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魯僖公三十二年的冬天,晉文公去世。庚辰日,將要移靈到晉國舊都曲沃去停放,剛抬出國都絳城時,棺柩裡突然發出響聲,如同牛鳴。卜筮官郭偃命令隨行的大夫們下拜,並傳告:“先君文公指示國家用兵的大事,將會有西方的軍隊越過中國國境而過,趁機攻打,必大獲全勝。”杞子從鄭國派人向秦國報告說:“鄭華人讓我掌管他們國都北門的鑰匙,如果偷偷派兵來襲擊,鄭國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為這事徵求蹇叔的意見。蹇叔說:“興師動眾去襲擊遠方,從來沒有聽說過。軍隊勞累不堪,力量消耗盡了,遠方的君主有所防備。恐怕不可以吧?軍隊的行動,鄭國一定會知道,勞師動眾而無所得,士兵們必然產生怨恨之心。況且行軍千里,誰會不知道呢?”秦穆公謝絕。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們帶兵從東門外出發。蹇叔為這事哭著說:“孟子,我今天看著軍隊出征,卻看不到他們回來啊!”秦穆公派人對他說:“你知道什麼!活到七十歲就死去,你墳上的樹早就長得有合抱粗了!”蹇叔的獨子加入這次出征的軍隊,蹇叔哭著送他說:“晉華人必然在餚山設伏兵截擊我們的軍隊。餚有南北兩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國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過風雨的地方。一定會死在這兩座山之間的峽谷中,我準備到那裡去收你的屍骨!”秦國的軍隊於是向東進發了。魯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軍經過周都城的北門。左右兩邊的戰士都脫下戰盔,下車致敬,接著有三百輛兵車的戰士跳躍著登上戰車。王孫滿這時還小,看到這種情形。向周王說:“秦國的軍隊輕狂而不講禮貌,一定會失敗。輕狂就少謀略,沒禮貌就不謹慎。進入險境並而不謹慎,又缺少謀略,能不失敗嗎?”經過滑國的時候,鄭國商人弦高將要到周都城去做買賣,在這裡遇到秦軍。先送上四張熟牛皮,再送十二頭牛慰勞秦軍。說:“敝國國君聽說你們將要行軍經過敝國,冒昧地來慰勞您的部下。敝國不富裕,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給一天的食糧;要走,就準備好那一夜的保衛工作。”並且派人立即去鄭國報信。鄭穆公派人到賓館察看,原來杞子及其部下已經捆好了行裝,磨快了兵器,餵飽了馬匹。鄭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辭,說:“你們在敝國居住的時間很長了,只是敝國吃的東西快完了。你們也該要走了吧。鄭國有獸園,秦國也有獸園,你們回到本國的獸園中去獵取麋鹿,讓敝國得到安寧,怎麼樣?”於是杞子逃到齊國、逢孫、揚孫逃到宋國。孟明說:“鄭國有準備了,不能指望什麼了。進攻不能取勝,包圍又沒有後援的軍隊,我們還是回去吧!”於是滅掉滑國就回秦國去了。晉國的原軫說:“秦國違背蹇叔的意見,因為貪得無厭而使老百姓勞苦不堪,上天送給我們的好機會。送上門的好機會不能放棄,敵人不能輕易放過。放走了敵人,就會產生後患,違背了天意,就會不吉利。一定要討伐秦軍!”欒枝說:“沒有報答秦國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軍隊,難道還有已死的國君嗎?”先軫說:“秦國不為我們的新喪舉哀,卻討伐我們的同盟國,秦國就是無禮,我們還報什麼恩呢?我聽說過:‘一旦放走了敵人,會給後世幾代人留下禍患’。為後世子孫考慮,可說是為了已死的國君吧!”於是釋出命令,立即調動姜戎的軍隊。晉襄公把白色的孝服染成黑色,梁弘為他駕御兵車,萊駒擔任車右武士。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這一天,晉軍在餚山打敗了秦軍。俘虜了秦軍三帥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而回。於是就穿著黑衣服給晉文公送葬,晉國從此以黑衣服為喪服。文嬴向晉襄公請求把秦國的三個將帥放回去,說:“他們的確是離間了我們秦晉兩國國君的關係。秦穆公如果得到這三個人,就是吃了他們的肉都不解恨,何勞您去懲罰他們呢?讓他們回到秦國去受刑,以滿足秦穆公的心願,怎麼樣?”晉襄公答應了她。先軫朝見襄公,問起秦國的囚徒哪裡去了。襄公說:“夫人為這事情請求我,我把他們放了。”先軫憤怒地說:“戰士們花了很大的力氣,才把他們從戰場上抓回來,一個女人霎那間就把他們從國內赦免了。毀了自己的戰果而助長了敵人的氣焰,亡國沒有幾天了!”不回頭就吐了口唾沫。晉襄公派陽處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河邊,已登舟離岸了。陽處父解下車左邊的驂馬,晉襄公的名義贈給孟明。孟明叩頭說:“貴國國君寬宏大量,不把我們這些俘虜的血塗抹戰鼓,讓我們回到秦國去受死刑。如果國君把我們殺死,死了也不會忘記這次的失敗。如果尊從晉君的好意赦免了我們,三年之內必定回捲土重來以報今天的恥辱!”秦穆公穿著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對著被釋放回來的將士哭著說:“我違背了蹇叔的勸告,讓你們受了委屈,這是我的罪過。”沒有廢棄孟明,秦穆公說:“這是我的錯誤,大夫有什麼罪呵!況且我不會因為一點小過失而抹殺他的大功勞。”原文:冬,晉文公卒。庚辰,將殯於曲沃;出絳,柩有聲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將有西師過軼我;擊之,必大捷焉。”