非均衡狀態,無論是用需求拉動還是成本推動來解釋通貨膨脹,都包含了一些不均衡的因素。通貨膨脹是由於流動性過剩造成的,一般在經濟繁榮時期,大量的錢在市場上流動,不管是數量還是流通速度都比平時要快,貨幣的流動性大大加快。

    按照通行的經濟學規則,市場上所需要的貨幣總額等於市場上所有物品的價格總和,除以貨幣流動速度,當貨幣總額增多的時候,貨幣流通速度加快,那麼商品的價格就會高漲。這是因為繁榮的經濟刺激了居民信心,吸引了資本的介入。

    通縮緊縮表現為社會總需求持續小於社會總供給,物價總水平持續下降,貨幣不斷升值。通貨緊縮往往隨著生產下降,市場萎縮,企業利潤降低,生產投資減少,以及失業增加,收入下降等現象,主要表現為物價低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乒悍將王藝迪最近幹什麼去了?為何她沒有報名參加捷克公開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