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未來錦鯉

    一、教師角色問題的提出

    1、教師在新課程改革中的作用

    2001年6月,國家教育部頒發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拉開了中國第8次課程改革(被人們稱之為“新課程改革”)的序幕。經過論證、試驗,現在已進入了全面實施階段。由於課程是教育的“藍圖”和教學的依據,所以新課程改革不僅牽扯到培養目標、課程結構、課程標準、教材的變革,同時也涉及到教學改革、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新評價體系的建立和師資培訓等多個方面。課程實施是課程改革的重要環節,而教學是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如果教學觀念不更新,教學方式不轉變,課程改革就會流於形式。作為是教學的主體,教師的觀念與行為可謂是這次課程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教師的培養與培訓”自然成為《綱要》的九大部分之一。實際上,從新課程改革開始至今,依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與任務而開展的多種形式的教師培訓也一直在進行著;“教師研究”也成為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熱門話題。

    2、教師面臨的挑戰與角色衝突

    此次基礎教育新課程是對原有的課程體系和教學觀念的徹底變革,是對原有的課程哲學觀和課程價值觀的重大調整。新課程提出的一些新的理念對教師在傳統的學校教育觀念與實踐提出了巨大的挑戰,促使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對其做出迴應。這種迴應,主要體現在教師要轉變教學行為、對傳統的教師角色進行重新定位和理解上。如傳統教學中,教師和學生處於不平等的地位,而新課程要求建立一種“對話”與“互動”的新型師生關係;傳統教學中,教材是高高在上的“聖經”,而新課程把教材視為教學的“材料”或“資源”之一,教材無非是個“例子”不能“唯教材”。教師在教學中對於教材的處理也從過去的“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教”,教師和學生都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對教材進行加工、改造和創造性使用。新課程已完全打破傳統的管理、教育、教學模式,每位教師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傳統意義上的好壞之分、上下之別已不存在,每一位教師都將在這場變革中重新“洗牌”,是優是劣、是好是壞都將由新的“遊戲規則”來評判。教師是新課程實施的決定性因素,新課程的順利實施關鍵在於教師的角色定位是否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新制度要求每位教師在新舊角色衝突中不斷調適自我、塑造自我。所以,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的角色轉換已經成為當前中國教師研究中關鍵話題。

    二、教師角色的現狀

    關於教師角色研究,並非新課程改革後的話題,實際上,在上世紀下半葉,面對科技革命的挑戰和資訊時代的來臨,世界教育改革的浪潮不斷湧現。在此背景下的教師角色衝突與轉換,作為新的研究課題也不斷被提出,並取得了許多成果。基於課程與教師的緊密關係,隨著世紀之交中國第八次課程改革的展開,新課程背景下教師的素養問題被提了出來。查閱相關文獻,有關“教師培養與培訓”的此類論文“舉不勝舉”。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教師進行新課程培訓不只是為了提高其知識與觀念的素養,更重要的是轉化其行為。這就需要關注教師在新課程實施中的困惑、矛盾與角色衝突,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懂得教師、理解教師,從而才能採取更人性化的決策與措施去關心教師、培養教師。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握新課程改革中“課程與教師”關係的真諦。自新課程實施以來,人們從不同的視覺審視教師角色轉變的重要性並提出相應主張。如黃玉桂的《轉變教師角色 適應現代化教學》一文中指出:“轉變教師角色,建立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是世界教育改革的大勢所趨。必須改革教學模式,轉變教師和學生的角色,把過去的以教師為中心,轉到以學生自學為主;把灌輸知識為主,轉到以培養學生能力為主。”並認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教育資源的設計者和開發者、專業理論的研究者”。王樹英在《角色轉換——新世紀教師的必然選擇》一文中對教師角色的轉換進行了分析,根據中國國情提出了應該繼續加強師德建設,教師應努力增加知識總量,掌握多種技能等等。本研究在梳理與整合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主要探究小學教師在新課程教學中的角色轉變和轉變策略問題。

    三、教師角色問題的解決對策

    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關鍵在於教師的素質能否適應要求,要求教師轉變角色,適應新課程,發展新課程。

    在新課程中,師生之間是一種和諧、民主、平等的關係,教師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對話中的首席”。教師“蹲下來”看學生,教學民主。師生平等對話,學生可以隨時站起來回答老師的問題或向老師、學生們提出問題、要求;老師允許學生從事有意義的活動;老師允許學生髮表自己的認識和不同見解。在課堂中,老師尊敬學生,學生尊敬老師,師生雙邊交往互動,相互啟發,相互理解,人人參與,平等對話。例如,有一次上課的時候,我不小心把剛愎自用的“愎”寫成了“復”,還沒等我把一句話寫完,就有學生立刻站起來,對著我說:老師,你寫錯了一個字。等我再看我剛才寫的內容的時候立刻發現了自己的筆誤。我對指出我錯誤的學生表示感謝,同時也鼓勵其他學生要向他學習,相互監督,發現問題及時提出。在這樣一種寬鬆的教學環境中,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發現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鍛鍊,課堂上師生關係和諧融洽。

    新課程強調,教師不再只是傳授知識。教師長期以來的“傳道、授業、解惑”的地位將發生變化。教師將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和參與者。教師為學生學習創造豐富的教學環境、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教師促進學生學習,建立一個接納的、寬容的課堂氣氛;開展師生互動式教學評價,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激發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和科學素養,鼓勵學生說真話、實話、說自己的話。教師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學生一道研討,為尋找真理,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沉下去”,及時發現學生學習困難和存在的問題,並及時幫助解決。對學習中產生的“新問題”可組織學生“二次”學習討論,把更多的學習機會留給學生。例如,在平時的教學中一般我不會一上課就馬上開始講課,我喜歡花五到十分鐘讓學生自行看書,當然在看書之前,我會先佈置一些和課文有關的問題,這些問題有易有難,讓他們帶著疑問區閱讀課文,同時鼓勵他們在看課文的時候,提出自己的質疑和困惑。這樣在他們閱讀完課文後,我會針對他們提出的問題對自己的教學目標作適當的調整,圍繞他們的疑惑來組織課堂的教學。當然,有時候學生提出的問題會偏離課文的中心,作為我來說,對於這些問題我會做出篩選。

    教學實質上就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就是一種交往互動。教師和學生都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在傳授知識上,教師是主體,在學習活動中,學生是主體。在強調學生學習主體地位時,不能忽略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是知識傳授者的角色是不能被淘汰的,但與以前不同的是他不再是教師的唯一角色”。

    傳統的觀點說:“教師是蠟燭,照亮了別人,燃燒了自己”。新課程指出:“教師與新課程同行,與學生共同成長”。強調“雙贏”思想。教師不僅要“照亮”學生,也要“照亮”自己。教師要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不斷學習,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更新知識,提高綜合素質;不斷反思教學行為,提高教學藝術。不斷研究總結,提高業務水平和能力。教師要積極參與教育科學研究。成為新課程實施的“研究員”。面對新知識,新科技,教師又是一名“學生”,不斷“充電”,提高自我。新課程還要求教師相互合作,打破學科界限,發揮教師集體力量。教師將由負責單一學科教學成為綜合型教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在新課程中,教師的角色產生了較大的變化。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化為學生學習活動的促進者,由教學活動的管理者轉化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由“權威”轉向“平等對話中的首席”,由教科書的忠實執行者成為教學資源的開發者。

    總之,教師是課程的開發者,教師是平等對話中的首席代表,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師應是一名知識全面的學者,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師只有真正從以上五個方面進行探索,才能更好的為新課程改革服務,為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做出應有的貢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牌子的暖寶寶比較好?