杞子自鄭使告於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穆公訪諸蹇叔。蹇叔曰:“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師之所為,鄭必知之,勤而無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誰不知?”公辭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師於東門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公使謂之曰:“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曰:“晉人御師必於餚。餚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後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闢風雨也。必死是間,餘收爾骨焉。”秦師遂東。三十三年春,秦師過周北門,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孫滿尚幼,觀之,言於王曰:“秦師輕而無禮,必敗。輕則寡謀,無禮則脫。入險而脫,又不能謀,能無敗乎?”及滑,鄭商人弦高將市於周,遇之,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曰:“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於敝邑,敢犒從者。不腆敝邑,為從者之淹,居則具一日之積,行則備一夕之衛。”且使遽告於鄭。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使皇武子辭焉,曰:“吾子淹久於敝邑,唯是脯資餼牽竭矣。為吾子之將行也,鄭之有原圃,猶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閒敝邑,若何?”杞子奔齊,逢孫、楊孫奔宋。孟明曰:“鄭有備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滅滑而還。晉原軫曰:“秦違蹇叔,而以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敵不可縱。縱故,患生;違天,不祥。必伐秦師!”欒枝曰:“未報秦施而伐其師,其為死君乎?”先軫曰:“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秦則無禮,何施之為?吾聞之:‘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也’。謀及子孫,可謂死君乎!”遂發命,遽興姜戎。子墨衰絰,梁弘御戎,萊駒為右。夏四月辛巳,敗秦師於餚,獲百里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以歸。遂墨以葬文公,晉於是始墨。文嬴請三帥,曰:“彼實構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厭,君何辱討焉?使歸就戮於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許之。先軫朝,問秦囚。公曰:“夫人請之,吾舍之矣。”先軫怒曰:“武伕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墮軍實而長寇仇,亡無日矣!”不顧而唾。公使陽處父追之,及諸河,則在舟中矣。釋左驂,以公命贈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釁鼓,使歸就戮於秦,寡君之以為戮,死且不朽。若從君惠而免之,三年將拜君賜。”秦伯素服郊次,鄉師而哭,曰:“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過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擴充套件資料:秦晉崤之戰是春秋時期一場著名的戰爭。文章依次敘寫了蹇叔哭師、秦師驕狂、弦高犒師、晉伏秦師、晉釋秦帥等細節,無不情節逼真,委婉動人;又巧設謎局,引人入勝。不僅揭示秦師敗滅原因,而且借戰爭申發勞師襲遠、以貪勤民者必敗的戰爭觀和政治觀。秦晉崤之戰事件:春秋中期,秦在穆公即位後,國勢日盛,已有圖霸中原之意。但東出道路被晉所阻。周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628年)秦穆公得知鄭、晉兩國國君新喪,不聽大臣蹇叔等勸阻,執意要越過晉境偷襲鄭國。晉襄公為維護霸業,決心打擊秦國。為不驚動秦軍,準備待其回師時,設伏於崤山(xiao二聲”)(今河南省洛寧縣東宋鄉王嶺村交戰溝)險地而圍殲之。十二月,秦派孟明視等率軍出襲鄭國,次年春順利透過崤山隘道,越過晉軍南境,抵達滑(今河南偃師東南),恰與赴周販牛的鄭國商人弦高相遇。機警的弦高斷定秦軍必是襲鄭,即一面冒充鄭國使者犒勞秦軍,一面派人回國報警。孟明視以為鄭國有備,不敢再進,遂還師。晉國偵知,命先軫率軍秘密趕至崤山,並聯絡當地姜戎埋伏於隘道兩側。秦軍重返崤山,因去時未通敵情,疏於戒備。晉軍見秦軍已全部進入伏擊地域,立即封鎖峽谷兩頭,突然發起猛攻。晉襄公身著喪服督戰,將士個個奮勇殺敵。秦軍身陷隘道,進退不能,驚恐大亂,全部被殲。
譯文:魯僖公三十二年的冬天,晉文公去世。庚辰日,將要移靈到晉國舊都曲沃去停放,剛抬出國都絳城時,棺柩裡突然發出響聲,如同牛鳴。卜筮官郭偃命令隨行的大夫們下拜,並傳告:“先君文公指示國家用兵的大事,將會有西方的軍隊越過中國國境而過,趁機攻打,必大獲全勝。”杞子從鄭國派人向秦國報告說:“鄭華人讓我掌管他們國都北門的鑰匙,如果偷偷派兵來襲擊,鄭國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為這事徵求蹇叔的意見。蹇叔說:“興師動眾去襲擊遠方,從來沒有聽說過。軍隊勞累不堪,力量消耗盡了,遠方的君主有所防備。恐怕不可以吧?軍隊的行動,鄭國一定會知道,勞師動眾而無所得,士兵們必然產生怨恨之心。況且行軍千里,誰會不知道呢?”秦穆公謝絕。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們帶兵從東門外出發。蹇叔為這事哭著說:“孟子,我今天看著軍隊出征,卻看不到他們回來啊!”秦穆公派人對他說:“你知道什麼!活到七十歲就死去,你墳上的樹早就長得有合抱粗了!”蹇叔的獨子加入這次出征的軍隊,蹇叔哭著送他說:“晉華人必然在餚山設伏兵截擊我們的軍隊。餚有南北兩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國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過風雨的地方。一定會死在這兩座山之間的峽谷中,我準備到那裡去收你的屍骨!”秦國的軍隊於是向東進發了。魯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軍經過周都城的北門。左右兩邊的戰士都脫下戰盔,下車致敬,接著有三百輛兵車的戰士跳躍著登上戰車。王孫滿這時還小,看到這種情形。向周王說:“秦國的軍隊輕狂而不講禮貌,一定會失敗。輕狂就少謀略,沒禮貌就不謹慎。進入險境並而不謹慎,又缺少謀略,能不失敗嗎?”經過滑國的時候,鄭國商人弦高將要到周都城去做買賣,在這裡遇到秦軍。先送上四張熟牛皮,再送十二頭牛慰勞秦軍。說:“敝國國君聽說你們將要行軍經過敝國,冒昧地來慰勞您的部下。敝國不富裕,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給一天的食糧;要走,就準備好那一夜的保衛工作。”並且派人立即去鄭國報信。鄭穆公派人到賓館察看,原來杞子及其部下已經捆好了行裝,磨快了兵器,餵飽了馬匹。鄭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辭,說:“你們在敝國居住的時間很長了,只是敝國吃的東西快完了。你們也該要走了吧。鄭國有獸園,秦國也有獸園,你們回到本國的獸園中去獵取麋鹿,讓敝國得到安寧,怎麼樣?”於是杞子逃到齊國、逢孫、揚孫逃到宋國。孟明說:“鄭國有準備了,不能指望什麼了。進攻不能取勝,包圍又沒有後援的軍隊,我們還是回去吧!”於是滅掉滑國就回秦國去了。晉國的原軫說:“秦國違背蹇叔的意見,因為貪得無厭而使老百姓勞苦不堪,上天送給我們的好機會。送上門的好機會不能放棄,敵人不能輕易放過。放走了敵人,就會產生後患,違背了天意,就會不吉利。一定要討伐秦軍!”欒枝說:“沒有報答秦國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軍隊,難道還有已死的國君嗎?”先軫說:“秦國不為我們的新喪舉哀,卻討伐我們的同盟國,秦國就是無禮,我們還報什麼恩呢?我聽說過:‘一旦放走了敵人,會給後世幾代人留下禍患’。為後世子孫考慮,可說是為了已死的國君吧!”於是釋出命令,立即調動姜戎的軍隊。晉襄公把白色的孝服染成黑色,梁弘為他駕御兵車,萊駒擔任車右武士。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這一天,晉軍在餚山打敗了秦軍。俘虜了秦軍三帥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而回。於是就穿著黑衣服給晉文公送葬,晉國從此以黑衣服為喪服。文嬴向晉襄公請求把秦國的三個將帥放回去,說:“他們的確是離間了我們秦晉兩國國君的關係。秦穆公如果得到這三個人,就是吃了他們的肉都不解恨,何勞您去懲罰他們呢?讓他們回到秦國去受刑,以滿足秦穆公的心願,怎麼樣?”晉襄公答應了她。先軫朝見襄公,問起秦國的囚徒哪裡去了。襄公說:“夫人為這事情請求我,我把他們放了。”先軫憤怒地說:“戰士們花了很大的力氣,才把他們從戰場上抓回來,一個女人霎那間就把他們從國內赦免了。毀了自己的戰果而助長了敵人的氣焰,亡國沒有幾天了!”不回頭就吐了口唾沫。晉襄公派陽處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河邊,已登舟離岸了。陽處父解下車左邊的驂馬,晉襄公的名義贈給孟明。孟明叩頭說:“貴國國君寬宏大量,不把我們這些俘虜的血塗抹戰鼓,讓我們回到秦國去受死刑。如果國君把我們殺死,死了也不會忘記這次的失敗。如果尊從晉君的好意赦免了我們,三年之內必定回捲土重來以報今天的恥辱!”秦穆公穿著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對著被釋放回來的將士哭著說:“我違背了蹇叔的勸告,讓你們受了委屈,這是我的罪過。”沒有廢棄孟明,秦穆公說:“這是我的錯誤,大夫有什麼罪呵!況且我不會因為一點小過失而抹殺他的大功勞。”原文:冬,晉文公卒。庚辰,將殯於曲沃;出絳,柩有聲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將有西師過軼我;擊之,必大捷焉。”杞子自鄭使告於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穆公訪諸蹇叔。蹇叔曰:“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師之所為,鄭必知之,勤而無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誰不知?”公辭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師於東門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公使謂之曰:“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曰:“晉人御師必於餚。餚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後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闢風雨也。必死是間,餘收爾骨焉。”秦師遂東。三十三年春,秦師過周北門,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孫滿尚幼,觀之,言於王曰:“秦師輕而無禮,必敗。輕則寡謀,無禮則脫。入險而脫,又不能謀,能無敗乎?”及滑,鄭商人弦高將市於周,遇之,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曰:“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於敝邑,敢犒從者。不腆敝邑,為從者之淹,居則具一日之積,行則備一夕之衛。”且使遽告於鄭。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使皇武子辭焉,曰:“吾子淹久於敝邑,唯是脯資餼牽竭矣。為吾子之將行也,鄭之有原圃,猶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閒敝邑,若何?”杞子奔齊,逢孫、楊孫奔宋。孟明曰:“鄭有備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滅滑而還。晉原軫曰:“秦違蹇叔,而以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敵不可縱。縱故,患生;違天,不祥。必伐秦師!”欒枝曰:“未報秦施而伐其師,其為死君乎?”先軫曰:“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秦則無禮,何施之為?吾聞之:‘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也’。謀及子孫,可謂死君乎!”遂發命,遽興姜戎。子墨衰絰,梁弘御戎,萊駒為右。夏四月辛巳,敗秦師於餚,獲百里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以歸。遂墨以葬文公,晉於是始墨。文嬴請三帥,曰:“彼實構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厭,君何辱討焉?使歸就戮於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許之。先軫朝,問秦囚。公曰:“夫人請之,吾舍之矣。”先軫怒曰:“武伕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墮軍實而長寇仇,亡無日矣!”不顧而唾。公使陽處父追之,及諸河,則在舟中矣。釋左驂,以公命贈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釁鼓,使歸就戮於秦,寡君之以為戮,死且不朽。若從君惠而免之,三年將拜君賜。”秦伯素服郊次,鄉師而哭,曰:“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過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擴充套件資料:秦晉崤之戰是春秋時期一場著名的戰爭。文章依次敘寫了蹇叔哭師、秦師驕狂、弦高犒師、晉伏秦師、晉釋秦帥等細節,無不情節逼真,委婉動人;又巧設謎局,引人入勝。不僅揭示秦師敗滅原因,而且借戰爭申發勞師襲遠、以貪勤民者必敗的戰爭觀和政治觀。秦晉崤之戰事件:春秋中期,秦在穆公即位後,國勢日盛,已有圖霸中原之意。但東出道路被晉所阻。周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628年)秦穆公得知鄭、晉兩國國君新喪,不聽大臣蹇叔等勸阻,執意要越過晉境偷襲鄭國。晉襄公為維護霸業,決心打擊秦國。為不驚動秦軍,準備待其回師時,設伏於崤山(xiao二聲”)(今河南省洛寧縣東宋鄉王嶺村交戰溝)險地而圍殲之。十二月,秦派孟明視等率軍出襲鄭國,次年春順利透過崤山隘道,越過晉軍南境,抵達滑(今河南偃師東南),恰與赴周販牛的鄭國商人弦高相遇。機警的弦高斷定秦軍必是襲鄭,即一面冒充鄭國使者犒勞秦軍,一面派人回國報警。孟明視以為鄭國有備,不敢再進,遂還師。晉國偵知,命先軫率軍秘密趕至崤山,並聯絡當地姜戎埋伏於隘道兩側。秦軍重返崤山,因去時未通敵情,疏於戒備。晉軍見秦軍已全部進入伏擊地域,立即封鎖峽谷兩頭,突然發起猛攻。晉襄公身著喪服督戰,將士個個奮勇殺敵。秦軍身陷隘道,進退不能,驚恐大亂,全部被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